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
摘要: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精神需求的不斷提高,現(xiàn)探討植物在景觀空間中的重要性,分析了植物要素的形態(tài)設計和功能,植物在景觀空間的應用聯(lián)系,植物在景觀空間的設計原則與價值延伸,促使營造出更具宜人性和趣味性的園林景觀環(huán)境。
關鍵詞:
植物 空間 園林景觀 環(huán)境
中國的園林景觀具有獨特的形式美和豐富的內涵價值,其思想意境崇尚自然。植物作為景觀環(huán)境設計中的構成要素之一,對產生景觀空間的自然和諧營造,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植物既能凈化人類賴于生存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又能防止污染、保持水土、調整人的情感需求動向和創(chuàng)造出優(yōu)美的境域空間。各種各樣的植物形態(tài)也能增加視覺審美觀,使景觀環(huán)境空間充滿生機和趣味性。因而,在景觀空間的布局中多利用其功能,進行強化生態(tài)植物的意境,創(chuàng)造出自然、舒適、綠色的空間環(huán)境。
1.植物空間的特性分析
1.1植物要素的形態(tài)設計和功能
園林植物空間指園林中以植物為主體,經過藝術布局組成各種適應園林功能要求和優(yōu)美植物景觀的空間環(huán)境。亨利·勒菲弗曾經提出:空間是歷史和社會共同的產物,是社會生活的中介和結果,精神屬性和物質屬性在空間中是同時存在的。人類在塑造景觀空間時,也會被空間所塑造著。植物作為景觀構成的要素之一,不同的植物景觀,都是由點、線、面、體為基本要素形成的空間,能夠劃分空間,是城市生態(tài)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美化環(huán)境、凈化空氣和維持生態(tài)平衡的體現(xiàn)。植物在代謝過程中,可以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硫、HF等有毒氣體,還具有殺菌吸塵的功能。植物的色澤、形態(tài)、質感影響著人的視覺和感受意識,同時,能讓園林景觀在植物的折射襯托中,勾勒出具有藝術性、生態(tài)性和人文性的多樣化的景觀環(huán)境空間。
1.2植物在景觀空間的重要體現(xiàn)。
從園林植物空間營造的角度來看,側重以藝術造園布局的手法,來進行對景觀的畫意和意趣的組合,進行意境的傳遞。同時,繼承和發(fā)展園林景觀中的生境、畫境和意境的思想理念。植物作為景觀空間構成中的獨立要素,它可以應用于空間中任意平面,能夠改善局部的生態(tài)環(huán)境。通過樹干和枝葉,形成一種空間的界面形式,從而形成新的空間,進行疏密結合,形成圍、達到透空間,以至于促使景觀空間富有層次感和深度感的體現(xiàn)。
從藝術美學的角度來看,植物是景觀設計中天然的裝飾物,是最具有多變的構成要素,植物對景觀空間的造園具有獨到之意,能不斷展示其自身的觀賞特質,竟而創(chuàng)造出陶冶人的情操的空間意境。植物的大小形態(tài),可以直接影響著景觀空間的范圍和結構形態(tài),是在其植物構成不同空間類型的決定因素。在空間的形式中,植物可以和不同地形進行相結合,選擇小型的灌木或者花卉,來暗示產生增強和削弱所形成的一個景觀空間。為了增加地形的景觀空間的效果,可將植物種植其頂端或者高地,與此同時,若配置低矮的植物,可以讓低洼地區(qū)變得更加透空之景,產生一種藝術底蘊和美學的價值。
2.植物在景觀空間的應用聯(lián)系
2.1植物的色彩特性
植物的色彩是通過影響景觀空間的氣氛,依附空間的形式而存在的,對景觀空間的和諧和層次有重要作用。通過不同植物的不同色調進行相互的配置搭配,進行對植物色彩的對比,形成色彩的膨脹與收縮之感,促使構成深層而豐富的景觀空間意境,同時,也可以滿足植物構成空間的統(tǒng)一性與多樣化。在景觀設計中,暖色系列表達出的運動感較強,反之,冷色較弱,進行其中的互補色運動感是最強烈的。進行開敞空間的廣場或草坪,可采用大色塊的暖色調,進行多色的對比植物,使用花壇或者花叢,烘托大所的景觀空間的氛圍(圖1)。幽靜的山林野趣,可采用小色塊的冷色調,運用類似色來塑造花徑。山地景觀空間的造景,通常采用常綠松柏為主,突出其山的氣勢之景,利用楓香、銀杏等變化的葉色樹來進行襯托,配置一些以小喬木、花灌木,促使其產生花葉交輝和層林疊翠之意。水邊的景觀造景,以色彩的淡雅,來進行體現(xiàn)其水景的深遠。
