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月 熊霞 邱珺
(1.河源市人民醫(yī)院 B超室 廣東 河源 517001; 2.河源市中醫(yī)院 B超室 廣東 河源 517001)
?
彩色多普勒超聲在小兒腸套疊診斷中的應用價值分析
宋明月1熊霞2邱珺1
(1.河源市人民醫(yī)院 B超室廣東 河源517001; 2.河源市中醫(yī)院 B超室廣東 河源517001)
【摘要】目的探討彩色多普勒超聲在小兒腸套疊診斷中的應用價值。方法選取河源市人民醫(yī)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腸套疊患兒135例,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進行影像學檢查,分析小兒腸套疊的彩色多普勒圖像特征。結果135例患兒中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出132例腸套疊患兒,檢出率為97.78%,其中112例呈短條狀或半環(huán)狀血流信號,17例呈棒狀或點狀血流信號,3例未探及血流信號者診斷為腸管壞死。結論小兒腸套疊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可以早期發(fā)現(xiàn)、早期確診,具有安全可靠、準確性高、可重復性好、操作簡便等優(yōu)點,可以作為小兒腸套疊臨床上首選的影像學檢查方法。
【關鍵詞】彩色多普勒超聲;小兒;腸套疊
腸套疊是嬰幼兒時期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種急腹癥,患者由于一段腸管套入與其相連的腸腔內,從而導致腸內容物通過障礙,常常與上呼吸道感染、腸胃炎并發(fā)[1]。主要表現(xiàn)為陣發(fā)性腹痛、反射性嘔吐、果醬樣便血、腹部可觸及包塊等,隨著病情的發(fā)展還會出現(xiàn)表情淡漠、精神萎靡、腸壞死、腹膜炎體征等癥狀,嚴重者可出現(xiàn)脫水、高熱、電解質失衡、休克等,嚴重威脅患兒生命健康[2]。為了探究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在小兒腸套疊中的應用價值,本研究對河源市人民醫(yī)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135例患兒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的圖像特征進行歸納總結,以期為臨床診斷提供一定參考依據(jù),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河源市人民醫(yī)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腸套疊患兒135例,其中男73例,女62例;年齡4~6個月者50例,6個月~2歲者78例,2~8歲者7例,平均年齡(16.2±11.7)個月;病程30 min~48 h,平均(12.5±9.8)h。9例有發(fā)熱,23例有果醬樣血便,18例有嘔吐或吐奶,18例有腹痛,40例為陣發(fā)性哭鬧不安,17例伴有白細胞增高,10例有腹部包塊。135例患兒均經(jīng)手術治療或空氣灌腸復位治療后證實為腸套疊。所有入選患兒既往均無腹部手術史、腸梗阻病史,近期未發(fā)生感染性疾病,排除凝血功能障礙者和肝腎功能不全者。
1.2方法所有患兒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PHILIPS-IE33進行影像學檢查,將探頭頻率設置為5~11 MHz。取平臥位,充分暴露腹部,以臍周為中心,使用高頻探頭行全腹掃查,充分了解腹部有無包塊、腸壁層次清晰度、腹腔積液、腸蠕動及腸管擴張情況。腹部有包塊的,對包塊進行多切面掃查,具體有橫切面、斜切面、縱切面等,深入了解包塊的位置、大小、形態(tài)、邊界、內界回聲、探頭加壓下包塊變化情況、以及包塊與周圍組織關系等,并用診斷儀觀察包塊周圍的血流分布[3]。
1.3超聲診斷腸套疊標準腸套疊的超聲診斷主要從4個方面判定:①臨床表現(xiàn)為反復發(fā)作的嘔吐、哭鬧、黏液性血便、陣發(fā)性腹痛、腹部觸診可及包塊;②包塊橫切面呈“同心圓征”或“靶環(huán)征”改變;③縱切面呈“假腎征”或“套筒征”改變;④腹腔可見淋巴結,同時伴有腹腔積液[4]。
2結果
135例患兒中,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出132例腸套疊患兒,檢出率為97.78%,其余3例患兒由于未出現(xiàn)腹腔氣體過多和典型征象而漏診。132例患兒超聲檢查均提示有腹部包塊,其中位于右上腹123例,左側腹部2例,下腹部7例。132例患兒超聲征象表現(xiàn)如下:腹部可探及邊界清晰的混合性團塊,橫切面可觀察到大小環(huán)套疊的“靶環(huán)征”或“同心圓征” (圖1),縱切面可觀察到多層管壁的“套筒征”管狀結構,斜切面可觀察到“假腎征”,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血流信號未探者,提示可能有腸管壞死。132例患兒血流信號特征如下表1所示,對于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提示有血流信號者(圖2),均采用空氣灌腸復位治療,短條狀或半環(huán)狀血流信號者復位成功率達100.0%,棒狀或點狀血流信號者復位成功率為64.5%,其余6例復位失敗者采用手術治療后均獲得良好恢復;對于未探及血流信號者,試行空氣灌腸復位治療均不成功,手術探查發(fā)現(xiàn)明顯腸壁水腫,且腸壁的厚度均在0.8 cm以上,腸管表面呈黑色,病理診斷為腸管壞死,采用腸管切除術治療后均恢復良好。
