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焱 姜麗萍
(金華職業(yè)技術學院醫(yī)學院,浙江 金華 321017)
?
臥床時間與分級對居家長期照護老年人壓力性潰瘍的影響
張焱姜麗萍1
(金華職業(yè)技術學院醫(yī)學院,浙江金華321017)
〔摘要〕目的了解居家長期照護老年人壓力性潰瘍發(fā)生狀況,探討臥床時間、分級對壓力性潰瘍發(fā)生的影響。方法采用分層整群抽樣方法對居家長期照護的909位老年人進行問卷調查,對壓力性潰瘍發(fā)生狀況進行現(xiàn)場評估。結果居家長期照護老年人壓力性潰瘍發(fā)生率25.77%;臥床時間<1個月者壓力性潰瘍發(fā)生率為34.96%,1~3個月、3~5個月及≥5個月分別為26.18%、27.21%和18.43%,壓力性潰瘍組與無壓力性潰瘍組臥床時間差異顯著(P<0.05);臥床分級C級者壓力性潰瘍發(fā)生率40.72 %,B級和A級者分別為29.56%和13.68%,兩組臥床分級差異顯著(P<0.05);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臥床分級B級和C級是壓力性潰瘍發(fā)生的影響因素。結論居家長期照護老年人壓力性潰瘍發(fā)生率高;臥床時間、分級與其壓力性潰瘍發(fā)生相關,居家護理中需要采取針對性的預防和干預。
〔關鍵詞〕臥床時間;臥床分級;長期照護;壓力性潰瘍
壓力性潰瘍是骨隆突部位的軟組織因長時間受壓而出現(xiàn)的局部損害〔1~3〕,是由壓力、剪切力或摩擦力所引起的皮膚和基底組織的局限性損傷〔4〕。壓力性潰瘍不但影響老年人生活品質,且增加感染機會及醫(yī)療費用,顯著增加患者的死亡率〔5,6〕。本研究分析居家長期照護老年人壓力性潰瘍發(fā)生狀況及臥床時間、分級對其發(fā)生的影響。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采用分層整群抽樣的方法,對金華市市區(qū)和農(nóng)村各隨機選擇3個社區(qū)的居家長期照護老年人907例進行問卷調查,男425例,女482例。納入標準:①年齡≥60歲,性別不限;②居家長期護理時間≥3個月;③知情同意并愿意配合調查者;④神志不清、智力障礙及無法配合完成問卷者,由其主要照顧者代替回答。排除標準:①皮膚病患者;②灼傷患者。根據(jù)是否發(fā)生壓力性潰瘍將居家長期照護老年人分為壓力性潰瘍組234例,其中男127例,女107例;60~69歲51例,70~79歲79例,80~89歲84例,≥90歲20例;體重偏輕55例,正常103例,超重式肥胖76例;未婚者16例,已婚者126例,離婚及喪偶92例。無壓力性潰瘍組673例,其中男298例,女375例;60~69歲238例,70~79歲295例,80~89歲109例,≥90歲31例;體重偏輕97例,正常358例,超重式肥胖218例;未婚者29例,已婚者447例,離婚及喪偶197例。兩組性別、年齡、體重、婚姻狀況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調查工具①一般情況問卷:包括性別、年齡、學歷、體重指數(shù)、婚姻狀況、家庭人均月收入、慢性病患病情況及主要照顧者情況等。②臥床時間和臥床分級:根據(jù)臥床情況將老年人分為臥床時間<1個月、1~3個月、>3且<5個月、≥5個月;臥床分級標準:A級為室內(nèi)生活一般能自理,但無人扶持則不能外出;B級為大部分時間臥床、離床時間<4 h/d;C級為全天臥床〔7〕。③壓力性潰瘍發(fā)生情況:包括是否發(fā)生壓力性潰瘍、是否使用減壓輔具、使用的減壓輔具種類、壓力性潰瘍發(fā)生的數(shù)量、部位及面積、分期。壓力性潰瘍分期標準采用美國國家壓力性潰瘍咨詢委員會(NPUAP)經(jīng)典四期分期標準〔8〕,該部分將由專業(yè)醫(yī)護人員進行評估。
1.3調查方法由經(jīng)過統(tǒng)一培訓的研究人員(專業(yè)教師和社區(qū)醫(yī)生)進行調查,全部內(nèi)容由研究人員進行面對面的問卷調查及現(xiàn)場評估后填寫。對填寫好的調查表及時復核、查缺、補漏。對每天收回的問卷抽取5%進行電話回訪,以保證問卷的完整性和質量。共發(fā)放問卷909份,回收有效問卷907份(99.78%)。
1.4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χ2檢驗、非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
2結果
2.1居家長期照護老年人患慢性病情況慢性病史調查顯示:心血管疾病434例(47.85%)、腦血管疾病322例(35.50%)、糖尿病281例(30.98%)、跌倒、骨折154例(16.98%)、老年性癡呆100例(11.03%),其他如白內(nèi)障、退行性關節(jié)炎、慢性肺病、周圍血管疾病、慢性骨關節(jié)病、腎功能不全、周圍神經(jīng)病變等的患病率較低。
