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家住古城

        2016-06-05 14:14:17楊汝驊
        大理文化 2016年12期
        關(guān)鍵詞:護國古城

        ●楊汝驊

        家住古城

        ●楊汝驊

        六百米人生

        我出生在大理古城護國路24號,60多年后的今天,我安居在護國路174號。我用一輩子的腳步,走過了150個門牌號碼,滿打滿算不超過六百米的距離。這就讓我時時想起已故同齡知青作家史鐵生在《我與地壇》中講的一段話:“地壇離我家很近。或者說我家離地壇很近??傊?,只好認為這是緣分。地壇在我出生前四百多年就座落在那兒了,而自從我的祖母年輕時帶著我父親來到北京,就一直住在離它不遠的地方——五十多年間搬過幾次家,可搬來搬去總是在它周圍,而且是越搬離它越近了?!边@段話時時在我的心中引起共鳴,我家一直住在護國路上,自從我父親領(lǐng)著母親在護國路上安家,我們就與這條路有了緣分。五十多年間搬過幾次家,但搬來搬去總在護國路上,只不過從蒼山腳下的西頭,搬到了洱海西岸的東頭,而這條路的歷史要比地壇久遠,多了將近三百年。

        如今,護國路已經(jīng)名揚海內(nèi)外,天南地北蜂擁而至的人們已經(jīng)習(xí)慣把這條路叫作“洋人街”,事實上護國路的稱謂也才是近代的事。民國初年,云南人民為反對袁世凱稱帝,以蔡鍔將軍為首起兵護國。為紀念這一劃時代的歷史事件,云南的昆明大理等幾個城市的主要街道,都用“護國”來命名,大理古城的這條路也因此而得名。閑暇時走在“洋人街”上,我有時也在想,護國路之前應(yīng)該還有個名字,因為大理古城的建立可以追溯到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在過去的600多年時光里,這條路靜靜地躺在大理古城至西向東的中軸線上,左手搭著“蒼山門”,右腳傍著“洱海門”,遠離城門洞開的喧囂,堅守著一份寧靜和閑適,它之前應(yīng)該有一個文雅清麗的稱呼。于是我開始尋找,依稀記得老輩人講到這條路時,都稱它為塘子口,我記得小時候被同伴問起家住哪里時,都習(xí)慣介紹:在塘子口上邊。這樣看來,老輩人口中的塘子口,只能是指復(fù)興路與護國路的交叉路口,還不能算一個街名,護國路以前的街名依然沒有答案。

        我之所以要去探尋我的出生地過去的稱謂,并不僅僅出于好奇,因為我始終覺得,大理古城的每一個地名,都代表著一個地方的基本特色。就像南邊的響水關(guān),從石門村奔涌直下的山澗水流過西城墻下的豁口,推動了一個碩大的水車轉(zhuǎn)輪,轉(zhuǎn)輪吱吱嘎嘎鳴唱著,帶動一排水碓,不舍晝夜,濤聲不息。那些清晨十字街頭的攤點栗炭火上烤出的碓舂餌,臘月里水碓石窩里舂出來的糯米粉,延續(xù)了幾代人的鄉(xiāng)愁記憶。北邊的魚市口,一到晌午時分,從海邊上來的“賣魚婆”就會在這里擺開漁筺,掀開海草,那些活蹦亂跳的弓魚鯽魚鯉魚谷花魚老頭魚就在市民的挑挑揀揀討價還價中完成交易,走向古城居民的餐桌。講到于家田,就想到那甜脆多汁的白蘿卜;講到青石橋,就記起了酸辣滑爽的豌豆涼粉。歷史走到今天,盡管那些地方早已改變了模樣,水碓的位置早已面目全非,魚蝦的葷腥味早已消失在魚市口嘈雜喧鬧的人流中,但那地名所蘊含的歷史畫卷,依然深深地銘刻在老輩人的印象中。

