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曙光
[摘要] 習近平關于改革方法的論述,涉及到諸多關系,如“一”與“多”的統(tǒng)一,“上”與“下”的聯(lián)動,“變”與“穩(wěn)”的協(xié)調(diào),“底”與“頂”的兼顧,“點”與“面”的結合,“管”與“放”的互補,“先”與“后”的貫通,“破”與“立”的配合等。充滿著辯證法思想,體現(xiàn)了習近平的改革藝術,是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
[關鍵詞] 習近平;改革;藝術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改革開放是前無古人的嶄新事業(yè),必須堅持正確的方法論?!惫び破涫?,必先利其器。改革的任務越是繁重,越是需要遵循科學的改革方法論和改革藝術。
“一”與“多”的統(tǒng)一:每個國家都面臨改革,但各有各的改法。每個國家在改革的戰(zhàn)略重點、主攻方向、方式方法、優(yōu)先順序、原則方針上,在改什么、不改什么,先改什么、后改什么,重點改什么、其次改什么,怎么去改、改得怎么樣等等問題上,都會有自己的特點。習近平總書記在比利時歐洲學院演講時指出:“中國和歐盟都在經(jīng)歷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改革進程,都在走前人沒有走過的路?!敝袣W應尊重對方自主選擇的改革道路,借鑒對方的改革經(jīng)驗,不將自己的改革模式強加于人?!笆澜缡嵌嘞蚨劝l(fā)展的,世界歷史更不是單線式前進的。中國不能全盤照搬別國的政治制度和發(fā)展模式,否則的話,不僅會水土不服,而且會帶來災難性后果”。中國擁有獨特的文化傳統(tǒng),獨特的歷史命運,獨特的國情,這些注定了中國必然走適合自己特點的改革發(fā)展道路。中國的改革不是向西方模式靠攏,不是要改成西方的模樣。有些人秉持“除了資本主義別無出路”的先驗邏輯,試圖以西式現(xiàn)代化引領中國的改革方向,以西方的改革模式規(guī)范中國的改革動作,這就違背了“一”與“多”的辯證法。
“上”與“下”的聯(lián)動:改革既要“頂層設計”,也要“摸著石頭過河”?!绊攲釉O計”同“摸著石頭過河”并非不能相容,強調(diào)“頂層設計”的重要性,并不意味著削弱乃至否定“摸著石頭過河”;強調(diào)“摸著石頭過河”沒有過時,也不意味著不需要“頂層設計”。習近平總書記曾深刻論及二者的辯證關系,他說:“摸著石頭過河和加強頂層設計是辯證統(tǒng)一的,推進局部的階段性改革開放要在加強頂層設計的前提下進行,加強頂層設計要在推進局部的階段性改革開放的基礎上來謀劃?!碑斍?,改革已經(jīng)步入攻堅期和深水區(qū),必須正確處理“頂層”與“基層”的關系:更加注重改革的頂層設計,為改革提供指導、保駕護航;更加注重改革的基層創(chuàng)新,為改革積累經(jīng)驗、打開局面;更加注重“頂層設計”同“基層創(chuàng)新”的緊密配合,既要善于從高處的運籌帷幄中謀劃改革的方針政策,也要善于從基層的實踐創(chuàng)造中完善改革的政策主張;更加注重“上”與“下”的呼應聯(lián)動,“發(fā)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該中央統(tǒng)一部署的不要搶跑”,該地方主動擔當?shù)牟灰普啞?/p>
“變”與“穩(wěn)”的協(xié)調(diào):能改的大膽地改,不能改的堅決不改?!白儭迸c“穩(wěn)”既對立又統(tǒng)一,變中有不變,不變中有變。在絕對的變異中總有某些相對穩(wěn)定的、不變的東西。全面深化改革既有“變”的一面,也有“不變”的一面。能變的大膽地變,不能變的堅決不變;不因變而失了方寸,不因不變而停滯不前。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改革不是改制,“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fā)展,怎么改、改什么,有我們的政治原則和底線,要有政治定力”;改革不是改向,要“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的改革方向”;改革要循序漸進,“堅持改革的力度、發(fā)展的速度與社會可承受的程度相統(tǒng)一”“中國是一個大國,決不能在根本性問題上出現(xiàn)顛覆性錯誤”;改革“膽子要大,步子要穩(wěn)”“提出改革舉措當然要慎重,要反復研究、反復論證,但也不能因此就謹小慎微、裹足不前,什么也不敢干、不敢試”等等,都體現(xiàn)了“變”與“穩(wěn)”相結合的哲學智慧。
