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會娟
不同時間段手足顯微外科患者術后的疼痛情況及護理干預效果分析
熊會娟
目的:研究手足顯微外科手術患者不同時間段的疼痛情況和護理效果。方法:以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為期,挑選患者共81例,對其手術后第3d全天疼痛情況進行記錄,并為其采用針對性的護理干預,記錄護理效果。結(jié)果:全天中患者中午12點到晚4點、晚8點到午夜0點這兩個時間段內(nèi)疼痛評分最高,并且疼痛的持續(xù)時間也最長。經(jīng)護理后患者疼痛評分明顯下降,護理前后評分存在明顯差異(P<0.05)。結(jié)論:顯微手術后患者不同時段疼痛感有明顯差異,利用護理干預可減輕疼痛感。
手足顯微外科手術;不同時段;疼痛感;護理;效果
在治療手足骨折、肌腱損傷等病癥時,采用顯微外科手術的方法不僅能夠提升治療效果,而且可以縮短患者的康復時間。但其術后的疼痛感卻降低了患者恢復的舒適度,需要根據(jù)其疼痛特征進行護理干預。本文即是研究手足顯微手術后不同時段患者疼痛感和護理效果,如下為具體研究方法和內(nèi)容:
1.1 一般資料
以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為期,挑選的需使用顯微手術的手足外科患者共81例,其中男:54例,女:27例,患者中年齡最長者53歲,最小者19歲,其中位年齡為(33.62±1.82)歲?;颊呤肿阃饪茡p傷的致傷原因包括,47例外力擠壓、34例銳器切割。
1.2 方法
1.2.1 疼痛記錄方法
采用VAS自主疼痛評分方式評價患者,在白紙上畫10cm直線,以0到10將其均分為10份,其中0代表無任何痛感;1至4代表疼痛感輕微,不需藥物也可忍耐;5至7為中度疼痛,需要給少量藥物止痛;8及以上為重度疼痛,利用止痛藥物也無法完全消除痛苦[1]。在手術后第3d時不同時間段內(nèi)患者疼痛評分,分別是早8點到中午12點、中午12點到下午4點、下午4點到晚8點、晚8點到午夜0點、午夜0點到凌晨4點、凌晨4點到早8點。
1.2.2 疼痛護理干預
首先,在顯微手術后患者會因為疼痛出現(xiàn)情緒不穩(wěn)、焦慮、緊張等心理狀態(tài),需要護理人員在患者意識清醒狀態(tài)下及時進行交流溝通,并了解患者所處心理狀態(tài),向患者及家屬講解術后疼痛的必然性和注意事項,使其能夠正確了解疼痛感,避免胡思亂想。如條件允許下,可在患者病房內(nèi)播放柔和的音樂或娛樂節(jié)目,通過注意力轉(zhuǎn)移的方式緩解其疼痛感。另外還可以增加患者家屬的陪護時間,使其在心理上能夠獲得安全感[2]。
其次,護理人員在手術結(jié)束后要為患者開展肢體按摩護理,通過皮膚摩擦、肌肉揉按等多種方式緩解疼痛,促進血液循環(huán)。同時,部分手足顯微手術患者術后可能出現(xiàn)肌腱萎縮的情況,因此應指導患者對手術部位開展局部活動恢復,小幅度鍛煉肌腱,避免其出現(xiàn)功能障礙。護理人員還需要指導患者開展自主肌肉放松聯(lián)系,由護理人員進行示范,每天進行一次放松,每次30min即可[3]。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本次研究采用的是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采用±s代表計量數(shù)據(jù),并利用t對數(shù)據(jù)進行檢驗,以P<0.05代表數(shù)據(jù)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將記錄的數(shù)據(jù)進行整理,并制成如下表格:
表1 患者術后不同時間段疼痛評分和持續(xù)時間對比表(±s)
表1 患者術后不同時間段疼痛評分和持續(xù)時間對比表(±s)
從上表當中可以看出,在中午12點到下午4點、晚8點到午夜0點這兩個時間段患者疼痛評分最高,持續(xù)時間最長。同時,在護理干預前患者全天平均疼痛評分為(5.53±0.82),護理干預后則為(3.32±0.27),護理前后數(shù)據(jù)存在明顯差異(P<0.05)。
不論何種外科手術,其均屬于有創(chuàng)治療方法,其中顯微外科手術雖然基于顯微技術對患者手足部的肌肉和肌腱進行恢復,但其仍需要以開放式手術為基礎。因此,術后疼痛感是難以避免的癥狀,而且其在不同時間段表現(xiàn)出的疼痛感也具有明顯的差異[4]。從本次研究結(jié)果中可以看出,患者在中午12點到下午4點、晚8點到午夜0點這兩個時間段患者疼痛評分最高,持續(xù)時間最長。主要是由于這兩個時間段中,前者處于人體活動量較多的時段,而后者則屬于淺度睡眠狀態(tài),更容易感覺到疼痛感,必須為期選擇合理的護理干預手段來緩解疼痛感??梢詮男睦碜o理、按摩護理兩個角度出發(fā),其中心理護理針對的是患者術后因疼痛而產(chǎn)生的不良心理狀態(tài),使其保持平和的心理,為后續(xù)護理工作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按摩護理則能夠促進患者血液循環(huán),降低其神經(jīng)疼痛感。研究中患者護理前疼痛評分為(5.53±0.82),明顯高于護理后(3.32±0.27),說明具有緩解疼痛的效果。
(作者單位:三峽大學仁和醫(yī)院手足顯微外科)
[1]劉慶芬,陸彩萍,邱雙玲,等.手外傷顯微外科術后不同時間段疼痛程度及干預的研究[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0,16(27):3268-3269.
[2]孫秀燕,韓昕健,史帥.護理干預在手足外科患者術后疼痛治療中的臨床應用[J].當代醫(yī)學,2016,22(06):100-101.
[3]李放.綜合護理干預在顯微外科急診手術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5(24):85-87.
[4]宋雪.分析手足顯微外科患者術后不同時間段疼痛分析以及護理[J].醫(yī)藥前沿,2016,06(14):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