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李卓吾先生批評三國志真本》圖文關系研究

        2016-06-05 09:07:35胡小梅
        湖南科技學院學報 2016年11期
        關鍵詞:小說文本

        胡小梅

        ?

        《李卓吾先生批評三國志真本》圖文關系研究

        胡小梅

        (福建江夏學院 設計與創(chuàng)意學院,福建 福州 350108)

        《李卓吾先生批評三國志真本》是明末清初的一種《三國志演義》插圖本,其插圖完全不同于其他“李評本”。該文從“語-圖”互文角度切入,分析《李卓吾先生批評三國志真本》圖與文合、前后文對插圖的影響、插圖游離于圖目、文字對插圖的補充與提示、圖像對文本的闡發(fā)等多種關系是如何呈現的,借以探討古代小說插圖本中文本與插圖之間錯綜復雜的關系。

        《李卓吾先生批評三國志真本》;插圖;文本;“語-圖”互文

        《李卓吾先生批評三國志真本》(下文簡稱“真本”①)是《三國志演義》諸種刊本中的一種,一般認為刊刻于明末清初,有單面整版全幅插圖120葉、240幅,每回2幅。全本藏于美國耶魯大學圖書館、北京師范大學圖書館;日本京都大學文學部藏有圖像三冊,2009年日本東京游子館出版瀧本弘之編的《中國古典文學插畫集成》(六)影?。涣硗?,據李金泉記錄,“國家圖書館分館還藏有一個殘本,12回之前全缺,又缺28-32回、39-43回、75-79回、95-99回,存89回,回前兩幅插圖”,上海圖書館也藏有“真本”的圖像。②

        由于書名中包含“李卓吾先生批評”幾個字,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各種書目都將其列入《李卓吾先生批評三國志》(簡稱“李評本”)一類中③,并認為其插圖與其他“李評本”相同④。但實際上,“真本”相當獨特,評語基本上與其他“李評本”的評語不同,插圖更表現出完全不同的面貌。這一點,近年來已逐漸為研究者所認識,如李金泉在《〈李卓吾先生批評三國志〉若干版本問題考辨》⑤一文中就指出“240幅插圖亦不同吳觀明本”。與其他“李評本”相比,“真本”的插圖在構圖方式、圖像風格以及刻繪內容的選擇上大不相同,由此帶來圖文關系的大相異趣。本文以日本京都大學文學部所藏插圖為對象,分析“真本”的圖文關系。

        一 圖與文合

        (一)善于選擇“最富于孕育性的那一頃刻”

        在美學名著《拉奧孔》中,萊辛在比較詩與畫的不同表現形式時指出:“繪畫在它的同時并列的構圖里,只能運用動作中的某一頃刻,所以就要選擇最富于孕育性的那一頃刻,使得前前后后都可以從這一頃刻中得到最清楚的理解。”⑥作為造型藝術之一的“梨棗圖畫”——版畫在選擇“最富于孕育性的那一頃刻”方面并不遜于純粹的繪畫。“真本”的插圖同樣善于選擇“最富于孕育性的那一頃刻”。

        如圖1為“李傕郭汜殺樊稠”,圖中畫面定格在酒至半酣、刀斧手準備殺樊稠的緊張時刻,李傕、郭汜離開筵席,李傕手指樊稠,張濟和樊稠對突如其來的變故的反應都是大驚失色、準備起身離開席位,刀斧手擁向樊稠,樊稠驚慌失措。對此,小說的文本敘述為:

        二將忻然赴宴。飲酒將半闌,李傕曰:“韓遂近有書來,言樊稠欲造反,何不就此擒之?”稠大驚失色,口未及言,刀斧手擁出,斬頭于案下。

        圖1

        圖2

        圖3

        插圖所繪,同樣是“最富于孕育性的那一頃刻”,讀者觀賞此圖,容易引發(fā)一連串的聯想:李傕郭汜為什么要殺樊稠,樊稠究竟會不會被殺,刀斧手都涌向樊稠,那張濟的命運又如何?圖中所包含的信息容量如此之大,插圖所繪引發(fā)的聯想又可以引導著讀者對文本進行更深入的閱讀。相比之下,《新刊校正古本大字音釋三國志通俗演義》周曰??荆ㄏ挛暮喎Q“周曰校刊本”)、《李卓吾先生批評三國志》吳觀明刻本(下文簡稱“吳觀明本”)的該幅插圖(圖2、圖3)都繪樊稠在刀斧手的簇擁下跪于李傕、郭汜面前,圖2、圖3所表現出來的緊張氛圍顯然不如圖1,另一名赴宴者張濟更是未見于插圖之中。

        “真本”的不少插圖所包含的信息容量都比周曰???、吳觀明本等的插圖大。如“廢漢君董卓弄權”(圖4),圖中共包含三個小情節(jié):一是少帝被廢,二是丁管怒斥董卓,三是陳留王即位。盡管狹長型的版式及將故事場景置于室內使整個畫面略顯擠迫,但并不妨礙情節(jié)的展開:左下方繪少帝和太后被武士脅迫下殿;丁管和董卓對面而立,丁管以手指罵董卓,董卓持劍在手、怒視丁管;中間的皇帝寶座空著;陳留王立于右邊,等待登殿接受群臣朝賀。插圖所繪對應的小說文本敘述是:

        李儒讀策已畢,卓叱左右扶少帝下殿,解其璽綬,北面長跪,稱臣聽命。少帝號哭,百官慘慘然。卓呼太后去服候敕。太后哽咽,群臣含悲。階下一大臣憤怒高叫曰:“賊臣董卓,敢為欺天之謀而廢賢明之主,不若與之同死?”揮手中象簡直擊董卓。(董卓)大怒,喝武士簇下,乃是尚書丁管。

