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醫(yī)學院第二附屬醫(yī)院(西安710038) 張 明 侯建偉
?
外周血腦鈉肽,超敏C反應蛋白與冠脈血管病變的相關性研究*
西安醫(yī)學院第二附屬醫(yī)院(西安710038)張明侯建偉
摘要目的:探討外周血腦鈉肽、超敏C反應蛋白與冠脈血管病變種類及病變程度的相關性。方法:將172例冠脈病變患者分為急性心肌梗死組(AMI組),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組(USAP組),穩(wěn)定型心絞痛組(SAP組),并按Gensini評分,分為三組:輕度組(Gensini評分<50分),中度組(Gensini評分50~100分),重度組(Gensini評分>100分)。之后對各組患者外周血腦鈉肽及超敏C反應蛋白水平進行測定和分析。結果:SAP組患者超敏C反應蛋白水平顯著低于USAP組(q=10.83,P<0.01),同時顯著低于AMI組(q=9.82,P<0.01),而USAP組患者的hs-CRP水平也明顯低于AMI組(q=3.71,P<0.05);與對照組相比,各組患者的hs-CRP水平均明顯偏高(P<0.05);各組患者BNP水平表現為AMI高于USAP,USAP高于SAP(P<0.05)。重度組患者的BNP、hs-CRP水平均高于其他兩組(P<0.05)。中度組患者的BNP、hs-CRP水平均高于輕度組(P<0.05)?;颊唧w內BNP、hs-CRP水平與反應病變程度的Genisini評分呈正相關。結論:血漿BNP及hs-CRP水平可作為冠脈血管病變的危險預測因子,可以用作臨床上鑒別不同類型的冠狀血管疾病及疾病程度。
主題詞冠狀血管疾病/血液利鈉肽,腦/代謝C 反應蛋白質/代謝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一般是指因冠狀動脈發(fā)生粥樣硬化造成血管管腔狹窄甚至閉塞,進而導致心肌的缺血、缺氧性壞死造成嚴重后果[1]。近年來,該病發(fā)病率逐漸升高,且發(fā)病人群呈現年輕化趨勢,已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2]。而目前臨床上對該病的診斷還主要依靠病史及心電圖,這一方面會導致患者的誤診而延誤了最佳治療期,造成了不良預后,另一方面可能造成醫(yī)療系統(tǒng)接納大量并非ACS的病人,從而造成醫(yī)療資源的浪費。因此,尋找一種高敏感性、高特異性,且持續(xù)時間足夠用于檢測的生物標志物對于快速、準確的診斷ACS,提高臨床治療效果,造?;颊叻浅S斜匾R虼?,對外周血腦鈉肽、超敏C反應蛋白與冠脈血管病變的相關性進行研究,對于臨床上早期診斷ACS,提高臨床治療效果意義重大。
資料與方法
1臨床資料選擇2012年3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各類冠脈血管病變患者172例,根據所選患者臨床治療分為急性心肌梗死(AMI)、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USAP)、穩(wěn)定型心絞痛(SAP)三組,其中AMI組71例(男42例,女29例),平均年齡57.2±10.3歲;SAP組43例(男27例,女16例),平均年齡58.3±11.5歲;USAP組58例(男37例,女21例),平均年齡57.4±10.8歲。另選健康體檢者20例作為對照組,其中男11例,女9例,平均年齡57.8±11.5歲。再將患者按照冠狀動脈造影結果進行Gensini評分[3]分為三組,其中輕度組(Gensini評分<50分)68例,中度組(Gensini評分50~100分)65例,重度組(Gensini評分>100分)39例。各組患者均符合排除標準:①急慢性腎功能不全;②有腦卒中及陳舊性心肌梗死病史;③近期手術及重大外傷史;④近期內感染性疾病;⑤晚期腫瘤;⑥NYHAⅢ級以上的心功能不全;⑦瓣膜性心臟病及心肌?。虎嘈姆款潉?;⑨結締組織病。并在性別、年齡、體重指數、病情等方面經統(tǒng)計學處理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2測定方法
2.1BNP測定方法[3]: 所有的患者在住院后的第 2 天早晨抽取 2~3 ml 肘靜脈血,置于抗凝管中,與 3000 r/min 離心10 min,將血漿分離,-20 ℃冰箱中保存,采用放射性免疫法測定 BNP 水平。
2.2hs-CRP測定方法[4]:所有的患者在住院后的第 2 天早晨抽取肘靜脈血,采用德靈特定蛋白分析儀 BN prospec檢測 hs-CRP,由德靈公司提供試劑盒。檢測方法為免疫散射比濁法。每次建立參考曲線,首次采用的試劑瓶以及每次的標本在測定以后都需要檢測 N/T 風濕病學質控制品 SL/1 和 SL/2,每次質控結果都必須控制在要求范圍內。
3評價指標本研究以各組患者外周血腦鈉肽(BNP)和超敏C反應蛋白(hs-CRP)作為評價指標。
結果
1不同類型冠脈病變患者BNP、hs-CRP水平比較見表1。SAP組患者超敏C反應蛋白水平顯著低于USAP組(q=10.83,P<0.01),同時顯著低于AMI組(q=9.82,P<0.01),而USAP組患者的hs-CRP水平也明顯低于AMI組(q=3.71,P<0.05);與對照組相比,各組患者的hs-CRP水平均明顯偏高(P<0.05)。各組患者BNP比較結果表明:SAP組與AMI組以及USAP組分別比較均有顯著性差異(q=3.79,P<0.05;q=3.93,P<0.05),同時USAP 組BNP明顯高于 AMI組(q=3.732,P<0.05),與對照組相比,各組患者BNP水平升高顯著(P<0.05)。相關性分析結果表明:冠脈病變患者血漿BNP水平與hs-CRP水平呈正相關,Pearson相關系數(r=0.435,P<0.01)。
