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紅霞 孟苗
【摘要】:近年來,我國食品安全問題頻頻出現。如三鹿的“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地溝事件、雙匯香腸放入瘦肉精事件、染色饅頭事件等等例子數不勝數。民以食為天,而近年來這樣危害人們身體健康的食品不斷流入市場,這對人民,對社會乃至國家都造成了不可小覷的傷害。那為什么此類問題會頻頻出現呢,這其中暴露出了什么樣的問題,這類問題的出現又會帶來什么樣的影響。所以,接下來我將要對這些問題進行詳細的分析。
【關鍵詞】:食品安全問題;危害;原因;社會問題
案例一:三鹿的“三聚氰胺”奶粉事件
案例概述:
2008年9月,很多食用三鹿集團生產的嬰幼兒奶粉的嬰兒被發(fā)現患有腎結石,隨后在其奶粉中發(fā)現化工原料三聚氰胺(不能食用)。事件引起各國的高度關注和對乳制品安全的擔憂。中國國家質檢總局公布對國內的乳制品廠家生產的嬰幼兒奶粉的三聚氰胺檢驗報告后,事件迅速惡化,包括伊利、蒙牛、光明、圣元及雅士利在內的22個廠家69批次產品中都檢出三聚氰胺。
原因分析:
(1)從商家的角度分析
“企業(yè)的資源供應商”即非法奶農為提高鮮奶中蛋白質的含量,便在其中添加三聚氰胺。他們受利益的驅使,為降低成本,謀取巨大的利潤,便采用這種非法的手段來達到自己的目的。從中我們可以看出部分商家的思想道德素質不高,價值觀扭曲。他們難以抵制利益的誘惑,被眼前的利潤蒙蔽了雙眼,便不顧他人的安危,不顧后果地鋌而走險。
不僅供應商方面存在問題,企業(yè)方面也存在問題。2008年5月,一位網民揭露他在2007年11月在浙江泰順縣城一家超市里買的三鹿奶粉的質量問題。事后該網民則表示說,他因為相信了三鹿集團的解釋,他買到的是假貨,因此同意接受賠償并刪除帖子。這說明該集團在事件完全曝光之前已經了解到了自己生產的奶粉存在質量問題,然而他們并沒有采取應該有的嚴查措施,而是以用金錢堵住投訴者的口的方式來平息此事。該集團為了維護自身一時的利益便采取手段隱瞞實情,完全不考慮消費者的安危,這也體現了他們的法律意識淡薄,毫無社會責任感,思想道德素質低下。所以商家的思想道德問題是該事件發(fā)生的因素之一。
(2)從相關監(jiān)管部門分析
在此次事件中,我們可以看到,來自外部的監(jiān)管幾乎沒有。擔負食品質量主要監(jiān)管職責的政府職能部門反而給三鹿集團頒發(fā)了免檢證書,放棄了外部監(jiān)管。然而“食品質量免檢制度”的實行無疑存在著一定的問題。 “食品質量免檢制度”的出臺雖也有初衷,免檢稱號也有嚴格的申請和審查制度,但這免檢的標簽代替了及消費者本身對產品質量本身的選擇及鑒定。所以政府并沒有履行好市場監(jiān)管的義務。除了外部監(jiān)管不靈以外,該企業(yè)內部質量監(jiān)管也存在著嚴重問題。該集團也曾聲稱有多道工序檢查,但結果卻是出現了嚴重的質量問題,這說明該企業(yè)中的質量監(jiān)控形同虛設,漏洞百出。這樣的大企業(yè)必定有極多的檢查工序,然而三聚氰胺這樣的有毒化工物都檢測不出,并讓有毒產品如此順利地逃過一道道關卡,成功地流入市場,這足以證明該企業(yè)內部監(jiān)管系統的不完善。所以,相關監(jiān)管部門的作用的失靈是該問題出現的極其關鍵的因素之一。
(2)從消費者的方面分析
在2008年9月份事件完全曝光之前,5月份,就已經有消費者發(fā)現自己買的三鹿奶粉出現質量問題,孩子吃下奶粉后,出現異常現象。然而因為只是個例,消費者并沒有引起重視,直到后來事件不斷擴大,造成的傷害的面積也不不斷擴大,才引起社會關注,相關部門才介入調查。然而直到9月份,才被查出奶粉中存在有毒的三聚氰胺成分。這期間隔了將近四個月,在這期間又多了無辜的許多受害者,若發(fā)現的消費者有足夠的維權意識,及時報告相關部門,也許能減少悲劇的的發(fā)生。這也說明消費者的法律意識極為淡薄,維權意識也淡薄。以致事件的曝光時間被延長,徒增了更多的受害者。
案例二:地溝油事件
案例概述:
