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忠偉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4-0084-01
世界著名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有段名言:“播下一個行動,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因此,教師應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zhì),古人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苯淌菫榱瞬唤?。教師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生學習過程中不正確的學習方式或不良習慣應給予引導、改變是十分重要的。
一、樹立習慣培養(yǎng),忠于知識傳授的教育觀
小學生剛進入一年級時,在幼兒園和學前班已經(jīng)學到了一些與一年級重合的知識,這使他們在一年級的學習中有一定的“資本”,也就是我們經(jīng)常說的“老本”。同時他們也形成了很多不良習慣。就拿第一冊中的聲母、韻母和簡單的漢字來說吧!學生們從幼兒園中班開始到學前班,三年時間就學這一點點知識,他們整天都在玩中學,這時他們的注意以無意注意為主,可進入小學階段,要求就不同了,只有無意注意是不行的,但有一些老師為了急于提高學生的第一次月考成績,就疏忽了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家長們看到自己的孩子在一年級語文成績不錯,就更不注意孩子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了,總認為只要孩子成績好,其它方面都無所謂。其實他們根本不知道孩子是在吃“老本”。殊不知,孩子們吃完了“老本”,到了一年級下冊或者二年級上冊,學習成績就直線下降,老師、家長都覺得不可思議,其實這就是孩子學習習慣不好才出現(xiàn)的問題。因此學生行為習慣、學習習慣的教育、養(yǎng)成就顯得尤為重要,有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孩子才能持續(xù)的學習進步。
二、要有持之以恒培養(yǎng)孩子良好學習習慣的態(tài)度和決心
四年的學齡前生活,孩子們在學到一些“好東西”的同時,也養(yǎng)成了不少不良的或者與小學生要求相違背的習慣,要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需要老師、家長長期的教育幫助和很長一段時間的鞏固才能有所成效。
因此,有經(jīng)驗的老師和家長在孩子剛進入一年級時,不急于追求高分數(shù),而是狠抓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入學的第一個星期,基本上就用來培養(yǎng)學生在學校里的各種良好學習習慣,剛?cè)雽W時,教師不應急于教授孩子知識,應考慮先培養(yǎng)孩子的良好學習習慣:如教給孩子正確的坐姿,正確的握筆姿勢;培養(yǎng)孩子認真聽課的習慣。教會孩子做事集中注意力;告訴孩子要養(yǎng)成認真寫作業(yè),按時完成作業(yè),從小學會認真思考問題等。并告訴孩子們,這些對他們今后的學習很重要。而且還應及時召開家長會與家長取得一致認識,積極配合老師做好孩子的學習習慣培養(yǎng)。
三、常抓不懈,把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貫穿于學習過程的始終
其實,小學語文知識不外乎就是讓學生學會聽、說、讀、寫、用等。當然,它們之間不是獨立存在的,而是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每一次的學習過程都會以各種形式把這些知識呈現(xiàn)在試卷上。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時時注重抓好學生的學習習慣培養(yǎng),利用好每一個教學資源,滲透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從入學之初入手,在教學聽說讀寫的每一個細節(jié)上培養(yǎng)好孩子的聽、說、讀、寫的正確的學習方式和學習習慣。且在之后的更長時間里,把學生的學習習慣培養(yǎng)好,讓他們學會自主學習,能夠主動的學習書本知識,當然考試成績也就不會差了。
總之,好習慣受用終身,教師應當重視,認真抓好。學生一進校就把他們的坐姿培養(yǎng)好,教給他們正確的握筆姿勢和寫字方法,并讓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我們還擔心他們寫不好字嗎?培養(yǎng)他們上課認真聽課,注意力集中的好習慣,他們還會不掌握課堂上老師講的知識嗎?培養(yǎng)他們認真思考、認真寫作業(yè)的好習慣,他們還完成不了作業(yè)和不能回答問題嗎?培養(yǎng)他們每天早起二十分鐘讀書的好習慣,小學六年下來,我們還擔心他們閱讀量達不到小學生要求嗎?培養(yǎng)他們能夠獨立解決問題的好習慣,遇到事情時,他們還會不用自己所學知識去解決問題嗎?可以說,小學生的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小學生學習成績優(yōu)異的決定性因素。
《小學教育學理論教程》規(guī)定:“教師是社會的專職教育者,教師的任務是向受教育者——年輕一代的身心施加符合社會要求的影響,指引他們通過自覺的學習活動,使自己成長為符合社會要求的新一代”。教師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的學習習慣,正是向他們施加符合社會要求的影響,讓學生通過自覺學習,成長為祖國有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