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蔣鑫富
黨建助推“再造一個新天臺”
——臺州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天臺縣委書記李志堅訪談
◎本刊記者 蔣鑫富
記者印象
腳上穿著一雙布鞋,走起路來不慢不快。目光堅定,又時而環(huán)顧四周,一副溫和的面相,給人傳遞出一種特有的親切感。
第一次聽東北口音的天臺縣委常委、組織部長崔波介紹他們的“班長”——臺州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黨組成員,天臺縣委書記李志堅時,正看見他從后臺走向臺前。這天是8月8日晚上8點多。原來,他在鄉(xiāng)鎮(zhèn)調研,為了給“天臺縣‘浙江人才新政’知識競賽(決賽)”嘉賓頒獎,他就風塵仆仆地趕回來了。
其實,他在頒獎前一個小時已經到了現場,只是沒有坐到第一排最正中并放有他席簽的位置上,而是悄悄坐在了臺后最不顯眼的地方??赡芩菫榱瞬环稚①悎錾舷聭?zhàn)將和觀眾的注意力;可能他是為了看到與以往有所不同的更加真實一幕;也可能是他為了感受做個普通觀眾味道或者是為了從緊張的節(jié)奏中適當放松一下……總之,他顯得那樣的普通。
他對記者說,他是“60后的老班長了”,到天臺就是來干事的。在主政天臺的5年多時間里,他帶頭示范、以上率下,以破“四難”開路,用“四大會戰(zhàn)”發(fā)力,團結引領全體黨員干部苦干實干拼命干,干成了以前很多想干卻沒有干成的事。良好的干事創(chuàng)業(yè)氛圍,為良將創(chuàng)造更多鍛煉和擔當的機會,班子骨干隊員得到上級重用,被提拔任用到市直單位“一把手”等重要崗位。
也許受益于從南下的父輩那里找到“為革命事業(yè)而拼一把”的密碼,履歷表上的籍貫一欄填寫山東濰坊的李志堅,下過鄉(xiāng)、當過兵、做過工人,一直在基層鍛煉成長,對臺州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是那樣的呵護,他的呵護可以說到了超乎尋常的地步。現在,他心里的天臺,不僅僅是臺州或浙江的天臺,而是放在全國和世界范圍內的有著好山好水好風光的天臺。
雙鬢泛白愛好打橋牌的李志堅,特別看好天臺“全域旅游”這張金牌。在他的帶領下,60萬天臺人民正昂首闊步朝著“國家全域旅游的縣級樣本”目標挺進。
簡歷:
李志堅,男,漢族,1960年4月生,籍貫山東濰坊。臺州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天臺縣委書記。曾任椒江市糖煙酒菜公司副經理,椒江市商業(yè)局局長、黨委書記,臺州市物產集團副總經理、黨委委員,臺州市國內貿易局局長、黨組書記,臺州市路橋區(qū)委副書記(正處級),臺州市路橋區(qū)委副書記、區(qū)人大常委會主任,臨海市委副書記、代市長、市長。
記者:請問李書記在天臺工作的5年多最值得自豪的是什么?
李志堅:說實話,最讓我自豪的是組織上將天臺這副擔子交給我,我是絕不能對不起組織的。我主要靠什么?一靠縣里的班子,二靠“兩代表一委員+村(居)干部”這支得力的隊伍。簡言之,就是靠“大黨建”的發(fā)功發(fā)力。換句話說,就是我們要用一顆平常心,做一番不平常的事。當然,這事是指黨賦于我們的事業(yè)。任職天臺以來,我在履行“一線總指揮”職責使命中,牢牢鎖定“黨建”這一主業(yè),以一流“黨建”促一流發(fā)展,努力使全縣人民居住在天臺有安全感、生活在天臺有幸福感、創(chuàng)業(yè)在天臺有成就感、走出天臺有自豪感。
黨建抓細抓實了就是凝聚力戰(zhàn)斗力。為健全落實“一個黨委、三個黨組”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縣四套班子領導喊響“跟我上”,每人掛帥1個以上重點項目,認領1條河道,包抓1個鄉(xiāng)鎮(zhèn),擔任1個重點扶貧村“第一書記”,幫扶1個軟弱落后村黨組織,帶領全縣干部“脫下皮鞋、換上跑鞋”向前沖。黨員干部個個肩上有重擔,人人身上有指標。在依法強勢推進“破四難”行動中,一條拖延8年的斷頭路40天貫通三個月通車,擱置12年的溪頭舊住宅區(qū)改造6個月完成政策處理,群眾反映多年的醫(yī)化園區(qū)啟動搬遷提升,大張旗鼓推進水南區(qū)塊違法違規(guī)建房拆除。天臺被授予“國家生態(tài)文明建設示范縣”,成功摘得“國家5A級景區(qū)”桂冠,實現了“平安天臺”十一連冠。另外,為實施“一村一項目”的三年幫扶計劃,目前縣財政已安排1644.6萬元專項資金,去年以來選派了308名“第一書記”,實現了軟弱落后村、扶貧重點村、美麗鄉(xiāng)村創(chuàng)建村選派全覆蓋。
記者:天臺致力成為全域旅游在臺州乃至全省的排頭兵,請李書記談談黨員干部是如何率先示范的?
李志堅:我用“三個一”回答,一是“政府體現帶、農民體驗賣”,喚醒旅游意識;二是“一號工程一號抓”,形成全域導向。進入“十二五”,我們就提出天臺發(fā)展“關鍵在旅游、長遠看旅游、最終靠旅游”的發(fā)展定位。多年來將旅游發(fā)展列為全縣“一號工程”,縣鄉(xiāng)村層層發(fā)動,黨員干部群眾個個發(fā)力,全面推進旅游產業(yè)提質升級。成立由縣委書記等四套班子主要領導組成的旅游工作聯席會議,作為高位議事協調機構,定期聽取研究旅游發(fā)展階段性情況。同時,大力推進多規(guī)合一,賦予旅游一票否決權;三是開展“黨員干部沖在前”,“人人學導游”活動,縣四套班子領導帶頭學導游、當導游,帶動全縣干部群眾成為懂天文地理、文化民俗、景區(qū)典故,能夠講出“天臺好故事、發(fā)出天臺好聲音”。比如,赤城街道地處主城區(qū)并緊挨風景區(qū),街道黨工委從書記齊誼明、副書記張振華到廣大黨員干部,對“全域旅游”層層細化量化,用腳步更用心用情丈量赤城的一村一景,打造并推出了首批共10個村為群體的“黨建示范帶”,縣委組織部結合“整鄉(xiāng)推進、整縣提升”主題,將這個示范帶作為黨建工作“一月一鄉(xiāng)一推進”的第一個樣板。今天,又在龍溪鄉(xiāng)開了第二個推進會。
“夜考”感悟:我先后參加過第2、第7這兩次“夜考”。那短短的6分鐘,既是對縣委書記綜合素質的測評,更是對團隊作戰(zhàn)能力的點驗。這樣的“夜考”,我認為有三大好處:一是對被“夜考”的書記,是一次“化壓力為動力”的鼓勵和鞭策;二是對書記主政的縣,是一次形象的展示和提升;三是對全省各縣(市、區(qū))而言,“夜考”則是一次大聚焦和大對標,必將激發(fā)上下同欲、同心畫圓的強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