        10歲以后離開了護國路24號,將近40年時間我沒有機會再一次踏進這個小院。因為我們只是在這個院里租住,老房東去世后,就沒有認識我們的人了。反而是街坊四鄰有幾個從小一起長大的伙伴還能見面時打個招呼,一家裁縫鋪的兒子,一家旋匠(車木頭工藝品)家的兒子,一個叫阿羊,一個叫阿狗。由于后來大家都忙于生計,見面機會越來越少,至今我連他們的學(xué)名都忘得一干二凈。裁縫楊旺在我家對門,我們家上午做豆花,下午賣豆腐。一到臘月里,早晨我都會端一碗澆上紅糖水的豆花給楊旺大爹,這樣正月初一穿的那套新衣裳不論再忙他都會趕著幫我縫出來,年三十晚上我就會把這套新衣服整整齊齊地擺放在枕頭邊,欣喜亢奮一夜無眠,只盼著早早穿上新一年里又能穿上的新衣裳。旋匠李爺爺平時不茍言笑,孩子們無事都不敢圍在他的鋪臺子前,盡管他車的東西我們做夢都想要:一種我們土話叫“得啰”的玩具,實際就是陀螺。有用杜鵑花樹干車出來的,有用實心牛角車的,但我們平時都買不起,只有自己去選一截樹干用刀削。太硬的木頭削不動,只能削普通的栗柴,硬度差,圓度不夠,每次幾個人一起甩,轉(zhuǎn)不動最先倒地的就要擺在地上讓其他人劈,三下兩下就成了幾半,能有一個車出來的牛角得啰是每一個小伙伴最大的心愿。牛角得啰質(zhì)地堅硬,烏黑透亮,圓潤細膩,就像班上最漂亮的那個女生。偶爾失誤甩輸了,擺在地上盡管讓人劈,幾撥人輪番用手中的得啰往上砸,最多留下幾個白印,牛角得啰完好無損。過年有了壓歲錢,一群小伙伴就圍在李爺爺?shù)匿伵_子前,目不轉(zhuǎn)睛瞪著看李爺爺把砍好的牛角坯裝進車架,用車刀先車出一個半圓,又把尾端車出一個尖角,在半圓頂端打個小眼,敲一顆鐵釘進去,鋸掉釘帽,一個得啰就成功了。但一個得啰玩不了一年,劈爛了,丟失了,被老師沒收了,又得自己去削。

        護國路變成“洋人街”的時候,也才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事,這些傳統(tǒng)工藝的鋪面早已被咖啡廳酒吧休閑屋占領(lǐng)。在搬離我出生地四十年后的一個傍晩,在一個洋人街華燈初上,昏暗的鋪面里薩克斯正演奏著“回家”優(yōu)雅旋律的溫馨時刻,我們一行人以客人的身份走進了我曾經(jīng)出生成長的小院。盡管我早有思想準備,此情此景,一種失落的惆悵依然迷漫著我的身心,我找不到我曾經(jīng)睡了十年的小床的位置,是在吧臺的位置還是老外正對著麥克風(fēng)演唱的位置?院里那棵緬桂魂歸何處,還是花落誰家?還有那只雙耳下垂、面無表情的拉布拉多半蹲著的柱子旁邊,是不是我們餐桌的位置?平時可是我們幾兄妹做作業(yè)的地方……這些物質(zhì)空間里伴隨了太多的情感空間,像一塊舞臺上的布幕,我從掀開的縫隙中看了一眼,就想到了太多曾經(jīng)上演過的劇情。突然覺得自己像一只冬去春來的孤燕,天南海北千里跋涉回到自己曾經(jīng)居住的巢穴上空,但無論如何也找不到那個熟悉的屋檐,只能無奈地在空中盤旋。

