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唐浩明長篇歷史小說《曾國藩》"/>

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歷史能動與宿命及其文化浮沉
        ——評唐浩明長篇歷史小說《曾國藩》

        2016-06-03 03:15:56何桂芬吳廣平

        何桂芬,吳廣平

        (湖南科技大學 人文學院,湖南 湘潭 411201)

        ?

        歷史能動與宿命及其文化浮沉
        ——評唐浩明長篇歷史小說《曾國藩》

        何桂芬,吳廣平

        (湖南科技大學 人文學院,湖南 湘潭 411201)

        [摘要]唐浩明長篇歷史小說《曾國藩》塑造了一位與時代錯位的理學名臣與治世能臣形象,譜寫了一段風起云涌的奮斗歷史,演繹了一出歷史宿命與時代背景交織的動人心弦的時代悲劇;其人物生命的奮力撞擊,歷史風云的本真抒寫,則在審美維度之外引發(fā)出對傳統(tǒng)文化的辛酸回顧、深度考察與全面反思。

        [關(guān)鍵詞]唐浩明;《曾國藩》;時代悲??;文化挽歌

        唐浩明的長篇歷史小說《曾國藩》將主人公置身于封建社會末期這一大文化背景之下,由此,曾國藩就絕不僅僅是作為一個歷史角色活躍在這個特殊的時代,他的生存狀態(tài)與精神訴求引領(lǐng)人們進入一種更深層面的思考。“立德、立功、立言”是傳統(tǒng)價值體系的核心觀念,也是儒家文化的最高要求。它作為中國歷代士人精神維度傳承不息的價值譜系,是種族文化氛圍的集中體現(xiàn)。而三者統(tǒng)一之“內(nèi)圣外王”思想則是曾國藩的人生追求與價值導向。他的奮斗實踐與理想抱負構(gòu)成彼此驗證的關(guān)系,因而在本質(zhì)上奠定了《曾國藩》這部長篇歷史小說厚重的文化意蘊。

        小說中的主人公曾國藩作為以儒學為主體、理學為核心的傳統(tǒng)文化的集大成者,可謂封建末世傳統(tǒng)文化的一個聚焦點。他全面而悲情地展示了歷經(jīng)兩千余年積淀的封建文化在新的時代交替口的自我堅守、自我固執(zhí)與艱難掙扎。曾國藩“站在19世紀下半葉中華民族政治和文化的峰巔,把‘圣賢’或‘惡魔’等反差巨大的歷史評價展露出來,讓人們破譯他這個‘人’及那一特定時代歷史和文化的深層隱秘。”[1]因此,相較于對曾國藩這個歷史人物的評價,筆者更傾向于對人物本身及其行為舉止背后的文化底蘊進行探尋。

        一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周易·乾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天道運行,自成一體,剛毅強健,不眠不息。君子處世,理應(yīng)如天,奮發(fā)向上,永不止步。有道是:“聞雞起舞早耕耘,天道酬勤有志人?!碧坪泼鞴P下的曾國藩,其一生可謂辛勤耕耘的一生,他奮發(fā)圖強,永不停息,而隨著事業(yè)的節(jié)節(jié)高升,位極人臣的他依舊不變的是當初的刻苦與勤勉。名垂青史構(gòu)成了曾國藩不懈奮斗的精神支點,成為他維系生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復興中華則是他對世代承襲的傳統(tǒng)文化價值取向的一種自我提升。

        (一)自我期許與立功之夢

        曾國藩雖出身農(nóng)家,且家境并不富裕,但卻有著很高的自我期許,他一生中最大的理想即報效君王建功立業(yè)。道光十九年初冬,散館進京的曾國藩在登岳陽樓游覽之時,便“反復吟誦著‘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警句,豪情滿懷,壯志凌云:此生定要以范文正公為榜樣,干一番轟轟烈烈、名垂青史的大事業(yè)!”[2]8這一年,曾國藩29歲。此后的幾年間曾國藩連續(xù)7次升遷,37歲獲得內(nèi)閣學士兼禮部侍郎銜,官至二品。在儒家入世思想的強力影響下,他的理想抱負愈見明晰,創(chuàng)一番張良、諸葛亮、李泌、張居正般的輝煌相業(yè),成為他精神的支點與強勁動力。

        母親去世,回鄉(xiāng)奔喪的曾國藩恰逢太平軍橫掃湘湖大地,“世無艱難,何來人杰”,這混亂動蕩的局勢暗藏歷史的契機。太平軍在長沙的激戰(zhàn)引起了官員們的驚恐,而這份驚恐并沒有隨著太平軍的撤離而有所緩解,左宗棠等人覺得只有在各地建團練,省里由一人統(tǒng)領(lǐng),方有可能對抗太平軍。這主辦省團練的重任最后落在正在原籍守制的曾侍郎身上。之前的曾國藩“只看到吏治腐敗、綠營腐朽的現(xiàn)象,弄得心灰意冷,卻不曾想到可以用自己的力量,按自己的想法去重新開創(chuàng)一個局面。如果下定決心來辦好團練,也很有可能像當年戚繼光創(chuàng)建戚家軍那樣,練就一支今日的曾家軍。古人能做到的事,今人為什么做不到呢?”[2]105

        然而,清政府只想維持地方治安,并不想讓地方建立軍隊。這一點,大家心知肚明,深諳官場之道的曾國藩更是明了于心。但是,如若不把團練當做軍隊來訓練,那么其戰(zhàn)斗能力則永遠提不上去。好的軍隊當然要有好的將領(lǐng),這是第一位的。身為文官的曾國藩在一開始深感自己在治軍方面能力匱乏,一方面他不斷加強學習,一方面求賢若渴、尋找將才。曾國藩認為:“至于行軍之道,擇將為先。得一將則全軍振興,失一將則士氣消阻?!盵3]5643他選將有四個標準:“一曰才堪治民,一曰不畏死,一曰不急名利,一曰耐辛苦?!盵4]1874在招募士兵方面曾國藩亦有自己的一套,所招之兵以湘鄉(xiāng)最多。他認為相同的地域環(huán)境與民風習俗,有助于軍隊內(nèi)部的團結(jié)。