2011年10月,金華市蘇夢鄉(xiāng)村民經常聞到附近很臭很臭的味道。傳出惡臭的院子位于金華市婺城區(qū)一個城鄉(xiāng)接合部。 警方調查發(fā)現院子門口堆放了大量空油桶,地上油跡斑斑,而這難聞的味道也很像是熬制泔水加工地溝油的味道,警方調查發(fā)現現場沒有泔水,只有成堆的油脂塊,這些油一部分來自于附近的另一個油脂加工點。同時也查出許多餐飲店都在收購此類地溝油。通過查閱資料得知,地溝油的影響范圍極廣,地溝油的部分流向1.酒樓→收集者→酒樓、餐館(低價購買)→顧客餐桌 2.生產礦山選礦捕收劑(新技術) 3.養(yǎng)殖場(牲畜的飼料) 4. 化工廠(生產化工產品) 5.工廠和學校食堂
原因分析:
(1)從商家的角度分析
通過查閱相關資料得知,一般而言,收購的地溝油是每噸5500-5600元,加工后的“食用油”可以賣到8100-8300元。除去各種成本后,純利潤每噸在500元左右。其次,部分不法餐飲商家只需用比市場價低不少的價格獲得這種油,降低了經營成本,獲得更豐厚的利潤。這樣的高額回報,必定引誘了不少人參與進來。所以受利益的驅使,許多不法分子提煉、倒賣地溝油賺取利潤。許多餐飲店為節(jié)省成本,購買地溝油,這樣一來也就形成了鏈條。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倒賣的不法分子和收購的餐飲店因為利益而聯系在一起,為了利益可以不顧消費者的生命安全,可見他們的道德已然淪喪,價值觀扭曲,社會責任意識薄弱,法律意識淡薄。
(2)從相關監(jiān)管部門分析
該地溝油的制售從小作坊升級到大工廠,產業(yè)分工細化為掏撈、粗煉、倒賣、深加工、批發(fā)、零銷售等多個環(huán)節(jié),并且越做越大。然而這么龐大的鏈條卻曾經長久地存在而未被發(fā)現,也許現在也仍然存在。就地溝油的監(jiān)管工作而言,食品監(jiān)督局、質檢、環(huán)保等等部門都有管理職權,然而卻沒有一個真正主管的部門。這樣的監(jiān)管管就非常散,難以有效監(jiān)管。
(3)從消費者的方面分析
部分餐飲企業(yè)為了一己之私,大力購買地溝油,從而為地溝油的生產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同時,部分消費者即使知道部分路邊攤的油來源不干凈,也并不當一回事,認為吃一點沒有關系,抱著這樣的心態(tài)仍然繼續(xù)消費。還有部分消費者即使因為食用了不干凈的食品而出現問題,也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tài),忍著不說,殊不知這樣的心態(tài)會使更多人受害。但在這里不得不說消費者投訴無門,投訴成本高,有苦難言也是一個重要問題。所以,消費者的維權意識極為薄弱,社會責任意識也不強。因此,這些因素都為不法分子提供了很好的機會。
總結:
此類食品安全問題帶來的危害,除了上述案例中所提到的對人們身體健康造成巨大傷害以外,還對人們的精神上造成嚴重打擊。要知道,當本國的人民群眾不再信任本國生產的產品,而對進口商品十分信任時,這對這個國家無疑是悲哀的一件事,也是危險的一件事。若此類事件再頻頻發(fā)生的話,將會引發(fā)我們社會的信任危機。試想當我們每天連吃東西都要小心翼翼,擔驚受怕時,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將何去何從,我們的社會生活如何能穩(wěn)定地維持下去。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對引起此類問題的原因有了些了解,因此我們可以有很對性地對其進行解決。比如針對部分人思想道德素質低下、社會責任感不強、法律意識淡薄的現象,應該重視教育的作用,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宣傳思想道德的重要性,普及法律知識等等。雖然這項工程對于目前我們的社會來說是個十分艱巨的任務,但任何進步都需要一個過程,只要漸漸地改善,問題一定會得到緩解。此外,完善監(jiān)督體系,明確相關部門職責,加強執(zhí)法力度,完善相關法律等等措施也十分重要。所以,唯有解決好這些普遍存在的問題,我們的社會才能向更健康的方向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