        在過去的歲月里,我也曾離開過這條街,這個城鎮(zhèn)。幼年時遙望藍天下的山外世界,甚至憧憬著有一天會義無反顧地離開這里,再也不會回來。于是我走了,多則幾年,少則幾天。身在異鄉(xiāng),端起水杯,就想起了蒼山腳白鶴澗里流出的白亮亮的山泉;吃飯時,又想起小鍋米線上那勺鮮紅的辣椒油;天熱時,我想起洱海邊鼓動白帆的陣陣清風(fēng),蒼山頂上終年不化的皚皚白雪;天冷時,我就想起四合院里石臺階上那暖暖的陽光。每當汽車從老214國道駛進文獻路,南城門雄偉蒼峻的面孔進入眼簾,內(nèi)心都會止不住地狂跳,像離家多年的孩子看到了母親熟悉而又親切的容顏。

        如今,我安居古城,偶爾也會出去轉(zhuǎn)轉(zhuǎn),三五天,十天半月,但這只是短暫的離開,就像一只在巢里待膩了的鳥兒,出去看看外面世界新鮮的景象。我已經(jīng)在古城這棵大樹上編織了屬于我的巢穴,已經(jīng)沒有精力去搏擊長空。我這一生,只在古城里挪動了六百米的路程,居一城而終老,淡泊處世,平安度日,一生足矣。

        碰撞與守護

        古城的白天是被鳥兒的鳴叫喚醒的。我們的屋后一棵大榆樹上,就有一只“屎咕咕”(啄木鳥)不停地叫喚,啼聲干脆、執(zhí)著,有節(jié)奏,但一點也不討人嫌。隨著環(huán)境不斷改善,鳥兒也越來越多,一大早就比著嗓門鳴唱,喚醒了古城的黎明,也喚醒了綠蔭背后那輪嶄新的太陽。早餐后走出家門,屎咕咕的叫聲漸行漸遠,但又似乎一直在腦海中回蕩。街心石板路早被環(huán)衛(wèi)工清掃干凈,又用清水洗刷過一遍,青麻石質(zhì)地的脈絡(luò)清晰地凸現(xiàn)出來,甲骨文般用一段隱秘的文字引領(lǐng)著路人走向前方。休閑鞋踏過一塵不染的路面,步履竟比往日里輕盈了許多。街上除了幾家早點餐飲店熱氣騰騰的忙碌場面,大多數(shù)商鋪還沒有開門,喧囂雜亂的洋人街上此時一片清冷,行人稀少,空曠得可以一眼從街頭望到街尾。

        有早起的人從蒼山上爬山歸來,雙肩包,運動裝,手杖,一副登山探險的夸張裝束。有的還隨手提一瓶海拔三千米澗口涌出的山泉,好回去泡上一壺新鮮泉水沖泡的早茶。遇上熟人,點頭寒暄,對個笑臉,來人步履匆匆,側(cè)目回應(yīng),保持著從蒼山松樹林中急步前行的節(jié)奏。

        路過李醫(yī)生的門診室,他還沒有開門。他上班時如果遇上人少,我就會到他旁邊閑坐一會,順便他也會給我量一下血壓,并追蹤一下我這段時間的身體狀況,提醒應(yīng)該注意的生活細節(jié),但大多數(shù)時間小門診部都人滿為患。我和他其實不算太熟,也就是普通的病人和醫(yī)生的關(guān)系。只不過他真切地把病人當病人,我們也真切地把他當醫(yī)生。這種簡單的醫(yī)患關(guān)系不知什么時候扭曲了它的本來面目,以至于遇上一個真心為病人著想的醫(yī)生,內(nèi)心竟萌生出一股感激之情。李醫(yī)生給病人開藥,精確到半顆,除了糖漿之類特殊藥品,從來不給你整盒或整瓶,三天的藥,各類搭配,用小紙片包成小包,多一天都不會給你。如果某種藥恰好你家里有,他就不再開,讓你照處方吃就行。

        古城過去有很多有名望的老中醫(yī)和藥鋪,門口大都用木匾或大理石刻著一副對聯(lián):“惟愿世人無病痛,哪管架上藥生塵?!边@種懸壺濟世、治病救人的理念是開診所藥店的立店之本,也體現(xiàn)一個醫(yī)生做人的良心。春節(jié)過后,我曾經(jīng)在市里一家公立醫(yī)院的門診大廳里看到這樣一副對聯(lián):“門迎四海八方客,戶納九洲萬里財”,橫批:財運亨通??吹竭@副對聯(lián),我的心頭一下涌上一股難以言表的滋味。對聯(lián)是一種即興之作,表達的是一種追求,一種希望。醫(yī)院只想著去“戶納九洲萬里財”,把病人擺在什么位置?

