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前言】
游記是記述游覽過程中的所見所聞和獨特感受的一種文體。閱讀時,同學們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理清游客的游蹤。游記一般以游蹤為線索,因此,找出文章的線索就可以幫助同學們整體感知文章的內容。
二、把握作者的情感。在游記中,作者總會或顯或隱地對特定景物作出審美評價,或流露出自己特有的情緒和感受。閱讀時,同學們應通過反復閱讀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品味優(yōu)美的語言。要想把握游記的內容,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注意品味文中的關鍵詞句。
【即學即練】
閱讀下文,完成文后各題。
黃山小記
菡 子
黃山在影片和山水畫中是靜靜的,仿佛天上仙境,好像總在什么遼遠而懸空的地方;可是身臨其境,你可以看到這里其實是生氣蓬勃的,萬物在這兒生長發(fā)展,是最現(xiàn)實而活躍的童話誕生的地方。
從每一條小徑走進去,陽光僅在樹葉的空隙中投射過來星星點點的光彩,兩旁的小花小草卻都擠到路邊來了;每一棵嫩芽和幼苗都在生長,無處不使你注意:生命!生命!生命!就在這些小路上,我相信許多人都觀看過香榧的萌芽,它伸展翡翠色的扇形,觸摸得到它是“活”的。新竹是幼輩中的強者,靜立一時,看著它往外鉆,撐開根上的筍衣,周身藍云云的,還罩著一層白絨,出落在人間,多么清新!這里的奇花都開在高高的樹上,望春花、木蓮花,都能與罕見的玉蘭媲美,只是她們的壽命要長得多;最近發(fā)現(xiàn)的仙女花,生長在高峰流水的地方,她涓潔、清雅,穿著白紗似的晨裝,正像噴泉的姐妹。她早晨醒來,晚上睡著,如果你一天窺視著她,她是仙輩中最嬌弱的幼年了。還有嫩黃的“蘭香燈籠”——這是我們替她起的名字,先在低處看見她眼瞳似的小花,登高卻看到她放苞了,成了一串串的燈籠,在一片霧氣中,她亮晶晶的,在山谷里散發(fā)著一陣陣的蘭香味,仿佛真是在喜慶之中……
鳥兒是這個山林的主人,無論我登多高,總能聽見它們在頭頂?shù)臉淞种懈璩?,我不覺把它們當做我的引路人了。在這三四十里的山途中,我常常想起不知是誰先在這奇峰峻嶺中種的樹,有一次偶爾得到了答復,原來就是這些小鳥的祖先,它們銜了種子飛來,又靠風兒做媒,就造成了林。這個傳說不會完全沒有道理吧。
從黃山發(fā)出最高音的是瀑布、流泉。有名的“人字瀑”“九龍瀑”“百丈瀑”并非常常可以看到,但是急雨過后,水自天上來,白龍驟下,風聲瀑聲,響徹天地之間,“帶得風聲入浙川”,正是它一路的豪爽之氣。平時從密林里觀流泉,如絲如帶,繚繞林間,往往和飄泊的煙云結伴同行。路邊的溪流淙淙作響,有人隨口念道:“人在泉上過,水在腳邊流”,悠閑自得可以想見。
在獅子林清涼臺兩次看東方日出,第一次去遲了些,我只能為一片雄渾瑰麗的景色歡呼,內心洋溢著燃燒般的感情。第二次我才虔誠地默察它的出現(xiàn)。先是看到烏云鑲邊的衣裙,姍姍移動;然后太陽突然上升了,半圓形的,我不知道它有多大,它的光輝立即四射開來;隨著它的上升,它的顏色倏忽千變,朱紅、橙黃、淡紫……它是如此燦爛、透明,在它的照耀下萬物為之增色,大地的一切也都蘇醒了,可是它自己卻在通體的光亮中逐漸隱著身子,和宇宙融成一體。如果我不認識太陽,此時此景也會用這個稱號去稱贊它。
古今多少詩人畫家描寫過黃山的異峰奇景,我是不敢媲美的。旅行家徐霞客說過:“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我閱歷不深,只略能領會他豪邁的總評。登在這里的照片,我也只能證明它的真實而無法形容它的詩情畫意,看來我的小記僅是為了補充我所見聞而畫中看不到的東西。
(節(jié)選自《中華百年百篇經典散文·風景游記卷》)
1.通讀全文,作者分別從哪幾個方面描繪出了黃山的美景?請各用一個詞語概括出來。(8個字以內)
解題思路:回答這類題目,同學們應在通讀全文的基礎上,結合各段的內容,將所寫景物的特征概括出來。
2.文章主要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
解題思路:回答這類題目,同學們需理清文章的情感脈絡,把握作者真正的寫作意圖,然后結合文章的抒情段落進行分析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