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鳳羽憶舊

        2016-06-05 14:14:17楊鯤峰
        大理文化 2016年12期
        關(guān)鍵詞:水車洋芋

        ●楊鯤峰

        鳳羽憶舊

        ●楊鯤峰

        水車轆轆成追憶

        鳳羽水力資源極其豐富,很早以前,聰明智慧的鳳羽人就利用河水和地勢的落差,在境內(nèi)的白石江、青石江、三爺河和馬爺溝以及離村子不遠的河道旁修建了不少的水碓、榨油房、磨坊與碾子。水車悠悠,夜以繼日,響聲此起彼落,構(gòu)成了獨特的田園景觀。在沒有電力的年代,這些看似極具原始特色而又充滿環(huán)保理念的動力,為當(dāng)?shù)匕傩盏纳畎l(fā)揮了重要的作用,至今仍是上輩人心目中難以忘懷的風(fēng)景線。

        水碓,主要用來舂米打面,一般建蓋在離村子不遠而且有一定落差、河水終年不斷,具有一定水量的小河旁。碓房的后面有一個方塘,用于排水和安放水車。水車由一截粗大的栗木做橫軸,軸長丈余,兩頭略細,頂端裝有金屬轉(zhuǎn)軸;中間粗,直徑尺余,正中間最粗處裝有一個立式水輪,水輪上裝有許多板葉;水輪兩邊的橫軸上各穿有兩塊交錯的栗木撥板。整個水車架在方塘上,水輪正對著碓房背面的擋水石板和引水的木槽,當(dāng)水從高處沖擊水輪的板葉時,整個水車就開始轉(zhuǎn)動,橫軸上的四塊撥板也隨之交替著來回撥打從碓房里伸出來的碓板頂端。

        碓房里的碓板也是用栗木做成,頂端和中間裝架軸的地方略寬厚些。頂端裝有一個錐形石杵,正對著地面的石臼,碓板穿過碓房的后墻,直伸到裝有水車的方塘中,架在后墻緊靠水車處的碓腳上。根據(jù)力學(xué)的原理,碓板五分之二伸到水車下,五分之三在碓房里,當(dāng)水輪轉(zhuǎn)動撥打碓板時,碓也就隨著有規(guī)律地起落,不緊不慢地舂打著石臼里的米面。

        冬天的早晨,水車上方引水槽放水處的水蕨、蒿草、與古柳臨水的枝條上,到處結(jié)滿了冰凌,有的似戈戟,有的如關(guān)刀,如銀針,若利劍,像鳥獸,千姿百態(tài),在朝陽的映照下熠熠生輝,非常好看,常常引來一群群村童摘取玩耍。

        一年中,水碓最忙的時間是秋收后和年關(guān)前,在這些時段里,村民們夜以繼日忙著舂米打面,水碓日夜不停工作。為了方便取暖和臨時做點吃食,碓房的角落里常有一個由三塊石頭搭成的小火塘,不管哪家秋收舂米,還是年關(guān)打面,常在上面煮一鍋新米飯、烤幾個糯米餅,讓在場的人嘗鮮分享,非常開心。

        可以說,碓房里吃過的用銅鑼鍋煮的新米飯拌鹵腐,那是最可口的美食;火塘邊看到的年輕媽媽在起落的水碓中篩面簸米的情景,那是最美麗的鏡頭;而水流沖擊水車運轉(zhuǎn)及水碓起落時與石臼和碓手碓腳摩擦發(fā)出的聲音,那是鄉(xiāng)間最美妙的音樂!