表1 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患兒血流信號特征(n,%)
圖1 腸道疊超聲征像
圖2 腸道疊彩色多普勒血流圖
3討論
腸套疊是嬰兒常見急腹癥,發(fā)病率隨著年齡的增加而降低,根據(jù)發(fā)病部位和器質性病變又可分為原發(fā)性腸套疊和繼發(fā)性腸套疊兩類,小兒腸套疊大多數(shù)為原發(fā)性,一般在套疊腸段及其周圍找不出明顯器質性病變。大量研究表明,腸套疊的發(fā)生與氣候變化有關,由于此季節(jié)淋巴結、呼吸道的病毒性感染較為多見,使小兒腸蠕動缺乏節(jié)律性或痙攣,故好發(fā)于氣候變化較大的春秋季節(jié),此外腹瀉、食物過敏均有可能誘發(fā)腸套疊[5]。腸套疊是導致腸梗阻的重要原因,15%~20%的腸梗阻是由腸套疊引起。該病起病急、進展快,患兒語言表達能力有限,難以將自身疾病和感受描述清楚,導致該病的臨床診斷較為困難,誤診、漏診情況也時有發(fā)生,從而導致腸梗阻、腸壞死等嚴重癥狀,危機患兒生命。
近年來,隨著醫(yī)學診斷技術的不斷發(fā)展,超聲診斷在臨床上的運用越來越廣,相應的設備和技術操作員也有較大的進步。與傳統(tǒng)的鋇劑灌腸檢查和X線空氣檢查相比,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操作方便、可重復性較好,且對機體無輻射、創(chuàng)傷小,為早期準確、及時診斷腸套疊提供了可能。小兒腸壁比較薄,邊緣對比效果有顯著變化,各個結構的聲學界面對比度也明顯增加,從而能夠輕易分辨病變圖像,對包塊進行多切面掃查還能清晰顯示多層腸管排列情況[6]。
本研究采用5~11 MHz的高頻探頭對135例腸套疊患兒進行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不僅能夠很好地顯示超聲征象圖,腸壁厚度也更加明確,檢出132例為腸套疊,檢出率高達97.78%。對于腸套疊患兒采用空氣灌腸復位治療是臨床上常用的方法,本文對129例患兒空氣灌腸復位治療后,復位率高達95.35%;對于未探及血流信號者,提示可能存在嚴重的腸水腫或腸壞死,再使用加壓復位可能會致使腸管破裂,危機患兒生命,本研究3例未探及血流信號者均經(jīng)病理學診斷為腸管壞死,采用腸管切除術后均能良好恢復。需要注意的是,腸套疊的臨床表現(xiàn)往往因人而異,不同年齡段患兒的癥狀體征也有所不同,臨床診斷過程中應注意與闌尾炎、細菌性痢疾、蛔蟲性腸梗阻、腹型紫癜、出血壞死性腸炎以及腸道出血性疾病等加以鑒別,必要時可做X線加以輔助檢查[7]。綜上所述,小兒腸套疊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可以早期發(fā)現(xiàn)、早期確診,具有安全可靠、準確性高、可重復性好、操作簡便等優(yōu)點,可以作為小兒腸套疊臨床上首選的影像學檢查方法。
參考文獻
[1]王勇.探討小兒急性腸套疊灌腸復位術后早期復發(fā)原因及處理對策[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5,17(51):125.
[2]任麗麗,權重祿,李素賢,等.小兒暫時性小腸套疊高頻超聲影像特點及可能誘因淺析[J].中國超聲醫(yī)學雜志,2011,11(9):835-837.
[3]王穎琦,何小萍,胡春梅,等.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小兒腸套疊及超聲引導下水壓灌腸復位的臨床價值[J].中國醫(yī)學裝備,2015,7(3):73-75.
[4]美合日阿依·麥麥吐孫.腸套疊超聲診斷與腹部X線平片診斷的對比研究[D].新疆醫(yī)科大學,2014.
[5]白雪潔,郭萬亮,陳文娟,等.蘇州市兒童急性腸套疊發(fā)病情況的流行病學調查分析[J].國外醫(yī)學(醫(yī)學地理分冊),2012,8(2):116-119.
[6]張鳳菊,楊煥松.高頻超聲結合彩色多普勒超聲在小兒腸套疊診斷中的臨床價值[J].右江醫(yī)學,2010,6(2):181-182.
[7]李紅梅.高頻超聲及彩色多普勒技術在小兒腸套疊診斷及治療中的應用價值[J].基層醫(yī)學論壇,2006,13(7):351-352.
(收稿日期:2015-12-27)
【中圖分類號】R 445
doi:10.3969/j.issn.1004-437X.2016.0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