        古城很小,人際圈子局限,基本上在社交場合,提起某一個人,總會有人認識。再深究下去,他的父親爺爺,他的子女親戚,就如今天的人肉搜索,會赤裸裸出現(xiàn)在大家面前。甚至在座的都會有人和他沾親掛戚,“哎,他不是你小姨妹的三姑媽家的那個那個嗎?”如果這個人做了件好事,眾人就會感嘆:哎,他父親就是難得的好人,曾經(jīng)為了街坊上的事,如何如何。他家的某某人也像他一樣,服侍婆婆比親媽還親。在座的親戚也會覺得臉上有光,說話聲音也高調(diào)起來。而如果這個人干了一件壞事,眾人就會咬牙切齒地罵開了,同樣會講到他們家的其他人:你瞧瞧他那點德性,看著就不像好人。而這時在座的親戚就坐不住了,或找個借口離開,或裝著聽不見,耳赤面紅,如坐針氈。

        過去的人說,古城無惡人,文獻名邦畢竟不是浪得虛名的。但這話有點絕對,只能說,古城少惡人。隔整鄰居,一街一坊,親戚里道,老鄉(xiāng)同事,動動搖搖都要面對一個熟悉的氛圍,無形當中在道德層面上就限制了你的一部分出格的行為。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先想一想,不要讓子孫后代被人家戳脊梁骨。這句話基本成了古城居民教育下一代的祖訓(xùn)。在古城做人,不是你一個人的事,舉手投足一舉一動都有一大幫人在你身旁,正所謂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當然,現(xiàn)在這些觀念也在逐步發(fā)生著細微的變化,因為古城居民的構(gòu)成已經(jīng)產(chǎn)生了變化。隨著原住民一家一家搬出,那些浸潤了幾百年傳統(tǒng)文化的建筑和長期積累形成的民風(fēng)民俗正被外來的商業(yè)巨獸慢慢蠶食,依附在它上的歷史記憶和習(xí)俗文明也就喪失了原有的載體。少了小橋流水小巷落葉空寂的韻味;淡化了純樸清雅的古鎮(zhèn)遺風(fēng)。到處都是人頭攢動熙熙攘攘的人群,大街小巷里漸漸失去了源遠流長的歷史脈流。夜幕降臨后的漫漫長夜,應(yīng)該是古城最空寂恬靜的時光,但對于一些剛剛?cè)胱」懦堑挠慰?,才是他們夜生活的開始。開懷暢飲,仰天長嘯,動情放歌,把對一個古老城鎮(zhèn)一知半解的認知轉(zhuǎn)化成自己故作姿態(tài)的感悟,一路如入無人之境,高聲喧嘩,啤酒瓶在石板路上砸出聲聲脆響,鼓噪著古城午夜寂靜的夜空,驚醒了街邊鋪面里已經(jīng)進入夢鄉(xiāng)的居民。

        隨之而來,古城就出現(xiàn)了驚世駭俗的奇聞怪事,青年男女赤身裸體攀爬在教書育人的校園大門上展示丑陋的行為藝術(shù);眾目睽睽之下往古城居民飲用的古井中撒尿;越野車直接駛?cè)胛覀兪嵉哪赣H湖——洱海碧浪翻飛的淺灘肆意糟賤……少數(shù)現(xiàn)代年輕人標榜自我,放任自我,一派我的青春我做主的個性張揚,轉(zhuǎn)換成無知無畏狂妄自傲的扭曲心態(tài),時時在挑戰(zhàn)著古城居民做事做人的自信和自尊。