        小說文本中的文字敘事體現的是時間的流動性,一連串的事情接續(xù)發(fā)生:先是董卓叱令左右扶少帝下殿,又讓太后“去服候敕”,然后是丁管高呼并用象簡擊董卓,最后是丁管被武士簇下。到了插圖中的圖像敘事,時間的流動性被轉化為空間的靜止狀態(tài),所有的人物形象似乎以某種姿態(tài)或動作凝固于畫面之中。但“插圖所呈現出的空間中的‘靜’實則是張力十足的‘動’”⑦:少帝的“號哭”和太后的“哽咽”表現為以袖拭淚的動作;丁管的“憤怒”表現為手指董卓;董卓的“大怒”表現為持劍和以手捋須及目光的怒視;還有小說文本未體現出來的陳留王的不安,他的目光聚焦于太后和少帝的背影,流露出“物傷其類”的內心情感。圖像不僅僅是對文本的再現和反映,更有補充和衍生。而周曰???、吳觀明本的該幅插圖都選擇了陳留王登殿、少帝被送走的時間點進行刻繪,兩幅插圖中既無太后、亦無丁管,插圖的信息量較圖4少得多。

        (二)圖像反映文本的忠實度較高

        “真本”在插圖細節(jié)方面特別注意與小說文本的契合,不少插圖都做到嚴絲合縫的圖與文合,圖像對小說文本反映的“忠實度”較高。

        圖4

        圖5

        比如“安喜張飛鞭督郵”(圖5),圖中督郵被縛于縣衙前馬樁上,帽子掉落在地,張飛正高舉柳條對其鞭打,十數條被打折的柳條散落一地;劉備與一名隨從剛從大門敞開的縣衙內走出,其頭頂上方有“安喜縣”三字;圖中還有跪地稟告和試圖阻止張飛的仆從各一名;下方則繪圍觀人群,左下角三名面向張飛、督郵方向正緊張地觀察事態(tài)的進展,右下角的五名彼此之間相互交流,靠左的那人手指縣衙大門方向、似乎是在告訴他身旁那人劉備已經從縣衙內走出來,靠右的那人側身與他旁邊的兩人交談;插圖右上角圍墻外還有柳樹一株,交代張飛用以鞭打督郵的柳條來自這里。插圖的描繪特別是圖中劉備的位置與小說文本的敘述高度吻合。小說文本是這樣敘述的:

        玄德自往見之,被擋住在門外,不肯放參。玄德再三求見,終不得入,回到縣衙,心中怏怏。卻說張飛飲了數杯悶酒,上馬從館驛前過,見五六十個老人皆在門前痛哭。飛問其故,眾老人答曰:“督郵逼勒縣吏,欲害劉玄德。我等皆來苦告,不得放入,反遭把門人趕打?!睆堬w大怒,圓睜環(huán)眼,咬碎鋼牙,滾鞍下馬,逕入館驛,把門人見了皆遠躲避,直奔后堂,見督郵坐于廳上,將縣吏綁倒在地。飛大喝:“害民賊!認得我么?”督郵急起,喚左右捉下。被張飛用手揪住頭發(fā),直扯出館驛,逕揪到縣前楊柳上縛住。飛攀下柳條,去督郵兩腿上鞭打到二百,打折柳枝十數條,玄德正納悶間,聽得縣前鼎沸,慌問左右。答曰:“張將軍綁一人在縣前痛打。”玄德慌去觀之,見飛大罵不止,綁縛者督郵也。

        圖6

        據小說文本可知,督郵系被張飛從館驛揪到縣衙門口綁在楊柳⑧上鞭打的,而劉備則是聽到嘈雜聲和仆從的報告后從縣衙內走出查看的。此本的“安喜張飛鞭督郵”一圖將劉備描繪成剛從縣衙大門走出,與小說文本的敘述相吻合。而圖中并無關羽,可見插圖描繪的時間節(jié)點在“旁邊轉過關公來”之前。反觀周曰??竞蛥怯^明本的該幅插圖(圖6、圖7),都將劉備和關羽的位置安排在縣衙之外、描繪成從外面走向縣衙的狀態(tài),周曰??静鍒D中兩人的身后還有馬夫和馬匹,更強化了這種從其他地方來到縣衙的狀態(tài),顯然與小說文本的敘述不符。

        圖7

        圖8

        在圖像忠實反映文本方面,“劉玄德娶孫夫人”(圖8)一圖堪稱整套“真本”插圖的“樣板”。圖中所繪,是劉備與孫夫人飲宴的場景,兩人對面而坐、舉杯對飲,條案上珍饈美饌成行擺列,條案兩端一對喜燭高燒,上方高懸的燈籠和幔帳的花飾更增添喜慶的氛圍。與喜慶氛圍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畫面左、右兩邊各有一排手執(zhí)鋼刀的侍婢。關于這一情景,小說文本的敘述為:

        至晚客散,兩行紅炬接引玄德入房。燈光之下,但見槍刀簇滿,侍婢皆佩劍懸刀立于兩旁?;5眯禄瓴桓襟w。

        在下一回文字中還對此進行解釋:

        卻說玄德見孫夫人房中兩邊槍刀森列如麻,玄德失色。管家婆進曰:“貴人休得驚懼。夫人自幼好觀武事,居常令侍婢擊劍為樂,故房中有之?!?/p>

        結婚是喜慶之事,槍刀等兇器是不適宜出現在婚禮場合的。但由于孫夫人“自幼好觀武事,居常令侍婢擊劍為樂”,所以其房中“槍刀簇滿”“侍婢皆佩劍懸刀”。插圖創(chuàng)作者在對這一情節(jié)進行刻繪時,撇開慣常習俗,完全依照小說文本的敘述再現出“槍刀森列如麻”的場景。而周曰???、吳觀明本、二刻英雄譜本等刊本較多地考慮了人之常情、世之常理,盡量營造一種吉祥、喜慶的氣氛,對于小說文本中有關槍刀的敘述,周曰校刊本中僅作非常有限的表現,吳觀明本和二刻英雄譜本則全無反映,二刻英雄譜本更是極盡能事地將婚禮的熱鬧、喜慶表現得淋漓盡致,但與小說文本的敘述相差極大。

        (三)全景式地表現情節(jié)

