胡曉宇 王騰飛 吳冕
?
·研究報告·
內(nèi)置靈韻技術助聽器對耳鳴的療效分析
胡曉宇1王騰飛1吳冕1
【摘要】目的評價內(nèi)置靈韻技術助聽器治療耳鳴的效果。方法選擇30例(46耳)伴不同程度聽力損失的耳鳴患者,均配戴內(nèi)置靈韻技術的助聽器,比較其佩戴助聽器前、佩戴后6周其耳鳴殘疾評估量表(tinnitus handicap inventory,THI)得分,評估靈韻技術助聽器治療耳鳴的效果。結果30例耳鳴患者佩戴靈韻技術助聽器前THI平均得分為56.80±16.95分,佩戴6周后THI平均得分為29.93±15.05 分,佩戴前后THI平均得分差值為26.53±15.81分;共有21例患者THI得分較佩戴前減少≥20分,治療有效率達70.0%,其中6例患者佩戴后THI得分降至≤16分,即治愈率為20.0%。結論配戴內(nèi)置靈韻技術助聽器能幫助伴聽力損失的耳鳴患者有效緩解耳鳴癥狀。
【關鍵詞】助聽器;耳鳴;療效
2014年由美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基金會制定的《耳鳴臨床應用指南》中對耳鳴(tinnitus)的定義是:the perception of sound when there is no external source of the sound[1],即沒有外界聲源時所感知的聲音。眾多流行病學資料顯示,不同人群耳鳴的患病率從3.0%~30.3%不等,目前國內(nèi)尚缺乏符合循證醫(yī)學的耳鳴流行病學研究成果,但是估計成人耳鳴發(fā)生率為10%~15%[2],由此推算我國至少有4 000多萬人遭受耳鳴困擾[3],且部分耳鳴患者伴有聽力損失。
雖然耳鳴癥狀可以通過一些方法得到緩解,但是真正有效的技術仍然為數(shù)甚少,即使臨床評估證明有效的治療手段能否全面推廣使用并重復其有效性還尚未定論。在眾多耳鳴治療方法中,耳鳴掩蔽療法被公認為是一種簡便、安全、無明顯副作用的生理性療法[4,5],該療法對耳鳴患者進行系統(tǒng)的聽力評估后,選擇與患者耳鳴音調(diào)、響度匹配的特定外界刺激聲作為掩蔽聲,在醫(yī)生的指導下聆聽此掩蔽聲以抑制或緩解耳鳴癥狀。為了方便患者和醫(yī)生使用,目前通常采用以耳鳴掩蔽療法為基礎的耳鳴治療設備,例如耳鳴掩蔽儀,它能夠輸出寬帶和窄帶噪聲并且可調(diào)節(jié)頻率范圍及噪聲輸出強度;但該設備僅能治療單純耳鳴患者,對于伴有聽力損失的耳鳴患者而言,無法解決其聽力問題。針對這一情況,許多助聽器制造者開始推出耳鳴掩蔽助聽器,即助聽器和耳鳴掩蔽器相結合的產(chǎn)品,目前我國這類產(chǎn)品均為進口,價格昂貴,而且針對性不強,治療效果并不理想,國內(nèi)極少應用[6]。耳鳴對每個人的影響不同,治療也應因人而異,因此,一種新的耳鳴掩蔽技術——靈韻技術應運而生,該技術能夠根據(jù)患者的聽力損失程度及耳鳴嚴重程度,在為患者進行聽力補償?shù)耐瑫r提供多種聲音療法,以適應不同耳鳴患者的需求。本研究旨在觀察內(nèi)置靈韻技術的助聽器對耳鳴的治療效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研究對象選取2013年4月~2013年11月在國內(nèi)助聽器驗配機構選配內(nèi)置靈韻技術助聽器的伴不同程度聽力損失的耳鳴患者30例(46耳)為研究對象,年齡19~89歲,平均61.67±16.95歲,其中男17例,女13例。按照WHO聽力損失分級標準[7],計算相對差耳0.5~4 kHz平均聽閾,聽力正常1例(該患者只開啟耳鳴掩蔽功能,不開啟助聽器放大功能),中度聽力損失10例,中重度聽力損失12例,重度聽力損失6例,極重度聽力損失1例。其中,雙側佩戴助聽器患者16例,單側14例(左側10例,右側4例)。所有耳鳴患者患耳鳴的時長為1~20年,平均 6.77±4.62年,其中11例小于5年;8例大于等于5年,小于10年;11例大于等于10年。單側耳鳴患者10例(左7例,其中左側佩戴助聽器6例,雙側佩戴1例;右3例,均右側佩戴助聽器),雙側耳鳴患者20例(雙側佩戴助聽器患者15例,單側聽力較差耳佩戴5例)。所有患者每天佩戴助聽器5~18小時,平均8.93±3.47小時。