2.2居家長期照護老年人壓力性潰瘍發(fā)生情況發(fā)生壓力性潰瘍?nèi)藬?shù)為234例(25.77%);其中152例(64.96%)壓力性潰瘍總面積≤2 cm2,74例(31.62%)2.1~5 cm2,8例(3.42%)>5 cm2;78例(33.33%)壓力性潰瘍處于Ⅰ期,116例(49.57%)Ⅱ期,35例(14.96%)Ⅲ期,5例(2.14%)Ⅳ期;排在前3位的壓力性潰瘍發(fā)生部位依次為:骶尾部185處(79.06%),髖部84處(35.90%),足跟48處(20.51%);在發(fā)生壓力性潰瘍的老年人中,使用減壓輔具者195例(83.33%),未使用任何輔具者39例(16.67%)。
2.3不同臥床時間與壓力性潰瘍發(fā)生情況分析兩組臥床時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臥床時間≤1個月的壓力性潰瘍發(fā)生率高于臥床時間≥5個月(χ2=17.415,P=0.000),其他各組間無顯著差異。見表1。
2.4不同臥床分級與壓力性潰瘍發(fā)生情況分析兩組臥床分級差異顯著(P=0.000)。C級壓力性潰瘍發(fā)生率高于A級(χ2=51.138,P=0.000)與B級(χ2=7.071,P=0.008),B級壓力性潰瘍發(fā)生率高于A級(χ2=26.424,P=0.000)。見表1。
表1 兩組老年人臥床時間及臥床分級比較〔n(%)〕
與≤1個月相比:1)P<0.001;與A級相比:2)P<0.05;與B級相比:3)P<0.05
2.5居家長期照護老年人壓力性潰瘍相關因素的多因素回歸分析以是否發(fā)生壓力性潰瘍作為因變量,單因素分析中P<0.05的年齡、性別、體重、婚姻狀況、臥床時間、臥床分級等作為自變量,采用非條件Logistic回歸進一步分析,結果顯示臥床分級B級和C級是居家長期照護老年人壓力性潰瘍發(fā)生的影響因素,總體解釋能力86.1%,見表2。
表2 居家長期照護老年人壓力性潰瘍相關因素的
3討論
Fletcher〔9〕研究表明,患者長期臥床后活動減少,會產(chǎn)生許多對機體不利的影響,從而引起多種并發(fā)癥,如壓力性潰瘍、下肢靜脈血栓、肺炎、肺栓塞、關節(jié)攣縮強直、肌萎縮、骨質疏松、骨折等。此外還易產(chǎn)生孤獨感,出現(xiàn)抑郁、焦慮等不良情緒,但未對臥床時間與并發(fā)癥之間的關系繼續(xù)深入分析。本調查也高于日本〔7〕的調查結果,關于長期臥床患者并發(fā)癥的調查中顯示,壓力性潰瘍的發(fā)生率為15.0%。本研究結果表明臥床時間和居家長期照護老年人壓力性潰瘍發(fā)生有關,臥床時間≤1個月的居家長期照護老年人壓力性潰瘍發(fā)生率最高。有學者〔10〕研究發(fā)現(xiàn),臥床一段時間之后皮膚對壓力的耐受性可以逐漸增強,本研究結果可能與之有關。也可能與我國長期照護體系尚不健全,社區(qū)和家庭護理不完善〔11,12〕,社區(qū)尚未建立由醫(yī)生、護士、康復師、照顧者等組成的壓力性潰瘍護理專業(yè)團隊,使長期照護老年人多由其家庭成員提供照護服務。而家庭照護者普遍缺乏對壓力性潰瘍基本知識的了解,對老年人的照護往往帶有較大的盲目性和隨意性〔13〕,未能對老年人進行正確的壓力性潰瘍危險因素評估從而采取有效預防措施,致使老年人臥床后短時期內(nèi)壓力性潰瘍發(fā)生率明顯增高有關。今后在社區(qū)護理及家庭護理中,需要加強壓力性潰瘍危險因素的評估,及時發(fā)現(xiàn)壓力性潰瘍發(fā)生危險人群,盡早介入針對性的預防干預措施,實施個性化的護理,降低壓力性潰瘍發(fā)生率。同時加強長期照護老年人照顧者的健康宣教。由于居家長期照護老年人行動受限、自理能力低下,日常生活主要依靠照顧者完成,家屬及陪護人員很好地掌握壓力性潰瘍的相關知識顯得尤為重要。因此,必須對長期照護老年人照顧者進行健康教育,介紹臥床時間對于壓力性潰瘍預防的重要性,普及壓力性潰瘍防護的相關知識,指導和協(xié)助長期照護老年人照顧者完成預防壓力性潰瘍的日常工作。
相關研究〔14〕證實,個體不管因為疾病、治療或被忽視等原因而臥床,其身體的各個系統(tǒng)都將會遭受損傷。Pendergast等〔15〕研究發(fā)現(xiàn),由于老年人儲備能力降低,即使偶爾、短暫的臥床也可能對機體產(chǎn)生不利的影響。Lindgren等〔16〕研究也表明,臥床后缺乏活動是老人發(fā)生壓力性潰瘍最重要的因素。本研究表明全天候臥床的老年人壓力性潰瘍生風險明顯高于大部分時間臥床及室內(nèi)生活一般可以自理但無人扶持則不能外出者,再次證實因臥床導致機體活動減少或缺乏是居家長期照護老年人產(chǎn)生壓力性潰瘍的重要影響因素。全天臥床與其他臥床分級相比壓力性潰瘍發(fā)生率增高,可能由于大部分時間臥床及室內(nèi)生活一般可以自理但無人扶持則不能外出的居家長期照護老年人有部分時間處于坐位或坐于輪椅上。而坐位一方面有利于老年人自己穿衣、進食、漱口、使用電話等,使其活動增加;另一方面坐位也有利于老年人看電視、報紙、與人交談、甚至外出拜訪親友等,擴大了社會活動范圍,有利于增進老年人的自我形象認同及生活滿足感,改善其孤獨、抑郁等不良情緒;在居家長期照護老年人的護理中,要充分重視臥床分級對壓力性潰瘍發(fā)生的影響,鼓勵老年人自身加強活動,同時及時幫助老年人改變體位。盡量縮短持續(xù)臥床時間,將持續(xù)臥床轉變?yōu)殚g斷臥床,防止全天床上生活。
4參考文獻