        鄭振鐸在《中國古代木刻畫史略》中評論“真本”“善于描寫戰(zhàn)士對壘,謀臣獻計等等場面,人物多而頭緒不亂”⑨。相比周曰???、吳觀明本,“真本”插圖中的人物數量更多,場面更為壯觀。以“赤壁之戰(zhàn)”為例。赤壁之戰(zhàn)是整部小說中最重要、最復雜,同時也是作者最費心經營、描寫最為精彩的一次戰(zhàn)役,蔣干盜書、草船借箭、獻苦肉計、獻詐降書、橫槊賦詩、借東風等都是令人拍案叫絕的錦繡文字。但就情節(jié)發(fā)展而言,真正的高潮是赤壁鏖兵,而赤壁鏖兵中最精采的莫過于黃蓋假借投降名義、率東吳水軍向曹軍水寨發(fā)動火攻、曹操倉皇逃命?!度龂狙萘x》插圖本中凡刻繪赤壁鏖兵的,幾乎都選擇這一情節(jié)作為創(chuàng)作對象。相比于他本,“真本”“周公瑾赤壁鏖兵”(圖9)的場面更為壯闊。圖9中最近處的右下角是曹操下到小腳船準備逃命、曹操身后是張遼拈弓搭箭要射黃蓋;右側是火燒連營,曹軍的鐵連環(huán)船全部著火,眾軍士逃命不迭;上方繪出一片石壁,用以指代大戰(zhàn)地點赤壁;左上方兩只小船,一只船上有“先鋒黃蓋”四字,另一只船上軍士有的射出火箭、有的準備將點燃的引火之物拋向曹營,插圖創(chuàng)作者特別注意將船上旗幟方向設置成與火勢方向一致;左側中間的小船上,黃蓋手持兵器正準備跳上曹軍的船只,卻被張遼射出的箭射中,黃蓋身后的一名軍士則將箭射向曹操所在的小腳船;右下角同樣是東吳的戰(zhàn)船。整個畫面波浪起伏、煙焰漲天,動感十足。

        圖9

        圖10

        不僅人物多、場面壯觀,“真本”的插圖更善于全景式地表現情節(jié)。如“黃忠嚴延(顏)雙立功”(圖10),整個畫面可以分成三部分:下部為近景,描繪韓浩被黃忠揮刀斬于馬下;中部為中景,描繪蜀軍追趕魏兵、魏兵落荒而逃;上部為遠景,描繪嚴顏斬夏侯德。畫面層次分明,正與小說文本的敘述相對應:

        言畢,鼓噪大進。韓浩引兵來戰(zhàn)。黃忠揮刀直取浩,只一合,斬浩于馬下。蜀兵大喊,殺上山來。張郃、夏侯尚急引軍來迎。忽聽山后大喊,火光沖天而起,上下通紅。夏侯德提兵來救火時,正遇老將嚴顏,手起刀落,斬夏侯德于馬下。

        圖10不僅利用山石作為分割將這一情節(jié)全過程的三段完整地予以再現,真正做到了“人物多而頭緒不亂”——圖中共有12個人物,而且在上部遠景處繪出了熊熊火焰以表現“火光沖天而起,上下通紅”,中部與上部的分界處還有營寨隱隱,暗示插圖描繪的情節(jié)發(fā)生場所在魏軍屯糧之地天蕩山。更難得的是,同是蜀將斬殺魏將,下部近景處的黃忠斬韓浩與上部遠景處的嚴顏斬夏侯德“同而不同處有辨”。近景韓浩落于馬下、身首異處,黃忠扛著大刀、策馬準備離開;遠景處描繪的是嚴顏大刀起處、夏侯德落馬的“剎那間”。兩處細節(jié)上的不同正體現出黃忠斬韓浩與嚴顏斬夏侯德是同一情節(jié)中兩個不同的事件,兩者存在時間差,黃忠斬韓浩在先、嚴顏斬夏侯德在后。相比之下,周曰??尽怯^明本的“黃忠嚴顏雙立功”插圖顯得較為簡單,都只繪出了其中一將追斬魏將的瞬間,被山石隔開的另一將則作前行狀,兩者的區(qū)別度不大。

        (四)多方面展現人物性格特征

        在刻繪對象的選擇上,“真本”還特別注意多方面展現人物的性格特征。以“瓦口張飛戰(zhàn)張郃”(圖11)為例,圖中山巒重疊、雄關巍峨,千溝萬壑、峭壁懸崖,將瓦口關的雄奇險要充分表現出來。人物活動在整個畫面中只占很小的比例,僅在左下角不起眼的地方繪上百姓數人在攀爬山嶺、張飛與幾個軍士跟在后面前進。插圖所繪,是張飛奪取瓦口關的關鍵——他利用漢中居民引路,從梓橦山小路出梓橦山,出其不意直攻張郃堅守的瓦口關背后,一舉拿下易守難攻的瓦口關。對此,小說文本是這樣敘述的:

        卻說張飛和魏延連日攻打關隘不下。飛見不濟,把軍退二十里,卻和魏延引數十騎,自來兩邊哨探小路。當日忽見男女數人,各背小包,于山僻路攀藤附葛而走。飛馬上用鞭指與魏延曰:“奪瓦口關,只在這幾個百姓身上?!眴静杰姺指叮骸靶菀@恐,好生喚那幾個百姓來?!避娛窟B忙喚到馬前。飛用好言以安其心,問其何來。百姓告曰:“某等皆漢中居民,今欲還鄉(xiāng)。聽知大軍廝殺,塞閉閬中官道;今過蒼溪,從梓潼山檜釿川入漢中,還家去?!憋w曰:“這條路取瓦口關遠近若何?”百姓曰:“從梓潼山小路,卻是瓦口關背后。”飛大喜,帶百姓入寨中,與了酒食;便與魏延商議曰:“汝可引兵扣關攻打,我親自引輕騎五百出梓潼山攻關后,張郃可擒矣。”飛令百姓引路,選輕騎五百,從小路而進。魏延扣關攻打。