1.2耳鳴評估方法采用由石秋蘭等[8]研譯的耳鳴殘疾評估量表(tinnitus handicap inventory, THI)于佩戴助聽器前和佩戴助聽器6周后分別評估耳鳴患者的耳鳴嚴重程度,以評估靈韻技術助聽器對耳鳴的治療效果。THI以耳鳴患者的主觀感受為基礎,共有25個項目,由三組子量表組成,其中11項為功能性評價(functional subscale,F(xiàn)),主要評估精神性、社會、職業(yè)和身體功能;9項為情感評價(emotional subscale,E),主要評估耳鳴患者對耳鳴的反應;最后5項為嚴重性評價(catastrophic subscale,C)。每個問題有“是”、“有時”、“無”三種選項,回答“是”得4分,“有時”得2分,“無”得0分,滿分100分。得分越高,表示自覺耳鳴越嚴重。根據(jù)最后總分可對耳鳴嚴重程度進行分級:1級為無耳鳴或極輕度耳鳴,THI得分為0~16分;2級為輕度耳鳴,THI得分為18~36分;3級為中度耳鳴,THI得分為38~56分;4級為重度耳鳴,THI得分為58~76分;5級為極重度耳鳴,THI得分為78~100分[9]。治愈:THI得分降到16分以內(nèi);顯效:THI得分下降20分或以上;無效:THI得分減少不足20分甚至增加[9]。
1.3內(nèi)置靈韻技術助聽器驗配由于患者于全國各地助聽器驗配機構完成助聽器選配,為保證驗配質量及耳鳴掩蔽調(diào)試的準確性,各地驗配師均在研究前接受靈韻技術相關的產(chǎn)品培訓,甚至可進行遠程調(diào)試,所有調(diào)試以患者的聽力情況和耳鳴主觀感受為基礎,直至患者達到滿意狀態(tài)。具體調(diào)試步驟可分為助聽器調(diào)試和耳鳴掩蔽調(diào)試兩部分,1例聽力正常的耳鳴患者,只進行耳鳴掩蔽調(diào)試。具體調(diào)試方法為:患者配戴靈韻技術助聽器后,在驗配軟件中進入“Multiflex靈韻”界面,開啟靈韻耳鳴掩蔽功能,首先進行最佳選配,靈韻技術將根據(jù)患者的聽力進行自動設置,其目的在于定制符合患者聽閾的一定頻寬的聲刺激,可聽而且舒適;如果患者不滿意,再進行手動調(diào)節(jié),可在16個獨立頻段(不受助聽器通道數(shù)量影響)內(nèi)選擇特定的頻率或者頻率范圍調(diào)節(jié)掩蔽聲強度,找到患者自覺耳鳴的頻率點及強度,使該噪聲能夠掩蔽耳鳴,同時不會引起不適,然后讓患者比較不同耳鳴掩蔽聲調(diào)制比(關閉、慢速、中速、快速)的聲音,并以此選擇喜歡的聲音,直至滿意;還可根據(jù)患者的要求額外設置一個關閉耳鳴掩蔽聲的記憶程序。
完成調(diào)試后,患者填寫THI耳鳴殘疾評估量表,驗配師記錄助聽器和耳鳴掩蔽調(diào)試的結果并向患者詳細解釋評估結果,包括耳鳴的嚴重程度、造成耳鳴的原因、如何應對耳鳴等。隨后6周內(nèi),驗配師對患者進行3~4次跟蹤回訪,每次回訪時驗配師均使用靈韻技術對患者進行最佳選配,根據(jù)患者的要求對掩蔽聲的強度和頻率進行微調(diào)。
1.4統(tǒng)計學方法使用SPSS 19.0統(tǒng)計分析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佩戴前后THI得分差異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進行比較。
2結果
2.1佩戴前后THI得分及各子量表得分比較(表1)30例耳鳴患者佩戴助聽器前THI平均得分為56.80±16.95 分,其中,2級(輕度)6例,3級(中度)12例,4級(重度)8例,5級(極重度)4例;佩戴6周后THI平均得分為29.93±15.05 分,其中,1級(無耳鳴或極輕度)6例,2級(輕度)15例,3級(中度)8例,4級(重度)1例,5級(極重度)0例;佩戴助聽器后THI平均得分降低26.87±15.37 分,30例患者中,較佩戴前THI得分減少<20分者有9例,占30.0%,THI得分降低≥20分者共21例,占70.0%,即通過靈韻技術治療耳鳴的有效率為70.0%。30例中有6例佩戴后THI得分降至16分及以內(nèi),即治愈率為20.0%,這6例中有4例THI得分降低≥20分。
30例耳鳴患者配戴前后THI得分及功能性(F)、情感性(E)和嚴重性(C)各項得分差異均有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
表1 30例耳鳴患者佩戴助聽器前后THI總分及
