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茹
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及各種媒體的迅速發(fā)展,老師已不是學生獲取知識的唯一來源,教師與學生不在于知識量上的差別,而是智力、情感、個性、精神和人格等方面的全面發(fā)展。因此,傳統(tǒng)教師“傳道、授業(yè)、解惑”的單一“控制者”角色越來越不能適應當前教育發(fā)展的需要。
關鍵詞:現代、英語教師;多種角色
教育絕非單邊的文化傳授,而是要把人的創(chuàng)造力激發(fā)出來,將生命感、價值感(情感因素)喚醒,使人得以成為自覺、自由活動的人。(潘忠剛、2002)
教育由一勞永逸變?yōu)榻K身學習,由集體化變?yōu)閭€體化、個別化;學校的功能由傳遞知識變?yōu)闃嫿ㄖR。教師專業(yè)化是與人的成長緊密結合的,人的發(fā)展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這些變化對教師都有著更高的要求(于淑云,2005)。
當前我國的中小學英語教學因班級人數多的制約和傳統(tǒng)教育的影響,很多老師只是充當“控制者(controller)”、“評估者(assessor)”和“組織者(organizer)”。而《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明確提出高中階段開設英語課程的目的絕不是為了學生會說幾句外國話,而是使學生通過學習英語來“促進心智、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發(fā)展和綜合人文素質的提高。”老師的“控制者、組織者和評估者”的角色遠遠不能使學生達到以上目的。因此,現代教師除了當好以上的角色外,還必須當好“參與者(participant)”、“導師(tutor)”、 “研究者(researcher)”、 “幫助者(helper)”、 “促進者(prompter)”。
一、控制者(controller)
“控制者”是非常典型、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師角色。老師完全控制課堂──不僅控制學生做什么,而且控制學生什么時候說和使用哪些英語 (Harmer,1991) 。
這種角色的優(yōu)勢在于學生的注意力集中于老師的講解,而且所有學生的學習步調一致。因此,它在介紹新課和句型操練等方面很有效。但要真正控制每一個學生,使他們緊跟你的教學步驟,老師的課必須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和激發(fā)他們的興趣。然而,這個角色控制了所有的課堂,致使學生說英語的時間很少,不利于發(fā)展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因此,老師必須在課堂上盡可能給學生提供說英語的時間和機會。
二、評估者(assessor)
老師工作的主要部分就是評估學生的學習,從而知道他們的學習好壞及進展如何,以便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以適應學生。這不僅是教學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學生的迫切渴望。有兩種評估方式:糾正錯誤和組織反饋(feedback)(Harmer,1991)。
糾正錯誤要注意選取適當的時間并注意藝術性,切不可逢錯必糾,或為了糾正錯誤而打斷學生的講話,因為那樣只會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不敢開口講英語。老師可以“重復學生的話”來糾正錯誤,這樣既保全了學生的面子,又使學生能在潛移默化中學到正確的句子。另外,老師應對每一個學生的任何努力都及時進行當眾表揚和肯定,以保持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組織反饋(feedback)是在學生們完成了一項任務之后,老師對它的整體評價。老師應肯定優(yōu)點并指出存在的問題及今后如何解決這些問題。例如:新教材每個單元后的課題研究(project)──學生們分組做一些研究來完成一個主題,并做成課件,最后由每小組在班上進行匯報表演(presentation)。
我采用英語科學習成長記錄檔案夾,每教完一個單元后,叫學生按照單元教學目的和要求,檢查和填寫相應的單元學習情況總結(學生平時的學習表現)、單元學習情況分析總結(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習的主要收獲,與同學交流討論的體會,存在什么的問題)、學習反饋(需要老師進一步幫助的問題和對老師的教學建議)、家長評價和意見和單元測試分析總結。安排課代表填寫測試(作業(yè))成績表。老師認真閱讀每一個學生的總結并對學生的單元學習和總結給出相應的評語和建議,及時鼓勵學生和解決學生的疑難問題。采用以上檔案夾對學生進行形成性評價,改變目前我國中學教育以考試成績(即終結性評價)論英雄的不公平的評價方法。
三、組織者(organizer)
組織者是老師最難和最重要的角色,課堂活動的成功與否取決于老師的組織(Harmer,1991)。老師在布置學生完成任何任務之前必須發(fā)出準確全面的指令,使學生準確知道他們將做什么。我聽過很多課,發(fā)現學生的活動不成功都是因為老師沒有給出關鍵清晰的指令,學生不知道做什么,或者因英語水平差不知道怎樣進行對話或討論,使課堂冷場,好些學生不參與活動或用漢語交談,結果浪費了很多寶貴的課堂時間。應當特別注意的是:老師不能想當然以為學生知道該怎么做。在全班活動之前,師生或生生進行示范表演是必要的。也可以抽查部分學生,檢查他們是否已掌握。另外,為了使全班學生明白,必要時可以使用漢語。因此,老師在備課時,要花一定的時間思考怎樣給指令,才能使學生清晰明了。遺憾的是,目前很少老師去研究這一點,并予以足夠的重視。
四、參與者(participant)
“參與者”就是老師把自己當成學生中的一員,參與他們的各種活動。在學生進行活動時,老師不能只站在講臺上觀望,而應下去積極參與學生的小組活動,因為它既可以增進課堂氣氛,為學生提供和英語水平比他們好的人說英語的機會(Harmer,1991),又可以增進師生感情。同時,老師在參與的過程中可以幫助學生解決難題,還可以向學生學到很多自己意想不到的好點子,有利于自己今后的教學,從而使師生互相學習,教學相長。存在的問題是,老師參與時,很容易就控制了學生的活動,因此老師應特別注意,讓學生成為活動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