表1 各組患者BNP、hs-CRP水平比較
2不同病變程度患者BNP、hs-CRP水平比較 見表2。重度組患者的BNP、hs-CRP水平均高于其他兩組(P<0.05)。中度組患者的BNP、hs-CRP水平均高于輕度組(P<0.05)。
表2 不同病變程度患者
3冠脈病變患者BNP、hs-CRP水平與Gensini評分的相關性分析見表3。以Gensini評分為因變量,BNP和hs-CRP水平為自變量,進行雙變量的Pearson積差相關分析及單因素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Gensini積分均隨BNP和hs-CRP水平的增加而升高;BNP、hs-CRP與Gensini積分正相關(r=0.69、0.74,P<0.05)。
表3 患者BNP、hs-CRP水平與Gensini評分的
討論
冠脈血管疾病的病情進展快,如不妥善處置往往會造成嚴重后果,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對該類疾病取得較好治療效果的關鍵是能夠盡早確診疾病類型及病變程度以采取對應的治療方案,本研究對不同類型及不同程度的冠脈血管病變患者的BNP及hs-CRP水平進行了分析,旨在提高臨床上對冠脈血管病變的治療效果,降低該病造成的威脅提供參考。
研究表明:腦鈉肽(BNP)在受到心室、心臟缺血、壞死、損傷以及心室壁張力和壓力過重等因素的刺激時會大量合成釋放,且BNP濃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應心室的容量和壓力負荷,同時可以相對敏感的反映心室功能紊亂的程度[5,6]。本研究結果表明三種類型的冠脈血管病變患者的BNP、hs-CRP水平均顯著高于正常對照組患者,說明BNP、hs-CRP水平可以作為診斷冠脈血管病變的生物標志物。此外,對不同類型病變患者的BNP、hs-CRP水平進行分析發(fā)現各組患者的BNP、hs-CRP水平均表現為AMI組高于USAP組,USAP組高于SAP組,這說明可以將患者體內腦鈉肽、超敏C反應蛋白水平作為鑒別不同類型冠脈血管病變的診斷依據之一。這一研究結果與國外報道認為可將BNP、hs-CRP作為臨床對冠脈血管病變的早期診斷依據相符[7]。
根據Gensini評分將患者按照病變程度分為重度組、重度組和輕度組,并對各組患者的BNP和hs-CRP水平進行分析,結果表明重度組患者的BNP、hs-CRP水平均高于其他兩組。中度組患者的BNP、hs-CRP水平均高于輕度組。這說明BNP、hs-CRP對臨床上判斷患者病情非常有意義。此外有研究表明:AMI患者血清中hs-CRP水平升高,其升高程度和梗死面積大小相關[8]。AMI患者發(fā)病后血清hs-CRP水平從4~6h開始升高,36~72h可達到高峰,72~120h開始下降至正常。這一結果也反應了hs-CRP可用于判斷AMI患者的病情,與本研究結果基本相符[9,10]。冠脈病變患者BNP、hs-CRP水平與Gensini評分的相關性分析結果也表明患者體內BNP、hs-CRP水平與病變程度呈正相關。
總之,血漿BNP及hs-CRP水平可作為冠脈血管
病變的危險預測因子,可以鑒別不同類型的冠脈血管病變及病變程度。
參考文獻
[1]趙開林,肖立運,邵性蘭,等.冠心病患者外周血腦鈉肽的檢測意義[J].中國基層醫(yī)藥,2013,20(4):489-491.
[2] 關宏弟.外周血腦鈉肽檢測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影響分析[J].航空航天醫(yī)學雜志,2014,25(7):979-980.
[3] 唐克強,王芳,李騰龍,等.急性冠脈綜合征外周血腦鈉肽及肌鈣蛋白T的變化[J].醫(yī)藥前沿,2014,7(9):44-45.
[4] 梁景強,梁橋安,李財潤,等.曲美他嗪對舒張性心力衰竭患者血管內皮功能及血漿腦鈉肽水平的影響[J].新醫(yī)學,2011,42(6):386-388.
[5]潘英武,張慧冠,田毅,等.血清B型腦鈉肽及超敏C反應蛋白對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預后的評估價值[J].中國鄉(xiāng)村醫(yī)藥,2013,20(20):54-55.
[6] Staub D,Morqenthaler NG, Buser C, et al. Use ofCopeptin in the detection of my ocardial ischemia [J]. Clin Chim Acta, 2009, 399(122): 69 -73.
[7] 王浩坤,劉恒亮,白樹鳴,等.血漿腦鈉肽、血清尿酸與急性冠脈綜合征的相關性分析[J].中國衛(wèi)生產業(yè),2013,11(14):28-29.
[8]林忠偉,王卓,朱桂平,等.冠心病患者單核細胞表面黏附分子E-選擇素和血清高敏C反應蛋白的關系[J].廣東醫(yī)學,2013,34(12):1849-1850.
[9] 張濤,馬賀驥,塔方欣,等.中青年血清高敏C反應蛋白濃度與冠心病相關性分析[J].中國生化藥物雜志,2012,33(4):467-469.
[10]高閱春,李全,何繼強,等.超敏C反應蛋白水平與冠心病嚴重程度及預后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2,15(8):840-843.
(收稿:2015-02-20)
【中圖分類號】R541.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0-7377.2016.01.045
* 西安醫(yī)學院校級課題(12FZ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