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謙 賈巳夢 陳彩 王飛 魏冬梅
摘要: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新媒體肩負著傳播載體的責任,與傳統(tǒng)媒介相比,新媒體所展現(xiàn)出來的傳播速度快、信息內容豐富多樣、互動性強等特點更能符合當前大學生交流溝通的特點,對思想政治教育的發(fā)展帶來深刻影響。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我們不僅要順應這種趨勢更好的利用新媒體技術,更應當注意新媒體特有的傳播效力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怎樣能夠有效掌握新媒體使其更好地應用于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已成為當前思想政治教育者所面臨的重要課題。
關鍵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媒體;沖擊與對策
新媒體時代的來臨使得新的傳播方式廣泛應用于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影響著人們學習、工作等各個領域的發(fā)展,新媒體憑借其快速、高效等特別優(yōu)勢,也成為當今大學生獲取信息資源、與外界交流的首選載體,所以,新媒體對于高校教育工作者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產生了積極與消極兩方面影響,我們要在充分認識新媒體的基礎上,發(fā)掘更好的方式使得新媒體能夠更好地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實現(xiàn)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標。
一、應用新媒體進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義
(一)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的改變?;厥走^去,我們發(fā)現(xiàn),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進行,通常是采取面對面教授的方式,教育者通過講解將所要教授的知識一股腦的拋給學生,并未實現(xiàn)教育者與被教育者的雙向互動,這種單向傳播不利于發(fā)掘受教育者的主動性,對于受教育者接受程度也并沒有保障,不能夠激發(fā)受教育者的能動性。而新媒體得到出現(xiàn)恰恰從傳播角度改變了這種傳統(tǒng)的單向交流方式,新媒體特性就是打破傳統(tǒng)時間、空間界限,通過媒介進行交流,有利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更加自由、平等地溝通,不受身份、時間、空間的阻礙。
(二)新媒體的應用提高了信息傳播速度,豐富了信息傳播內容。新媒體的出現(xiàn),大大提高了我們生活中接收信息的速度和效率,也豐富了我們的信息內容。通過新媒體的實時傳播,我們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將我們想要表達的內容傳遞出去,也能夠更快的收到反饋,單位時間內我們能夠更多的進行信息傳遞,提高了交流的效率。新媒體的傳播渠道也比傳統(tǒng)媒體更加廣闊,我們能夠接收到的信息也更加豐富,例如更加生動的圖片和文字,聲音與視頻的結合等等,讓學生在進行知識的獲取時更加生動有趣,獲取到的信息知識資源也更為廣泛。
(三)新媒體的開放性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針對性加強。通過運用新媒體的特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能夠根據(jù)其開放性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出現(xiàn)的困惑和問題,能夠及時更改完善自己的教學策略和教學計劃,更能夠從方方面面對學生進行關懷,發(fā)現(xiàn)并總結其共性特點,更好的對其進行教育。
二、新媒體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的影響
(一)新媒體對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積極影響。首先,新媒體為思想政治教育帶來全新載體。新媒體的出現(xiàn)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有了全新的傳播載體,特別是當今大學生在獲取信息資源是,首選便是新媒體。而傳統(tǒng)載體在教授模式上過于單一,“滿堂灌”式的理論灌輸唐學生僅僅能夠明白知識本身是什么,但并不能夠更清晰的教會其內核與意義,不能夠帶動當代大學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上的積極性。而新媒體的成功應用,能夠讓學生在有興趣學習的前提下,更好地進行教育信息的接收,從教育的初始階段便能提高效率。
新媒體載體的應用還能夠讓信息更為廣泛、深入的滲透進思想政治教育,這種教育的廣度和深度,是在原有教育模式下并不具備的。例如,在傳統(tǒng)教育模式下,一堂課的時間和講授內容與學生的數(shù)量等等都是有限的,而我們如果將課程交流放在網絡上,那么受教育者的數(shù)量將大大提高,因為這種接受信息的方式能夠幫助學生克服時間和空間的阻隔,而教育者所要傳達信息的內容將受到更廣泛深刻的討論,那么這種教育在效果和效率上都要高于傳統(tǒng)模式。
其次,新媒體為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提供了更多的現(xiàn)實條件。
新媒體的出現(xiàn),給傳統(tǒng)課堂學習生活帶來了不一樣的物質條件,提供了工具上的極大便利,改變了現(xiàn)實中落后的教育方式。思想政治教育者在現(xiàn)實中開展教育活動之前,可以通過手機網絡、交互是網絡電視,網絡衍生出的微博、博客等平臺中豐富自己的教育內容,并通過新媒體工具,將這些內容更生動有趣的制作成集圖片、文字、音頻等具有吸引力的課件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這種方式突破了原有教育中單純靠用腦理解的單一接受方式,而是帶動起學生的視覺、聽覺等,更加注重對于大學生精神世界的豐富,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中所進行的思想政治教育,成本遠遠低于傳統(tǒng)模式,而且更能讓學生接受。
最后,新媒體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多發(fā)展內容。
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是枯燥乏味的,在知識與教授上均不能讓大學生有更多的興趣投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結果往往也不盡如人意。新媒體的出現(xiàn)改變了這種困境,它的出現(xiàn)使得更多的信息能夠融入進思想政治教育中,這些信息不乏學生感興趣的各種內容,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主選擇想要接受的教育內容,帶動了其學習自主性。
(二)新媒體對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消極影響。首先,新媒體的出現(xiàn)對思想政治教育環(huán)境產生沖擊。新媒體的出現(xiàn)打破了原有的教育信息傳播方式,人們能夠通過新媒體,隨時隨地接受到各種各樣未經過濾的信息,大學生在此年齡階段尚處于世界觀、人生觀養(yǎng)成階段,各種思維意識與行為規(guī)范尚未形成,在這樣的信息傳播環(huán)境下,各種信息的介入將影響其身心發(fā)展,社會閱歷和鑒別能力有限,大學生尚且還不能分辨正誤,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如不經過正規(guī)環(huán)境下的嚴格篩選和層層把關,往往會對大學生的思想產生嚴重誤導,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一種貫徹國家意志,有組織、有計劃的系統(tǒng)全面教育活動,其嚴禁而系統(tǒng)的環(huán)境受到了嚴重沖擊。