        榨油房,不需要落差,但榨油所需的油菜等原料都要先到碓里舂打成面,有時還要曬油餅,因此常常建蓋在離水碓不遠而又略為寬敞的空地上。油榨房里的榨床是用一截丈余長、直徑兩尺多的栗木做成,穩(wěn)穩(wěn)地安放在靠墻一尺多高的土臺子上。榨床中間鑿有裝油餅的槽,底部和側(cè)邊有出油槽,頭尾和中間各有一道防裂的篾箍。榨油前,都要先將油菜、核桃、麻子等原料背到水碓中舂細,然后放到大鐵鍋上的大木甑子中用猛火蒸熟,又用木瓢舀到桌子上墊有稻草坯的兩個篾環(huán)中,用稻草坯包好后雙手使力擠壓成油餅,之后取走一個篾環(huán),將油餅堆放一段時間成形,最后才把油餅并排立式放進榨床中待榨。

        榨油采用榨錘敲打榨楔榨樁對油餅產(chǎn)生擠壓出油的方式。開始榨油時,先在放好油餅的榨床兩頭插榨樁和榨楔,榨楔有厚有薄,榨樁有粗有細,全是堅硬的栗木。榨錘是石頭鑿成,有輕有重。起榨時油餅里含油量高,一般只用稍微薄的榨楔和細的榨樁,并用較輕的榨錘輕輕敲幾下,芳香四溢的香油就會接連不斷從榨床側(cè)邊的出油槽中淌到下方放在地上的油鍋中。等到油淌出來的比較少時,又再不斷更換樁楔揮錘敲打。到了后來油將榨盡時,榨油師傅會換上最粗的樁和最厚的楔,然后脫去上衣、光著膀子、揮動大號石錘用力猛擊油樁,嘴里還喊著“海哧”“海哧”的號子。在石錘的敲打下,油樁和榨楔把榨床擠得“格格”作響。

        那時,生活雖然不怎么好過,但鄉(xiāng)下人并沒把物質(zhì)經(jīng)濟看得太重,如果遇到有人相約打拼伙,或是在田里干活做飯吃,不管是煎泥鰍吃、還是炒田螺吃,都會到榨油房里要一點香油。榨油師傅也從不吝嗇,不管是誰來,二話不說,揮著油鍋里的大鐵瓢,一舀就是八兩半斤。

        與水碓一樣,水磨和碾子都是靠水車帶動,而且也需要建蓋在有落差的河邊。不同的是:磨和碾的水車軸心直立,位居磨盤和碾盤的地面之下和磨坊碾坊的地面正中。

        水磨,由厚薄不等的兩扇圓形石磨盤組合而成,厚的作為磨基固定在地面上不動,地下水道里的水車軸穿過中心伸上來;薄的一扇在上,緊卡在水車軸上隨水車轉(zhuǎn)動,屬于活動式,可以拆開修理。為了便于吞磨食料,上下兩扇磨盤的對合面都刻有斜紋,一段時間都要用鏨子重新刻畫。上面的磨盤正中有一個進料眼,正對著吊在磨坊正中的料兜口,料兜口上拴著半截棍子,叫作“護磨狗”,底端斜依到磨盤上,當(dāng)水磨轉(zhuǎn)動時,木棍隨之不斷跳動,抖動著料兜里的糧食均勻地落到磨盤中。頓時,又白又細的面粉便從兩扇磨盤的合口處不斷噴灑到磨基旁邊的地面上,護磨狗“叮叮咚咚”的響聲伴隨著水磨“嗡——嗡——嗡”的聲音,香霧迷漫,磨坊里充滿著歡快熱烈和幸福溫馨。

        碾子,也許是因為需水量大的緣故,碾子在鳳羽不多,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在馬頭村通往白米村小道旁的馬爺溝上有一座。碾子房分為上下兩層。下層裝有如同水磨一樣的直軸水車,但比水磨的水車大得多,圓形的大水輪與地面平行,仍裝著許多板葉,正中間的轉(zhuǎn)軸直通二層的碾坊,并高于地面一米有余。上層以轉(zhuǎn)軸為中心點,正中修有圓形的碾槽,碾槽中有兩個如同汽車輪子大的石輪,正中有眼,連桿剛好是碾盤的直徑長,牢牢地固定在石輪子和從地面伸上來的水車軸上,碾槽較大,一次可碾幾百斤稻谷。當(dāng)從河里引來的水經(jīng)木槽從高處沖到下面的水輪上時,水車軸和連桿便帶動石輪子順著碾槽不停地轉(zhuǎn)動,半天工夫,一槽幾百斤的稻谷便碾成了白花花的大米。