2.2不同聽力損失程度耳鳴患者治療前后THI總分和各子量表得分差值均值不同聽力損失程度耳鳴患者治療前后THI總分和各子量表得分差值均值見表2。除聽力正常和極重度聽力損失的患者各1例未列入表2外,中度組2例佩戴助聽器后THI得分降至16分及以內(nèi),即治愈率為20.0%(2/10),共有9例THI得分降低≥20分,即有效率90.0%(9/10);中重度組3例佩戴助聽器后THI得分降至16分及以內(nèi),即治愈率為25.0%(3/12),共有9例THI得分降低 ≥ 20分,即有效率為75.0%(9/12);重度組無患者佩戴助聽器后THI得分降至16分及以內(nèi),共有2例THI得分降低 ≥ 20分,即有效率為33.33%(2/6)。
表2 不同聽力損失程度耳鳴患者治療前后THI總分及
2.3不同嚴重程度耳鳴患者治療前后THI總分及各子量表得分差值按照THI耳鳴嚴重程度分級,根據(jù)佩戴前THI得分將患者分為輕度、中度、重度和極重度耳鳴四組,比較各組佩戴助聽器前后THI總分及各子量表得分差異(表3),可見,輕度組3例THI得分降至≤16分,即治愈率為50.0%(3/6),1例THI得分降低≥20分,總有效率66.67%(4/6);中度組2例THI得分降至≤16分,治愈率為16.7%(2/12),共9例THI得分降低 ≥ 20分,總有效率75.0%(9/12);重度組1例THI得分降至≤16分,即治愈率為12.50%(1/8),共7例THI得分降低 ≥ 20分,總有效率87.50%(7/8);極重度組無患者THI得分降至≤16分,4例THI得分降低≥20分,總有效率100%(4/4)。
表3 不同嚴重程度耳鳴患者治療前后THI總分和
3討論
佩戴助聽器可幫助患者獲得足夠的外周聽覺刺激,有效緩解耳鳴,《耳鳴臨床應用指南》[1]中也明確指出,對于伴有聽力損失的耳鳴患者,佩戴助聽器是治療耳鳴最直接有效的途徑。本研究結果顯示,30例伴不同程度聽力損失的耳鳴患者,佩戴內(nèi)置靈韻技術助聽器,接受靈韻耳鳴掩蔽治療后患者的THI得分顯著降低,平均降低27分,說明耳鳴癥狀明顯改善;30例患者中有6例佩戴助聽器后THI得分降至≤16分,即無耳鳴或極輕度耳鳴,治愈率為20.0%;較佩戴助聽器前THI得分降低≥20分者共有21例,占70.0%,即通過佩戴內(nèi)置靈韻技術助聽器治療耳鳴的有效率為70.0%,與其它關于耳鳴掩蔽結合助聽器治療耳鳴的研究結果[10, 11]一致。在后續(xù)隨訪中發(fā)現(xiàn),隨著佩戴助聽器時間延長,越來越多的患者耳鳴癥狀明顯緩解,據(jù)此推測,佩戴內(nèi)置靈韻技術助聽器時間越長,耳鳴治療效果越明顯,此有待進一步觀察總結。
分析本組不同聽力損失程度患者耳鳴的療效發(fā)現(xiàn),中度、中重度和重度聽力損失組的有效率分別為90.0%、75.0%和33.33%,說明聽力損失程度越輕,靈韻技術對耳鳴的治療效果越明顯。石秋蘭等[8]發(fā)現(xiàn)重度、極重度聽力損失與無聽力損失的耳鳴患者THI 量表得分有統(tǒng)計學差異,提示輕、中度聽力損失對耳鳴患者影響不大,而重度、極重度聽力損失患者的耳鳴更嚴重,可能與外界噪聲對耳鳴的掩蔽作用減弱有關。推測本研究中聽力損失越嚴重的患者,越難獲得足夠合適的外周聽覺刺激掩蔽其耳鳴聲,所以治療效果越差。分析本組不同嚴重程度耳鳴患者的THI得分結果,可見耳鳴程度越嚴重,經(jīng)靈韻耳鳴技術掩蔽治療后耳鳴治愈的可能性越小,輕度、中度、重度和極重度耳鳴組的治愈率分別為50.0%、16.7%、12.50%和0,但是總有效率卻隨著耳鳴程度的加重而增高,分別為66.67%、75.0%、87.50%和100%;該結果表明針對耳鳴較輕的患者,靈韻技術助聽器可以有效地減輕或消除耳鳴,而對于耳鳴嚴重的患者,靈韻技術助聽器能夠有效地緩解耳鳴癥狀,但很難消除耳鳴,可能需要長期佩戴該類型助聽器接受耳鳴掩蔽治療。
本研究表明內(nèi)置靈韻技術助聽器為聽力損失患者提供聽力補償?shù)耐瑫r,通過專利Multiflex靈韻技術產(chǎn)生一種令耳鳴患者舒適的聲音刺激以緩解耳鳴癥狀,并可靈活調(diào)節(jié)刺激聲的頻率范圍和噪聲強度,進一步幫助患者緩解耳鳴癥狀。 根據(jù)患者的聽力情況,靈韻技術可通過“最佳選配”耳鳴處理算法智能地設置耳鳴刺激聲,在16頻段內(nèi),波形調(diào)制算法將靈活調(diào)制刺激聲的頻響波形和調(diào)制比(關閉、慢速、中速、快速)以適合不同耳鳴患者的耳鳴癥狀,而且能與大多數(shù)耳鳴治療方法兼容,包括習服療法和掩蔽療法。受實際情況限制,本研究樣本量較小,隨訪時間不夠長,為了進一步驗證靈韻技術的臨床效果,在今后的研究中應擴大樣本量,延長隨訪時間并對不同病程耳鳴患者進行比較,進一步探討其療效。