        曾國藩治軍嚴明,同時重勤操苦練:“每天五更三點放炮,聞炮即起,夜晚每營派十人巡邏;黎明演早操,營官、哨官必須親自到場;午刻點名一次;日斜時演晚操,二更前點名一次。每逢三、六、九日午前,曾國藩本人親到演武坪監(jiān)督操練,并訓話。從早到晚,每天演武坪塵土飛揚,喊殺聲不絕,衡州城里的百姓都奇怪,這是哪來的一支人馬,操練如此認真、勤勉?”[2]219勤操苦練固然重要,但軍隊的思想教育亦是不容忽視的,因此曾國藩十分注重訓與練的結(jié)合。他曾說:“恐民心一去不可挽回,誓欲練成一旅,秋毫無犯,以挽民心而塞民口,每逢三、八操演,集諸勇而教之,反復開說至千百語,但令其無擾百姓?!看闻c諸弁兵講說一時數(shù)刻之久,雖不敢云說法點頑石之頭,亦誠欲以苦口滴杜鵑之血。練者其名,訓者其實,聽者其逸,講者甚勞。今各弁固在,具有天良,可復按而一一詢之也?!盵4]1866從“苦口滴杜鵑之血”可以看出曾國藩在湘軍身上傾注了多少精力與心血,他對湘軍的訓練與教育絲毫不亞于訓練與教育子女。

        然而,亂世之下須用重典?!八ξ瘑T們講,鎮(zhèn)壓匪亂,要心狠手辣,不講仁慈,要以申、韓、商鞅的手段辦案,不要怕今后得車裂的下場?!盵2]158“寧愿錯殺一百個秀才,也不放過一個衣冠敗類……”因著這一系列舉措,曾國藩得了“曾剃頭”的名號。但對于一個意志堅定,抱有莫大決心的他來說,縱使“車裂”亦是無所畏懼的。

        初辦團練,衡州練勇,曾國藩抓住機遇,嘔心瀝血,終于練就了一支在當時來說戰(zhàn)斗力最強的軍隊。靖港慘敗——攻取武昌——田鎮(zhèn)大捷——江西受困——進軍皖中——強圍安慶——攻下金陵,在此后鎮(zhèn)壓太平軍的過程中,有過奇功也有過失敗,有豪情滿懷、感受勝利的時候,也有羞愧不已、跳河自殺的時候。困難的戰(zhàn)爭局面,強勁的對手,天子的防范,滿臣的猜忌……幾度心力交瘁甚至暈厥吐血的曾國藩依然堅挺著。他曾感慨道:“‘朱子之學得于艱苦,所以為百世之師’二語,深有感于余心,天下事未有不自艱苦得來而可久可大者也?!盵5]527

        祖祖輩輩與功名、官場無緣的曾國藩最終成就了一段不僅屬于自己更屬于歷史的傳奇:在與太平軍的拼搏廝殺中屢立戰(zhàn)功,后封一等毅勇侯;在風雨飄搖、內(nèi)憂外患的背景下與左宗棠、李鴻章等人力挽狂瀾、穩(wěn)定局勢。而成功的秘訣是有著很高自我期許的他比別人多了一份堅持、一份勤奮,就如他自己所言:“盛世創(chuàng)業(yè)之英雄,以襟懷豁達為第一義;末世扶危救難之英雄,以心力勞苦為第一義。……我輩當此危難亂世,要做英雄,舍勞苦之外沒有捷徑?!盵6]244

        (二)歷史使命與中興之夢

        梁啟超在《曾文正公嘉言鈔序》中說:“曾文正者,豈惟近代,蓋有史以來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豈惟我國,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蹦茏屢淮蚊壹媸穼W大師有如此高評價的人,當然不只是一個僅僅執(zhí)著于自我功業(yè)的人。身處亂世而能胸懷天下是賢者有別于能者的最大之處。作為儒學名士,建功立業(yè)只是成就自我的第一步,國家富強、民風淳樸才是最終的奮斗目標。

        李鴻章曾評價曾國藩說:“恩師雖以理學名臣譽滿朝野,但絕不是一個迂腐的理學先生。”[6]231這一點,從他當初創(chuàng)辦水師并最終將其改為經(jīng)制之師,填補中國水軍空白就可窺見一斑。他有極為敏銳的眼光,一系列舉措往往具有前瞻性,這不僅出于一種對苦難的微妙的感應(yīng),從根本上來說源自其本身深重的歷史責任感。曾國藩在任兩江總督時,決心整頓兩江的世吏風氣,并“以兩江作為基地,造成一個好風氣,推廣到全國,從而實現(xiàn)自己的最高理想,做一個像周公、孔子那樣的人,將整個國家治理為一個風俗淳厚、人心端正、四海升平、文明昌盛的社會”[6]21。在建功立業(yè),實現(xiàn)自我追求之時,曾國藩始終懷揣民族富強、國家強盛之心。這就是曾國藩對“中興之夢”的樸素詮釋與美好構(gòu)想。

        曾國藩歷經(jīng)千辛萬苦,在夾縫中創(chuàng)建了湘軍這支由文人統(tǒng)率的強大軍隊,然而,在一開始,他的目的便絕不止于鎮(zhèn)壓太平天國。“鄙意欲練鄉(xiāng)勇萬人,概求吾黨質(zhì)直而曉軍事之君子,將之以忠義之氣為主,而輔之以訓練之勤,相激相劘,以庶幾于所謂諸將一心,萬眾一氣,或可驅(qū)馳中原,漸望澄清?!盵4]1856可見,曾國藩治軍的目的是從整個國家的利益出發(fā)的,當然,這個所謂的國家集中體現(xiàn)為滿人為主的封建政權(quán)。

