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文蕊
【摘 要】《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應該掌握信息的獲取、加工、管理、表達與交流的基本方法;能夠根據需要選擇適當的信息技術交流思想,開展合作,解決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的實際問題;理解信息技術對社會發(fā)展的影響,明確社會成員應承擔的責任,形成與信息化社會相適應的價值觀。
【關鍵詞】信息技術 ? ? 上網 ? ? 學生
隨著信息技術教育的快速普及與發(fā)展,電腦和網絡正在逐漸成為信息時代的主角,并以前所未有的態(tài)勢向前發(fā)展,為人們的學習、生活和工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和快捷。同時,網絡正以迅猛的速度介入學生的生活,無論對學生當前的學習,還是對今后的發(fā)展都將產生積極的、極其重要的影響。網絡既給教育帶來了無限的生機和動力,同時又向傳統(tǒng)教育提出了新的課題。網絡是一把“雙刃劍”,正像世上的萬事萬物都是相輔相成、不存在“只有百利而無一害”的事物一樣。網絡中的信息量太大,包含了許多不可控制的因素,如,網上充斥著許多無效信息,垃圾信息成堆,各方面內容都有?,F在的青少年學生接觸的東西太多,很多東西已經大大超出了他們的實際接受年齡。那么,我們到底應該怎樣引導青少年學生正確上網呢?
一、了解學生,正確引導學生上網
我們應該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網絡、正確對待網絡游戲和網上聊天。在上網絡課之前,我先上了一堂室內課,目的是先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建立平等的對話環(huán)境,了解學生在網上做些什么,心里在想些什么,平時是在什么情況下接觸網絡的,是不是有學生經常接觸網吧。在與學生的交流中,我發(fā)現學生對于網絡的興趣大多停留在游戲與娛樂上,幾乎很少有學生能說出除了這兩樣以外,網絡還能給我們的生活和學習帶來怎樣的便利。
目前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的興趣往往不是來源于計算機知識本身,而是來源于對電腦游戲的熱衷。雖然有益的電腦游戲對訓練學生的反應能力、手的協調能力有一定的幫助,況且愛玩是人的天性,但如果把電腦游戲看作是應用計算機的全部,則只會對學生的身心發(fā)展有百害而無一利,同時許多游戲并不適合學生玩,因此如何引導學生正確對待網絡游戲問題,引發(fā)正確的學習動機就顯得十分重要。學生們在接觸游戲時,往往是被刺激的特效、精美的畫面所吸引,而對其中的真正意義缺乏正確的認識。這時,我們要教育學生,現在正處于學習知識的重要階段,應把計算機作為我們學習的好幫手,而不是作為游戲機。另外,還可以鼓勵那些喜歡玩游戲的同學,如果想讓別人在不久的將來也玩上自己編的游戲,現在開始就要努力學習計算機知識,將來努力成為一個出色的軟件設計師,從而激發(fā)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引發(fā)向上的心理動機。另外我還在課堂上列舉出很多利用網絡可以完成的事情,還故意把有的功能說得很玄妙,激發(fā)了學生探索的興趣。
二、辯證看待,取其精華
我們應該辯證地看待學生上網。為了讓學生學習網絡知識而對其上網采取不聞不問的放任態(tài)度無疑是飲鴆止渴,但因網絡帶來的一定的弊端而抵制網絡或杜絕網絡又是一種因噎廢食的行為——從一個極端走向了另一個極端。我們應興其利,去其弊,讓網絡成為我們學生學習、生活、工作的好幫手。
在青少年階段,學生主要是學習信息處理方法,培養(yǎng)交流能力和對社會的適應能力,培養(yǎng)科學素養(yǎng)。通過互聯網絡,學生可以學習如何檢索、核對、判斷、選擇和處理信息,以達到對信息的有效利用。但是,如果放任學生在網絡世界中馳騁,不加以正確的引導,他們就會在網絡中“迷航”,其危害不亞于網絡游戲。因此,要引導學生善用網絡資源,并教會他們如何分辨其中有害信息的內容。例如,有的學生分不清網絡中的真實與虛假信息,將一些未經證實的消息到處傳播;有的學生沉迷于網絡的反動、暴力甚至色情的內容等。這時,家長和教師要教育學生不僅要學會提取信息,還要學會用正確的觀點去分析信息,辨別是非,去偽存真,分清精華與糟粕,這樣才能更好地利用網絡信息,讓學生在上課的時候有事可做。例如,我在上網絡課的時候,便與后面的 PPT部分的知識一起教授,讓學生在做PPT的時候,先思考自己想要的一些圖片,然后引導學生上網搜索,并選擇最適合自己主題的圖片,而不是漫無目的地在網上閑逛。
三、關愛學生,規(guī)范上網行為
如何幫助學生盡早建立和適應正確的網絡道德規(guī)范,減少由于網絡負面影響所帶來的損害,是保證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更是培養(yǎng)教育適應現代信息社會發(fā)展人才的需要。我們的學校、家庭、社會應當聯合起來,給予足夠的重視。
由于學生處在全新的網絡環(huán)境中,隨時都可以操作計算機網絡,經常會出現學生在網絡上的“不正常”行為。例如一些同學自恃計算機水平高,隨意打開、刪除別人的軟件及作品,破壞別人的工作和學習;又如評選網絡優(yōu)秀作品或文章時,有些學生不遵守規(guī)則,一票多投或多票一投。對于這些“不正?!毙袨?,我們要認識到它的潛在危害很大。學生正處在世界觀形成的階段,一旦不正常的行為養(yǎng)成習慣,步入社會后,將很難改變。今天可能只是到別人的電腦里取一些作業(yè)的答案,明天可能就是到別人的銀行賬戶里取一筆金錢;今天可能只是隨便弄著玩玩,搞個小的惡作劇,刪掉一段文字或一幅圖畫,明天可能就是真做實干,到別的企業(yè)里毀掉一批數據或資料。對于以上這些行為,我們應當盡早建立網絡環(huán)境中的行為道德規(guī)范,幫助學生增強網絡法制道德觀念,提高學生分辨是非的能力,使其網絡行為符合社會公德的要求。
綜上所述,上網與學生其他的社會活動一樣,都需要成年人的指導和監(jiān)護。作為一名信息技術教師,有責任教育、引導學生文明、安全、健康上網,使網絡真正成為學生學習、成長、創(chuàng)新、娛樂的健康陣地。只有認真面對青少年學生對待網絡的態(tài)度,認真研究規(guī)范他們的上網行為,才能減少網絡給他們帶來的負面影響。同時,家長和教師要用自己的行動和語言加強與孩子的情感交流,從多方面入手,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網絡觀念,引導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上網習慣,從而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