        圖11

        小說《三國志演義》中的張飛給讀者最深刻的印象是勇、猛、粗、莽,但這段敘述卻讓我們體會到了張飛粗中有細、有勇有謀的另一面,首先張飛看到百姓攀爬山嶺就意識到可能有小路過關,其次他用好言安百姓的心使其愿意告知實情、并給他們酒食讓他們帶路,最后讓魏延引兵扣關攻打、自己則神不知鬼不覺地引輕騎出梓橦山攻關后。圖目為“瓦口張飛戰(zhàn)張郃”,周曰校刊本、吳觀明本等就直接根據字面意思繪上二將交鋒的場景,這一場景使讀者感受到的是張飛的勇猛,這一人物特征在“關張擒劉岱王忠”“張翼德拒水斷橋”“葭萌張飛戰(zhàn)馬超”等很多插圖中已經充分展現。而其粗豪中不乏精細、勇謀兼?zhèn)涞男愿裨谛≌f文本中也占了相當多的筆墨,例如為讀者所熟悉的當陽一役林中設疑嚇退曹操、進西川途中義釋嚴顏,還有在“瓦口張飛戰(zhàn)張郃”這一情節(jié)中,張飛也多次用計。但多數插圖本都未能將張飛用智用計的一面以圖像的形式呈現給讀者,“真本”彌補了這一缺憾,將人物性格特征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現出來,使圖像中的張飛也是一個立體而全面的人物。

        二 “后文”對“前圖”及“前文”對“后圖”的影響

        即“小說后面的文本對前面插圖生成的影響”⑩。如“鳳儀亭布戲貂蟬”(圖12),圖中繪呂布抱住手攀欄桿、往荷花池跳的貂蟬,右側繪董卓尋入后園、目光聚焦在呂布、貂蟬身上。根據小說文本的敘述:

        布提戟逕往,立于亭下曲欄之傍。良久,見貂蟬分花拂柳而來,果然如月宮仙子,泣與布曰:“……?!毖杂櫍峙是鷻?,望荷花池便跳。呂布慌忙抱住,泣曰:“……?!滨跸s手扯布曰:“……。”布曰:“……。”貂蟬曰:“……?!辈荚唬骸啊??!碧彡D身,蟬牽其衣曰:“……?!辈剂⒆≡唬骸叭菸宜尖庖挥?,共你團圓?!毕s曰:“……。”言訖,淚下如雨。兩個偎偎倚倚,不忍相離。

        可知貂蟬欲跳荷花池、呂布抱住阻止時董卓尚未入園,之后兩人糾纏拉扯并有大段的對話。插圖選擇貂蟬往荷花池跳、呂布阻止的瞬間進行刻繪,但圖像中除了呂布和貂蟬外,右側還有剛剛進入后園的董卓。當董卓出現時兩人已不在曲欄旁邊,其位置移到鳳儀亭下,對此,小說文本如此敘述:

        卻說董卓在殿上,回顧不見呂布,心下甚疑。卓上車回府……卓尋入后園,見呂布倚戟,和貂蟬在鳳儀亭下。卓走至根前,大喝一聲……

        為了增強情節(jié)的戲劇性沖突,創(chuàng)作者受后面董卓出現在后園的文本影響,讓董卓“提前”進入后園、同時將呂布與貂蟬糾纏拉扯的時間“宕后”,使董卓親眼看到呂布抱住貂蟬的情景,誤以為貂蟬被呂布所逼不得已才跳荷花池,在一定程度上與小說后文董卓質問“汝何與呂布私通”時貂蟬的回答內容更相吻合。呂布阻止貂蟬往荷花池跳與董卓進入后園出現在同一畫面,這是后面文本對前面插圖影響的例證。而在周曰??竞蛥怯^明本的該幅插圖中,董卓同樣也出現于畫面,但呂布和貂蟬的位置都移到鳳儀亭下、兩人作依偎共語狀,正是董卓入園時所見的情景,二者之間不存在時間差。

        圖12

        圖13

        不僅“后文”影響“前圖”,“前文”也影響著“后圖”。如“魏王宮左慈擲杯”(圖13),畫面的中心是玉杯所化之白鳩繞殿而飛、左慈雙腳已離地面準備飛升,宴會現場四面眾人的注意力都被白鳩所吸引、抬頭觀看,對應的小說文本是:

        慈擲杯于空中,化成一白鳩,繞殿而飛。眾官仰面視之……

        插圖選擇白鳩繞殿而飛、眾人仰面視之但左慈消失于魏王宮前夕進行刻繪。圖中的陳設除了曹操身后的屏風、桌椅和筵席外,還有曹操筵前的牡丹花一盆。牡丹花出現在插圖中,即是受到“前文”的影響。根據小說文本的敘述,左慈在魏王宮內運用方術變幻出了六樣東西,按照先后順序分別為龍肝一副、牡丹花一盆、松江大鱸魚數十尾、紫芽姜一盆、《孟德新書》一本及玉杯一半,之后又將玉杯變幻成白鳩??梢娫谧兓贸霭坐F和牡丹花之間隔著一段時間,這段時間內左慈還變幻出了松江鱸魚、紫芽姜、書本,并用分杯術將酒一分為二。小說文本中使用了“少刻”“頃刻”“須臾”“忽”等幾個表示時間的詞語暗示了這種時間差。有關左慈變幻出牡丹花的文本敘述是這樣的:

        慈曰:“即目天寒,草木枯死。大王要甚好花,隨意所取?!辈僭唬骸拔嶂灰档せ?。”慈曰:“易哉!”令取大花盆放筵前,以水噀之,頃刻發(fā)出牡丹一枝,開放雙花。

        插圖在選擇左慈變幻出白鳩這一時刻進行刻繪時,受變幻牡丹花的“前文”影響,將牡丹花置于畫面之中,不僅使讀者更好地理解在左慈變幻白鳩“這一刻”之前發(fā)生過何事,也使整幅插圖顯得更有生機和活力。

        三 “功夫”在圖目之外

        整版全幅的《三國志演義》刊本插圖圖目與小說正文的節(jié)目或回目基本相同:周曰??救珪?40節(jié)、240幅插圖,圖目與節(jié)目一一對應;吳觀明本及清初的《李笠翁批閱三國志》插圖本(主要有芥子園印本、翌圣堂印本、兩衡堂印本三種)每回前、后兩圖的圖目分別對應該回回目的上、下句;二刻英雄譜等不規(guī)則附圖的插圖本的圖目也基本襲用回目的文字。