4參考文獻
1Tunkel DE, Bauer CA, Sun GH, et al.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tinnitus[J]. Otolaryngology-Head and Neck Surgery,2014,151:S1.
2賀璐,王國鵬,彭哲,等(譯).耳鳴臨床應用指南[J].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志,2015,23:116.
3徐霞,卜行寬.耳鳴的流行病學研究[J].中華耳科學雜志,2005,3:136.
4Spitzer JB,Goldstein BA,Salzbrenner LG,et al. Effect of tinnitus masker noise on speech discrimination in quiet and two noise backgrounds[J].Scand Audiol,1983,12:197.
5Hazell JW, Wood SM, Cooper HR, et al. A clinical study of tinnitus maskers[J]. Br J Audiol,1985,19:65.
6黃治物,常偉,陳桂芳,等.耳鳴掩蔽療法[J].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志,2004,12:376.
7卜行寬,劉延.世界衛(wèi)生組織預防聾和聽力減退工作情況介紹[J].中華耳鼻咽喉科雜志,2000,35:237.
8石秋蘭,卜行寬,王俊國,等.耳鳴致殘量表中文版的研譯與臨床應用[J].南京醫(yī)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27:476.
9Newman CW, Jacobson GP, Spitzer JB. Development of the tinnitus handicap inventory [J].Arch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1996,122:143.
10Parazzini M, Del Bo L, Jastreboff M, et al. Open ear hearing aids in tinnitus therapy: An efficacy comparison with sound generator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udiology, 2011, 50:548.
11Sweetow RW, Sabes JH. Effects of acoustical stimuli delivered through hearing aids on tinnitus[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Audiology, 2010, 21:461.
(2015-07-02收稿)
(本文編輯李翠娥)
網(wǎng)絡出版時間:2016-4-2615:54
網(wǎng)絡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42.1391.R.20160426.1554.038.html
【中圖分類號】R764.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7299(2016)03-0283-04
DOI:10.3969/j.issn.1006-7299.2016.03.016
1斯達克聽力技術(蘇州)有限公司(蘇州215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