        天津教案給了曾國藩很大的刺激,“他心理非常清楚,津案以賠款殺同胞為結(jié)局,名義上是他的委曲求全,是他的拼卻名聲,以顧大局,其實是整個朝廷,是整個中國的委曲求全,是為了求得暫時的安寧而不惜丟掉了國家和民族的尊嚴,……之所以弄到這般地步,就是因為國勢頹弱。中國在與洋人打交道的過程中,能做到不受委屈,平等相處,不只是靠道理的充足,關(guān)鍵在于國力的強盛。要徐圖自強!”[7]383曾國藩對封建王朝腐朽病變的肌體有清醒而深刻的認識,他知道僅僅依靠封建綱常來維護封建統(tǒng)治是行不通的,更別提民族自強。他對“師夷長技以制夷”“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思想極為推崇,于是,積極引進西方先進技術(shù),推行洋務(wù)運動成為曾國藩自強之夢的開始。他親手創(chuàng)辦的江南機器制造總局,是當時中國最大的炮船制造基地,“它的地位和影響遠遠不是上海炸彈局、蘇州機器局、金陵機器局以及其他機器局所能比擬的?!薄叭〉昧肆钊祟康某删?,填補了中國船炮制造的空白。”[7]410

        在曾國藩等人的艱辛努力下,國勢衰微的清王朝一度出現(xiàn)了“同治中興”的局面,政治、經(jīng)濟、軍事、文化等各個方面都有新的跡象。但“將整個國家治理為一個風俗淳厚、人心端正、四海升平、文明昌盛的社會”,站在歷史后來者的角度來看曾國藩主動尋求的理想與現(xiàn)實是存在巨大差距的。所以,當建功立業(yè)的世俗理想實現(xiàn)之時,是“中興之夢”的徹底破滅。

        二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周易·坤象》曰:“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贝蟮貙拸V,地勢和順,方能承載萬物。君子處世,亦當如此,增厚美德,心懷天下?!吨熳诱Z類》載朱子語曰:“試思人以眇然之身,可以贊天地之化育;以常人而可以為圣賢……”人可以助天地之化育,常人亦可以為圣賢,這是儒家所樂道的,亦是自古以來士人們的最高道德追求與精神動力。為人處世,當天人合一,增厚美德,方能承擔偉業(yè)。作為譽滿朝野的理學名士,“不為圣賢,則為禽獸”,是曾國藩從傳統(tǒng)文化語境出發(fā)的最高道德追求。

        (一)靜以修身

        曾國藩一生官運亨通,37歲晉升侍郎銜,39歲補禮部右侍郎實缺,至42歲奔母喪前,又先后兼任兵部右侍郎、工部左侍郎、兵部左侍郎、刑部左侍郎、吏部左侍郎,此后更是在與太平天國的轉(zhuǎn)戰(zhàn)中屢次立功。其仕途的順暢和軍事上的勝利是與他的人格魅力息息相關(guān)的,而曾國藩的人格魅力則主要源于一種自主而嚴格的人身修煉。儒家認為,修身乃人生第一要義,其所要求的“誠、敬、靜、謹、恒”是曾國藩自修的主體方面,而一個“靜”可謂打通了曾國藩漫長的修身之路。

        曾國藩的人生信條之一:“君子多思不若養(yǎng)志,多言不若守靜,多才不若蓄德”,備言立志高遠、心靜如水、厚增美德方為君子力行之法。以儒家思想作為觀照以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舉止,進行自我人格的鑄造是曾國藩的修身指南。而相比儒家,道家則更加注重對靜的闡發(fā)。《老君西升經(jīng)》曰:“治身之道,先隱天地,靜居萬物之始?!薄短侠暇齼?nèi)觀經(jīng)》曰:“清凈則生,濁躁則亡。”“心若清凈,則萬禍不生?!薄叭四艹G屐o其心,則道自來居?!薄兜赖陆?jīng)》亦有多處關(guān)于靜的闡述,如:“致虛極,守靜篤。”“夫物蕓蕓,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曰復命。”曾國藩的資質(zhì)雖不屬上乘,但他博采眾長,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有著深刻的認識和獨到的見解,并具體運用到養(yǎng)身、治學、治軍等各個方面,真正實現(xiàn)了“養(yǎng)其身”與“有作為”的深度結(jié)合。

        修身第一要義當屬養(yǎng)心,而養(yǎng)心第一步當屬靜心。如其養(yǎng)心名言所曰:“君子養(yǎng)心以靜。水道曲折,立岸者見而操舟者迷。棋勢勝負,對奕者惑而旁觀者審。非智有明暗,蓋靜可以觀動也。人能不為利害所動,則事物至前,如數(shù)一二,故君子養(yǎng)心以靜也。”無事時,曾國藩常常行靜坐之事,這在他的早年修身十三條的第一、二條里就有體現(xiàn):一、主敬(整齊嚴肅,無時不懼。無事時,心在腔子里;應(yīng)事時,專一不雜);二、靜坐(每日不拘何時,靜坐片刻,來復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鎮(zhèn))?!皟?nèi)而專靜純一,外而整齊嚴肅”,以求達到心如止水、心無旁騖的境界,這樣才能頭腦冷靜,進而處理好各項事務(wù)。即使在行軍打仗之余曾國藩亦不忘靜坐,他曾自我總結(jié):靜以修身,寧靜致遠,養(yǎng)生養(yǎng)心,勝吃百藥。

        作為一代儒學大師與理學名臣,治學作文無疑是曾國藩極為看重的方面。而一個“靜”字可謂曾國藩的治學要訣之一。諸葛亮在《戒子書》中談到:“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qū)W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曾國藩經(jīng)常教導兒子曾紀澤要好好讀書,唯有讀書能改變一個人的氣質(zhì)。讀書縱然能提升人的品格,錘煉人的精神,但靜下心來方能理解知識,得一己之體會。為文更要求靜。劉勰《文心雕龍·神思》曰:“陶鈞文思,貴在虛靜?!毙木晨彰鞣娇擅鞑焓挛?,于一種自在逍遙的狀態(tài)中醞釀文思。心境安定,專一不雜,才能見識深遠,學有所成。