2.2植物的形態(tài),以至于體現(xiàn)景觀空間
植物在景觀中,可以產生構成空間、引導空間、分隔空間的功能特性。每一種植物具有其特有的形態(tài)性質,并在人的心理要素中產生不同的情感。傘形的植物,通常以其寬闊延伸感,來突出景觀空間的頂平面。圓錐形和尖塔形的植物,可以起到調和空間結構的作用。圓球形的植物,可以增加空間的封閉度和柔和度。垂枝型的植物,有利于時行空間的垂直面與地平面的銜接與引導作用。卵形的植物,可以完善空間頂面和垂直面之間的封閉性。點綴空間,通常采用特殊型植物來進行構造景觀??臻g的本身是不會產生形態(tài)的,是要進行植物的圍合與限定的形式,促使其產生一定的景觀體積感(圖2)。
2.3植物的質感,景觀特性表達
植物的質感是會受到植物葉片的大小、樹皮的外形、葉表面的粗糧程度、植物綜合性的生長習性等諸多因素的影響,而產生變化。在一定的景觀空間中,進行不同植物的質感的搭配,能夠改變空間視覺的尺度和景深、不斷地產生調節(jié)景觀空間的氛圍。粗質型的植物,在其視覺的吸引能力較強,可接近視覺的距離感,以達到減小景觀空間的尺度性,多用于不規(guī)則的景觀中。如批把植物、構樹。細質型的植物,可使景物的可視距離大于實際距離的幻覺,產生擴大空間。在進行小型的庭園景觀空間設計時,可選擇質感細膩和精致的植物。如南天竹、合歡。中質型的植物,在粗質型和細質型中充當過渡,使景觀空間的氣勢變化自然,使整個形式變成統(tǒng)一的整體。通過植物互相搭配,可以達到增強景觀空間的景深,并增加層次和產生豐富的景觀空間的效果。
2.4植物文化的傳遞
植物的文化是傳遞一個民族的精神場所。傳統(tǒng)文化的延伸和滲透,有利于產生中國景觀園林極高的藝術境界。深厚的文學底蘊,促使景觀園林空間具有詩情畫意之意境。蘭亭之修竹,孤山之梅影,西湖之桃柳,使得這些風景聞名遐邇,并形成獨特的文化沉淀。景觀空間可以使人們欣賞的心境情感收放伸縮,以至強化景觀空間的傳遞。正好比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之景,此種虛幻的意境空間要超出表現(xiàn)的實體形象,正所謂植物所具有的文化內涵,直接促使人對景觀空間的心理感受。如拙政園里名景“海棠春塢”,取意于唐代羊士諤在《山閣聞笛》中“山塢春深日又遲”,西府海棠、垂絲海棠和貼梗海棠各一株,搭配—叢綠竹,與海棠圖案鋪地相襯托,競而在詩意的輔助下,充滿春天的氣息之意。植物自身就融入了千年文化的底蘊,形成一道獨具一格的空間之美。
3.植物在景觀空間的設計原則與價值延伸
3.1地域特色、空間對比
植物將具有明顯差異的空間進行搭配,要借助對比的作用,來突出其景觀空間的特點。即內向與外向的對比,疏與密的對比。內向與外向是相互獨立的傾向,它不但存在于建筑空間中,而且也存在于植物景觀空間的組織中,促使人們產生一定的行為心理。植物景觀空間是以內向為主的形式,強調私密性和圍合性。反之,植物景觀空間是以外向布局為主的形式,強調開敞與寬闊。疏與密的對比,主要在圍合的空間和空間布局的植物配置。植物景觀空間交織穿插,才能促使人的心情自然恬靜。植物的配置表現(xiàn)在孤植與群落式配置的處理上,點狀孤植使人產生孤獨。尊重地域文化特色,在尊重的基礎上,挖掘出中國景觀園林的精髓,以便植物疏密對比在景觀空間的結構設計,具有重要的意義。用現(xiàn)代的景觀設計語言與美學,與時俱進,進行可持續(xù)發(fā)展和價值的延伸。
3.1綠色生態(tài),引導與暗示,滲透與層次
綠色、生態(tài)是時代發(fā)展的要求。在進植物景觀空間中,要利用欲露而先藏,欲顯而先隱的手法,來達到一種含蓄和深沉的效果。在具有很強的帶狀式的植物走廊空間中,可以使其中的人們形成期待的情緒,希望有所收獲。充分利用框景、夾景、漏景吸引人的注意力,使景觀空間產生一定的流動感。同時,植物材料的色彩、大小、質感的處理,都會起到暗示前進的方向??臻g的分隔與關聯(lián)的處理,表現(xiàn)在植物景觀空間的滲透與層次變化。選擇通透的植物使景觀視線流通,但其空間仍然被阻隔,比如將遠景從樹木枝葉的縫隙里,透漏過來所形成的漏景,以至于增加空間的層次感。
4.結論
植物在景觀空間中應力求做到生態(tài)性,是自然美與形式美的完美結合,是技術與藝術的相互統(tǒng)一。正確處理植物景觀空間要素,不斷地實現(xiàn)景觀環(huán)境空間中,人與自然的和諧,營造出良好的植物空間意境環(huán)境氛圍。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5高職室內空間設計自主性學習的教學模式改革研究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