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紅
【關鍵詞】 朗讀;要求;情境;關鍵詞句; 語感;形式
【中圖分類號】 G623.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 16—0095—01
朗讀是一種欣賞,是一種感悟——這是電視連續(xù)劇《少年花季》中一位老師對學生說的話。它道出了朗讀在語文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坝闷胀ㄔ捳_、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這是語文新課程標準對朗讀的基本要求。本學年,筆者對低年級朗讀教學進行了一些嘗試和探索,取得了一些經驗。下面,就談一談自己的一些認識。
一、朗讀的要求要明確
朗讀是學習語言的的重要途徑,也是學好語言的前提。低年級學生對“有感情地朗讀”這一要求的認識非常模糊,對此,筆者將朗讀的要求分為幾層。第一層:不加字,不落字,能把課文讀下來。第二層:能流暢、準確地朗讀。第三層:帶著感情朗讀。第四層:能讀明白課文表達的意思。并把這四層要求寫在彩色的卡紙上,按上樓梯的形式張貼在黑板上。學生每天讀課文時,可以結合朗讀要求逐層提升。在巡回指導中,用“你到了第幾層”的問題,了解不同的學生對課文的認識。對個別課文,也可以制定不同的要求。如《畫風》《最大的“書”》,整篇課文以對話貫穿始終,課文的理解就是對人物對話的把握,對此,筆者把要求學生“讀好人物對話”、“讀準關鍵詞語”的條卡張貼在黑板上,學生讀課文時,目標明確、內容把握到位。
二、朗讀要創(chuàng)設情境
為了激發(fā)學生朗讀的興趣,針對課文表現(xiàn)力的不同,筆者把朗讀情境的設計分為三個方面。
1. 喚起經驗,拉近文本與學生的距離。如,在教學《我為你驕傲》一課時,為了激發(fā)學生體會作者心理變化的情緒,筆者不僅抓住課文中的關鍵語句引導學生反復誦讀、體會理解人物感情,而且引導學生深化自身不同心理變化期的情感體驗:“你感到最快樂的事情是什么?”“假若你是這個小男孩,你該怎么做?”拉近文本與學生情感的距離。學生的體驗被喚起,讀文更動情。
2. 巧設問題,激發(fā)學生朗讀的興趣。如,教學《愛迪生救媽媽》一課時,可設計問題“愛迪生是怎樣救媽媽的?快到課文里找一找”,激發(fā)學生探究讀文的興趣。
3. 再現(xiàn)場景,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如,在教學《恐龍的滅絕》一文時,筆者通過多媒體把學生帶入億萬年前的遠古時代。在這種氛圍下,學生表現(xiàn)的欲望被喚起,讀文時聲情并茂,對文意的理解也到位。
在創(chuàng)設情境的過程中,教師應適時對文中的關鍵句段領讀、范讀,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受。
三、朗讀要抓關鍵詞句
積累語言是學習語文最基礎、重要的要求,語言的儲備需要“讀”來實現(xiàn)。教材中選用的文章大多文質兼美,為朗讀教學構建了良好的平臺。如,學習《數(shù)星星的孩子》一文時,筆者告訴學生:讀哪些詞語時語氣要重,哪些該緩慢。通過引導學生反復誦讀,學生知道了哪些詞句表現(xiàn)了張衡做事耐心、認真,不同的語氣所表達的情感強弱也有所不同。
課文中的關鍵詞句對文意的表達起著關鍵的作用,教師引導學生朗讀時要注意品讀。久而久之,課文中的字詞句段篇就會源源不斷地進入其大腦,讓他們在潛移默化中習得語言。
四、朗讀要注重語感
學生通過朗讀,能夠習得語感,加深對語言文字的了解,這是其他教學方法難以達到的。我國的語言文字具有音高、音低、音長、音短的變化特點,又有輕重緩急、抑揚頓挫的語言美感,通過朗讀,能傳情達意,體會到語言文字意境的高妙?!白肿治匆撕?,語語悟其神”,如,《畫風》中,趙小藝的一句“我能!”怎樣才能讀出自信;《數(shù)星星的孩子》中奶奶的“傻孩子……”怎樣才能讀出奶奶的慈愛,只有反復體味、練習、比較,每個字所蘊含的意義和情味才會與學生的理解搭上橋,他們通過朗讀才能聞得到花香,聽得見鳥鳴。
五、朗讀要豐富形式
對低年級學生來說,豐富的朗讀形式有助于朗讀興趣的培養(yǎng)。如,朗讀“你過來”這個句子,有很多種方法,可以用高興的語氣、傷心的語氣及著急的語氣等,分別表達著不同的含義。通過同桌對讀、接龍讀、男女pk讀、表演讀等多種形式的練習,學生們知道了在什么時候該采用什么樣的語氣,不同的讀法能表達出內心不同的情感。在平時的早讀訓練中,同一個句子,筆者也引導學生用不同的語氣朗讀,體會不同的感情。通過反復讓學生讀、說、理解,他們的朗讀情緒高漲,對每篇課文都能細細體味,誦讀理解。編輯:孟 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