        《淮南子·兵略訓》有言:“無形而制有形,無為而應(yīng)變?!薄皵诚任覄樱瑒t是見其形也;彼躁我靜,則是疲其力也。形見則勝可制也,力疲則威可立也?!痹鴩谥诬姺矫嬉嘀鲝堃造o制動,靜以勝動。他嘗言:“須知千軍萬馬,金鼓喤聒之中,未始非凝靜致遠、精思通神之地。”[8]88“靜則生明,動則多咎,自然之理也。”[9]345在他看來,縱使是行軍打仗也只有靜下來才能思考周密,而靜并不意味著失去戰(zhàn)機,相反,往往更能掌握戰(zhàn)爭的主動權(quán)。每到一處,曾國藩都要求士兵安營扎寨、修建壕墻,以養(yǎng)精蓄銳、自我保護、靜觀其變、應(yīng)對敵軍。此正如道家所謂“靜為躁君”?!安挥造o,天下將自定。”“牝常以靜勝牡,以靜為下?!币蚨?,岳州之敗,他批評曾國荃的吉字營“銳氣有余,沉毅不足,氣浮而不斂,兵家之所忌也?!盵8]88魏源《老子本義·論老子》曰:“黃老靜觀萬物之變,而得其闔辟之樞。惟逆而忍之,靜勝動,牝制牡,柔勝剛;欲上先下,知雄守雌,外其身而身存,無私故能成其私?!薄袄韺W家吸取了道家的貴靜學說,構(gòu)建了主靜的修身理論,卻并未將之運用于治國治軍方面。曾國藩以‘靜’治軍的思想,追根溯源,在儒家思想之外,主要還是來自于黃老道家,體現(xiàn)出以道補儒的思維方式。戰(zhàn)爭中無非攻和守兩方面,曾國藩的攻守戰(zhàn)略中,都主張以靜制動,后發(fā)制人?!盵10]曾國藩以靜治軍的方法,雖有其保守之處,但在與天平天國的實際作戰(zhàn)中多次證明了其成功之處。

        博采眾長、取用各家的曾國藩以靜養(yǎng)身,以靜治學,以靜治軍,將一個“靜”字有機地貫穿于實踐活動,這是其獨特之處也是其成功之處。

        (二)儉以養(yǎng)德

        “清貧如寒素,廉奉盡充官用,未嘗置屋一廛,食不過食四簋?!盵11]1037無論是持身、治家、還是為官,曾國藩都厲行節(jié)儉,這與他農(nóng)家子弟的出身有一定關(guān)系,但更多的是出于一種道德層面的自主追求。他曾說:“余近年默省之勤、儉、剛、明、忠、恕、謙、渾八德……就中能體會一二字,便有日進之象?!盵12]1247節(jié)儉對于曾國藩來說不僅是一種行之終生的生活作風,還是一種從傳統(tǒng)價值體系出發(fā)的道德觀。他堅信:“持身儉,則自立自尊;治家儉,則家業(yè)興?。粸楣賰€,則以儉養(yǎng)廉,居高不敗?!?/p>

        曾國藩的生活起居可謂儉樸至極,連前來考察的滿人官員德音杭布都不得不大為嘆服:“這便是前禮部侍郎、現(xiàn)二萬湘勇統(tǒng)帥的居室!”“只見屋內(nèi)除一張床、一張書案、兩條木凳、三只大竹箱外,再無別物。床上蚊帳陳舊黑黃,低矮窄小,僅可容身。床上只鋪著一張半舊草席,草席上壘著一床藍底印花棉被,被上放著一件打了三四個補丁的天青哈拉呢馬甲。屋里唯一飾物,便是墻上掛的當年唐鑒所贈‘不做圣賢,便為禽獸’的條幅?!盵2]338這番景象縱使尋常百姓見了亦會不敢置信,何況慣于出入公侯王紳之家的德音杭布。在他看來:“雖是戰(zhàn)爭之中,但原巡撫衙門里一應(yīng)器具都在,盡可搬來,也不須如此寒傖。”由此,德音杭布嘆曰:“大人自奉也太儉樸了?!倍鴩獎t不以為然地說:“學生出身寒素,多年節(jié)儉成習,況軍旅之中,更不能鋪張?!盵2]338在吃方面,曾國藩亦是簡單至極,平日最喜家鄉(xiāng)的腌菜。這與當時多數(shù)官員們的奢侈生活形成了極端的對比,而德音杭布的驚嘆無疑凸顯了曾國藩廉潔之風的可貴。

        曾國藩在持家教子方面,常常強調(diào)去驕逸,盡孝悌;忌奢華,尚節(jié)儉。為教育家人,提倡儉樸的作風,曾國藩于大堂上親筆題下:“惜食惜衣,不惟惜時兼惜福;求名求利,但知求己不求人?!倍渲闹渭野俗郑嚎?、寶、早、掃、書、蔬、魚、豬,則更為具體樸素地詮釋了他的治家方針。曾國藩認為居家之道,不可有余財,所以他非常反對家中購私田、建新房。當?shù)弥蛉嗽谀锛屹I田置地時,曾國藩立馬令其轉(zhuǎn)讓出去。他曾于日記中寫道:“余生平以起屋買田為仕官惡習,誓不為之?!睂Υ优亲巫尾痪?,教導其戒驕奢、尚節(jié)樸。其制定的家規(guī)中便有“女子每月做鞋一雙,腌菜一壇”。而堂堂一品官員的女兒出嫁,仍是沿襲舊例——二百兩銀子的嫁妝。

