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榮臣
黨性作為一個政黨固有的本質(zhì)特性,不僅體現(xiàn)在黨的整體機制中,體現(xiàn)在黨的綱領、路線、方針、政策上,而且具體體現(xiàn)在每一個黨員的一言一行中。黨的工人階級先鋒隊性質(zhì)決定了黨員的黨性,而廣大黨員增強了黨性,才能真正保持黨的先鋒隊性質(zhì),提高黨的戰(zhàn)斗力。我們每個黨員的黨性修養(yǎng)和黨性鍛煉,不僅決定著自己黨性覺悟的高低,還直接影響著黨的性質(zhì)和戰(zhàn)斗力。因此,強調(diào)黨性教育是共產(chǎn)黨員的必修課,必須以每一個黨員黨性觀念的增強、黨性鍛煉的加強為基礎。
早在1941年,劉少奇在給中共中央華中局黨校工作的宋亮(即孫冶方)的信中曾說:“中國黨有一極大的弱點,這個弱點,就是黨在思想上的準備、理論上的修養(yǎng)是不夠的,是比較幼稚的。因此,中國黨過去的屢次失敗,都是指導上的失敗,是在指導上的幼稚與錯誤而引起全黨或重要部分的失敗,而并不是工作上的失敗?!彼唧w分析過中國共產(chǎn)黨在理論上不足的原因,其中之一就是馬克思主義的著作傳入中國的歷史不長。“由于這些原因,特別是我們黨的主觀努力不夠,二十年來,我黨雖有極豐富的實際斗爭經(jīng)驗,但缺乏理論的弱點仍舊未能克服。這是我們今天還要以極大的努力來加以克服的?!倍朔@些不足,就要不斷加強自己的黨性修養(yǎng)。
在革命、建設、改革的各個歷史時期,中國共產(chǎn)黨均涌現(xiàn)出一批黨性堅定的模范,他們的先進事跡值得我們永遠學習,他們的高尚人格值得我們永遠敬仰。
夏明翰: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
1928年初,夏明翰受黨中央指派來到武漢,他此行的目的是與李維漢、時任湖北省委書記郭亮等人討論停止兩湖年關暴動的事宜。他的交通員宋若林是個黨性十分脆弱的人,宋若林被捕后,經(jīng)不起敵人的利誘,不僅背叛組織,后來竟然主動配合抓捕夏明翰的行動。
夏明翰被捕后,審判官企圖利用其家庭逼迫他與國民黨合作,他讓夏明翰多為自己的子女、妻子、父母考慮,三思而后行。但夏明翰毅然對他說:“為共產(chǎn)主義奮斗終身,我已不是三思而行,而是百思已定?!惫伯a(chǎn)黨人何嘗不愛自己的家庭,但為了信仰,連自己的生命也可以置之度外。敵人還對他施以酷刑,但夏明翰始終沒有向敵人交代黨的秘密。
3月20日,敵人決定對夏明翰執(zhí)行槍決。在去往刑場的途中,他一路高唱《國際歌》。敵人問他有何遺言,夏明翰接過紙和筆,寫下了一首注定要流傳千古的就義詩:“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后來人!”據(jù)說出賣夏明翰的宋若林也在場,他的生之茍且,正與夏明翰死之偉大形成鮮明的對照。
方志敏:我的一切,直到我的生命都交給黨去了
“我的一切,直到我的生命都交給黨去了”,這是方志敏在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時的內(nèi)心表白。1935年1月,方志敏帶領中國工農(nóng)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深入國民黨統(tǒng)治地區(qū)時,由于叛徒出賣,在皖浙贛交界處的懷玉山區(qū)不幸被捕。
敵人把五花大綁的方志敏帶到了臺上“示眾”,方志敏昂首挺立,鎮(zhèn)定自若地向成百上千的群眾高聲說道:“同胞們!我很高興能和大家見面。我們中國外受帝國主義侵略,內(nèi)受貪官污吏剝削統(tǒng)治,國將不國,民不聊生。希望你們繼續(xù)我未完成的事業(yè),努力奮斗!”