        與其他整版全幅插圖本相同,“真本”的圖目也來自回目,這一點基本確定無疑。至于圖目和插圖何者在先、何者后出,是先有圖目、插圖創(chuàng)作者作“命題作文式”的刻繪,抑或是創(chuàng)作者先鐫刻好作品、再為這幅作品起個“標題”,就整個中國古代版畫史而言,這個論題或許有如雞與蛋孰先孰后的問題一般難解。但就周曰校刊本、吳觀明本、“真本”等以整版全幅方式附圖的插圖本來說,應該是先有圖目、后有插圖,否則就無法解釋這幾個刊本插圖的圖目何以如此的一致。亦即這幾個刊本都經歷了這么一個過程——回目→圖目→插圖,將回目直接用作圖目,再根據圖目提供的主要信息——包括人物、事件等創(chuàng)作出一幅幅插圖。而在毛綸、毛宗崗父子以“每回必以二語對偶為題,務求精工,以快閱者之目”為準則“整頓回目”使之完善成熟以前,《三國志演義》的回目形式相對粗糙,字數以七言為主、偶見八言,是對該回內容提綱挈領的概括,帶有極強的敘事能力,結構上主要采用“某人做某事”的主謂結構。在回目被襲用為圖目之后,插圖創(chuàng)作者依據圖目也就是回目提供的信息加上其自身對小說文本的理解與接受進行創(chuàng)作,將“某人做某事”的文字表達付諸圖像敘事,于是,“祭天地桃園結義”呈現在讀者面前的是一幅劉、關、張三人在桃園中擺下香案、宰殺烏牛白馬、焚香結義的畫面……

        圖14

        圖15

        圖16

        但并非所有的插圖都完全依照圖目提供的信息進行創(chuàng)作,有的插圖選取的是圖目反映情節(jié)中的一個小情節(jié)作為創(chuàng)作對象。這種情況在周曰校刊本、吳觀明本中已經存在。最典型的例子是“趙子龍智取桂陽”的插圖,如果完全依照圖目進行創(chuàng)作的話,則插圖應繪趙云率軍攻取桂陽郡的場景或者取得桂陽郡后在城樓插上旗號的畫面。但周曰??竞蛥怯^明本(圖14、圖15)都沒有依照圖目刻繪,而是選擇了趙云取桂陽郡過程中的一個小插曲——桂陽太守趙范投降趙云后設宴待云、請出寡嫂樊氏為云把酒。圖14、圖15都繪趙云、趙范對坐,趙范舉杯向趙云敬酒,樊氏為趙云把盞,趙云作辭謝狀。之所以拋開圖目所提示的大情節(jié)、選擇這樣一個小情節(jié)作為創(chuàng)作對象,創(chuàng)作者或許是出于這樣的考慮:

        一是作為一部以表現戰(zhàn)爭為主的歷史演義小說,《三國志演義》的有些插圖是必然要與戰(zhàn)爭相聯系的,因此表現戰(zhàn)爭的插圖所占的比例相當大,樊氏為趙云把盞這一小情節(jié)生活氣息比較濃厚,選擇這一情節(jié)作為插圖創(chuàng)作對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稀釋”、沖淡過多戰(zhàn)爭畫面所帶來的凝重感。

        二是這個小情節(jié)很好地表現了趙云的某些性格特點,在小說文本中,樊氏為趙云把完盞辭歸后堂,趙范為其嫂向趙云提親、遭到趙云的拒絕,攻取桂陽之后,諸葛亮問趙云辭親的緣故,趙云道出四點原因:

        趙范之兄曾在鄉(xiāng)中有一面之交,今若娶之,惹人唾罵,一也;其婦再嫁,使失其大節(jié),二也;趙范初降,其心不可測,三也;主公初定江漢,枕席未安,云安敢以一婦人而廢主公之政,四也。

        這表明趙云是一個謹慎、自律、講義氣的“落落丈夫”。如果插圖刻繪的是趙云率軍攻城或攻下桂陽郡后的風發(fā)意氣,最多表現出趙云的智勇,而智勇這樣的特點在其他插圖如“趙子龍盤河大戰(zhàn)”“趙子龍漢水大戰(zhàn)”“趙子龍大破魏兵”等已經得到非常充分的呈現。因此周曰???、吳觀明本插圖的創(chuàng)作者不約而同地選擇了飲宴把盞這個場景作為表現對象,“真本”則繼續(xù)沿用這種創(chuàng)作方法,并把樊氏的位置移到趙云一邊、并著重突出趙云伸出雙手接酒杯以同文本中的“子龍改容敬之”相稱(圖16)。

        圖17

        這種“功夫”在圖目之外的插圖創(chuàng)作方法在周曰???、吳觀明本使用不多,到了“真本”,創(chuàng)作者在多幅插圖中使用這種方法。如“孔明定計捉張任”(圖17)。如果根據圖目信息創(chuàng)作的話,則插圖應該著眼于“定計”本身,繪諸葛亮于營寨中運籌帷幄、調兵遣將,授計于黃忠、魏延及趙云諸人,如吳觀明本的“孔明定計捉張任”插圖;或者側重于“定計”的結果即“捉張任”,繪張任被五花大綁、由張飛解到大寨見諸葛亮和劉備,如周曰??镜脑摲鍒D?!罢姹尽辈鍒D的創(chuàng)作者將這兩個選材角度棄之不用,另辟蹊徑,選擇了小說文本中不太起眼的一句敘述作為創(chuàng)作對象:

        ……問城東這座橋甚名,吳懿曰:“金雁橋?!笨酌魉炷顺笋R來到橋邊,繞河俱看了……

        這是諸葛亮定計之前的一次小行動。圖17繪諸葛亮右手執(zhí)馬鞭、左手指點察看地形、乘馬過金雁橋,前后共有三名軍士跟隨,橋下水流湍急、繞橋墩形成一個個漩渦——恰好照應小說文本中趙云拆斷橋后張任無路可退、只好望南繞河而走卻正好中諸葛亮之計,遠景繪巍巍城樓——是為雒城。這樣的一幅插圖,包含了相當豐富的內容,不僅表明諸葛亮用計乃計出有據、凡事親力親為,而且將“捉張任”這一情節(jié)的環(huán)境背景以圖像的形式展示給讀者,在小說文本抽象的文字敘述之外更增添生動形象的直觀印象。