        由于碾子的水車用連桿的方式帶動沉重的石輪,所以起動時較為費力,常?!爸ǜ轮ǜ隆弊黜?,有時還需人力幫忙推動一下。但等到轉(zhuǎn)動起來后,石輪產(chǎn)生的慣性較大,不過轉(zhuǎn)速不是很快。那個年代,很少有人坐過車,因此有時大人或小孩會坐到石輪和轉(zhuǎn)軸之間的連桿上,隨著石輪沿著碾盤來回轉(zhuǎn)動,尋求一下坐車的樂趣。

        那時,有水碓、水磨、油榨、碾子的河邊總是溝是溝、路是路,來河邊舂米磨面的村婦們常常在一時還輪不到自家時,乘機到河里濯洗衣被。當(dāng)清澈的河水把衣被漂洗得干干凈凈后,便把被子晾曬在河邊茵茵的草地或田埂上,并順便撿幾塊潔凈的河石壓在上面,微風(fēng)過處,五顏六色的被子吹得鼓鼓的,遠遠望去,有點像草原上的蒙古包,別有情趣。

        可是,在現(xiàn)代文明的沖擊下,如今,不到幾年的工夫,鳳羽境內(nèi)所有的水碓、油榨、水磨以及碾子幾乎都消亡絕跡,成了上幾輩人心目中遠逝的風(fēng)景!雖然,流量已不多的幾條小河還在不知疲憊地流淌著,但沒了昔日碓、榨、磨、碾伴奏的交響樂,沒了來河邊舂米、磨面、榨油、洗衣濯足時相見語依依的鄉(xiāng)民,干癟的小河因此顯得異常的單調(diào)和寂寞!

        打場樂事

        大集體時,鄉(xiāng)下除了村頭巷尾的空地外,生產(chǎn)隊的打場便是村童們玩耍的樂園。

        打場是生產(chǎn)隊用來堆打農(nóng)作物的場所,一般與村中的莊房連在一起。秋天是打場上最熱鬧的時候,田里的稻谷曬干被人背馬馱運回到打場上后,生產(chǎn)隊便安排幾個年輕力壯的小伙子,用力學(xué)的原理豎一個吊桿,并在打場的兩頭把稻谷堆成一座座金山。每到這時,村里的孩子們便十分高興,不管是放學(xué)后或是吃過晚飯,一群群村童總是匯集到打場上,女娃娃在谷堆間玩捉迷藏,躲貓貓,跳大圖。男孩子們則揮舞著自制的刀槍相互追逐,玩打仗、抓特務(wù)、滾鐵環(huán)、打陀螺,甚至還扯著谷堆上的稻草爬到高高的谷堆上,驚飛一群群正在谷堆尖頂上覓食的谷雀,或是站在高高的谷堆上遠眺,看自己的父母是否從古鎮(zhèn)上趕街回到村口。

        按照慣例,打場上堆著的稻谷通常都要等到秋收秋種徹底結(jié)束、天氣晴朗時才打,前后長達一兩個月,在這段時間里,打場便成了村童們的樂園。到了打谷時,打場雖被大人占用,但孩子們也自有樂趣。大人把谷子鋪在場上,分兩排揮著連枷有節(jié)奏地拍打,小孩便在稻草堆里嬉戲。中午時分,穿著綿羊皮褂的大松甸人常常用馬馱著蜜樣甜的甘汁梨到場上換稻谷,在場的孩子們自然也有吃梨的份。

