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顏 高明艷
做藝術教育的過程中,總有一些孩子會特別引起你的注意,除了幾個“天才類”的孩子,還有一些注意力總是無法集中的孩子。這些孩子第一次來我這邊的時候或迷離或膽怯或毫無規(guī)則感,而且有一點很相同,就是都對藝術中的創(chuàng)造性活動不是很感興趣。按照孩子的天性來說,兒童期應該是一個創(chuàng)造力勃發(fā)的時期,這時的孩子應該敢于嘗試、充滿好奇之心、不怕失敗才是,但這一類不能專注于繪畫或者動手的孩子,就像是一只只小小的“困獸”,迷茫又躊躇不前。
這樣的孩子,也會讓我多花一些時間和注意力去觀察和研究,究竟是什么原因讓他們不能暢快地享受藝術創(chuàng)作。這個過程讓我收獲良多,而且積累了一些“突圍之道”。
“模糊不清型”孩子——涂色訓練
繪畫作者:姚朱勵(女孩,6歲)
我們來看看這個孩子的畫,這差不多是她來我們工作室的第一張畫。那個時候她已經(jīng)幼兒園大班了,早過了涂鴉期,本應該對人物或者動物的表征描繪得很清晰明了了。但這張畫的表現(xiàn)性非常弱,也就是說我們完全看不明白她畫的是什么。在這個畫里,我們不僅看到線條筆畫的猶豫,還看到了似乎“兩個動物共用一個頭”這樣模糊不清的繪畫表達。而這幅畫確實也正如她剛來時候的狀態(tài):完全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老師在引導她的時候,她幾乎也是一句話也沒有聽進去;如果你仔細觀察她的面部表情,你會發(fā)現(xiàn)別人在和她說話的時候,孩子的眼睛是迷惘的……不僅繪畫如此,這個孩子的動手能力也很弱,比如運用剪刀等工具時,都顯示出她的手部協(xié)調能力沒有發(fā)展好。
看到孩子這個狀態(tài),我有些懷疑這個孩子是否是老人帶大的,后來事實證明了我的判斷,而且老人的教養(yǎng)方式是事事包辦,這個不讓摸,那個不讓碰。所以孩子的各種觸覺和感覺沒有發(fā)展出來。當一個孩子沒有機會運用自己感覺的時候,她就會變成一個遲鈍的孩子,不靈敏,就像把自己的五官和手都捆綁起來一樣,越來越木訥。
對于這樣的孩子,首先需要打開她的感覺,事事讓她自己做,先讓她能專注在一件事情上面。具體到繪畫學習,我首先選擇的是讓她涂色,讓她在自己畫的輪廓中涂色,這會讓孩子體驗到自己所要表達的事物的基本感覺。而且我要求她在自己的畫上非常認真地涂色,一點點涂滿,并且全部是在輪廓里面,不許涂到外面。
楊老師的話:雖然我非常反對孩子在那種簡筆畫的輪廓中涂色,因為這會讓孩子的繪畫能力受到限制,所以很多孩子是不需要這樣訓練的。但每個孩子的狀況不一樣,這個孩子因為“感覺”這塊發(fā)展比較遲鈍,所以需要一些定性的行為訓練,讓孩子的注意力專注。經(jīng)過半年這樣的訓練,這個孩子筆下的線條穩(wěn)當了,而且對繪畫也開始有興趣,越來越敢畫了,并且越畫越好。
我們來看看她后面的繪畫作品吧!
“東張西望型”孩子——靜心訓練
我們再來看看第二個孩子的畫。這是一個長著烏黑眼珠大眼睛的男孩,還有兩顆小兔牙,看起來應該很機靈。但我發(fā)現(xiàn)他在上課的時候非常不專注,注意力特別容易分散,別人一點點的動靜也會引起他極大的興趣,但他的畫紙卻往往是一片空白。
觀察了這個孩子一段時間以后,我準備從這個孩子的規(guī)則意識入手。繪畫是一項需要安靜、定心的工作,一個靜心的孩子能專注在繪畫這件事情上面,而同時,繪畫也能促使孩子的心更加沉靜下來,兩者相輔相成。
每次這個孩子來上課的時候我都會特別提醒他要保持安靜,甚至會讓他一個人坐在一個不會受到別人影響的位置。不管他畫什么,安靜是第一條件。一開始他即便一個人坐在位置上仍舊屁股扭來扭去,眼睛瞄來瞄去,但是時間長了一個人這樣也實在無趣,只能畫畫,雖然他實在不知道畫什么,但是只要他畫了,我就鼓勵他。
慢慢地,他的專注時間越來越長,繪畫能力也開始越來越強。我們可以看一下他剛來工作室的繪畫作品以及一年以后的繪畫作品的對比。
繪畫作者:張?zhí)煨校泻?,前一幅作品?歲時畫的,后一幅是7歲時畫的)
“不肯動手型”孩子——“心、手、眼”連接訓練
再看另一個女孩子。她剛來我們工作室的時候是幼兒園大班,一副心神不寧的樣子,上課的時候一直在教室里走來走去,每次我們上課布置主題,她就會可憐巴巴地對我說:“老師,我不會畫,老師,你給我畫吧!”她總是不肯輕易自己動手。到了做手工的時候也是這樣,毫無動手試一試的意愿。
我同樣觀察了一下來接送這個孩子的人,基本就是她的奶奶,而且很明顯,奶奶包辦比較多一些。杜威說過:越是讓孩子看和聽,他就越是要看和聽。所以像這樣的孩子就是要讓她多動手。好在我們的課程里有很多需要孩子觸摸體驗的機會,即在畫之前讓孩子用手觸摸一下物體、感受一下自己所要畫的物體的質感,意在動用孩子的觸覺,來增加孩子感受的深刻性,這樣孩子筆下的物體會更加豐富、有內容。而且當孩子不斷動用自己感覺的時候,她的敏銳性會增強,孩子和這個世界的連接會更強,孩子會更加知道自己是誰,自己的狀態(tài)如何……
慢慢地,這個孩子開始能畫一些東西了,雖然還是很幼稚,但是至少比一開始要強了。隨著這個孩子開始動手畫,也就是說當這個孩子“心、手、眼”開始連接起來的時候,似乎就有一種內驅力開始啟動她的表達了,而她的表達又促進了她的感知。如此循環(huán)往復,這個孩子不斷建立起“感受”和“表達”之間的連接,最終她開始了可以完全發(fā)自內心的繪畫……
繪畫作者:王欣怡(女孩,6歲)這幅畫畫的是她在練習舞蹈的情景,畫面生動自然,很可愛。
作者簡介:
楊顏,兒童美術教育專家,從事校外藝術教育20年,心畫藝術工作室創(chuàng)辦人,獲得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NLP執(zhí)行師和時間線治療師資格。善于從兒童繪畫心理特征來對孩子進行美術教學。著有《藏在兒童畫中的秘密》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