“底”與“頂”的兼顧:從壞處準備,爭取好的結果?!暗住迸c“頂”的辯證法,指的是度的兩端的關節(jié)點的對立統(tǒng)一,即通過“保底”“守底”,逐步達到“頂點”,也即“有守”與“有為”的辯證統(tǒng)一。堅持“底”與“頂”的結合,關鍵是堅持“底線思維”?!暗拙€”是不可逾越的警戒線、是事物質(zhì)變的臨界點。當前,我國的改革進入攻堅期、深水區(qū),在全面深化改革過程中如何管控風險、守住底線,是決定能否達到理想目標的前提。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diào):“要善于運用底線思維的方法,凡事從壞處準備,努力爭取最好的結果,做到有備無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動權?!比嫔罨母镆獔猿值拙€思維,從底線出發(fā),逐步逼近頂點;要敬畏底線,以底線思維劃定邊界,不越雷池半步,一旦突破底線,不僅無法達到改革的目的,還會帶來不可挽回的損失。
“點”與“面”的結合:改革既要整體推進,也要重點突破?!包c”即構成事物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局部,“面”即事物的整體、全局。認識事物,既要把握事物的局部,但更重要的是把握事物的一切方面、一切聯(lián)系,把握事物的整體。習近平總書記在政治局第二次集體學習時指出:“改革開放是一場深刻而全面的社會變革,每一項改革都會對其他改革產(chǎn)生重要影響,每一項改革又都需要其他改革協(xié)同配合。要更加注重各項改革的相互促進、良性互動,整體推進,重點突破,形成推進改革開放的強大合力。”改革如果沒有面上的推進,難免顧此失彼;如果沒有點上的突破,難免雜亂無章。全面深化改革既要抓住關鍵性的局部,也要兼顧事物的整體,堅持“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相結合”,從“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重點領域入手,從“落一子而活全局”的關鍵環(huán)節(jié)著力,以點帶面,激活全盤改革,這就是點面結合的改革辯證法。
“管”與“放”的互補:該管的要管好,該放的要放開。全面深化改革要拿捏好“管”與“放”的力度,堅持有管有放,管要管到位,放要放到位。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指出:“理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不該管的要放開,該管的一定要管住管好”;“著力解決政府干預過多和監(jiān)管不到位的問題?!绷暯娇倳浽谥鞒终尉值谑宕渭w學習時指出:在市場作用和政府作用的問題上,要講辯證法、兩點論,“看不見的手”和“看得見的手”都要用好。既要用好“市場”這只手,“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把市場能管的、該管的交給市場,讓“看不見的手”在微觀經(jīng)濟活動中展示力量、發(fā)揮作用;也要用好“政府”這只手,“更好地發(fā)揮政府作用”,把市場管不了、管不好的事情管起來,讓“看得見的手”在宏觀經(jīng)濟管理層面展示力量、發(fā)揮作用。
“先”與“后”的貫通:知所先后,協(xié)同有序推進改革。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要講究章法,注重節(jié)奏,張弛有度,知所先后。深水區(qū)的改革,單兵突進不行,齊頭并進也不行;畸輕畸重不行,同步推進也不行;一哄而上不行,無序改革也不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要有序推進改革,該中央統(tǒng)一部署的不要搶跑,該盡早推進的不要拖宕,該試點的不要倉促推開,該深入研究后再推進的不要急于求成,該得到法律授權的不要超前推進?!币簿褪钦f,改革進程的設計要從實際出發(fā),看準了的,盡早推動,不要拖宕;認識不一致的,找到改革共識,不要急于求成;看得不那么準的,先行試點,不要倉促推開。改革任務越是紛繁復雜,越是要注重優(yōu)先順序、方法步驟。
“破”與“立”的配合:要敢于“破”,更要善于“立”?!捌婆c立”的真諦不在于孰輕孰重,也不在于孰先孰后,而在于“有破有立”,當破則破,當立則立,破與立互為前提和條件。全面深化改革既要敢于“破”,更要善于“立”;既要破中有立防止失序,又要立中有破防止反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改革“一定要有自我革新的勇氣和胸懷,跳出條條框框限制,克服部門利益掣肘,以積極主動精神研究和提出改革舉措”;“搞改革,現(xiàn)有的工作格局和體制運行不可能一點都不打破?!敝灰?jīng)過充分論證和評估,只要符合實際,該破的就要大膽地破?!捌啤本褪瞧平?jīng)濟社會發(fā)展的瓶頸,體制機制的障礙,利益固化的藩籬,權力尋租的土壤;“立”就是圍繞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確立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相匹配的新體制、新機制、新做法、新理念、新思維。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黨中央出臺的每一項改革舉措都體現(xiàn)了“破立結合”的改革辯證法。
[責任編輯:李利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