        那時,農(nóng)村里還沒有電視機,每隔半月一月,縣上的35毫米電影放映隊會來到鄉(xiāng)下,在打場上放廣場電影,這也是村童們最高興、最激動的時候,樂得像過節(jié)一樣。一到聽說要放廣場電影,孩子們奔走相告,喜出望外,下午便早早地在打場上擺好條凳,或放上幾塊石頭、幾束稻草、一根草繩,為全家人把位置。并且早早地做吃晚飯,有的人甚至怕座位被人占走,連飯也顧不上回家吃,守在座位上,讓家里人把晚飯送到打場上吃。

        廣場電影非常簡單,銀幕一般都掛在打場邊上豎的兩根木桿上,有時干脆用莊房上的白石灰墻當(dāng)銀幕。天一黑,打場上的發(fā)電機“突突突”地響了起來,全村人便扶老攜幼、舉著小麥稈點燃的火把,點著散發(fā)著松香味的明子火,打著白棉紙裱成的燈籠,從村頭巷尾匯集到打場上,圍坐在放映機周圍,連家養(yǎng)的狗也高興得在場上亂竄。打場上,孩子們興奮的喧鬧聲、小嬰兒的哭聲、找座位人的呼喚聲交織在一起,非常熱鬧。放映機旁邊,竹竿上掛著的兩百瓦大燈泡把打場照得通亮。電影放映前,生產(chǎn)隊長總是用白族話在話筒里講一通有關(guān)生產(chǎn)安排與電影放映的話,接著,保管員、記分員都不錯過這個難得的機會,有事無事總要啰啰嗦嗦說上幾句話,可大家都巴不得他們別講或少講兩句,焦急地等著放映開始。不過,對著話筒在許多人面前講話,連小孩子也非常想,一些膽大調(diào)皮的孩子有時會乘機湊近話筒,“喂喂”喊兩聲,然后馬上跑開,或是張開雙臂擋住放映機的光柱晃動雙手,把手掌投到銀幕上取樂。

        等到講話結(jié)束,放映員在電影機的側(cè)邊裝上膠片圓盤,關(guān)掉大燈泡,機器運轉(zhuǎn)著發(fā)出“嚓嚓”的聲音,放映開始,喧鬧嘈雜的人們便安靜了下來。那時的電影多數(shù)都是打仗的,孩子們最喜歡看,什么 《地道戰(zhàn)》《地雷戰(zhàn)》《平原槍聲》《平原游擊隊》《鐵道游擊隊》《南征北戰(zhàn)》《渡江偵察記》《突破烏江天險》《智取華山》《閃閃的紅星》《戰(zhàn)上?!贰队⑿蹆号贰峨u毛信》等,隨著振奮人心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響起后,銀幕上由遠及近出現(xiàn)了閃著光芒的八一五角星和“八一電影制片廠”幾個字時,在場觀眾都激動得不得了,孩子們會興奮得鼓起掌來。電影放完的時候,孩子們還守在打場上的放映機旁,看著放映員拆下機器,裝好片子,抬走發(fā)電機,望著電影隊的馬車離開村子,仍然余興未盡,戀戀不舍,回家躺在床上時滿腦子都是電影里的鏡頭。當(dāng)然,有時也會出現(xiàn)因為遇上突然下大雨,或發(fā)電機出問題而放不成的時候,大家只好苦等著第二天晚上補放。

        看完這些電影后,影片中光頭發(fā)亮的湯司令、揮著駁殼槍的李向陽、握著爆破筒的王成、頭戴五星帽的潘冬子、放羊送雞毛信的海娃……都成了孩子們仿效的形象,對孩子們的思想教育和成長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

        說實在話,村頭打場不外乎就是用石碾坨碾壓而成的一塊稍為平坦些的泥巴地,場上沒有任何設(shè)施,無論如何都不可能與后來的水泥地、運動場相提并論。然而,就是這么一塊普普通通的打場,卻成了村童們的樂園和自由自在的天地。幾十年過去了,打場上,秋天堆著小山一樣的金黃谷堆;艷陽下,社員們排成兩行甩著連枷有聲奏地打谷子的場面;夜幕中,看廣場電影時激動人心的情景;放學(xué)時,玩游戲時的開心和快樂,都還是我心中難以忘懷的美好回憶。