        四 文對圖的補充與提示

        圖18

        此處所謂的“文”,并非小說文本之“文”,亦非鐫刻于版心下端或版框內某一位置的插圖圖目文字,而是指圖像中所標示的文字。于圖像中標示文字,在版畫出現的早期就已有之并為后世刊本所繼承,如元代至治年間建安虞氏書坊刊刻的《新刊全相三國志平話》就大量使用這種方式標示插圖中人物姓名,有的一幅圖中多達四五處(圖18)?!缎驴嗳龂酒皆挕返牟鍒D還使用了另一種文字標示方法,那就是將文本中所涉及的人物名號及官爵、地理名詞等鐫刻于圖像的某一構成要素如旗幟、門楣之上。這種嵌入式的標示方法不像前一種顯得有些突兀,文字與圖像兩相交織,合為一體,嵌于構圖要素中的文字也是圖像的一個組成部分。

        “真本”插圖中的文字也采用嵌入式標示。據統計,全書240幅插圖中,有文字嵌入的共計40幅、52處,較周曰校刊本和吳觀明本都多。這些標示的文字功能可分為以下幾類。一是提示地點,如“安喜張飛鞭督郵”圖中的“安喜縣”,“李傕郭汜寇長安”圖中的“宣平門”,“云長擂鼓斬蔡陽”圖中的“古城”等,一般居中橫向標示在屋檐下方或城門上方。二是提示人物身份,包括名號、出身、爵位等,如“劉玄德北海解圍”圖中的“平原劉玄德”,“楊奉董承雙救駕”圖中的“國舅董承”和“大漢楊奉”,“呂布月夜奪徐州”圖中的“呂溫侯”,一般豎列于旗幟之上;提示身份的標示文字還有另一類,就是提示圖中某一人物在插圖所涉情節(jié)中的角色或地位,如“徐庶定計取樊城”圖中的“帥”,“甘寧百騎劫曹營”圖中的“帥”和“報”,這種提示簡單而籠統。三是提示交戰(zhàn)雙方軍隊所屬,如“孔明智退司馬懿”圖中的“大蜀”,“孔明智敗司馬懿”圖中的“魏”,“姜伯約洮陽大戰(zhàn)”的“大蜀”和“大魏”等。四是根據小說文本的敘述作一般性的提示,如“曹操起兵伐董卓”圖中的“忠義”二字,就是根據小說文本“操大喜,先發(fā)矯詔馳報各道,然后招集義兵,豎起招兵白旗一面,上書‘忠義’二字”的敘述在插圖中標示的。五是提示事件,如“關云長封金掛印”圖中的兩處“壽亭侯封”,結合插圖中懸掛于門上的印袋,即提示關羽封金掛印。

        五 圖像對文本的闡發(fā)

        明人夏履先在為《禪真逸史》所撰“凡例”中指出:“圖像似作兒態(tài)。然《史》中炎涼好丑,辭繪之;辭所不到,圖繪之。昔人云:詩中有畫。余亦云:畫中有詩。俾觀者展卷,而人情物理、城市山林、勝敗窮通、皇畿野店無不一覽而盡。其間仿景必真,傳神必肖,可稱寫照妙手,奚徒鉛塹為工?!蔽淖蛛y以傳達或未傳達的東西,通過圖像可以更加傳神生動地表現出來,正如清代的凌廷堪所說,古者“于左圖右史之設,則以文字所不能明,乃以圖明之,所以輔典冊之不逮也”,因此他認為“《史記·十表》,圖之屬也。固鄭漁仲于《藝文》之外,另為《圖譜》一略,誠通儒也”?!度龂狙萘x》小說文本中,有的環(huán)境描寫十分精彩,如在述及劉備三顧茅廬時對臥龍岡環(huán)境的鋪敘,但與表現人物、故事情節(jié)的筆墨相比,環(huán)境描寫的文字相對較少。

        當插圖創(chuàng)作者根據小說文本的敘述,將文本中的主要情節(jié)以圖像的形式再現出來時,環(huán)境的刻畫就不再是可有可無的點綴之物,而是人物活動、情節(jié)演繹所依附的必要背景和場所。為了更形象鮮明地表現人物、演繹情節(jié),插圖創(chuàng)作者依照小說文本有限的描寫甚至“無中生有”為創(chuàng)作對象創(chuàng)設出一個個故事場景,“仿景必真,傳神必肖”,使“人情物理、城市山林、勝敗窮通、皇畿野店無不一覽而盡”。如“真本”的“祭天地桃園結義”就把劉、關、張三人桃園結義的情節(jié)置于一個水光瀲滟、碧波粼粼、欄桿曲折、桃之夭夭的花園中進展,而小說文本中只是通過張飛之口對這一環(huán)境作簡單描述——“我莊后一小桃園,開花茂盛”,圖像對文本的這一簡單描述進行闡發(fā),呈現出圖像大于文本的格局。“楊阜借兵破馬超”將故事發(fā)生的場所——即姜敘家的內宅布置成帶有濃厚江南園林特色的人居環(huán)境,而小說文本中卻無哪怕是只言片語關于姜家內宅陳設的描述,從文本到圖像實現從無到有的跨越。

