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霞
那些記錄不凡人生、彰顯偉大精神的的人物傳記類文章做到了文道結合、文質兼美,飽含德育因素。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類資源,培養(yǎng)高中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讓他們在思想上受到熏陶和感染,讓他們在類文閱讀中拓展視野、感悟生命的內(nèi)涵,并在隨堂練筆中實踐德育滲透的效果,促進他們健康成長。
一、由點及面,挖掘人物品質
傳記類文本是高中閱讀教學中的重要類型,通過記述一個人物生平事跡,探尋其思想軌跡,解讀其功敗之因,由點及面,可以看到不同境遇的人生,可以感悟到豐富而復雜的情感,可以欣賞到人物身上的品質,感悟時代的精神,并取長補短,啟迪自己的人生。
在《李清照傳》一文的閱讀教學中,我抓住了“氣節(jié)”這個關鍵詞來解讀該文。李清照的《絕句》寫的是項羽不肯過江東的故事,而這何嘗又不是作者所思所想呢?活著,要硬氣;死了,也要慷慨。李清照用一首詩表達了自己的堅持和立場,進而也諷刺了南宋朝廷的茍且和無能。為了讓學生能進一步把握這個要點,我讓學生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有的說中國士大夫歷來倡導“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李清照作為一個女子,卻能巾幗不讓須眉,她是值得我們敬佩的;還有的說李清照的丈夫趙明誠抱病赴任, 正是李清照所說的“國 之長城”,而在丈夫去世后,她飽嘗了世態(tài)炎涼,體會了家國不幸的痛苦時,她沒有退縮,也沒有屈節(jié),而是堅持有尊嚴地活著。在這樣的品讀和表達中,學生讀出了李清照作為一個女子的不凡和偉大。
關注特定時代、社會、家庭背景下的傳主,了解其人其事,還要品讀其精神品質。教師的適時點撥、語言渲染、疏通引導,可以讓學生透過細節(jié)看到傳主的思想世界,在熏陶浸染中,把握精髓。
二、類文鏈接,體悟人生真諦
在所選的人物類傳記文本中,從傳主選擇上看,多是在某一領域有重大影響的人物,如科學家、軍事家、藝術家、文學家等,這些名人身上所體現(xiàn)出的特點和精神有很多相似之處,而這正是人生的真諦。如困難中的磨練、艱辛面前的堅持、生活中的幽默等都是人生的營養(yǎng)劑。在教學中,我通過類文鏈接的方式,讓學生讀到與該人物有關或相似的故事,讓學生看到一個真實的傳主,體悟人生的真諦。
在《傳奇女子——林徽因》這篇人物傳記閱讀中,起初,學生對于林徽因的故事并不知曉,畢竟遙隔時空??墒请S著閱讀的深入,大家對于林徽因的故事倍感興趣。在作者看來,張愛玲的傳奇遠不如林徽因的傳奇來得深刻、生動和豐富。林徽因才華橫溢,經(jīng)歷豐富,參與了國徽和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設計,參與了《中國建筑史》《圖像中國建筑史》的撰寫,具有中國女性的堅毅和勇敢,也有知識分子的至真至純和如癡如醉,至今,她的光彩不減,她的傳奇還在被后人演繹。
為了滿足學生的要求,我將《梁思成野外考察》《梁思成與林徽因》(節(jié)選)發(fā)給他們,讓他們真正體會何謂“傳奇”,明白為了自己喜歡的事業(yè)奮斗終身是何種人生境界。接下來閱讀的《我所認識的梁漱溟》也屬于同類型的作品。這樣的類文鏈接,讓人物傳記教學內(nèi)容更為充實。不少學生開始閱讀《林徽因傳》,想真正認識這個人物。
舉一反三,是大語文教學的慣常做法。在人物傳記類閱讀中,我們不妨給學生提供更多的類文或者續(xù)文,讓他們更進一步體味人生的哲理和生命的真諦。
三、隨堂練筆,升華生命意識
言由心生,此話不假。學生的心靈如果受到震撼,就會在不知不覺中敬佩、仰慕和學習傳主。每個學生對其喜歡、崇拜對象的事跡都會記得更牢固,并有深層的理解。從這一角度而言,傳主事跡就是最好的寫作素材。教師可以通過隨堂練筆的形式,讓學生對傳主的事跡、精神等做個性化的解讀,讓他們有感而發(fā),寫真情實感和佳句美篇,升華生命意識。
《黃賓虹傳》記述了黃賓虹一生的經(jīng)歷,重點敘寫了他隱居時期在繪畫上的大突破,而這是為什么呢?學生思考、討論,列出如下理由:第一,隱居后,他不再忙于應酬,能專心研究繪畫;第二,隱居后,他每天堅持寫生,湖光山色給了他更多啟發(fā);第三,隱居后,他眼明心靜,悟出了繪畫道理。黃賓虹身上安貧樂道、甘于淡泊的精神讓人印象深刻。我要求學生在隨堂練筆中,寫出自己心中的黃賓虹,要有自己的觀點,力求新穎、深刻。有的學生這樣寫道:“小貓釣魚的故事告訴我們做事要一心一意,今天讀了黃賓虹作畫的故事后,我更加認定了這個道理——于平靜淡泊中,追尋藝術的真諦,保持做人的本色,這才是人生的真諦?!睂懽魇巧畹挠柧殻彩亲鋈说挠柧?。在隨堂練筆中,學生也進行了一場心靈頓悟之旅,他們寫下的一詞一句,都是其思想觀念的折射。
總之,我們不要忘記文學“文以載道”的屬性。只要方式恰當,人物類傳記閱讀就可以叩擊學生的心靈,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為學生樹立人生目標,讓高中語文課堂綻放奕奕光彩,讓德育悄無聲息地滲透,收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