1Terekeci H, Kucukardali Y,Top C,etal.Risk assessment study of the pressure ulcers in intensive care unit patients〔J〕.Eur J Intern Med,2009;20(4):394-7.
2Shahin ES,Dassen T,Halfens RJ.Pressure ulcer prevalence in intensive care patients:a cross-sectional study〔J〕.J Eval Clin Pract,2008;14(4):563-8.
3祁俊娟.壓瘡的護理進展〔J〕. 中華全科醫(yī)學,2008;6(10):1076-7.
4Pressure Ulcer Stages Revised by NPUAP (2007-02)〔EB/OL〕. 〔2011-03-03〕 http://www.npuap.org/pr2.htm.
5Keelaghan E, Margolis D, Zhan M,etal. Prevalence of pressure ulcers on hospital admission among nursing home residents transferred to the hospita1〔J〕. Wound Reair Regen, 2008;16: 331-6.
6Ready M, Gill SS, Rochen PA. Preventing pressure ulcers:a systematic review〔J〕. JAMA, 2006;296: 974-84.
7陳茜,袁麗,郭菊紅.老年臥床患者并發(fā)癥的調查分析〔J〕. 華西醫(yī)學, 2008;23(1):147-8.
8National Pressure Ulcer Advisory Panel staging report〔EB/OL〕.〔2004.4.15〕http:// www.npuap.org.
9Fletcher K. Immobility:geriatric self-learning module〔J〕. Med Surg Nursing Pitman,2005;14(1):35-8.
10周士枋,范振華. 實用康復醫(yī)學〔M〕. 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1998: 436.
11謝紅,王志穩(wěn),侯淑肖,等.我國養(yǎng)老服務需求現(xiàn)狀及其長期照護服務策略〔J〕.中華護理雜志,2012;47(1):14-6.
12張秀偉.我國長期照護的專業(yè)問題與發(fā)展對策〔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8):1770-2.
13郝素文.對院外壓瘡留院觀察患者健康指導的效果觀察〔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9;26(4A):70.
14Allen C, Glasziou P, Del Mar C,etal. Bed rest:a potentially harmful treatment neding more careful evaluation〔J〕. Lancet,1999;9186(354):1229-33.
15Pendergast DR, Fisher NM, Calkins E. Cardiovascular, neuromuscular, and metabolic alterations with age leading to frailty〔J〕. J Gerontol,1993;48(Spec):61-7.
16Lindgren M,Unosson M, Fredrikson M. Immobility--a major risk factor for development of pressure ulcers among adult hospitalized patients: a prospective study〔J〕. Scandinav J Caring Sci,2004;18(1):57-64.
〔2015-03-11修回〕
(編輯杜娟)
基金項目:浙江省醫(yī)藥衛(wèi)生一般研究計劃(2013KYA215);金華市科技局重點研究項目(2013-3-018)
通訊作者:姜麗萍(1965-),女,博士,教授,碩、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創(chuàng)面修復及老年照護研究。
〔中圖分類號〕R4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202(2016)09-2256-03;
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6.09.099
1溫州醫(yī)科大學護理學院
第一作者:張焱(1973-),女,碩士,副教授,主要從事老年護理、社區(qū)護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