        洋芋情結(jié)

        洋芋原產(chǎn)于南美洲,學(xué)名馬鈴薯,又叫土豆,洋芋是我們那個地方的叫法。由于我的童年正值困難時期,洋芋是我們餐桌上的主糧,所以對洋芋有著特殊的情結(jié)。

        讀小學(xué)時,正是靠工分吃飯的年代,我們一般上午讀書,下午回家參加生產(chǎn)隊打半工。那時,生產(chǎn)隊每年都要在靠近村子的田里種上十幾畝洋芋,每到開春,當(dāng)洋芋田里冒出了肥嫩的洋芋苗時,我和桃哥的心就開始發(fā)癢了,總期盼著洋芋苗鋪滿田畦。因為開春幾場春雨過后,洋芋苗蓋滿了畦,地下就會結(jié)出洋芋來了,生產(chǎn)隊怕有人去刨,總要分派人在夜里去看守,生產(chǎn)隊長總把這美差交給我和桃哥。

        每年一接到通知,我和桃哥便先在洋芋田的最高處選址平地,然后到山上砍回幾根碗口粗的山白楊,再找些麥稈,搭一個內(nèi)徑有我們身子長的人字形草棚。草棚里面墊些干稻草,鋪一塊草墊、一張涼席,夜里我拿一塊舊棉毯,桃哥拼一塊薄被,就算是床。

        洋芋田周圍都是麥田,麥子正打漿,天氣又暖和,鳥兒忙著搭窩孵雛,蜂兒忙著搬家采蜜。洋芋正在開花,有白的、紅的,還有紫的,一簇簇高出葉面,被碧綠的葉子襯著,花中還有許多蝴蝶來回飛舞。也許是洋芋花格外美麗,也許是我們守護著這片田地,使鳥兒有安全感,田野中的叫天子和村中的麻雀總帶著成群的雛鳥到開花的洋芋田里試飛。剛出巢的雛鳥張著黃嫩的小嘴、不時發(fā)出稚嫩的叫聲,在媽媽的引領(lǐng)示范下,不時地振羽練翅。鳥兒餓了就“呼”地飛進附近的麥地里啄食麥粒,倦了又“呼”地一群飛到村子周圍的樹木上歇息。

        可是,待到洋芋花謝后,埋在土里的洋芋已經(jīng)成熟,我們的心里也開始不安了。因為不多幾天,這幾塊田挖去洋芋后,也要變成秧田,我們的美差又得挨到下一年。不過,最樂的還有挖洋芋那幾天,農(nóng)忙季節(jié)學(xué)校都是放假,我們總有機會參加挖洋芋。

        說來也怪,洋芋的種子年年要更換,否則產(chǎn)量不高。而我們壩子里種出來的洋芋再好也不能做種子,因此,隊上年年都要到鳥吊山背后的花坪去換洋芋種。

        換洋芋種一般都在秋收結(jié)束時,遇上放假星期,我和桃哥仍跟著去,也是極有趣的事。秋末冬初,天氣晴朗,生產(chǎn)隊總是派幾個會捆馱子的強勞動力,趕上幾匹騾馬,馱上干稻草或新米去山里換洋芋種。到花坪路比較遠,來回需要兩天,我們一般在頭天早上太陽出時從村子里起身。一出村,大家都上馬,我和桃哥膽子小,大人總是選馬隊中性格最好的兩匹馬讓我倆騎,大人將我們扶上馬后,我們端坐在鞍架中間,兩腳踩著馬蹬,雙手拉緊韁繩,身子在馬背上搖來晃去,很好玩,但多少還是有點緊張。大人騎馬騎得溜,側(cè)著身子坐在鞍架上,偏著斜著,滿不在乎。