        封建末世,官場腐敗,貪污成風,驕奢成災,曾國藩對此深感痛心,雖僅憑一己之力絕無可能扭轉(zhuǎn)這積重難返的局面,但內(nèi)在操守與強烈的責任感讓他堅持做到獨善其身,絕不同流合污。整頓兩江吏治時,曾國藩“親自作勸誡淺語十六條。其中勸誡州縣四條,上而道府,下而佐雜以此類推:治署內(nèi)以端本,明刑法以清訟,重農(nóng)事以厚生,崇儉樸以養(yǎng)德。勸誡營官四條,上而將領(lǐng),下而哨弁以此類推:禁騷擾以安民,戒煙賭以儆惰,勤訓練以御寇,尚廉儉以服眾。勸誡委員四條,向無額缺,現(xiàn)有職事之員皆歸此類:習勤勞以盡職,崇儉約以養(yǎng)廉,勤學問以廣才,戒驕惰以正俗。勸誡紳士四條,本省鄉(xiāng)紳,外省客游之士皆歸此類:保愚懦以庇鄉(xiāng),崇儉讓以奉公,禁大言以務(wù)實,擴才識以待用。”[6]219不難看出,勸誡淺語十六條以崇儉為中心,實為曾國藩針對當時吏治弊病提出的主治方針。

        曾國藩曾于書信中寫道:“仆與閣下及諸君子相處十余年,諄諄以勤廉二字相勸。仆雖衰老,亦尚守此二字兢兢不懈?!盵13]16在個人、家庭、官場,曾國藩都恪守“勤廉”二字,并行之終身,實屬難得。

        “一切人格的最終目標,是充分的自我完善與自性實現(xiàn)。”[14]63自我主要表現(xiàn)為意識的中心,而自性則是意識與無意識的統(tǒng)一。自性的實現(xiàn)是一項漫長而艱巨的事業(yè),在強烈的自我意識與潛意識的綜合作用下,曾國藩將這項事業(yè)進行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厚德”二字當之不愧。

        三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唐浩明塑造的曾國藩這一歷史人物形象,如果從世俗層面上來說,這位封建末世的理學名臣與治世能臣無疑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從文化層面上來說則更多地體現(xiàn)為人物與時代錯位的悲劇。他的執(zhí)著與堅守,追求與奮斗,在那個動蕩的年代激起震耳的濤聲,但細細一聽,激蕩的表面下是一首深沉而低鳴的挽歌,但縱使是挽歌,在哀婉之余亦帶著巨浪般的悲壯。

        (一)堅守在錯位時代的情感張力

        長篇歷史小說《曾國藩》展示的曾國藩的一生可謂以道德為綱的一生。他嚴于律己、寬以待人、淡泊名利、不圖享樂、政治嚴明、心憂國家。古人言:“心底無私天地寬。”居家,他是關(guān)心子女、孜孜不倦的好父親;治學,他是名滿京城的儒學大家、理學名士;為人,他寬厚有禮、與人為善;治軍,他恩威并重、善于溝通;為官,他公正嚴明、軟硬兼施。

        曾國藩有其遠大的政治理想:“做一個像周公、孔子那樣的人,將整個國家治理為一個風俗淳厚、人心端正、四海升平、文明昌盛的社會?!盵2]219這是曾國藩對自我與社會雙重固守的集中體現(xiàn),但在封建文化崩潰的大背景下這種近似固執(zhí)的堅守帶著一種決絕。因為其遠大理想與所處時代之間有著不可調(diào)和的矛盾,這種矛盾只會在曾國藩杰出才能的映襯下激起一股獨特的情感張力,隱透著令人窒息的個人與時代交織的悲哀。而其一系列有悖歷史潮流的舉措無疑在強化了時代的悲劇之余為其個人的悲劇做出了最直接的解釋。

        “恩師雖以理學名臣譽滿朝野,但決不是一個迂腐的理學先生?!盵6]231他“既深諳歷代權(quán)臣的用人之術(shù),又有一套自己識別、考察、培育、駕馭、籠絡(luò)人才的辦法?!弊R人、用人是曾國藩最大的才能,這為他以后的戰(zhàn)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chǔ)[6]231。在《應(yīng)詔陳言疏》中曾國藩主張:“今日所當講求者,惟在用人,人才不乏,欲作用而激揚之,則賴皇上之妙用,有轉(zhuǎn)移之道,有培養(yǎng)之方,有考察之法,三者不可廢?!曀紫嘌兀笃埌?,無過不肯振作起來,將一遇困難,國家必有乏才之患。”當然,對于為官之道曾國藩無疑是十分精通的,他對官場上的各種套數(shù)駕輕就熟。什么時候該溜須拍馬,什么時候須用重典,什么時候當威逼利誘,什么時候要恩威并重,可謂技藝純熟。治理國家,他亦有自己的想法與主張,在《應(yīng)詔陳言疏》中他舉出了一系列治理之法,“國貧不足患,惟民心渙散,則為患甚大?!薄袄糁沃畨?,由于群幕,求吏才以剔幕弊,誠為探源之論?!薄靶姓?,首在得人。”“民生以穡事為先,國計以豐年為瑞?!鄙婕袄糁?、選材、物資、兵力等各個方面。對于外國勢力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入侵,曾國藩有其自己獨特的想法與對策。一方面他忍辱負重,避免與西方人正面沖突,維持表面的和睦,為中國的發(fā)展爭取暫時和平的環(huán)境;另一方面他對西方人侵略中國的種種行徑十分痛恨,甚至以借助外國勢力鎮(zhèn)壓太平天國為恥,并決心引用西方先進技術(shù)將其驅(qū)逐出境。

        然而,一切行為舉止皆以傳統(tǒng)道德規(guī)范為基準的他是無法開創(chuàng)一個嶄新的時代的??v使在黑暗污濁的體制中如魚得水亦不能絲毫動搖其腐朽但依然穩(wěn)固的根基;縱使身為千軍統(tǒng)帥、封疆大吏亦無法整治一地之風氣,以求推廣全國,實現(xiàn)大清中興。