國民黨一軍官對方志敏說:“方先生,像你這樣杰出的人才,國民黨會給你高官厚祿的。”方志敏打斷他的話,正色說道:“共產(chǎn)黨人信仰共產(chǎn)主義,功名利祿視如糞土。革命者寧可被敵人殘殺,絕不投降敵人,要我屈膝投降,休想!”面對敵人的嚴刑拷打,他堅貞不屈。方志敏還在獄中寫下了《清貧》《可愛的中國》《獄中紀實》等作品,其中飽含了他對黨的忠誠、對祖國的熱愛。
雷鋒: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
雷鋒1940年出生于一個窮苦農(nóng)民家庭,7歲淪為孤兒,20歲當兵入伍,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工程兵駐遼寧省營口市某部運輸連任駕駛員,后來升為班長。雷鋒在入伍當年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他干一行、愛一行、精一行,在生活上也是艱苦樸素、勤儉節(jié)約、甘于奉獻。
1962年8月15日,雷鋒在指揮車輛行進的過程中,被汽車碰倒的一根木桿砸中了頭部,不幸因公犧牲。雷鋒的優(yōu)秀事跡不久之后被廣泛報道。1963年2月,《中國青年》雜志首先刊登了毛澤東“向雷鋒同志學習”的題詞。從此,學習雷鋒的活動在全國展開,雷鋒精神直至今日仍然感動人心。
雷鋒的一生沒有創(chuàng)造驚天動地的英雄偉績,何以能夠成為共產(chǎn)黨人的楷模?歸根結底在于他把自己生命的每一份熱、每一份光都無私奉獻給了人民,以真誠火熱的赤子之心和自覺地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的實際行動,譜寫了壯麗而輝煌的人生樂章。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一中國共產(chǎn)黨黨性的基本內(nèi)涵,是貫穿在雷鋒一生中最突出、最動人、最完美的主旋律。
焦裕祿:不改變蘭考面貌,我決不離開那里
1962年12月,焦裕祿調(diào)任蘭考縣委第二書記。蘭考地處黃河故道,由于歷史上黃河多次泛濫改道,風沙、鹽堿、水澇肆虐,土地荒蕪,人口外流,蘭考已是一片貧窮凄涼的景況。
焦裕祿上任前,黨組織用“三個最”明確告訴他蘭考的狀況和對他的要求:蘭考是一個最窮的縣,一個最困難的縣,要他在思想上有接受最嚴峻考驗的準備。面對黨組織提出的“三個最”,焦裕祿堅決地說:“越是困難越能鍛煉人,不改變蘭考面貌,我決不離開那里?!?/p>
在一年多的時間中,焦裕祿跑遍全縣140多個大隊中的120多個。他忍受著肝病的折磨,帶領蘭考人民戰(zhàn)風沙、斗內(nèi)澇、治鹽堿。習近平總書記視察蘭考時指出,要學習焦裕祿同志“心中裝著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懷。焦裕祿在蘭考創(chuàng)造出的光輝篇章,正是共產(chǎn)黨人要改造世界的宏偉理想。
鄭培民:權力是人民給的,應該為人民辦事
不闖“紅燈”,這是鄭培民對自己的一貫要求。他不僅在大是大非面前能夠把握住自己,也能在日常小事、細微之處嚴格要求自己。
他不為錢財闖“紅燈”。鄭培民到中央黨校學習時,曾向單位財務處借了5000元作為差旅費和學費。到中央黨校報到交費后,他把余款存到了儲蓄所。后來回單位報賬時,他居然多交了8.72元錢。財務人員問其原因,才知道是存款所得的利息。于細微處見精神,從瑣事中看作風。小小的8.72元,鄭培民同志一身正氣、兩袖清風的形象由此赫然可鑒!
他不為家人闖“紅燈”。他的兒子鄭海龍有一次想搭父親便車去湘潭,卻被父親轟了下來。鄭培民摯愛家人,但他從來不用手中的權力給予妻兒任何照顧。他常說:“權力是人民給的,應該為人民辦事。”
他不為朋友闖“紅燈”。鄭培民朋友多,但是對于朋友特別是對企業(yè)界的朋友,他從不占他們的一點便宜,多次謝絕一些朋友提供的所謂對新產(chǎn)品的“試穿”“試用”。
鄭培民不闖“紅燈”,目的就是要堅持“不給別人一點送禮的由頭,不讓自己有半點腐敗的念頭”。
無數(shù)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和黨的領導干部的事跡告訴我們加強黨性修養(yǎng),強化黨性意識,要求共產(chǎn)黨員必須自覺地在實踐中進行自我修養(yǎng)和刻苦學習,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改造主觀世界;要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社會的前進,把黨性鍛煉視為黨員政治生命全過程中須臾不可放松的政治任務。我們每一個黨員同志都應該有這樣的觀念:在組織上入黨,只是人生理想的一個驛站,而不是終點;在思想上完全入黨,是不懈追求和艱辛跋涉的終生目標,而加強黨性修養(yǎng),嚴格自律,重視自我改造、自我完善,正是思想上完全入黨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