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家和
明式家具市場更關注藏品稀有性
秋拍伊始,蘇富比在香港推出的“攻玉山房藏明式家具”專場就表現(xiàn)不凡:38件(套)拍品不僅取得成交率100%、總成交額逾2.6億港元的佳績,更有6件拍品因獨特罕見而估價較高,最后都高價成交:堪稱華麗至極的十字海棠紋圍子六柱架子床,估價900萬到1500萬港元,成交價1388萬港元;僅另外出現(xiàn)過一對的帶座圓角柜成對,估價1200萬1800萬港元,成交價1568萬港元;靠背特高的高靠背南官帽椅成對,估價1200到1800萬港元,成交價2108萬港元;以珍貴木材仿制竹制家具的裹腿高羅鍋棖大畫桌,估價1200萬到1800萬港元,成交價2288萬港元;原件難得保存的獨板圍子羅漢床,估價800萬到1200萬港元,成交價2348萬港元;尺寸最小的插肩榫綠紋石面酒桌卻拔得全場頭籌,估價900萬到1500萬港元,成交價卻高達2528萬港元,蘇富比專家稱,這是因為插肩榫酒桌全球僅2件。
說到明式家具,人們一定會提到王世襄,圈內(nèi)人士將其視為明式家具收藏的大救星,流傳著他作為故宮專家的明式家具收藏的傳奇故事,極具時代特征與中國特色。改革開放后他受邀赴美國加利福尼亞的中國古典家具博物館擔任訪問學者,出版了專著,成為這個收藏板塊的學術奠基人,影響遍及海內(nèi)外。不過,他在香港的影響更大,因為當時明式家具的買家主要在海外,香港成為轉(zhuǎn)運的窗口與交易中心,對王世襄亦師亦友的伍嘉恩女士,所主持的嘉木堂在當時扮演了重要角色。
而在拍賣場上,明式家具雖然時不時有重要拍品上拍,但直到2010秋拍中國嘉德才以專場形式連連推出:首個專場為“簡約雋永——明式黃花梨家具精品”專場,60件拍品總成交額逾2億元。2011年春拍的“讀往會心——侶明室藏明式家具”專場,70件拍品更奪得100%成交率、近2.5億元的總成交額。2012年進入調(diào)整行情后,這個專場才難以為繼,但仍不時有精品上拍并取得佳績,其中最令人咋舌的是2015年3月佳士得紐約舉辦的安思遠“錦瑟年華”拍賣會。這個戰(zhàn)后活躍的中國古董教父,比王世襄更早介入明式家具收藏,出版過3部明式家具收藏圖錄。他的藏品中一套4張黃花梨圈椅,在“錦瑟年華”第一天的夜場上拍出968.5萬美元(約合人民幣6011萬元)的天價。
明式家具的新紀錄由此刷新。蘇富比在香港推出“攻玉山房珍藏明式家具”專場,也算是一個呼應。他們8月先在蘇富比的香港空間做收藏展,10月又在秋拍中推出其專場,其中穿針引線的關鍵人物就是伍嘉恩。值得注意的是蘇富比的低估價策略以及側(cè)重于藏品自身價值挖掘的推廣手法:8月的展覽他們采用蘇州園林風格來突出明式家具的東方文人氣質(zhì),但在10月秋拍的圖錄上,卻改用北歐家具式的西方時尚路線,試圖吸引國際買家來參與競拍。
佛像&宋瓷兩大熱門表現(xiàn)各異
安思遠的那個夜場還創(chuàng)造了另外3項新紀錄:“西藏銅瑜伽士坐像”以486.9萬美元創(chuàng)西藏雕塑拍賣的紀錄,買家是中國著名藏家劉益謙;還有“尼泊爾13世紀鎏金銅觀音立像”與“印度朱羅王朝9世紀銅舞王濕婆承接恒河降凡像”,分別以822.9萬與285.3萬美元,創(chuàng)下了尼泊爾與印度佛像的拍賣紀錄。安思遠雖被圈內(nèi)人稱為中國古董教父,晚年卻大膽介入喜馬拉雅、印度與東南亞藝術,而他的“錦瑟年華”夜場所創(chuàng)造的這3項紀錄,證明他當年極富前瞻性的轉(zhuǎn)向,已然成為今天國際市場的新潮流,也為2015年的藝術市場留下了伏筆。