        曾國藩生活在一個行將就木、千瘡百孔的封建末世王朝,而他畢生夢想?yún)s是重振周孔偉業(yè),從這一點來說,他無疑是站在了歷史的背面,正如作者所言:“曾國藩既不是圣賢完人,也不是十惡不赦的罪人,他是中國近代史上一個充滿深刻悲劇內(nèi)涵的人物。他的悲劇,不同于岳飛、韓信,他不是懷才不遇,才未盡用,或大才小用,他有大才,也得到發(fā)揮。他的悲劇表現(xiàn)在他自己理想與他所處時代的矛盾上?!盵15]逆歷史潮流而動只能走向失敗,從此層面來說,曾國藩扮演的是一位悲劇性的歷史角色。堅定的信仰、艱辛的付出、杰出的才能構(gòu)成了曾國藩悲劇性格的深刻內(nèi)涵,讓這出歷史悲劇蒙上一層引人反思、惹人悲嘆的情感色彩。

        高蹈的理想與謙卑的情懷,生命的苦難與意志的頑強,終生的遺憾與外在的輝煌……在時代語境與個體追求的彼此糾葛中迸發(fā)出一股深沉的根植歷史文本而游離歷史本身之外的情感流,在這種情感張力中,長篇歷史小說《曾國藩》將一位世紀末名臣的赤子之情與人生之悲彰顯無遺。然而,人物性格的深刻內(nèi)涵在歷史觀照所得出的悲劇色彩之余又隱透著一股非歷時性的宗教式的神圣與高潔。

        (二)封建文化的深沉挽歌

        唐浩明說:“作為小說的作者,我慢慢揣摸出,他個性中的兩重性,一邊較多地來源于他的資質(zhì),另一邊較多地來源于他的修養(yǎng)。這兩個側(cè)邊,有時一個側(cè)邊占了上風,有時另一個側(cè)邊占了上風,它們共同組成曾國藩的性格。”“從我的研究分析來看,曾國藩這個人的資質(zhì)算不上超等,他的天賦并不卓異?!薄暗窃鴩男摒B(yǎng)卻是超等的。”[15]而就是這種超等的修養(yǎng),在曾國藩身上深深地體現(xiàn)出一種不自由,這種不自由無疑出自他對儒家文化的恪守,對自我人格近似苛刻式的培養(yǎng)。顯然,作者對人物形象的塑造更加側(cè)重文化的角度。

        逆歷史潮流而動的曾國藩在走向失敗的同時,也勾勒出了其身后的封建文化體系全面崩潰的軌跡,在個人命運的悲鳴中演奏了一首封建文化的深沉挽歌。唐浩明將人物置身于內(nèi)憂外患、矛盾激化的封建末世王朝,藝術(shù)地處理了人物塑造問題與文化視角問題。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文化心理之間隱而不顯的紐帶就是積淀千年的傳統(tǒng)文化精神。

        “立德、立功、立言”即今人所謂做人、做事、做文章,是傳統(tǒng)價值觀的核心,也是儒家文化的最高要求,三者統(tǒng)一也就是“內(nèi)圣外王”。主人公創(chuàng)周孔偉業(yè)、專誠治學等一系列按照傳統(tǒng)倫理道德規(guī)范與要求的行為,從本質(zhì)上奠定了長篇歷史小說《曾國藩》文本的文化意蘊。而當人物行為在承接了文化整體的內(nèi)在精神之時無意之中為文本內(nèi)在結(jié)構(gòu)與意蘊增添了某種難以察覺的反諷性質(zhì)。

        這種反諷性質(zhì)首先體現(xiàn)為人物自我個性的慢性扼殺。榮格心理學認為,如果一個人過分地熱衷和沉湎于他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把自己人性僅認同于自己所扮演的角色,那么人格的其他方面就會受到排斥。從《曾國藩》中,雖然讀者更多地是體會到曾國藩處變不驚的氣度與喜怒不形于色的情感節(jié)制,如雖身陷困境但泰然自若,指揮三軍威嚴之極,但這背后是百般的壓抑。由于春燕之死而帶來的悲痛,為一塊御賜牌匾而讓兄長永訣凡塵等一系列做法卻極大暴露了他內(nèi)心的矛盾與糾葛,不僅讓讀者深深體會到他的苦、他的累,更折射出中國傳統(tǒng)文化扼殺個人情感的粗暴的一面,這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內(nèi)在矛盾的外在體現(xiàn),亦是歷代中國士人悲哀之所在。權(quán)力滔天的他在面見皇上、皇太后時還是會緊張流汗,這無疑又彰顯了封建文化體系中根深蒂固的君臣觀念,他權(quán)位再高也無法改變這背負千年的倫理道德負擔。

        當然,這種反諷性質(zhì)更深地體現(xiàn)在主人公理想舉措的實際效果與時代的矛盾交織上。在封建時代,立德不過是做帝王的忠實臣民;立功無非是了卻君王天下之事;立言無外乎宣揚綱常倫理。而這世代傳承的傳統(tǒng)文化之精髓成為古今多少仁人志士一生的理想與追求。但歷史證明,可達之人鳳毛麟角,其非同一般的難度(甚至可以說是挑戰(zhàn)人性)使得歷代士多少子扼腕痛惜、飲恨終身。唐浩明筆下的曾國藩就是封建時代最典型、最悲情的士子形象的代表。他在遺囑中說到:“余通籍三十余年,官至極品,而學業(yè)一無所成,德行一無可許,老大徒傷,不勝悚惶慚赧?!倍聦嵣显鴩Φ伦钍?,位極人臣,威嚇四方。但德化天下、移風易俗的社會治理理念沒有實現(xiàn),對于儒家信徒、執(zhí)著于文明社會建設(shè)的曾國藩又怎會不含恨而終呢?如果說這種諷刺尚有其難以言說的正面意義的話,那么為了政治目的不惜動用一些陰謀手段,為維護腐朽的封建統(tǒng)治殘酷鎮(zhèn)壓農(nóng)民起義等諸如此類的行為,又是否站在了道德的背面,給予封建傳統(tǒng)文化最致命最可笑的回擊呢?這正如作者唐浩明所說,一向以道德為綱的曾國藩在維護封建統(tǒng)治、成就個人目的時所表現(xiàn)出的兩面性,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傳統(tǒng)文化的兩重性。

