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以全
(漢源縣大田鄉(xiāng)中心小學,四川 雅安 625302)
小學數(shù)學如何實施分層次教學
◎姜以全
(漢源縣大田鄉(xiāng)中心小學,四川 雅安 625302)
在教學工作中,我們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同一班級的學生,因學習興趣、觀察、邏輯思維、動手能力、智力水平等方面的差別,導致學習成績存在差異.
數(shù)學;分層次;教學
面對學生這種參差不齊的狀況,用“一刀切”實施教學,就會導致基礎好的學生,對課堂內容一聽就懂,沒有提高;基礎差的學生,被動地接受,不懂的東西越來越多,加劇了兩極分化.“分層次教學”能彌補“一刀切”教學的不足,提高課堂學習效率,滿足不同程度學生的需求,真正體現(xiàn)“義務教育階段的數(shù)學課程適應學生發(fā)展,使人人獲得良好的教育,得到發(fā)展”,讓每個學生都樂于學習,學有所獲.
分層次教學是指教師根據(jù)學生學習能力劃分層次,展開教學,提高效率;是一種因材施教的模式,它強調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shù)學教育,從而達到“因材施教,分層提高”的教學效果.
分層次教學,首要任務是對學生有全面深刻的了解.按學生知識水平及學習能力分三個層次,A、B、C分別代表高、中、低,這種分類只存在于老師心中,不要向學生宣布,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分層次又是相對的,同一學生,在不同的學習階段,表現(xiàn)不同,效率也不同;不同的學習內容,適應能力,層次也不同.因此,教師要以發(fā)展的眼光來看待學生,特別是后進生,使他們向高層次目標邁進.
教師要按小學數(shù)學的課程標準,確定與各層次學生相適應的教學目標,因材施教,設計分層次教學.對各層次的學生可從認識的深度、廣度,接受新知識的速度,應用強度等提出要求.在教案里,從目標、例題、練習等方面設計,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頂”,低層次學生要達到課程標準基本要求;中層次學生進行較復雜的分析和應用;對高層次學生要具有自學、探索、分析等綜合能力,進行創(chuàng)造性學習和實踐.
分層次教學是課堂中最難的部分,也是教師最富創(chuàng)造的部分.因此在課堂中應采用:低起點,緩坡度,多層次立體化教學.為鼓勵學生都能參與課堂活動,教師應將有思維難度的問題讓A層次的學生回答,簡單的給C層次的學生,適中的給B層次學生,這樣,每個層次的學生均等參與課堂活動,體驗成功的喜悅.對B、C層次的學生要深入了解,幫助他們解疑,激發(fā)他們主動學習的精神.對A層次的學生啟發(fā)學生思考探索,領悟基礎知識、并歸納出規(guī)律與結論,引導學生變式探求.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和自學能力.
設計課堂練習,是數(shù)學教學的重要手段.我們要認真鉆研教材,對習題做適當調整,使之從質和量兩方面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如:在教學“長方形面積計算”時,可以設計以下習題:
(一)基本題,是掌握該數(shù)學知識的基本要求
1.求出下列圖形的面積.
2.黑板長4米,寬2米,黑板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二)變式訓練題,在基礎題的前提下稍微拔高一點
1.一塊長方形菜地的面積是48平方米,寬6米,菜地的長是多少米?
2.爸媽新拍了婚紗照,要做一個大相框,長12分米,寬8分米,①需要多少木條呢?②需要多大的玻璃呢?
(三)深化訓練題,較靈活并帶有一定的綜合性
1.一間長8米,寬4米的房子,用邊長2分米地面磚鋪,需要這樣的地面磚多少塊?
2.一個長方形的周長是24米,其面積最大是多少?
(四)發(fā)展題、選做題、開放題,難度較大
1.自找實物,測量,設計題目、計算面積.
2.一張長是12厘米,寬是5厘米的長方形紙片,最多可以剪幾個長3厘米,寬2厘米的小長方形?
基本練習題和變式訓練題全班同學都要完成,C層次學生通過努力仍不能解決的,可以尋求幫助.深化訓練題為B層次以上學生練習的內容,鼓勵C層次學生盡自己的能力完成.對于發(fā)展題、選做題和開放題,供A層次學生練習,同時鼓勵B層次學生去參與練習.要確保全體學生達到《數(shù)學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
課外輔導是課堂教學的補充,這種補充不是課堂的延時,也不是變相增加學生負擔,而是教師根據(jù)不同層次的學生,給予針對性的指導.對后進生,除了幫助他們找到困難的癥結,還要對他們的學習方法進行分析,幫助他們樹立信心.對優(yōu)生和特長生要指導他們掌握知識、應用能力,保持對數(shù)學的興趣,提高自學能力.
測試是檢驗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我們不能用同一把“尺”去量盡世間萬物,也不能用同樣的要求去衡量每個學生.在試題編制中,我們可依據(jù)教學目標,把試題分為基礎題和分層題,其中每份試卷基礎題占60分,分層題各40分,可完成本層試題也可完成高一層試題,若完成,該部分得分加倍.
分層次評價是實施分層次教學的保證.對各層次學生采取不同的評價標準,充分發(fā)揮評價的導向和激勵功能.如對C層次采用表揚,尋找閃光點,肯定他們的進步,喚起數(shù)學的興趣,培養(yǎng)自信心;對B層次的學生采取激勵評價,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方向,促使積極向上;對A層次的學生采用競爭性評價,高標準,嚴要求,促使他們更加嚴謹、不斷超越自己.
總之,分層次教學的優(yōu)勢是十分明顯的,使每個學生對自己的數(shù)學學習狀況有明確的定位,根據(jù)學生的數(shù)學現(xiàn)狀設計教學方法、進度和課堂教學目標.使每個學生都能受到與其相適應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