其次,新媒體對于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產生沖擊。在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地位明確,課堂教學目的明確,但隨著新媒體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廣泛應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地位開始模糊,平等信息交流雖能使信息更加有效的在群體內傳播,但教育者所進行的教育往往并不能夠達到最終目標。例如在虛擬課堂中進行的授課,教師并不能掌握完全大家對于受教育內容理解程度,對于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檢驗往往也具有滯后性,但在傳統(tǒng)課堂中,老師眼睛所看到的學生的一個困惑的表情也許就能立即詢問并解答,在這個層面,新媒體技術無法與傳統(tǒng)課堂教學相抗衡。
最后,新媒體對教育交流產生沖擊。隨著新媒體時代的來臨,新媒體技術被我們廣泛應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們在這當中享受到了信息時代極度的快捷方便,但我們也意識到,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正在被新的技術所阻隔。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大學生對于手機、網絡的依賴程度空前,人與人的交流也在這樣的大環(huán)境下減少,更多的是被冷漠取代,所以,這就加大了我們在對其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難度。除此之外,虛擬的網絡世界極易產生虛假,這就造成了更多的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危機,這無形中也加大了學生工作者在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溝通上的難度,導致正常的教育交流舉步維艱。
三、新媒體環(huán)境下如何完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建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媒體專業(yè)平臺。建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媒體平臺,能夠有效規(guī)避新媒體環(huán)境下的不良信息,通過專業(yè)平臺的構建,讓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媒體運行中更加規(guī)范,同時也能夠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傳播更加具有體系,效率更高。
首先,利用網絡特性建立教育信息交流平臺。很多高?,F(xiàn)如今都有自己的校園網站,我們可以利用校園網站建立起關于思想政治教育相關內容的網頁進行宣傳教育。在網頁的建設過程中,要充分貼近現(xiàn)實生活,貼近大學生,要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教育宣傳,溝通、互動性強,讓學生愿意主動接受這樣的教育,大大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除此之外,微信公眾平臺、官方微博的建立也是時下熱門的教育平臺,在大學生思想交流最為活躍的平臺內,學生可以了解到更多的信息,而在互動中學校也可以更加了解學生的日常生活,在這樣的溝通中可以讓教育者更為有效的對其進行思想政治教育。
其次,利用新媒體平臺整合工作資源。新媒體的出現(xiàn)打破了信息傳播的時間空間界限,也使得我們的教育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實現(xiàn)了延伸,我們通過新媒體專業(yè)平臺的建立,幫助我們實現(xiàn)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里各種信息資源的優(yōu)勢互補,將各種有利于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資源整合起來。例如,我們在課堂進行教育之后,課余時間我們通過打造的專業(yè)交流平臺進行各類信息的發(fā)布,讓教育延伸至課外。在我們建立的微信群、QQ群中,我們也可以進行各類信息的發(fā)布,家長可以通過這種專業(yè)平臺了解孩子的受教育情況,更好的對其課外進行新的針對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專業(yè)平臺幫助我們實現(xiàn)和形成這樣的資源整合和教育合力,大大提高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二)增強大學生新媒體環(huán)境下的素養(yǎng)。大學生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接收者,如若對于正在普遍發(fā)展的新媒體技術不能夠很好的認識與了解,那么會間接的影響新媒體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作用的發(fā)揮。因此,我們要在日常教育中,不斷增強大學生的新媒體素養(yǎng)。
首先,增強大學生對于網絡信息認知的認識。在新媒體技術中,網絡是大學生群體使用最多,也是影響大學生生活學習最為廣泛的技術,那么高校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就應當首先加強大學生網絡信息認知的能力,通過專題培訓、班會教育、大型講座等形式,讓學生們了解當前網絡信息的良莠不齊,幫助學生能夠在網絡世界找到自己,不被錯誤觀念所迷惑。
其次,增強大學生對于新媒體技術的了解。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中,各種新媒體技術的應用也有賴于學生對于這些技術的了解,大學生應當在新媒體時代下更加積極主動的去認識新技術,有意識地提高自身媒介素養(yǎng),增強自身使用新媒介技能的能力,形成自己對于新媒體技術應用的一套觀念和想法,在實際操作中了解媒介的本質,這樣,才能讓新媒體技術更好的應用于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發(fā)揮其良好功效。
新媒體時代的來臨,大大改變了高校原有的教育環(huán)境和教育模式,與此相適應,高校對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也應當順應這種新形式,作出相應的轉變。當前,傳統(tǒng)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已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我們只有對新媒體有更深刻的認識,并能夠摒棄其不良影響,將新媒體的傳播優(yōu)勢和技術特點運用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才能夠讓思想政治教育達到教育目標,滿足更多大學生的需求。
基金項目:“2015年河北省社會科學發(fā)展研究課題《互聯(lián)網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問題研究》”研究成果,課題編號:2015040410
參考文獻:
1.曾雅麗.網絡文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挑戰(zhàn)[J].中國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
2.劉曉宇.面對新媒體時代的思想政治教育策略[J].高等農業(yè)教育,2004.
(作者單位:1.中央司法警官學院公教部;2.河北金融學院國際金融服務外包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