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從自我成長分析和職業(yè)行為兩個主要方面進行分析,對自己想成為、能成為一名心理咨詢師進行了分析,表達了對心理咨詢工作的一種認識和追求:具備“生產(chǎn)性的愛”,并愿意為之不斷努力學習,在服務學生中不斷踐行未完成的愛。
【關鍵詞】自我成長;生產(chǎn)性的愛;職業(yè)分析;未完成事件
Unfinished “l(fā)ove”
Zhang Ping
School of media and education, Chaohu College, Chaohu Anhui, 238000
Abstract: This article from the two aspects of self growth analysis and behavior analysis of occupation, you want to be, can become a psychological analysis, an expression of the understanding and the pursuit of psychological consultation: with “productive love”, and is willing to continue to work hard, practice is not complete in the service of the students love.
Key words: self growth; productive love; professional analysis; unfinished events
想要成為一名合格的、進而優(yōu)秀的咨詢師,需要梳理自己的成長和職業(yè)的成長。筆者在梳理自我成長中體會到了“生產(chǎn)性的愛”的人才能真正去愛人,在職業(yè)成長梳理中感受到過去“未完成事件”對人發(fā)展的阻礙,需要解決才能走向未來。然后,筆者從心理咨詢走向自我,再從自我走向心理咨詢,感受到作為一名心理咨詢師愛的使命,并深深地感受到從愛上心理咨詢這一使命,到在心理咨詢中體驗到成長和幸福,筆者真切地發(fā)現(xiàn)自己在不斷成長。筆者的不斷專業(yè)成長和來訪者的成長成為筆者源源不斷的動力,這種共同成長,讓生命的色彩交融,充滿生機與魅力。
一.自我成長—快樂體驗“生產(chǎn)性的愛”
我出生在一個北方小鎮(zhèn),我的家庭在當?shù)厥瞧胀ǖ模胰藶槿撕蜕?,特別是父母,他們平時喜歡關心親戚鄰居,不僅幫助很多現(xiàn)實困難,還鼓勵很多孩子求學,所以初二開始我立志成為一名教師。童年時代和少年時代,我總體感受是快樂無憂的,我的家人極其疼愛我、關心我。記得牙牙學語時,在爺爺?shù)狞h員證上畫滿了“0”,也記得初一起,每一個學期開始,我都會收到爸爸送給我的本子,在扉頁上總會有爸爸留給我的寄語......
高中進入省級重點寄宿學校,自己處理生活的能力被班主任看在眼里,報到第5天擔任生活委員,高一全年級班級和寢室衛(wèi)生評選總體第一。高二、高三相對壓力較大,但是班主任和任課教師像我肚子里的“蟲子”,總是及時關心我,無論出什么問題,他們總是理解和尊重我,幫助我解決現(xiàn)有的問題,并不斷幫助我堅定夢想。
大學時代,主修教育學專業(yè)的同時,輔修了心理學專業(yè)課程。大二時,寢室好友心理“生病”了,我第一次了解心理咨詢,第一次知道心理咨詢師是幫助別人成長的,這種愛是那么神奇。研究生期間,成為了心理學專業(yè)沙龍的???,并順利地考取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證書。
2013年,我的女兒來到我的身邊,帶著氧氣罩去親吻她時,我的心是那么柔軟,在陪伴她的2年中,她的身體在長大、心理在豐富,我的身體在強大,心理也在被“愛”充滿。
于是,我開始慢慢回味自己的成長,總結如下:
快樂健康的成長需要生產(chǎn)性的愛。成熟的愛對自己和別人具有生產(chǎn)性,因為這種愛不僅關注雙方的過去和現(xiàn)狀,還著眼于未來和發(fā)展,這種愛是一種讓雙方共同生長的愛、相互成就的愛。同時,這種愛對于自己、家人和所有人都適用。