        太陽升起來了,初秋的陽光已經(jīng)收斂了夏日的鋒芒,整條街就沐浴在一片暖陽之中。今年雨水多,行道樹喝足了一個夏天的雨水,長得蒼翠挺拔,綠蔭飄逸,風(fēng)情萬種。有城外來的老奶就擺個籮筐在街角,賣幾個歪瓜裂棗的蘿卜、幾把蟲吃狗咬的青菜,都是城邊村子田邊地角自家種的,不打藥,不施化肥,專們迎合古城里注重飲食健康養(yǎng)生保健的老主顧。有城管過來例行公事,看見買菜的幾個長輩,只好遠遠抱手站立。一老大爺邊抓起一把青菜,邊把手指向旁邊站立的小城管:讓開點,該管的沒有本事管。人家淘點小生活,礙著你們什么事了?

        行人越來越多,一伙伙團隊游客在導(dǎo)游金花的小旗引領(lǐng)下,潮水般一波一波蜂擁而來,把整條街道擠得水泄不通。古城開始收起了恬靜閑適的溫柔面孔,一如既往地展露出喧囂浮躁的繁華景觀。

        何處是歸宿

        一大早,朋友老李來電話,他父親昨晚去世了,讓我去幫忙。我問他落氣的準確時間是幾點?他說一點多。那就是說,子時都已過,應(yīng)該從今天算起。

        蒼山頂上一落雪,古城里就會有老人亡故,有人云:蒼山有情同我素,白孝一頂送亡靈。實則是老人早已年邁高齡,又身染疾患。四季無寒暑,一雨變成冬,這是古城天氣的特色。氣候驟變,溫度陡然下降,年輕人都要立即加衣保暖,風(fēng)燭殘年的老人,自然難以抵御忽如其來的降溫。

        也許是過早接觸外來文化,在辦喪事這個問題上,古城人的做法,有很多令人稱道的地方。比如說發(fā)喪時間吧,從死者落氣到出殯,就是三天時間,不能多,也不能少。說是三天,其實才有兩天半,第三天中午午時前就要出殯送上山。三天,過去的人們出行基本是騎馬步行,子女親屬在附近的完全可以在這個時間內(nèi)趕回,盡自己最后的一點孝道。路途太遠的也就不可能回來了,家里的事,該辦就辦,也不必再等了。三天,尸體還能完整保存,即便是炎炎夏日,也不會產(chǎn)生異味。家人也可以在這三天時間,有條不紊地料理后事,寄托哀思。而少了三天,未免太過緊迫。畢竟是一臺喪事,再窮的人家,該走的程序一定要走,隨便應(yīng)付一下,草率掩埋,會招來左鄰右舍的指責(zé)。出了古城,情況就不一樣了,比如往北邊的村子里,人去世后,要找一位地師來算時間,一是出殯時間,一是下葬時間。這個時間完全沒有規(guī)律可循,也可能三天五天,也可能十多二十天。下葬時間才更麻煩,人已經(jīng)抬到山上了,坑也挖好了,但時間不對,不能入土,只能搭個帳篷在旁邊守著,聽候通知。到吉日吉時宜修墳動土的時間到了,即便是三更半夜、月黑風(fēng)高、暴雨傾盆,也只能在這個時間點下葬。

        俗話說,入土為安。有一口棺材擺在家中,長時間迎來送往,招呼客人,磕頭作揖,主人確實勞心費力、寢食難安。加上如果死者是至親至愛的人,心中的悲痛再加上無端的勞累,往往送走死者,親人就要大病一場。更有極端的例子,一老人去世時年近百歲,大兒子已70多,老人在家停了半個月,兒子轉(zhuǎn)來轉(zhuǎn)去磕頭答謝了半個月,到送葬這天,披麻戴孝,走棺過橋,心臟病發(fā)作,活活累死在送葬路上。我曾經(jīng)與村子里的親戚探討過這個問題,我說,鬼的胡子也是人畫的,何必要自己定一些陳規(guī)陋習(xí)來折磨自己。親戚說:老祖宗定下的規(guī)矩,人人都這樣做。雖然知道它不合情理,也不情愿受這樣的折磨,但誰也不愿在自己身上做出改變。因為這是一堵由宗教、孝道、信仰、親情、傳統(tǒng)民俗、地域文化堆砌的堅固的墻,誰都不想、也不敢去做那根出頭椽子。

