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昌個展:何云昌和他的“啊昌”式堅守
A-CHANG SOLO EXHIBITION -HE YUNCHANG AND HIS " A-CHANG " STYLE PERSEVERANCE
展覽現場
何云昌個展:啊昌
策展人:崔燦燦
展期:2016年7月8日—8月1日
地點:今日美術館
2016年7月8日,何云昌個展“啊昌”在今日美術館1號館2層開幕。本次展覽由今日美術館主辦。展覽“啊昌”是何云昌在國內美術館第一次全面文獻性的學術大展,橫跨何云昌長達20年的創(chuàng)作歷程;展覽展出了近20件藝術作品,囊括行為藝術、攝影、裝置等多種方式,以及背后的視頻影像資料等,是何云昌創(chuàng)作生命線索和思想框架的較為完整的體現。
從1985年開始,行為藝術在中國的發(fā)展已經由最初的叛逆期、尷尬期逐漸過渡到平緩期,甚至到達近日的炒作期。但不可否認的是,行為藝術在拓展中國當代藝術的邊界與深度方面具有無可替代的地位與意義。正如羅斯李·哥德堡所說:“行為藝術一直是一種直接對大眾進行呼吁的方式,通過使觀眾震驚,從而重新審視他們原有的藝術觀及其與文化之間的聯系?!比欢@種呼吁方式自身具有的現場性與直接性,卻因時間與場域的轉化成為被限制與被忌諱的一方,消費主義與藝術市場的擠壓令這種內在的抽象世界又多出了幾分娛樂化與資本化,“裸體,暴力,血腥”種種引人眼球的印記更是衍生出了無數以行為藝術之名而嘩眾取寵的無知者。如此看來,何云昌和他的“啊昌”式堅守,可以看成是一種對于當代行為藝術的嚴肅拯救。
所有熟識何云昌的人都會喊他一聲“啊昌”,20年的堅持使得“啊昌”如一顆釘子般,深深的鍥在當代藝術的前沿毫不動搖。從1994年第一件行為作品《破產的計劃》開始,他幾乎每年都會誕生一件新作品;1999年,何云昌在《金色陽光》《與水對話》等作品中矢志不渝的表達后,開始進入創(chuàng)作的旺盛時期;2003年之后的《抱柱之信》《石頭英國漫游記》《一根肋骨》……“啊昌”作為一種語言,逐漸被濃縮為堅韌、徒勞和殘酷,以扣人心弦的效果達到極具思想性的穿透力——詩意與鋒芒并生存,生命同作品相羈絆。經歷二十年的生長,何云昌在不斷的反省與探討中形成了獨立而完整的個人體系,自身的行為之路也從激揚逐漸轉為平和。而“啊昌”已經從一個藝術個體演化為一代精神符號——一方面,他將歷史與傳統(tǒng)的定義潛移默化于行為創(chuàng)作中,并以真實與非理性的態(tài)度植根于本土文化,重新定義精神與自由;另一方面,“啊昌”標志性的嚴格界限與生命體驗使得他許多作品成為中國行為藝術歷史轉型的標志,并且不斷地影響著當代藝術潮流的變化和年輕一代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
“啊昌”是2016年今日美術館的年度大展,也是今日美術館在當代先鋒探索中重要的一環(huán)。展覽以何云昌個人的創(chuàng)作軌跡、現實處境、形式轉變?yōu)橹骶€,借用回溯、截取、錯置等敘述手法,進行全新的聯結與對話,試圖勾勒出何云昌多年藝術創(chuàng)作中,觀念邏輯的豐富性和視野的廣闊性。展覽以特殊的布置展現出何云昌系列創(chuàng)作中的隱喻性結構——將今日美術館1號館的2、3、4層聯結為一個循序漸進的整體,對應藝術家創(chuàng)作的多個階段:緣起、激蕩、回響。
緣起部分由兩顆“龍牙”出發(fā)——拼接龍牙所用之木,皆由何云昌十年劈柴而得,將日常秋毫化為六合巨力,既反映出藝術家十余年的創(chuàng)作狀態(tài),同時體現出中國人獨有的隱忍強悍之力。藝術家在個人對抗、個人信念與個人家庭等方面的作品也一起展出,便于觀者對藝術家個體建立總體印象。
激蕩部分展出藝術家在自然環(huán)境中實施的行為:在尼加拉瓜瀑布的巖石上停留,與石頭環(huán)繞英國的步行……何云昌的眾多作品均與石草水木息息相關,看似是以螻蟻之力對抗天地的荒誕不經,實則是對人與自然進行的關懷與探討。
回響部分展出的是頗具力量感的作品——多與生存狀態(tài)相關,以對抗為核心進行延展:以一己對抗時間,以精神對抗肉體,以渺小對抗磅礴……同時一些珍貴的原始文獻、手稿也在此次展覽首次公開。
通過這次展覽,觀眾得以近距離接觸一個真實的藝術個體的生長歷程,同時假借何云昌的個人的視角,審視中國現實社會和行為藝術的發(fā)展歷程,從而打破一直以來對于行為藝術的認知壁壘。今日美術館也希望以此展為契機,以“啊昌”為切入點,重新梳理中國當代藝術的歷史軌跡,從藝術語言,文化狀態(tài)與藝術變化等層面進行學術整理與客觀記錄,從不同角度推動國內當代行為藝術的研究與交流。
圖1-3 展覽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