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芳
摘 要:數(shù)學是一門基礎學科,在職業(yè)技術中學,數(shù)學對學生來說,是一門有學習難度的學科。要讓他們學好數(shù)學,教師要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這樣才有可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鍵詞: 數(shù)學素養(yǎng);興趣;創(chuàng)造;邏輯和猜想;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6)29-013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9.082
數(shù)學已經(jīng)遍及人類知識體系的各個領域,科學時代的迅速發(fā)展,特別是信息時代的到來,要求人們具有更高的數(shù)學素養(yǎng)。因此,我們必須學好數(shù)學,才能更好地迎接未來的挑戰(zhàn)。那么,如何學好數(shù)學呢?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來提高學生的數(shù)學成績。
一、 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币虼?,我們的數(shù)學課堂教學應該是讓學生獲得積極的生活情感體驗的過程。在這個體驗的過程中,學生是一直保持主動積極,還是冷漠呆滯?是愉悅地進行體驗活動,還是愁眉不展?這就要看教師是不是激發(fā)了學生對所學內容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是不是調動了學生的內在需要,是否引導學生由“要我學”轉變?yōu)椤拔乙獙W”。
二、 注重獨立思考,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才能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做好引導者,留給學生獨立思考的空間,讓他們開動腦筋,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最好能夠用自己的方法解決問題,享受到發(fā)現(xiàn)的喜悅。教師要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并培養(yǎng)成一種習慣,這對學生的終身學習會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
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對學生創(chuàng)造能力的培養(yǎng)也應該主要是在課堂中完成,教師要注意改進自己的教學方式和方法,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積極性。學生只有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才能發(fā)揮學習主體的作用,才能有機會獨立地探索到學習的快樂和數(shù)學的奧秘,才能使自己的創(chuàng)造能力得到提高。
三、 既要學習邏輯推理,也要學習猜想
數(shù)學家的創(chuàng)造性成果是論證推理,即證明,但這個證明是經(jīng)過合情推理、通過猜想而發(fā)現(xiàn)的。猜想可能是錯的,但是把一個逼真的猜想完全棄之不顧同樣是不可取的,靈感是在瞬間通過猜想來抓住事物本質的聯(lián)系。
教師在教學和指導學生學習的時候,要分清主次,引導學生明白不熟悉某個具體的幾何事實不是大問題,但是如果不能掌握幾何證明,就喪失了獲得嚴格論證訓練的良機。
在日常的試題訓練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大膽猜想,爭取一題多解,更新思路,從更多的角度來求解同一個問題,最終尋找最佳方案,通過反思對錯,找出規(guī)律,探索出解題對今后學習的一般指導意義,進而提高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
四、熟悉具有普遍意義的“怎樣解題的過程”
首先,磨刀不誤砍柴工,不要急于回答一個你還沒有弄清楚的問題,而是要認真地審題,找到已知和未知之間的聯(lián)系,然后一步步地從已知過渡到未知,并保證中間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是經(jīng)得起推敲的,最后檢驗、辯解、洞察及推廣等。也就是說,解題首先要抓住八個字——“正確、合理、完備、具體”,還要把“四關”——“審題關、方法關、規(guī)范關、檢查關。”審題關是指拿到一個題目,應反復讀幾遍,邊讀邊想,字斟句酌,直至全部理解,胸中有數(shù),莫要“拿題便做,一做即錯”。方法關是指要正確掌握并運用與題目相關的知識要點和方法,否則就會失去做題的根本。規(guī)范關是指要按老師強調的步驟、格式、要求去做,不可偷工減料、急于求成。檢查關中的“檢查”,不僅要檢查演算變形與答案是否正確,更要反思自己的解題思路與過程是否符合前面所談的“八字”要求。做錯了,不僅要矯正解題的失誤或不當,在平常的作業(yè)中,學生應該建立自己的“錯題庫”,對自己所犯的錯誤進行深加工,明白自己錯的原因,糾正思維的偏差,找出規(guī)律,避免再次犯同樣的錯誤。做對了,也不要就此滿足,而是要看看是不是還有更好方案??傊?,就是要通過反思對錯,總結其中的規(guī)律,形成以后結題的一般方法,從而提高學習的能力。
五、注重學習方法
學習方法在學習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刻苦努力的精神和腳踏實地的作風是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但是如果不找到正確的方向和方法,不是徒勞無功就是事倍功半。掌握好的學習方法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制定學習計劃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睂W習更是如此,要防止被動和無目的學習,毫無計劃的學習是散漫疏懶,松松垮垮的,很容易被外界的事物所影響。因此,要通過合理安排時間和任務,使自己達到目標。首先要對自己的長期計劃、中期計劃、短期計劃有清楚的認識,然后制定作息時間表,將學習和娛樂做一個合理安排,做到勞逸結合,從而更好地完成計劃,達到學習目的。
(二)做好課前預習
課前預習既可以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課堂預習,又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把握新課的內容,了解學習重點,增強聽課的針對性。但是,學生卻沒有形成預習的習慣,這一方面是學生的自控能力較差,一方面是沒有掌握好的學習方法,也就是不會預習。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做出恰當?shù)闹笇Вo學生一個學習的“拐棍”。我的做法就是制定導學案,將要學習的內容、學習方法、過去的知識相連接,并學習的重難點和疑點列成一個學習計劃表,學生只要按照導學案一步步地去完成就做好了預習的工作。
(三) 充分利用課堂時間
學生要充分利用課堂時間,才能最有效地吸收教師講解的知識信息,并和在同學的合作交流中獲益,這也意味著在課后少花些功夫。學生在課堂上不應該僅僅是知識的接受者,而應該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體作用,積極配合老師,跟得上老師的思維,參與到一個新知識的思維過程中,學會獨立思考,大膽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而教師在學生的思考過程中可以適時地給予啟發(fā)。學生做好筆記來幫助自己記住老師講授的內容,同時對課堂上存在疑問的地方做好記錄,課下自己先試著獨立解決,實在不行再和同學討論合作完成,或者直接向老師請教,直到完全弄懂為止。
(四)養(yǎng)成及時復習的習慣
子曰:“溫故而知新。”復習過去的知識能得到很多新的收獲。及時復習可以使學生加深和鞏固對學習內容的理解,可以防止他們在學習后發(fā)生的急速遺忘。每天學生可以用半個小時進行復習,把老師課堂上講的和黑板上寫的知識像放電影一樣,在腦子里過一遍,看看能想起多少,忘了多少,然后翻開筆記,查找漏缺,在復習過程中加強練習,從而提高復習效果。根據(jù)遺忘曲線,識記后的兩三天遺忘速度最快,然后逐漸緩慢下來,因此,要反復復習,學完一課復習一次,學完一個單元復習一次,學完一章復習一次,期末再重點復習一次。
總之,教師要引導學生轉變思想,掌握正確的方法,使課上和課下相結合,學法與教法相結合,教師指導和學生獨立學習和探索相結合,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責任編輯 趙景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