        在“真本”(也包括周曰???、吳觀明本等)插圖中,刻繪者根據自身生活體驗和創(chuàng)作經驗及對小說文本的理解所創(chuàng)設的環(huán)境一般與人物、情節(jié)沒有必然的內在聯系,只是為人物活動、情節(jié)演繹提供一個看上去比較恰當的場所而已。但也并不盡然,有的插圖中所創(chuàng)設的環(huán)境就帶有強烈的隱喻性,與插圖中的人物、情節(jié)有著內在的關聯性。比如“難張溫秦宓論天”(圖19),插圖繪郵亭(即館驛)內的一場飲宴:諸葛亮背向讀者——這從其裝束綸巾、道袍可以判斷,張溫作為東吳使節(jié),是蜀國的尊貴客人,與諸葛亮對面而坐,旁邊有仆從執(zhí)酒樽侍立;右側上方為相陪官員,下方正激情演說者為秦宓;左側同樣是相陪的官員。從插圖中可以看出,秦宓是后到者,與另一位官員共用一桌,這與小說文本對他在眾人飲酒間才“乘醉而入”“昂然長揖,入席就坐”的敘述相符。插圖中的秦宓挺胸端坐,舉著右手,豎起食指,正流利地辯駁張溫的問難,座中之人的目光都聚焦于其身上——諸葛亮背向讀者無從得知,秦宓的辯才之高一目了然。小說文本中并沒有關于這一情節(jié)發(fā)生的環(huán)境描述,僅簡單提及“設宴于城南郵亭之上”。插圖創(chuàng)作者對這一簡單描述進行無限闡發(fā),將這一出“秦宓論天”的精采戲碼安排在一個四面通透的亭軒內上演,亭子四周不僅有山石、花草,更有滔滔流水。插圖中的流水占到畫面的2/5強,比例如此之高,除了那些以水面為情節(jié)進展主要場所的插圖如“劉玄德敗走夏口”“周瑜三江戰(zhàn)曹操”“曹孟德橫槊賦詩”“周公瑾赤壁鏖兵”“趙云截江奪幼主”“關云長單刀赴會”等之外,其他插圖幾乎未見。插圖創(chuàng)作者為這一原本與流水無關的情節(jié)設置了這樣一個流水滔滔的背景環(huán)境,且占到畫面的將近一半,這就不能不令我們懷疑這樣的安排是別有用意的?;蛟S在插圖創(chuàng)作者的理解中,小說里秦宓的辯才就如這滔滔流水。小說文本中的“難張溫秦宓論天”于史有證,陳壽在《三國志·卷三十八·蜀書八·許麋孫簡伊秦傳第八》中詳細記載了張溫與秦宓的問答,并評價其“答問如響,應聲而出,于是張溫大敬服。宓之文辯,皆此類也”?,史書中是以山中回響比喻秦宓的文采口辯。到了小說中,作者即改以流水來形容秦宓的辯才。小說文本的這樣敘述:

        此時秦宓語言清朗,答問如流,滿坐皆驚。張溫無語。

        不僅如此,他還反難張溫,問其“輕清之外,還是何物?愿先生教之”,使張溫聽得“似醉如癡,無言可答,乃避席而謝”。其辯才之高可見一斑。用流水形容反應敏捷、能言善辯,古已有之?!蛾悤と辶謧鳌て輧肌份d“兗精采自若,對答如流,簡文帝深加嘆賞”,《三國志演義》“諸葛亮舌戰(zhàn)群儒”中也提到“眾人見孔明對答如流,盡皆失色”,《北史·李孝伯傳》記李孝伯“風容閑雅,應答如流”,韓愈的《石鼓歌》中寫到“安能以此尚論列,愿借辯口如懸河”,五代時期王仁裕的《開元天寶遺事》則載“張九齡善談論,每與賓客議論經旨,滔滔不竭,如下坂走丸也”,這些以流水比擬口才的成語時至今日仍被廣泛使用?!罢姹尽辈鍒D創(chuàng)作者將抽象的文字具象化為生動的圖像,用長短不等的曲線條繪出滔滔流水,使其帶有強烈的隱喻色彩,讀者觀賞此幅插圖,想必輕易就能將此滔滔流水與郵亭內那高談雄辯的秦宓聯系在一起。這是圖像對文本一種極致的闡發(fā)。

        圖19

        圖20

        還存在一種錯誤闡發(fā)的情況。這種情況中,插圖創(chuàng)作者根據文字(主要是回目亦即圖目的文字)信息進行創(chuàng)作,創(chuàng)作出來的圖像存在與小說文本明顯不符的錯誤。這種錯誤產生的原因在于創(chuàng)作者對個別文字的理解有誤,從根本上說,主要是創(chuàng)作者“望文生義”而導致的。典型的案例之一是“陸遜石亭破曹休”(圖20),插圖左上方繪有一個四角亭子,此系創(chuàng)作者對圖目中的“石亭”理解有誤,望文生義地把作為地名的“石亭”理解為實物“石亭”,以致于鐫刻了一個與畫面整體很不協調的亭子在插圖中。還有“王濬計取石頭城”(圖21),插圖畫面四周巨石環(huán)繞,王濬率領晉兵向著大開的城門鼓噪而進。根據小說文本的敘述,曹操興兵下江南前夕孫權依照長史張纮遺書中的建議,“命遷治建業(yè),筑石頭城”,周曰??揪硎~90b第6行“石頭城”后有釋義“石頭城在應天府西二里,吳據石頭為城,即此”,可知石頭城周邊確有石頭。不過,圖目中的“石頭城”應是吳國都城建業(yè)的別稱?!巴鯙F計取石頭城”所對應的小說文本敘述為:

        卻說晉將王濬揚帆而行,過三山,舟師曰:“風波甚急,船不能行。且待風勢少息行之?!睘F大怒,拔劍叱之曰:“吾目下欲取石頭城,何言住耶!”遂擂鼓大進。吳將張象引從軍請降。濬曰:“若是真降,便為前部立功?!毕蠡乇敬敝潦^城下,叫開城門,接入晉兵。

        圖21

        圖22

        由此可知,王濬所率領晉兵及吳國降兵走的是水路、以舟代步,直到石頭城下才棄舟登岸、進入城內。西晉滅東吳之戰(zhàn),司馬炎派出六路大軍、水陸并進,其中王濬是“率水兵順流而下”,唐代詩人劉禹錫曾在《西塞山懷古》一詩中感嘆過“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插圖將石頭作為畫面的主體,圖中未出現船只或碼頭,無論與小說文本還是歷史事實都不相符。相比之下,周曰??竞蛥怯^明本的該幅插圖中都繪船只、水面和江岸,較“真本”準確、到位。這也是“真本”圖像錯誤闡發(fā)文字的表現?;蛟S“真本”插圖的創(chuàng)作者只是簡單地將“石頭城”理解為“石頭所筑之城”或“石頭環(huán)繞之城”,而未考慮到其實為吳國都城的別稱,因此簡單地在畫面上繪上眾多石頭用來指代圖目中的“石頭城”。