只有感受“生產(chǎn)性愛”的人才能更有心理能量。這種愛一直伴隨著我成長,所以我生成為生產(chǎn)性的人,我成大成為一個愿意、能陪伴別人的人,而一直陪伴我的親人、朋友也在彰顯他們的生命力量,實現(xiàn)他們的生產(chǎn)能力。
二.心理咨詢—積極解讀“未完成事件”
(一)心理咨詢初體驗——未知的“未完成事件”
個人陳述:2004年9月,我懵懵然進入大學,只覺得自己從那時開始不一樣。我住在4樓,2個好友和我一班,其余3人皆為大二法學專業(yè)學生。一樓某寢室住了1位和我們一樣的混住生,就稱她為小馬吧,其余皆為計算機專業(yè)的大三學生。很自然,我們4個一起上課,一起自習,一起逛校園。每次都是我和小馬一起,另外2人一起。小馬總是低著頭,很安靜,我們都以為她內(nèi)向。
大一下學期,小馬有一天“犯病了”,是她寢室人發(fā)現(xiàn)的,我們見到不說話的小馬,第一次了解到有心理咨詢室這個神奇的地方。我們?nèi)齻€在咨詢室的外面,“聽見”了不一樣的小馬——咆哮的、聲音特別高的小馬。事后,心理咨詢師和輔導員將我留了下來,告訴我一些陪伴事項,決定由我照顧小馬。
當晚,我們3個一起陪小馬,那時恰巧趕上小馬的生理期,她甚至上廁所都不能自理。我?guī)退戳嗽?,換了衣服。晚上我陪她睡覺,她將我抱得緊緊的,她的口氣我一直都記得,可是我不敢動。我第一次知道,一直被呵護的自己,可以用別人呵護我的方式,去呵護別人。
小馬通過心理咨詢,開始慢慢好轉(zhuǎn)。大二整合寢室,她和我們分在一起,并新增了2個同學。我們整體相處融洽,團體活動很多。
大二下學期的一天,全班同學震驚,因為小馬在寢室拿著水果刀,口中揚言:我要殺了她,要殺了她。所幸沒有人員傷亡,等我回寢室時,一片狼藉。我們都很害怕。然后,小馬去了醫(yī)院,她需要吃藥,同時小馬的姐姐來到我們寢室照顧她。可是她仍然需要定期去心理咨詢室,在陪伴小馬心理咨詢的過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心理咨詢的長期性和艱巨性,我也能感受到心理咨詢師的偉大使命。
慢慢地,小馬好了,雖然還需要繼續(xù)吃藥,但是大三沉重的專業(yè)學習、大四的就業(yè)壓力都沒有讓小馬再“犯病”,我特別感慨心理咨詢的神奇,它就像一個神秘的世界吸引我的注意,讓我向往。
遺憾地是,我們畢業(yè)后,小馬沒有聯(lián)系我們寢室人,我們聯(lián)系她也未果,但是聽一個同學說她現(xiàn)在是一名小學教師。
大學時代,出于對心理學的好奇和專業(yè)學習需要,我選修了心理學課程,才知道心理學的學習不是那么簡單的,有時甚至是枯燥的。無獨有偶,大學好友的“犯病”陪伴事件,促使我第一次走進心理咨詢室,了解了神奇的心理咨詢。我在研究生期間,正值考證高峰,在心理學專業(yè)同學沙龍中,了解到心理咨詢師的考試,通過學習、培訓,順利地考取心理咨詢證書,開始初步體驗心理咨詢。
(二)心理咨詢進行時—解讀“未完成事件”
2014年9月,我開始獨立擔任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工作,開始了大量的理論和實踐學習工作。在這2年期間,我積極參加國家、省級、培訓機構的學習與培訓,在心理咨詢方面有較大提升。
在任職2年里,和許多高校咨詢師一樣,我也接到大量個案:有高中因暗戀女生被恥笑,大學里對異性交往恐懼的男生;有高中被男生騙,大學里不斷換男友的女生;有徘徊于初戀與現(xiàn)任女友之間,突然生重病,覺得是“報應”的男生;有認為父母偏愛,而經(jīng)常和男友吵架的女生;有疑病每周要回家的童年留守女生;有因媽媽童年出走,渴望女生仰慕,卻不敢答應女生表白的男生;有因為高中閨蜜背叛,大學里故意在寢室丟錢、并與“懷疑偷錢的室友”吵架的女生......但是,在預警的學生回訪中,也有“不一樣”的個案:有父母在其初二時離婚然后再婚,大學里不僅讓父母成為好友互送生日禮物,自己戀愛也順利甜蜜的男生;有面對家庭財產(chǎn)糾紛淵源,自己主動促成父輩協(xié)議的男生;有正在吃“藥”,要求擔任班干,活動組織能力較強,人際關系良好,定期咨詢的女生......