        殯葬改革以后,只是把人的肉身變成了骨灰,把棺材變成了一個小盒子,但整個喪事程序沒有發(fā)生變化。在大理古城,原來簡潔行事、干脆利落的程序依然保持,接到通知,各人就要根據(jù)與死者及家屬的親密關(guān)系來確定下一步的行動了。屬于至親,從這一刻起就要陪在死者親屬身邊,親歷這三天吊唁的整個過程,安慰化解老人的子女們失去親人后悲傷沉痛的心情。外親和處得好的同事朋友就會先去問喪,也會提出看能幫上什么忙,其中恰好有件事必須其中的一個朋友去解決,他(她)就會立即投入幫忙的隊伍,盡心盡力去辦好交待的事。普通朋友一般同事只需打聽包席地點和送葬時間,到時前往就行。

        我和老李是同事,盡管這些年他招呼服侍半癱瘓的老爹,很少出門,但同事的情分是任何時候也不會喪失的。就像有一句話講的:從來無須提起,永遠不會忘記。古城人都講究以誠待人,無事各忙各的,連電話問候都不會有。有事人到情到,不搞那些虛頭巴腦的面子貨。

        我買了一個軟緞被面,寫了挽聯(lián)落款,也算是為老李在他們?nèi)值苤虚g爭點面子:還有幾個朋友同事在他身邊,有事有情還能呼之即來。老李是三弟兄中的老大,為人老實,話也少。正應(yīng)了古城人講的:大憨二愣三妖精。他憨倒不憨,就是人太實在,實在多了,一根腸子通屁眼,也就往憨那邊靠了。父親躺床臥席七八年,老李盡心盡力服侍了七八年,問到兩個兄弟是否回來盡盡孝道,老李反而偏袒他們:這是做大兒子不能推卸的責(zé)任,盡量不要攀扯他們??粗苄止蛟诶细赣H的遺體前,一副手足無措的模樣,由于過去在單位上經(jīng)常給職工幫忙,辦這些事早已輕車熟路。我拉個凳子坐在他們面前,開始著手安排:首當其沖的問題是,喪事由誰主辦?如果老大承頭,喪事期間所有事情均由他點頭,所有費用由他支出,當然,今后老父親的存款遺產(chǎn)也就由他繼承了。盡管父親只是吃低保,沒有什么積蓄,更沒有什么遺產(chǎn)。老三遞過來一萬元錢,喊我一聲大哥,說這點錢先用著。昨晩父親咽氣后,他們就商量了,大哥一直在頂著服侍父親,老二老三身在外地,只是偶爾回來一趟,現(xiàn)在辦喪事,經(jīng)濟上三弟兄共同承擔(dān),有事共同商量。兩弟兄平時回來得少,現(xiàn)在再不出來挑點擔(dān)子,會讓隔壁鄰居瞧不起。我說,好,基調(diào)一定,各負其責(zé),老大在家留守,接待來問喪的親朋好友老鄉(xiāng)同事;老二到公墓落實墓地和碑心;老三聯(lián)系火葬場,爭取今天火化掉,把骨灰盒捧回來。大嫂去杏花村訂席面,后天中午所有行吊的人到那里用餐。標準訂好一點,盡量讓來客吃好。老三媳婦和幾個侄女去扛一匹白布回來,算算親戚人頭,把孝布扯好,來問喪時順便把孝搭上?;鹪釄龅能囈蛔?,我把院子里的人都動員起來,清掃衛(wèi)生,搬桌椅板凳,掛一幅白被單,寫了兩副對聯(lián),布置了一個簡易靈堂,只等著骨灰盒捧回,來問喪的人就可以跪拜祭奠了。