        當大家都以“鼎之輕重,似可問焉”勸曾國藩奪位時,曾國藩便以“倚天照海花無數(shù),流水高山心自知”答之。有人說此句表明了曾國藩雖有境界高遠、淡泊功名的一面,但終是君子小義而沒有“為天下蒼生當仁不讓,大義滅親”的圣賢王道。這種評價雖不甚妥當,實乃一家之言,但卻暴露了封建傳統(tǒng)文化的致命缺陷——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限制了人的無限發(fā)展的可能性。封建傳統(tǒng)文化本質(zhì)上是反動的,而在其精神滋養(yǎng)下的大眾最終也只能將一生的最高目標與人生的終極追求鎖定在維護其統(tǒng)治上,否則,在這種特定的權(quán)威的價值評判體系中他將難以立足,其“備受洗禮”的靈魂亦將在非價值認同的語境下掙扎受難。更可悲的是,其本人對自己的痛苦與困境是不自知的,因為自由而健康的人生價值目標是可能會被冠以“亂流”甚至“逆賊”之名的,而這往往又是封建傳統(tǒng)文化哺育下的士人所無法承擔的生命之重罪。

        相對于某些歷史小說對人物悲劇、時代悲劇、民族悲劇的傾情詮釋與深度解剖,唐浩明的長篇歷史小說《曾國藩》“使我們看到行進了兩千多年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深重的內(nèi)在矛盾和疲老的景象。它需要變革、超拔或涅槃再生。而曾國藩絕不可能有承擔這種重任壯舉的幸運?!盵1]隨著時代環(huán)境的根本性轉(zhuǎn)變,人們需要一種新的思想作為支撐。而作為封建文化最后一個完整的代表,曾國藩只能用自己悲壯而悲情的一生奏響了一曲在時代的天空久久低鳴的挽歌。

        《曾國藩》雖然是一部歷史小說,但作者是從文化角度來完成對曾國藩這個頗具爭議的歷史形象的精妙塑造的?!霸谝磺兄卮髥栴}的舉措中,他的靈魂深處始終存在著圣賢與禽獸的搏戰(zhàn)。他最仁義也最殘忍,最坦誠也最虛偽,最剛烈也最怯懦,最腐朽也最開放。作品正是從文化的視角涵蓋、化合政治、階級與道德的沖突,令人信服地把人物個性之中的兩個極致熔鑄于一爐。力圖超越以往那種非此即彼的審美認知模式,從而再現(xiàn)了曾國藩的本真形態(tài)?!盵1]小說中的曾國藩既不是救世之主,亦不是亂世之妖,只是一個對自我與社會有著雙重固執(zhí)的人。這位“已被常人不可想象的艱難險阻、憂傷恐懼、委屈打擊、苦心思慮,打磨得兩鬢如霜,兩頰如削”[7]237的歷史老人是否會讓你暫時忘卻他的功名與得失,喚起內(nèi)心深處最溫柔的憐惜?身體的疲弱好似“經(jīng)不起轎窗外揚起的風沙”,但精神國度的追問又是否經(jīng)得起以青春與理想為代價的歷史的評判?“這十七年間的腥風血雨,究竟靠什么挺過來了呢?是靠青年時代立下的雄心壯志?靠鏡海師所傳授的理學修養(yǎng)?還是靠對三朝皇恩的報答之心?這十七年來所做的一切,究竟又是圖的什么呢?為名標青史、流芳百世?為維護名教、拯民水火?還是為了眼前這座京城,以及住在這里的大大小小的官吏和他們的主子?”[7]237此時的曾國藩仿佛在一瞬之間模糊了自己的位置,忘卻了團聚心頭的早已根深蒂固的思想觀念。他的反思揭示著一些驚人的東西,這些東西足以撼動整個封建文化背景下所有士子們的入世之心以及種種不須懷疑的理應(yīng)如此。作為封建文化集大成者的他在對封建社會價值維系的自我反問與深度思索中,暴露了連他自己也沒有察覺到的精神危機與情感空白,這不知是文化的悲哀還是時代的曙光?但無疑完成了作者對曾國藩的最終塑造——與時代錯位的理學名臣與治世能臣形象——譜寫一段風起云涌的奮斗歷史,演繹一出動人心弦的時代悲劇。而人物生命的奮力撞擊,歷史風云的本真抒寫又在審美維度之外引出一場對傳統(tǒng)文化的辛酸回顧、深度考察與全面反思。

        參考文獻:

        [1] 李樹聲.幾度哀歌向天問:評《曾國藩》[J].當代作家評論,1995(1):61-67.

        [2] 唐浩明.曾國藩:上[M].長沙:岳麓書社,2012.

        [3] 曾國藩.曾國藩全集:第7卷[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4] 曾國藩.曾國藩全集:第3卷[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5] 曾國藩.曾國藩全集·日記[M].長沙:岳麓書社,1991.

        [6] 唐浩明.曾國藩:中[M].長沙:岳麓書社,2012.

        [7] 唐浩明.曾國藩:下[M].長沙:岳麓書社,2012.

        [8] 曾國藩.曾國藩全集·批牘[M].長沙:岳麓書社,1994.

        [9] 曾國藩.曾國藩全集·詩文[M].長沙:岳麓書社,1994.

        [10] 彭昊.論曾國藩以“靜”治軍[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1(3):115-118.