同樣是呼應這種新潮流,佳士得在香港秋拍上推出了“大俱足——經(jīng)典亞洲佛教藝術”專場,其中一尊尼泊爾13世紀制作的“鎏金銅釋迦牟尼佛立像”,拍前估價3200萬到5000萬港元,最后以8020萬港元高價成交。值得一提的是佛像藝術熱由來已久:2010年,佳士得香港春拍一尊明宣德制鎏金銅無量壽佛坐像,以7010萬港元成交;2013年,蘇富比香港秋拍中一尊明永樂鎏金銅釋迦牟尼佛坐像,以2.36億港元成交;2014年,佳士得香港秋拍中一幅“大明永樂年御制刺繡紅夜摩唐卡”,以3.48億港元成交。這些拍賣紀錄都與明代帝王崇尚的藏傳佛教有關,可見中國內(nèi)地拍賣場上2015年刮起“喜馬拉雅風”,并非空穴來風。
另一個新動向是“宋瓷熱”:經(jīng)過兩三年的國際展覽,日本著名藏家的“臨宇山人”收藏的宋瓷,在佳士得香港秋拍中推出第一個拍賣專場。據(jù)佳士得專家透露,他收藏的宋元瓷器計有300多件,佳士得將分3場推出,首場依據(jù)宋代的窯口如耀州窯、鈞窯、哥窯、景德鎮(zhèn)窯、定窯、磁州窯等挑出36件拍品。拍賣結果,成交率為83%,總成交額為4862萬港元,拍前被廣泛報道而引發(fā)市場特別關注的哥窯花口盤,卻遺憾流拍。
“宋瓷熱”始于2012年,藝術市場已經(jīng)進入了調(diào)整行情:當年4月,蘇富比香港春拍中一件北宋汝窯天青釉葵花洗以超過2億港元的天價刷新了宋瓷的拍賣紀錄;2014年,蘇富比香港春拍中一件克拉克舊藏定窯大碗以1.46億港元成交;2015年,蘇富比香港春拍中一尊“南宋官窯青釉八方弦紋盤口瓶”以1.1388億港元高價成交。難怪大家對佳士得的這個宋瓷專場寄予厚望。但拍賣結果卻提醒大家,宋瓷收藏自有其難度。我們不妨與同樣受到追捧的“清三代”(指清朝初期康熙、雍正與乾隆三代皇帝)的官窯瓷器相比:由于清宮內(nèi)廷嚴密的制度,清三代官窯有詳細的制作檔案,而記錄宋瓷制作、運輸與儲存的文獻資料卻十分匱乏;宋瓷更比前代瓷器多經(jīng)歷了數(shù)百年的歷史滄桑,也使其來源(所謂“傳承有緒”)難以考證。因此,宋瓷收藏首先面臨的挑戰(zhàn),是如何判斷其真?zhèn)闻c品質(zhì),比如對幾大名窯,許多窯口尚未得到驗證,加之宋瓷質(zhì)量參差不齊,拍品的來源亦即收藏線索就成為最重要的參考因素。由此可以推斷,宋瓷熱的結果,將使這個品類出現(xiàn)價格的兩極分化,對藏家和拍賣行而言,“如何經(jīng)營宋瓷”都將是嚴峻的挑戰(zhàn)。
近現(xiàn)代書畫六大重器“大觀”賣俏
至于中國書畫板塊,2015秋拍中最有戲劇性的專場是中國嘉德的夜場——大觀之夜:全場成交率79%,總成交額逾9.2億元。尤其是其中的近現(xiàn)代書畫部分,一舉推出6件巨作,堪稱六大“重器”:首先,這些作品都是這5位大師的代表作,無論是題材,還是表現(xiàn)方法,都帶著各位大師鮮明的個人印記。李可染的《萬山紅遍》不用說了,當年他一口氣創(chuàng)作了7幅同類題材和表現(xiàn)方法的作品;潘天壽的《勁松》以一棵蒼松撐起整個畫面,凸顯出其對畫面結構高超的掌控力,而《朝霞》則描繪晨曦中立于磐石之上一只桀驁不馴的禿鷲;傅抱石的《鄭莊公見母》則被譽為其“上古衣冠”的典范之作,十分罕見;黃胄《聽琴圖》截取了維族婦女圍坐一團邊繡花帽邊聽胡琴演奏的熱鬧場面,堪稱其1980年代多人物、大場面巨作的典范;而齊白石《吉壽永昌》為其贈好友羅隆基大尺幅巨作,極為少見地畫了九個充盈的桃實。
其次,這6件作品真不愧為“重器”,估價不菲:6件作品中有3件估價超過5000萬元,分別是李可染的《萬山紅遍》,估價為6800萬到8800萬元;潘天壽的《勁松》估價也是6800萬到8800萬元;潘天壽的《朝霞》,估價為5200萬到6200萬元。還有那件傅抱石的作品,估價為3500萬到4500萬元,超過了3000萬元大關。