        送葬那天,我和老李走在一起,說是攙扶孝子,實際只是一種形式,無非就是陪他送父親走完最后一程。來到公墓,看著密密麻麻栽滿石碑的山坡,我有點驚訝,2003年以后才實行的殯葬改革,至今也不過十來年時間,一個個活人從壩子消亡,又來到蒼山腳下占據(jù)了一塊屬于自己的位置。天長日久,后人又到哪里去尋找自己的歸宿?有的人總愛講尋根問祖,講究風(fēng)水龍脈,其實尋根不一定非要留下一片從古至今一直延續(xù)的墳塋,也根本留不住。現(xiàn)在古城居民的老墳山上,已經(jīng)鮮有四代以上的老墳,祖宗的墓穴大都蕩然無存。佛經(jīng)上講:人死如燈滅,軀殼化成灰燼,跟人頭上掉下幾根頭發(fā)是一樣的,掉了就墜入凡塵,灰飛煙滅,靈魂早已到他自己該去的地方。行善做好事的功德圓滿,修成正果,走進天堂里,坐上蓮花寶座;一生作惡的,就根據(jù)他的作惡程度,進入十八層地獄,上刀山,下油鍋,任由無常折磨。這些迷信色彩的因果輪回我們盡可以不用相信,但從唯物史觀來講,我們頂禮膜拜的,其實就是一虛無的只存在我們內(nèi)心的那個念想。既然是一個念想,把它寄托在一座山中,一棵樹下,一蓬花里,又有何不可呢?下山時我跟老李講,我不在的一天,只想用一塊土布包著那撮骨灰,選一棵高大粗壯的云南松,挖個小洞埋在它的根下,與青松在藍天白云下同生共長,是多么令人向往陶醉的事。老李說,你倒說得簡單,你兒子敢這樣做嗎?他要真的這樣做,不怕街坊鄰里戳他的脊梁骨?

        哦,想不到這戳脊梁骨的威力,還真是無處不在啊!

        責(zé)任編輯:彭瓊瑤

        投稿郵箱:qyao724@163.com

        猜你喜歡
        護國古城
        《疊加古城》
        包裝工程(2023年16期)2023-09-27 10:53:11
        義務(wù)與自由
        護國興教寺 侯曉春
        金秋(2020年4期)2020-08-18 02:39:20
        戰(zhàn)友聚會
        我有兩個童年,一個古城一個江邊
        文苑(2018年18期)2018-11-08 11:12:26
        翹街古城
        安居古城
        青年歌聲(2017年6期)2017-02-08 13:56:31
        黃金柚果的“甜蜜產(chǎn)業(yè)”
        春秋古城一日游
        黃金柚果的“甜蜜產(chǎn)業(yè)”
        国产午夜精品无码| 99久久人妻无码精品系列蜜桃 |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 蜜桃精品免费久久久久影院| 亚洲性69影视| 蜜桃在线视频一区二区| 麻花传媒68xxx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日韩在线三区| 国产精品美女黄色av| 亚洲av男人的天堂在线| 天天躁日日躁狠狠躁欧美老妇小说 | 欧美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免费人成网站在线观看| 中文字日产幕码三区的做法步| 999国内精品永久免费观看| 中文字幕第1页中文字幕在| 肉丝高跟国产精品啪啪|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久久| 国产天美传媒性色av| 色噜噜狠狠色综合中文字幕| 亚洲av网一区二区三区成人|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片| 伴郎粗大的内捧猛烈进出视频观看| av无码特黄一级| 亚洲中文字幕乱码第一页| 国内精品卡一卡二卡三| 国产91吞精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自拍视频免费看| 波多野结衣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成年无码aⅴ片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成人无码不卡网站| 国产av剧情久久精品久久| 青春草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视频1区| 亚洲无av码一区二区三区| 电影内射视频免费观看| 超薄肉色丝袜一区二区| 日韩人妻高清福利视频| 亚洲av午夜一区二区三| 男人扒开女人下面狂躁小视频| 国产精品国产自线拍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