        馬隊離開壩子,行走在曲曲彎彎的山道上,早上的太陽暖暖地照在身上,大家有說有笑,有的亮開嗓子唱山歌,有的順手扯片樹葉吹葉子。最神的是勛叔,他年輕力壯,當(dāng)過馬鍋頭,馬趕得熟,山歌唱得好。喜歡戴一副墨鏡,背一頂有士林布飄帶的草帽,梳著東洋頭,穿著士林布對襟上衣。騎一匹雪花蹄棗紅馬,馬頭上有彩球明鏡等飾物,馬脖子上系有一串銅鈴,走在馬隊前領(lǐng)路,很威風(fēng)。一陣說笑,一陣歌聲,正午時分翻越羅坪山,晚上到花坪住下。

        花坪是彝人游牧居住的地方,那里的人們以放牧牛羊、種植洋芋為主。他們住的是垛木房,住處四周長著大片大片的原始森林,有幾人合抱的大樹杜鵑,還有草甸、天池、山溪,景色很美。雖是兩個語言不通的民族,但中間僅隔一座山,壩子里的人常進山換洋芋、砍竹木,他們常出來打酒、換茶葉,所以對我們非常熱情,不論大小都喊 “老友”。

        一到那里,好客的彝家老友爹總要殺一頭大羯羊,砍成大塊后一大鍋架在火塘的大三腳架上。老友媽把撮來的一燒箕洋芋和幾塊揉得鐵鐵實實的蕎粑粑埋在灶灰里,主客打團坐在火塘四周,有說有笑。不一會,洋芋和蕎粑粑烤熟了,大家各取所需,吹拍著洋芋和蕎粑粑上的柴灰,喝酥油茶,飲青稞酒。入夜,垛木房里火光、笑語、歌聲,滾漲飄香的羊肉湯,老友媽彈口弦,老友爹唱山歌……大家無拘無束,其樂融融。夜深了,一屋子的男女老少各蓋一塊羊毛氈,和幾只跑累了的攆山狗擠在一起,蜷睡在火塘四周的竹席上。

        大集體時期,糧食總不夠吃。每年三月關(guān),只有找蕨菜、灰挑、白杜鵑花等野菜來充饑;栽秧后是七荒八月,洋芋成了最好的飯菜。當(dāng)?shù)厝藢ρ笥蟀俪圆粎?,而且吃法也很多。大人忙著出工掙工分,我們一大院七戶人家五六個和我一樣大的孩子都會做飯。其實那時做飯極簡單,一日三餐飯菜大多數(shù)是洋芋。在母親的指導(dǎo)下,我還學(xué)會了蒸洋芋粉蒸。我們家有三個弟兄,父親在外工作,全靠母親一人掙工分,生活極困難,但母親說我們幾弟兄正吃長飯,不吃好也要讓我們吃飽,便總在晚上出夜工回來后給我們炒好蒸洋芋粉蒸的麥面,教我在盆里拌洋芋和炒面時,滴上幾滴香油,加上點鹽巴、茴香面,這樣,蒸出來的洋芋粉蒸味道才可口。

        洋芋是我們最愛吃的飯菜,可是,生產(chǎn)隊里種的幾畝洋芋除了供栽秧時集體開伙吃外,剩下的每戶分不了多少。那年月,莊戶人家一年到頭能吃上洋芋,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為了讓我們幾兄弟能常吃得上洋芋,母親除了忙著出工外,每個街子還得偷偷去山上砍賣兩背柴給我們買洋芋、打香油,常常是一天找一天吃。有一次,母親聽說東山上的人已開始挖洋芋,還說山洋芋好吃,便約了幾個人天不亮就到人家挖過的地里撿刨剩的小洋芋。聽說晚上可以吃到又面又沙的山洋芋,我們幾弟兄可高興極了,一天巴望著東山洋芋下鍋??墒堑鹊教旌跁r分,母親卻空著手回來,說是山上的人不準她們到洋芋田里去找,還把他們帶的鋤頭和餉午也沒收了。

