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為全書的精彩序幕,《理想國》第一卷中除了對正義的定義和具體范疇不斷的反思、探討之外,參與討論的各個人物的形象也十分鮮明和富有象征意義。本文將結合各出場人物和蘇格拉底的具體討論內容,對他們的形象和背后的象征意義做出討論、分析。
關鍵詞:《理想國》 人物形象 正義
克法洛斯——人法與神法的“恪守者”
克法洛斯是《理想國》第一卷中與蘇格拉底第一個討論“什么是正義”的人。這位居住在佩萊塢港的異邦富賈原本是西西里島人,在敘拉古盾牌廠做廠長,經營著盾牌生意。他靠在一次侵略戰(zhàn)爭中販賣武器起家,因此克法洛斯的發(fā)家史并不光彩。
時值晚年,克法洛斯在文中卻全然一副安詳的老人形象。蘇格拉底看到克法洛斯的時候,他頭戴著花圈,靜靜地坐在帶靠墊的椅子上,看見蘇格拉底走過來,立刻熱情地向他打招呼。蘇格拉底來到象征著“冥間”的佩萊塢港,克法洛斯對其表現出極大的歡迎,并且認為像蘇格拉底這樣的哲人可以給正處于瘟疫和戰(zhàn)爭侵蝕的雅典一絲希望和改變。
克法洛斯的年歲已經逼近黃泉,在蘇格拉底的引導下,克法洛斯開始反思起正義:“……有了錢財可以讓他們不再故意或是被迫騙人,而當他去到另一個世界時,同樣也不用擔心會因欠了神的獻祭或是拖欠他人的債務而心驚膽戰(zhàn)了。”由此可以看出,克法洛斯之所以在其行將就木之際,開始反思自身是否有愧于人事和祭祀,是因為他害怕冥府中的審判和懲罰。
因此,雖然克法洛斯遵守“實話實說、欠債還錢”的“人法”與“祭祀供奉神靈”的“神法”,但是卻稱不上是嚴格意義的“恪守者”。是對來世的期望和對審判的恐懼促使老克法洛斯趨向正義,而非正義之光自身的感召。包括在和蘇格拉底談論的最后,老克法洛斯以給女神祭獻上供為由,結束了關于“正義”的探討。對于克法洛斯而言,宗教上的規(guī)范約束遠比理性辯論下的正義更加深入人心,使人信服。
玻勒馬霍斯——榮譽與忠誠的捍衛(wèi)者
玻勒馬霍斯接過了他的父親和蘇格拉底的辯題,并且引用了古希臘著名抒情詩人西蒙尼得下的定義“欠債還錢就是正義”。
玻勒馬霍斯在“正義是否等同于技藝”“正義概念中的‘敵與‘友如何區(qū)分”和“正義的人能否傷害他人”這三個方面同蘇格拉底進行辯論。從玻勒馬霍斯的言語中,我們可以強烈地感受到他對名譽與忠誠的看重,尤其是當蘇格拉底用一系列的譬喻最后將高尚的正義同卑劣的偷盜等同起來的時候,玻勒馬霍斯驚呼并否認。
玻勒馬霍斯極度注重個人利益下的正義,無論是對私有財產的保護,還是個人在城邦中地位的維護,都隱約地透露著他的價值判斷傾向。蘇格拉底對玻勒馬霍斯觀點的駁斥,就如同將玻勒馬霍斯放在不同國家背景下,讓其對當代類似斯諾登行為的正義性作出判斷。玻勒馬霍斯對于榮譽和忠誠的捍衛(wèi),不僅出于其所處社會團體的考慮,更是從自我角度出發(fā)的選擇。
色拉敘馬霍斯——國家與城邦的代言人
色拉敘馬霍斯的出場使得之前較為平和的辯論產生了極大的波瀾,蘇格拉底面對忽然跳起的色拉敘馬霍斯也不免膽戰(zhàn)心驚。他在與蘇格拉底的辯論中,直截了當地提出了“正義就是強者的利益”。
色拉敘馬霍斯認為政府,也就是城邦的統治者通過制定法律來為自己的利益服務,但凡對政府有利的就是正義的,而任何不遵守法律的人,都是犯罪,也就是非正義。在他的定義中,正義成為了城邦和政府的代言詞,正義之所以存在,是依靠著強權而存在,而弱者或者民眾只能通過服從政府的意志來滿足正義的規(guī)范與要求。
他反對蘇格拉底將正義視為替被統治者謀求利益和福祉,而是將政治博弈中的主動性地位視為正義的直接來源。色拉敘馬霍斯甚至認為非正義的人總比正義的人生活得好,提出了一個非?,F實的問題。相對于之前的克法洛斯,色拉敘馬霍斯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現世而非來世,因此非正義者往往通過一些私下的渠道來謀取更多的利益以飽私囊。相較于蘇格拉底的正義,色拉敘馬霍斯更加注重從統治者的角度去考量,也正因為如此,他成為了國家與城邦的代言人。
參考文獻:
[1]柏拉圖.理想國[M].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2.
[2]李鑫.什么是正義?《理想國》第一卷解析[J].華東師范大學,2013.
[3]牛博文.哲學抑或宗教——論克法洛斯的多重身份[J].社科縱橫,2014.
[4]高原,李盼.對色拉敘馬霍斯正義觀的解讀——讀《理想國》第一卷之“正義就是強者的利益”[J].社會廣角,2012.
(作者簡介:宣澤,男,浙江師范大學法政學院政教系本科生,研究方向:政治學、馬克思主義大眾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