        [11] 蔡冠洛.清代七百名人傳:中[M].北京:中國書店,1979.

        [12] 曾國藩.曾國藩全集·家書[M].長沙:岳麓書社,1991.

        [13] 曾國藩.曾文正公全集:第7冊[M].北京:中國書店,2011.

        [14] C.S.霍爾,V.J.諾貝德.榮格心理學入門[M].馮川,譯.北京:三聯(lián)書店,1987.[15] 唐浩明.《曾國藩》創(chuàng)作瑣談[J].文學評論,1993(6):119-131.

        責任編輯:黃聲波

        The Initiative and Destiny of Histor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e——Review on Tang Haoming’s Long Historical Novel

        Zeng GuofanHE Guifen; WU Guangping

        (School of Humanities,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Xiangtan, Hunan 411201 China)

        Abstract:In his long historical novel Zeng Guofan, Tang Haoming successfully created the image of a famous non-confucianist and ruler dislocated by the times, a marvelous striving history of Zen Guofan, and a moving tragedy of the times mixed with historical destiny and times background. The description of Zen’s struggling and historical changes aroused the bitter retrospection, deep investigation and comprehensive reflec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beyond the dimension of aesthetics.

        Key words:Tang Haoming; Zeng Guofan; tragedy of the times; elegy of culture

        [中圖分類號]I20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117X(2016)01-0001-08

        作者簡介:何桂芬(1990-),女,湖南雙峰人,湖南科技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文學;吳廣平(1962-),男,湖南汨羅人,湖南科技大學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文學。

        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guī)劃基金項目(13YJA751039);湖南省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3YBA149)

        收稿日期:2015-12-12

        doi:10.3969/j.issn.1674-117X.2016.01.001

        湖南作家作品研究·唐浩明專輯主持人:湖南科技大學吳廣平教授

        [主持人語]唐浩明,原名鄧云生,湖南衡陽人,1946年出生。1970年畢業(yè)于華東水利學院。1982年畢業(yè)于華中師范學院中文系古典文學專業(yè),獲文學碩士學位。岳麓書社首席編輯,湖南省作家協(xié)會主席,著名作家、編輯、學者。先后編輯出版曾國藩、胡林翼、彭玉麟、曾國荃四位湖南近代名人的文集,創(chuàng)作“晚清士人三部曲”《曾國藩》《楊度》《張之洞》三部長篇歷史小說,撰寫“評點曾國藩”隨筆系列著作七種?!对鴩繁幌愀邸秮喼拗芸妨腥?0世紀華文小說百強,并獲首屆姚雪垠長篇歷史小說獎,又被中央國家機關(guān)干部推選為改革開放以來最受歡迎的十本書之一,同時被列為中紀委網(wǎng)站向全國黨員干部推薦的56本書之一?!稐疃取帆@第三屆國家圖書獎?!稄堉础帆@第九屆中宣部“五個一”工程入選作品獎、第二屆姚雪垠長篇歷史小說獎。唐浩明先生的歷史小說廣受海內(nèi)外華人的喜愛,包括臺灣、香港在內(nèi)的十多家出版社,以不同的版本形式出版他的作品,20多年來,長盛不衰。唐浩明先生系典型的學者型作家,其文學創(chuàng)作以湖湘近代士人為中心,以曾國藩為焦點和重點,作品體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厚重的底蘊,表現(xiàn)了中華民族悲愴的心路歷程。評論界對他的歷史小說有很高的評價。著名學者吳秀明教授的這段話可作為代表:“唐浩明的皇皇九大卷、洋洋三百多萬言的三部小說在這方面似乎就更突出了。他的以文明、社會進步而不是以階級、政治意識形態(tài)為取向的人文立場,對知識分子和民族文化既認同又批判,同時又將其納入世界整體格局進行重構(gòu)的歷史理念,不僅極大地激活、提升了題材本身固有的厚重的史實內(nèi)涵,而且使其筆下的曾國藩、楊度、張之洞因此具有很強的現(xiàn)實性和觀照性,并讓我們由此及彼對古與今、中與外、情與理、理想與現(xiàn)實、個體與群體等關(guān)系問題,作出深刻的反省和別具新意的闡釋?!?吳秀明:《當代歷史小說中的明清敘事》,《文學評論》2002年第4期)本期湖南作家作品研究專欄“唐浩明專輯”,特邀請幾位專家學者撰文,對《曾國藩》《楊度》《張之洞》三部長篇歷史小說和隨筆《唐浩明評點曾國藩家書》進行深入探析,冀望有助于進一步深化對唐浩明先生文學創(chuàng)作的研究。

        青青草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尤物yw在线观看| 国产免费久久精品99re丫y| 61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二区 | 抖射在线免费观看视频网站| 一区二区二区三区亚洲| 亚洲男同gay在线观看| 狠狠躁夜夜躁人人爽天天不卡软件| 欧美深夜福利视频| 一区二区三区亚洲免费| 欧美嫩交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水蜜桃亚洲av无码精品麻豆| 午夜a福利| 亚洲桃色蜜桃av影院| 日韩欧美亚洲国产精品字幕久久久| 一二三四视频社区在线| 国产乱人伦AV在线麻豆A|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广区| 精品久久有码中文字幕| 性一交一乱一乱一视频| 午夜亚洲AV成人无码国产| 久久精品亚洲成在人线av| av天堂午夜精品一区| 熟妇人妻无码中文字幕| 国产360激情盗摄一区在线观看| 一区二区二区三区亚洲| 专干老肥熟女视频网站300部| 亚洲男人天堂2017| 精品深夜av无码一区二区老年|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 尤物成av人片在线观看| 日韩 亚洲 制服 欧美 综合 |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美女| 国产视频嗯啊啊啊| 国产在线观看午夜视频| 亚瑟国产精品久久| a级福利毛片|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乱码| 国产欧美亚洲精品第一页| 亚洲人成网站免费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