也許因為咨詢年限較短,我的感悟是粗淺的:我們身體會生病,心理也會生??;身體生病不可怕,心理生病也不可怕;身體生病需要關注;心理生病也需要關注。大學生的心理主流是健康,因為他們會主動展示生命的能動性,他們也會及時尋求他人的幫助。分析已有的工作情況,我總結以下兩點:
1.未完成事件產(chǎn)生的情結在大學階段尤為重要。由于“未完成事件”懸而未決,大學生處于不能理解或得不到支持的狀態(tài),同時“未完成事件”在心理卻一直要求解決,造成大學生無法完全放松地投入到當下和未來的生活中。所以很多案例都從完成未完成事件開始,直至大學生認識并清理被壓抑的情緒和需求,從而達到人格的完整。但是,我認為僅僅這樣是不夠的。
2.高校心理咨詢不單單是診斷和治療,應具備“生產(chǎn)性的愛”的育人功能。弗洛姆認為,“生產(chǎn)性”的內(nèi)涵是人運用自身力量將所特有的潛能實現(xiàn)。真正的愛具有生產(chǎn)性,“生產(chǎn)性的愛”是在愛中,人運用自身的力量發(fā)揮自我和他人的潛能,其本質(zhì)是人通過相互給予實現(xiàn)自我和他人。心理咨詢的歸宿僅僅靠心理技術并不能解決根本問題,因為大學生心理咨詢的本質(zhì)是需要一次次愛的再體驗過程。這說明心理咨詢應含有“生產(chǎn)性的愛” 的要求,形成來訪者和咨詢師在融合的基礎上,發(fā)揮各自潛能的內(nèi)在能力,不相互消耗和傷害,即在心理咨詢中發(fā)現(xiàn)了兩個人、成就了兩個人。
三、自我與心理咨詢—未完成的“生產(chǎn)性的愛”
(一)從心理咨詢走向自我——未完成情結
未完成事件指的是尚未獲得圓滿解決或徹底彌合的既往情境,尤其是創(chuàng)傷或艱難情境,也包含由此引發(fā)且未表達出來的情感,包括悔恨、憤怒、痛苦、焦慮、悲傷等。未完成事件會給人帶來困擾,形成未完成情結。未完成情結會一直存在,直至自己增強對此時此刻狀態(tài)的知覺,勇于面對和解決被壓抑的情緒和需求,才能整合人格的分裂部分,從而達到人格的完整。
也許每個人的“未完成事件”都需要關注,但咨詢師的未完成事件尤其需要處理,因為它不僅影響咨詢效果,還可能使來訪者和咨詢師自身均受到傷害。心理咨詢師學會面對、接納自己的過去,找到建設性解決問題的方法,可以減少“未完成事件”的消極影響。因此,我堅持找到自我的“未完成事件”,自我分析中發(fā)現(xiàn)“大學室友犯病事件”可能是我從事心理咨詢的動力,也是我的“未完成事件”。于是,我接受了專業(yè)心理咨詢老師的精神分析督導,積極參加體驗活動,面對和解決自我的“未完成事件”,爭取在心理咨詢中發(fā)揮自己愛的能量。
(二)從自我走向心理咨詢——“生產(chǎn)性的愛”
弗洛姆認為,性格的生成在于人格的生產(chǎn)性取向。人潛能的完滿性和實現(xiàn)個人潛能的局限性、人希望獨立和融合的矛盾性等造成了人性的分裂。而狂歡活動、消滅自我的角色扮演等方式并不能真正實現(xiàn)人與人的融合,真正實現(xiàn)人與人融合的是“生產(chǎn)性的愛”,因為它是人在保證個性完整條件下的融合。
“生產(chǎn)性的愛”的形式集中體現(xiàn)為關心、責任、尊重和了解四個要素,這四個因素是相關依存的關系。首先體現(xiàn)在關心上,這種關心是主動的關心。其次是責任,愛和責任分不開。對于大學生,不僅需要關注身體健康,更需要對他們的成長和發(fā)展負責。第三是尊重,沒有尊重,愛和責任就會墮落為統(tǒng)治和占有。最后是了解,沒有這個因素,關心、責任和尊重就會淪為空談,難以達到真正的愛。
如何把“生產(chǎn)性的愛”實踐于心理咨詢過程中,對我是一個很大的挑戰(zhàn)。依據(jù)“生產(chǎn)性的愛”的四大要素,我覺得以后在心理咨詢時要更加規(guī)范和專業(yè),并不斷培養(yǎng)專心耐心的人格特質(zhì),克服自戀,客觀看待問題,有自信、有信仰,不偏頗任何一種理論與技術,堅持心理專業(yè)角度。我認為自己有青春的自信和學習的熱情,并愿意為此不斷完善自我,去踐行未完成的愛。
是烏云遮住了太陽?還是太陽躲進了烏云?作為一個人生經(jīng)歷、咨詢經(jīng)驗、讀書程度都很淺薄的心理咨詢師,我知道我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青春之所以美好,皆因純真。既然是大學生,不能就這么單單咨詢,還應引發(fā)大學生對過去的回顧和未來的思考,明白清楚地知道于我最重要的是什么,并愿意在不平凡的大學日子里揭示它。愛這種東西是時間的敵人,但時間也是愛的生長土壤……
參考文獻:
[1](美)弗洛姆,孫依依譯.為自己的人[M].北京:三聯(lián)書店,1988.
[2](美)弗洛姆.占有或存在—一個新型社會的心理基礎[M].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89.
[3]未完成事件http://baike.baidu.com/link?url=PusPxWOtD
aP-PgvLX2WTJGQkPUL6I0f4OSZOMRKauluHPr4LcetEIlYJTjwZD-EKRoe8_Tb45d1m5SFJnyL0t_http://www.psychspace.com/psych/viewnews-1434
[4]揭康麗.感恩生命—個人成長報告[J].社會心理科學,2015,(07).
作者簡介 :張平,1986年,女,安徽亳州人,碩士,巢湖學院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副主任,助教,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
基金項目:巢湖學院科研項目:大學生心理資本現(xiàn)狀及干預研究(XWY-201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