最后,拍賣結果也沒有辜負“重器”的美名:李可染的《萬山紅遍》以1.84億元成交;潘天壽《勁松》以9315萬元成交;他的另一件作品《朝霞》,成交價為6900萬元;傅抱石的《鄭莊公見母》,以 7993萬元成交;齊白石的《吉壽永昌》,以4140萬元成交;黃胄的《聽琴圖》,以4083萬元成交;六件重器的總成交額,就超過了5億元。正如中國嘉德總裁助理兼中國書畫部總經(jīng)理郭彤在拍后所表示的:“不管我們處在什么樣的宏觀經(jīng)濟狀態(tài)下,優(yōu)秀的作品總是能在市場中表現(xiàn)出自己真正的價值?!?/p>
書畫板塊,近10年尤其是在中國藝術市場行情的泡沫化年代里,占據(jù)了整個市場的過半份額,規(guī)模擴張與價格升幅最大,2012年后首當其沖受到了正面沖擊。尤其是當前,行情調(diào)整儼然成了“新常態(tài)”,拍賣公司作為應對之策也不能再簡單地調(diào)整一下價格,而是轉(zhuǎn)向了高價精品路線,強調(diào)對拍品的全方位發(fā)掘,尤其是突出行話所謂的“生貨”二字,以此來避開泡沫化年代的歷史包袱。嘉德大觀夜場一舉推出的這6件“重器”,或者是從未在拍場亮相的,或者是多年闊別市場的,就是上述“生貨”策略的范例。
與此同時,書畫板塊的市場發(fā)育比較充分,同行競爭也最激烈。如蘇富比在香港秋拍中首推古代書畫專場,就是一個例子。在蘇富比與佳士得、中國嘉德、北京保利這四大公司組成的中國藝術品拍賣的第一方陣里,蘇富比是最晚設置古代書畫專場的公司。有趣的是,這場拍品總數(shù)為52件的拍賣,最終結果為成交率80.8%,總成交額6382萬港元。其中,許多估價低的拍品成交價卻很高,如進入成交價排行榜前十的仇英(款)《四季山水》,估價僅30萬-50萬港元,成交價卻高達368萬港元;拔得全場頭籌的王鐸的《草書節(jié)臨王獻之“安和帖”》,估價160萬-260萬港元,成交價高達848萬港元。遺憾的是,宋元冊頁、弘仁、石濤的手卷等重磅拍品卻未能成交。
其實,古代書畫雖然在整個書畫板塊中也是一個方面軍,但這個板塊不僅拍品少,買家群體也小,屬于非常小眾的板塊,蘇富比就是因此在香港曾長期停拍這個業(yè)務。想不到2012年之后,古代書畫卻成了拍賣行競相爭奪的香餑餑,說到底是因為其過于小眾而未受到前兩年泡沫行情的污染,可謂因禍得福。然而,這個板塊畢竟太小,過分的同行競爭勢必會稀釋本來就十分珍稀的資源,降低每家公司古代書畫專場的品質(zhì)。有趣的是,嘉德在大觀夜場首次推出碑帖專題,其中陳景陶、俞復舊藏的《漢孔宙碑》為此碑傳世最舊本,頗為稀罕;何紹基、李國松舊藏的《漢史晨前后碑》是明代晚期典型傳拓風格,被海上名家王壯弘稱為“《史晨前后碑》拓者之最”;《晉王獻之書洛神賦碧玉版十三行》為翁嵩年未呈內(nèi)府前所拓,傳拓當在清康熙時期,經(jīng)名家遞藏,有先賢跋語,傳世無多;尤其《唐歐陽詢書九成宮醴泉銘》為崇恩、李經(jīng)畬、孫多巘舊藏,葉志詵審定,為宋元時期未經(jīng)俗手剜刻拓本,流傳有緒。拍賣令人刮目,尤其最后一件碑帖,以750萬元的高價落槌。
現(xiàn)當代藝術“+86開創(chuàng)”加速市場洗牌
現(xiàn)當代藝術板塊,也像書畫板塊一樣大起大落,尤其是其中的當代藝術板塊,正面臨嚴峻的市場洗牌。從這次秋拍看,這個板塊最值得關注的,是佳士得上海秋拍中首次推出的“+86開創(chuàng)(First Open)”專場,這是佳士得在已經(jīng)營了10年并在紐約、倫敦與香港等地運行的“開創(chuàng)(First Open)這個拍賣平臺上,為中國年輕一代當代藝術家特地設計的新專場。這個新專場通過展覽、講座、藝術論壇、私人洽購以及拍賣等多種形式,把整個板塊洗牌的焦點一下子聚焦到年輕藝術家身上。
