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佳
[摘 要]面對越來越多的90后大學生用智能手機上網、刷微博、聊微信、轉發(fā)朋友圈等“指尖行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須適應信息化社會的發(fā)展潮流,充分利用智能手機媒介優(yōu)勢,創(chuàng)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載體和路徑,用“指尖傳播正能量”,提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關鍵詞]智能手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 — 2234(2016)05 — 0134 — 02
隨著手機媒體客戶端技術的不斷革新,智能手機的網絡暢游功能以其信息覆蓋面廣、傳播速度快、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等優(yōu)勢,深受90后大學生的喜愛。根據(jù)中國互聯(lián)網信息中心2015年12月發(fā)布的《中國手機媒體研究報告》顯示,幾乎97.9%的大學生使用手機上網,其中開通QQ、微博、微信的學生占92.3%,平均每天登陸使用QQ、微博、微信的時間約為2—3小時。從此調查數(shù)據(jù)中可以看出利用智能手機上網、聊天、刷微博、聊微信、轉發(fā)朋友圈等“指尖行動”逐漸演變?yōu)榇髮W生的一種學習方式和生活方式。面對當代大學生的“指尖行動”趨勢和特征,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否也能深受啟發(fā),適應新形勢,利用好智能手機的媒介傳播優(yōu)勢,借助“指尖行動”,傳播“指尖正能量”,開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新陣地。
一、智能手機信息傳播的特點
在微時代,無線通信技術以及智能手機的便攜性使信息傳播打破了時空障礙,作為受眾人群最廣、使用頻率最高、最方便快鍵的傳播和溝通工具,智能手機已經被很多使用者內化成為自身的一部分,并蘊涵著這個時代的文化傳播、人際交往、社會心理和生活方式。
(一)信息傳播速度快、覆蓋面廣
“迅速”是智能手機信息傳播的第一個突出特點。新媒體時代,信息經過光纖傳遞,通過“指尖行動”,輕輕一點,瞬間可以到達世界任何地方。手機作為隨身攜帶最為便捷的移動互聯(lián)網終端,它可以隨時隨地進行信息傳播和接收。在智能手機時代,人人都是“記者”,任何時間、任何地方發(fā)生的新聞,都能通過手機在第一時間記錄和傳遞給大眾,因此有人調侃到“記者奔赴新聞現(xiàn)場的時間縮短為零”。例如2013年4月20日的四川雅安地震,國內外數(shù)以萬計的人們都是通過手機微信和微博在第一時間得到災區(qū)的最新消息。同時隨著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通信技術等的迅速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智能手機網絡暢游功能所承載的信息量幾乎是沒有止境的,更為重要的是它保持著信息的自動更新功能,使得手機即時通訊應用,如微信、QQ、微博、手機閱讀、手機新聞、手機搜索等幾乎無處不在、無所不包。
(二)公眾話語表達更加開放、便捷
智能手機的“指尖傳播”打破了傳統(tǒng)媒體傳播者與受眾之間的單向傳播模式,實現(xiàn)了信息雙向傳播。大眾不僅可以通過各種載體記錄、抒發(fā)、分享個人情緒,同時也會以各種形式對社會熱點問題進行轉載并充分表達自己的看法。例如在自然災害、人員救助等國家重大民生事件中,手機網絡新媒體的互動性使得民眾通過互聯(lián)網可以更加直接地參與到社會事件中,發(fā)表見解、奉獻愛心,大眾的話語權和行動權都得到了空前豐富和拓展。因為人人都是“麥克風”,人人都能發(fā)出聲音,因此,每一個網民都可以通過微信、微博等媒介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議題發(fā)表言論并與他人互動,這時新聞傳播的便捷性,就在網民和網民的交互作用中不斷成長豐富,其受眾的話語權被空前的放大。
(三)信息傳播范圍廣、影響深遠
手機媒體里的任何一個信息被關注后,用戶通過QQ、微博、微信和朋友圈互相轉發(fā)從而產生輻射,發(fā)布者所發(fā)的信息會被“有需要”、“感興趣”的人或平臺關注、轉載,并引發(fā)討論,原始的信息就會以裂變方式進行擴散,實現(xiàn)影響范圍的擴大化和公共化。正如社會學家張來民所言,“一個人的微博跟其他人的微博套疊,一個人群跟另外一個人群套疊,因此只要一條信息具有階層文化興趣利益的穿透性,就是說能激起大家的興趣、關注,理論上說在很短的時間里就可以讓全世界所有的人都知道,而這條信息從哪個渠道出來變得不再重要。這就是微博、微信具有的爆炸性、裂變式的傳播能量,是傳統(tǒng)媒體難以實現(xiàn)的???”。例如最近在微信朋友圈中相互轉發(fā)的原中央電視臺女記者柴靜自費拍的關于空氣污染的紀錄片《穹頂之下》,一夜之間的點擊量突破了一億大眾,其傳播的廣泛性、受眾性、影響力是傳統(tǒng)媒體無法相提并論的。
(四)信息傳播的信度差、辨別難
媒體信息傳播的可信性是指信息在傳播的過程中,其信息來源是否可靠,維持原本真相的程度以及被大眾所理解的程度。由于智能手機的媒體客戶端使得公眾的話語權更加開放和便捷,因此很多受眾者在轉發(fā)和評論信息時往往不加思考和判斷,僅僅憑借個人認知和喜好,進行轉發(fā)和評論,這難免會出現(xiàn)信息良莠不齊,經過層層傳播后的信息時常與源頭信息表達的內容大相徑庭,甚至截然相反,在網絡世界里,假消息和真消息從文體上沒有區(qū)別,都是敘事的方式,看起來都有鼻子有眼的,讓人真假難辨。
二、指尖傳播正能量,充分拓展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手機媒體平臺
早在2004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意見》中就明確提出,“要主動占領網絡思想陣地,努力形成新形勢下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體系,牢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動權????!毙聲r期,新階段,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如何適應新媒體的快速發(fā)展形勢,結合大學生的身心特點和認知喜好,善于運用智能手機的信息傳播優(yōu)勢,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體現(xiàn)到智能手機媒體客戶端的網絡宣傳、網絡文化、網絡服務中,用正面聲音和先進文化占領網絡陣地,用指尖傳播正能量,是每一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須面對和思考的時代課題。
(一)利用智能手機媒體客戶端的“關注”功能,建立師生間的“雙向關注模式”,以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實效性
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在《什么是教育》中寫到“教育者無視時代的發(fā)展,無視學生的現(xiàn)實處境和精神狀況,而認為自己比學生優(yōu)越,對學生耳提面命,不能與學生平等相待,更不能向學生敞開自己的心扉,因而失去了第一時間解釋、宣傳教育的優(yōu)先地位???”。當下許多教師并不了解智能手機媒體客戶端的作用和對學生產生的影響,大部分教師只是簡單的看到了智能手機對學生學習與生活的負面影響,而無視時代的發(fā)展,無視手機媒體在道德教育中的媒介優(yōu)勢,無視學生的現(xiàn)實處境和精神狀況,使自己與學生越來越疏遠,勢必失去了第一時間宣傳、解釋教育的優(yōu)先地位。因此,在當前復雜的網絡輿情環(huán)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充分利用智能手機媒體客戶端的優(yōu)勢,主動與學生建立起一種“師生間的雙向關注”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