        “關云長封金掛印”(圖22)一圖中的標示文字“壽亭侯封”也屬于錯誤闡發(fā)的例證。圖中緊閉大大門上交叉貼著兩張封條,封條上鐫有“壽亭侯封”四字。圖像所繪,對應的小說文本敘述為:

        關公遂將累次所受金銀一一封記,懸壽亭侯印于庫中。平明請二夫人上車,男女二十人扶事,另遣人于相府下書。關公上赤兔馬,手提青龍刀,護送車仗逕出北門。

        雖然“關云長封金掛印”這半回的小說文本中沒有明確關羽封金掛印封記如何簽署,但根據小說前文的敘述:

        且說曹操為云長斬了顏良,倍加欽敬,表奏朝廷,封云長為壽亭侯,鑄印送關公。印文曰:壽亭侯印。使張遼赍去。關公看了,推辭不受。遼曰:“據公之功,封侯何多?”公曰:“功微不堪領此名爵。”再三退卻。遼赍印回見曹操,說云長推辭不受。操曰:“曾看印否?”遼曰:“云長看見印來?!辈僭唬骸拔崾в嬢^也?!彼旖啼N印別鑄,印文六字:漢壽亭侯之印。再使張遼送去。公視之,笑曰:“丞相知吾意也?!彼彀菔苤?。

        在“云長延津誅文丑”半回中,作者花了近200字的篇幅對關羽只愿接受“漢壽亭侯”爵號的過程進行了詳細敘述,據此可知,當他準備前去追尋劉備、封金掛印之時,封記上自然應署他自己愿意接受的“漢壽亭侯封”,而不可能是此前再三推辭的“壽亭侯印”。插圖之所以對此作出錯誤闡發(fā),或受“懸壽亭侯印于庫中”的文本敘述影響亦未可知。而“懸壽亭侯印于庫中”與小說前文亦明顯不符,這是《三國志演義》早期文本不夠完善之處,到毛宗崗評點本中,則改成“懸漢壽亭侯印于堂上”。

        通過分析不難發(fā)現,“真本”插圖與文本之間除了“圖與文合”這一最常見的關系之外,更存在不少圖文相異現象,這種現象的出現與插圖創(chuàng)作者對小說文本的理解有關?!罢姹尽睂D像刻繪內容的選擇迥異于其他《三國志演義》刊本,使得這個刊本呈現的圖文關系也與其他刊本大不相同。

        (責任編校:王晚霞)

        ① 在各種目錄中,《李卓吾先生批評三國志真本》都著錄為“寶翰樓刊本”,認為是蘇州書坊寶翰樓所刊,但各個現存本中并無“寶翰樓”及與之相關的信息。

        ② 李金泉《〈李卓吾先生批評三國志〉若干版本問題考辨》,[日]《中國古典小說研究》第13號(2008)。

        ③ 如:孫楷第《中國通俗小說書目》,見《中國通俗小說書目》(外二種)第36頁,孫楷第著,中華書局2012年版。

        ④ 如魏安認為此本的插圖“同李卓吾評本”,見《〈三國演義〉版本考》第26頁,[英]魏安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⑤ [日]《中國古典小說研究》第13號(2008)。

        ⑥ 《拉奧孔》第83頁,[德]萊辛(G.E.Lessing)著,朱光潛譯,人民文學出版社1979年第1版。

        ⑦ 楊森《明代刊本〈西游記〉圖文關系研究》第130頁,上海大學2012年博士學位論文。

        ⑧ 部分建陽刊本及周曰??揪鳌榜R柳”并釋義“系馬椿”。

        ⑨ 《中國古代木刻畫史略》第137頁,鄭振鐸編著,上海書店出版社2006年版。

        ⑩ 楊森《明代刊本〈西游記〉圖文關系研究》第71頁,上海大學2012年博士學位論文。

        ?《三國志》(第四冊)第976頁,[晉]陳壽撰,[宋]裴松之注,中華書局1959年版。

        B106

        A

        1673-2219(2016)11-0016-08

        2015-11-15

        胡小梅(1982-),女,福建安溪人,文學博士,研究方向為中國古代文學。

        猜你喜歡
        小說文本
        叁見影(微篇小說)
        紅豆(2022年9期)2022-11-04 03:14:42
        遛彎兒(微篇小說)
        紅豆(2022年9期)2022-11-04 03:14:40
        勸生接力(微篇小說)
        紅豆(2022年3期)2022-06-28 07:03:42
        初中群文閱讀的文本選擇及組織
        甘肅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10:02
        在808DA上文本顯示的改善
        那些小說教我的事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識別
        電子制作(2018年18期)2018-11-14 01:48:06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話故事《坐井觀天》的教學隱喻
        論《柳毅傳》對前代文本的繼承與轉化
        人間(2015年20期)2016-01-04 12:47:10
        明代圍棋與小說
        西南學林(2014年0期)2014-11-12 13:09:28
        国产又色又爽的视频在线观看91 | 日本高清h色视频在线观看| 曝光无码有码视频专区| 久久国产成人午夜av影院| 日本中文字幕不卡在线一区二区| 亚洲欧美香港在线观看三级片|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一区| 亚洲视频专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色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成人av鲁丝片一区二区免费| 99久久er这里只有精品18| 亚洲天堂在线视频播放| 午夜福利视频男同女同| 99国产精品欲av麻豆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熟女亚洲av麻豆|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免费网址| 国产日产欧洲系列| 黑人巨大白妞出浆| 好爽受不了了要高潮了av| 亚洲色偷偷偷综合网另类小说| 久久中文字幕av一区二区不卡 | 999精品免费视频观看| 日本黄色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特级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美女视频黄是免费| 日韩精品久久久肉伦网站| 国产成人+亚洲欧洲+综合| 精品国偷自产在线不卡短视频| 国产女主播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啪啪啪| 精品亚洲成a人在线观看| 国产午夜福利100集发布| 无码中文字幕加勒比一本二本| 中文字幕无码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视频一区二区这里只有精品| 一本色道久久亚洲加勒比| 67194熟妇人妻欧美日韩| 亚洲一区av无码少妇电影 | 久久人人爽天天玩人人妻精品| 亚洲毛片网| 永久免费在线观看蜜桃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