在這次首拍上,佳士得推出了33件作品,涵蓋繪畫、攝影、裝置及錄像等多種媒材,顯示佳士得試圖憑借獨特的策展思維,系統(tǒng)梳理并挖掘具有開創(chuàng)性、實驗性及前瞻性的藝術觀念和藝術形式,集結中國當下一批活躍、先鋒且極具創(chuàng)作能量的藝術家作品,其中包括劉韡的《紫氣》及仇曉飛的《肢僵硬》。正如佳士得中國區(qū)總裁蔡金青所表示的:“佳士得通過中國當代藝術拍賣專場,全景展示中國新興藝術家群體創(chuàng)作,我們期待更加融入當下中國多元藝術生態(tài),并進一步推動中國藝術市場成長。”而“+86 First Open”拍賣主管李丹青則表示:“經(jīng)過兩年的研究與探索,佳士得推出‘+86 First Open來表達對于中國當代藝術的信心,以滿足全球日益濃厚的興趣,通過全新平臺另辟蹊徑,不斷吸引資深及新晉藏家?!迸馁u結果,僅最后一件拍品流拍,劉韡的《紫氣》則拍得363萬元。
與書畫板塊中蘇富比的古代書畫專場相似,現(xiàn)當代藝術板塊中,四大公司的同行競爭也很激烈,其中中國嘉德在秋拍中推出了他們公司歷史上首個現(xiàn)當代藝術夜場,而這也是在四大公司中推出同類專場的最后一家拍賣公司。有趣的是,嘉德的這個夜場中,不乏像石沖的《欣慰中的年輕人》那樣最低估價超過2000萬元的高價拍品,同樣是高估價的還有劉小東的《大雨(紐約)》但拍賣結果卻近乎完美:26件拍品僅1件流拍,成交總額逼近1.28億元;現(xiàn)代藝術部分多件作品高溢價成交——吳大羽的《飛羽》250萬元起拍,到幾乎翻倍的510萬元落槌;常書鴻的《靜物·雞》120萬元起拍,追到550萬元落槌;余本的《晚歸》200萬元起拍,550萬元落槌。當代藝術部分,何多苓的《白衣彝女》200萬元起拍,620萬元落槌;高價拍品也不負眾望:石沖《欣慰中的年輕人》以1800萬元起拍,直追到3300萬元才落槌;劉小東的作品則以680萬元起拍,直到1000萬元落槌;趙半狄的早期作品《涂口紅的女孩》更以300萬元起拍,直追到1200萬元落槌。中國嘉德中國20世紀及當代藝術部負責人李艷鋒拍后表示:“夜場首秀并沒有刻意制造所謂的‘高價夜場的概念,26件標的估價合理,超過60%的作品在估價范圍內(nèi)成交,超過20%的拍品以超出最高端估價的價格成交。今后我們將繼續(xù)堅持以藝術史梳理、細分為思路,為藏家呈現(xiàn)具有學術特色的精彩拍賣?!?img src="https://cimg.fx361.com/images/2023/07/25/qkimagescftacfta201601cfta20160111-10-l.jpg"/>
值得一提的是,當前國際市場西方現(xiàn)當代藝術十分熱鬧,2015年春拍佳士得在紐約以策展人方式,推出了融合西方現(xiàn)代藝術與當代藝術兩大板塊的創(chuàng)新的“20世紀藝術”夜場,結果畢加索、賈克梅蒂的作品創(chuàng)造了繪畫與雕塑的新的世界紀錄。秋拍佳士得再接再厲,在紐約又推出類似的夜場,結果莫迪利亞尼的《側(cè)臥的裸女》拍出了10億元人民幣的天價。中國內(nèi)地拍賣公司面對這一熱潮,也不甘現(xiàn)狀,西泠印社拍賣公司就在秋拍推出了內(nèi)地首個西方近現(xiàn)代大師作品專場。筆者采訪西泠負責這個專場的專家陸豐川,他表示這個專場經(jīng)過多年籌備,拍品共15件左右,總估價五六千萬元,其中包括文藝復興時期的安格爾的素描、柯羅的《林下小溪》、莫奈的《翁富勒圣母院的小教堂》、雷諾阿的《風景》、莫蘭迪的《靜物》、高更的《樹下兩頭?!芬约鞍驳稀の只魻柕摹度值堋?。他表示,這些作品按照西方美術史的線索以及中國買家的口味挑選,在拍品篩選上采用了比較嚴格的標準。以劉益謙買下《側(cè)臥的裸女》為最新的案例,中國買家在當前國際市場上西方藝術熱中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西泠的這個新專場因此引發(fā)了市場廣泛的注意,人們對拍賣結果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