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迪
只要自己是太陽,晨曦一定會到來。
——題記
他步履蹣跚地走出家門,手捧著那份五十二萬字的手稿,迎著朝陽,眼淚縱橫。
朝堂上
“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彼嵉乜粗蒙系烂舶度坏拇蟪?,情緒在他們冷漠的神態(tài)中漸漸平緩,一絲絲寒意纏上心頭,他機械地跪倒在地,承認了“欲沮貳師,為陵游玩”這一荒謬罪名。殿外的士兵挾風涌入,盔甲相互碰撞的聲響震徹整個大殿,他卻置若罔聞,毫無怯色,任由侍衛(wèi)推搡著向外走去。無人注意到他踏出大殿時嘴角泛起的一絲冷笑:信而見疑,忠而被謗。
牢獄里
一股涼氣從膝蓋上爬,寒意侵肆著每一寸肌膚,絲絲滲入骨髓。他木然地跪在地上聽著圣上的裁決,“……誣罔之罪,按律當斬?!彼殿^謝恩,雙手接過圣旨。傳旨太監(jiān)趾高氣昂地從他身邊走過,隨即傳來關門“咣當”聲。恰此,門縫擠出一陣急風,瞬下激醒正在沉思的他。面對大辟之刑,舍生取義,雖保留名節(jié),但書未成,名未立,這一死如九牛亡一毛,與螻蟻之死無異。他感覺心中像有一座冰山在被火焦烤,灼熱難耐又冰涼刺骨。他拖著腳鐐移至窗前,一束光線穿過窄小的窗口照亮了他疲憊蒼白的臉龐。他思忖片刻,又踱到墻角,背貼著墻壁緩緩地滑落,蹲坐在地上。他本不畏死亡,但一心寫史大志就此湮滅在歷史長河中,他怎能安心赴義?可若留得一身之軀……不可!以腐刑贖身雖保性命,但卻亦玷后世污名。既不是貪生怕死之輩又為何要受人唾罵、遺臭萬年?略松展的眉頭又一陣緊蹙。不知呆坐了多久,牢室逐漸陰暗,而他的內(nèi)心卻愈加明亮!在他的眼底深處,火光閃現(xiàn),形成一道光束,似要噴涌而出。在晃動的火光中,他看到仲尼囚厄時著作的《春秋》,屈原放逐時賦有的《離騷》,呂不韋貶謫時寫成的《呂氏春秋》……一張張大義凜然的面孔、一本本流芳百世的著作,教他釋然。他倚墻而立,伴著刺耳的腳鐐聲,他邁出堅定的一步,向著已知的未來走去……
塵世中
“所以隱忍茍活,幽于糞土之中而不辭者,恨私心有所不盡,鄙陋沒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边@塊陰暗潮濕的容膝之地便是他的居所,墻皮被時光剝落,留下斑駁的痕跡。屋中,一個已辯不出材質的小桌上放著幾盞缺口的茶杯,墻邊地上凌散著幾捆稻草和一摞竹簡。在竹簡的旁邊一盞油燈已烏黑。無論吃飯睡覺,他都手不離卷,一旦腦中迸出靈感,他便連忙記下,從不任其遺失在記憶深處。而此刻,身體上的痛苦還未消退,世人對他的辱罵嘲諷便已鋪天蓋地地襲來。他不聞不理,一心撲在尚未完成的書作上。冬日里,寒風穿過窗戶吹進屋里,卻吹不進他的心里。他的心中有光、有熱,這些溫暖使他不再懼怕冬日的寒風、當朝的嘲諷和后世的罵名。夏日里,烈陽透過屋頂射進屋內(nèi),他卻絲毫感受不到酷熱,因為他內(nèi)心的熱量早已超過烈日。
日復日,年復年,光陰模糊,只有那一個個意義非凡的文字在歷史的長河中閃著耀眼光芒。他撫摸著竹簡上的兩個大字“史記”,感到心中有一團火在燒,這來自內(nèi)心的溫暖驅走了十幾年的寒冷和孤寂。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苯袢帐峙酢妒酚洝罚环N源于字間的力量與溫度穿越厚重歲月溫暖著我。柔光中,我仿佛看到一個如泰山般高大偉岸的身影,正在晨曦之時點點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