        還有一次,大概是在霜降前后,母親帶我到村子西邊的觀音箐去挖藥,那天夜里剛下過大雨,山體坍塌,山洪暴發(fā),天氣很冷。我們母子倆冒著細雨,披著塑料布在箐底挖紅丹參。到了中午,天略放晴,母親看到我冷得直打咚嗦,想帶我過河到對面的山坡上曬曬太陽??墒呛佑謱捰稚睿胰诵∵^不去,母親只好前面掛著竹簍,背上背著我,手里拄著鋤棒,搖搖晃晃涉過濁浪翻滾、濤聲如雷的觀音箐河,幾次差點被帶著泥沙巨石和柴疙瘩的河水沖倒。到了對面,母親和我坐在一塊大石頭上吃午飯——一包冰冷的洋芋粉蒸和用清水煮過的幾條筷子豆。母親讓我吃洋芋粉蒸,她自己卻嚼著只撒了點干鹽巴的筷子豆。吃著吃著,母親突然淚如雨下,哽咽著說她對不起我們幾弟兄,沒有讓我們吃好穿好。幾弟兄中我是老大,已經(jīng)懂點事,我安慰母親說我一定好好讀書,長大到大理下關(guān)工作,讓母親過上好日子?,F(xiàn)在我真的在城里工作了,可遺憾的是我除了給母親心里帶來些許慰藉外,其他卻沒有給母親什么,感覺很對不住母親的養(yǎng)育之情,但母親卻總提起那天我說過的話。

        現(xiàn)在,生活好過了,不過我發(fā)現(xiàn)洋芋仍然是餐桌上極受歡迎的菜,而且吃法也比以前更豐富:切成塊可以紅燒、可以做火腿燜洋芋飯;切成絲可以青椒炒、腌菜炒、油煎、干焙;切成片可以煮魚;切成條可以涼拌;煮熟后可以做成丸子、“老奶洋芋”;還有超市里“長子弟”的土豆片,肯德基店里開胃的炸薯條……應(yīng)有盡有,百吃不厭。

        在那艱苦的年代,洋芋是我們最好的飯菜。至今,洋芋常使我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洋芋也使我忘不了母親含辛茹苦拉扯我們成長的歲月。

        猜你喜歡
        水車洋芋
        老水車旁的風(fēng)景
        文苑(2020年11期)2021-01-04 01:52:56
        大回轉(zhuǎn)沖水車
        大將軍搬磚
        水車轉(zhuǎn)轉(zhuǎn)轉(zhuǎn)
        匠心匠魂,守望水車之都
        洋芋攪團:砸出來的美食
        水車真好玩
        水車真好玩
        炕洋芋
        特別健康(2017年9期)2017-11-06 00:32:43
        洋芋,香味飄散中的記憶
        雪蓮(2015年15期)2015-12-09 00:44:06
        好大好爽我要高潮在线观看| 日本道免费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三级av在线播放| 国产人妻久久精品二区三区| 久久九九青青国产精品| 日本熟妇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女同视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欧美色欧美亚洲另类二区不卡| 无人视频在线播放在线观看免费| 好看的日韩精品视频在线 | 亚洲视频不卡免费在线| 偷拍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 国产精品爽爽v在线观看无码| 三年片免费观看大全国语| 天堂√最新版中文在线天堂| 制服丝袜人妻中出第一页| 亚洲精品国产综合久久| 亚洲高清乱码午夜电影网| 超薄肉色丝袜一区二区| 果冻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人妻少妇精品专区性色anvn| 97人人模人人爽人人少妇| av片在线观看免费| 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软件| 男女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综合色就爱涩涩涩综合婷婷| 荡女精品导航|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日韩精品| 三级国产精品久久久99|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综合| 91亚洲精品福利在线播放| 亚洲一区二区日韩精品| 中文精品久久久久人妻不卡| 精品国产黑色丝袜高跟鞋| 在线观看极品裸体淫片av| 极品尤物精品在线观看| 台湾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毛片av在线播放亚洲av网站|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亚洲综合| 欧美日韩国产精品自在自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