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采用文獻資料與邏輯分析等方法,以運動員運動生涯為研究對象,借助現(xiàn)代科學和古代中醫(yī)學的部分內容闡述生命周期的特征,以《運動員多年訓練研究文集》為參考,以專項化運動訓練為指導思想,闡述生命周期和運動生涯的相互影響,并提出“為充分利用運動生涯,應盡早進入專項化運動訓練”的建議。
關鍵詞:生命周期;運動生涯;壽命;專項化
生命有長度。除卻意外因素的影響,一個普通中國人大抵可以活到75歲 [ 1 ]。這一普通人可能是農民,教師,白領,藍領,金領,公務員等,也可能是職業(yè)運動員。
1 生命全周期界定
人的身體是已知自然界的歷史進化中最為高級、復雜、精密、尖端的產物[ 2 ],對人體外在表現(xiàn)和內部結構的歸納和總結,并進而推測和演繹人體的功能和運轉機制形成了生理學解剖學等幾個學科的基本內容,也逐漸形成一套周期劃分標準。
例如,根據(jù)生長發(fā)育的規(guī)律以及形態(tài)、生理和心理的特點,將人的年齡劃分為:嬰兒期0-3歲,幼兒期4-6歲,學齡兒童7-12歲,少年期13-17歲,青年期18-25歲,成年期26-59歲,老年期60歲以上[ 3 ]。
在現(xiàn)代科學之前,古人也對人體進行研究和闡述,并形成一個學科——中醫(yī)學。中醫(yī)學四大經(jīng)典之首的《黃帝內經(jīng)》在開篇《上古天真論》中闡述男女身體的生理周期、特征、原因等,還指出預防衰老、保持年輕活力的方法:“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發(fā)長……而無子而 [ 5 ]?!敝嗅t(yī)學知識表明:男子以8為周期,40歲之前一直處于正增長時期,40歲之后處于衰退時期。女子以7為周期,35歲之前屬于正增長時期,35歲之后屬于衰退時期。
2 運動生涯的界定
現(xiàn)代運動競技水平的高度發(fā)展和日益激烈的角逐要求運動員必須經(jīng)過系統(tǒng)的多年訓練,才有可能培養(yǎng)高超的競技能力,才有可能在比賽中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 4 ]。
主流訓練學理論把全過程多年訓練階段劃分為四個大階段,分別為:基礎訓練、專項提高、最佳競技和競技保持階段[ 7 ]。
運動訓練學界對運動壽命的概念有不同理解,歸納起來大致有3種情況,一種認為運動壽命是指運動員從接受專項運動訓練到終止運動訓練中間的時間[ 5 ];一種認為運動壽命是指運動員最佳競技階段和競技保持階段的時間[ 6 ];第三種認為運動壽命僅指競技保持階段的時間[7]。運動生涯等同于運動壽命。
本研究采用第一種理解,即運動壽命或者運動生涯是指運動員從開始接受訓練到最終退役中間的時間。運動生涯或運動壽命大概有13到24年。
3 生命全周期對運動生涯的影響
人一生要經(jīng)歷嬰幼兒期、學齡期等幾個階段。運動員也是人,所以,也要經(jīng)歷以上幾個階段。相對來說,階段對于普通人的影響較輕,對運動員的影響較重。運動員的生命全周期可能是75年,但運動生涯只能維持13到24年,而且是在生命全周期的前段。非運動員的人生軌跡大概是這樣的:7~22歲讀書 [ 8 ],之后工作到60(男)退休。
但是運動員的人生軌跡大概是這樣的:7歲左右進入基礎訓練階段;12歲左右進入專項提高階段;18歲左右進入最佳競技階段;23歲左右進入競技保持階段;直到30歲左右退役。退役后自謀生路者居多。可以說,因為參加運動訓練運動員的整個人生都發(fā)生了巨大改變。生命周期對運動生涯的影響體現(xiàn)在:生命周期包含運動生涯;運動生涯隨生命周期的展開而發(fā)展,到40歲,人體開始走下坡路的時候,運動生涯宣告結束,但生命周期還將繼續(xù)。
4 運動對生命全周期的影響
在大眾的認知中“體育運動員的壽命普遍較短,平均壽命只有55歲,屬短命”。該認知只是停留在想當然的邏輯層面上,沒有科學依據(jù)和數(shù)據(jù)支持,但關于體育運動員比普通人活的更久卻有研究報道和數(shù)據(jù)支持。2012年發(fā)表在英國醫(yī)學雜志上的一篇文章表明,奧運會獎牌得主比大眾對照人群平均多活2.8年。
論文作者普利斯對來自于9個國家的15174名從 1896 年到 2010 年參加奧運會并獲得獎牌的運動員的壽命進行統(tǒng)計,并與國籍、年齡、性別相匹配的對照人群相比較得出以上結論[ 9 ]。2013年發(fā)表在歐洲心臟雜志上的一篇論文表明,環(huán)法自行車參賽選手的死亡率比同等對照人群低 41%。這是論文作者對在 1947- 2012 年間參加過至少一次環(huán)法自行車賽的共 786 名法國車手死亡率統(tǒng)計的結果[ 10 ]。
上述兩個研究的結果表明,運動對國外運動員不僅不會折壽,還會增加壽命。即運動能力運動對基本生命運動具有促進作用。遺憾的是兩個研究都是針對外國運動員的。針對國內運動員壽命的研究非常少。以運動員和壽命為關鍵詞搜索中國知網(wǎng)數(shù)據(jù)庫,搜到的都是運動壽命的研究,鑒于運動壽命和壽命的意思完全不同,這里暫時不能得出運動對中國運動員的生命全周期究竟有促進還是妨害作用。
5 疑問
中國運動員普遍存在過早退役現(xiàn)象,過早退役不僅是對自身潛能的浪費,也是對國家資源的浪費。據(jù)彭杰論文指出,在我國,國家為培養(yǎng)一名優(yōu)秀運動員傾注了大量的心血,其所投入的財力,大約相當于培養(yǎng)十幾名大學生的財力;而要培養(yǎng)一名奧運會金牌運動員,國家大約需要投入2000萬人民幣[ 8 ]。為什么國內的運動員從小到大不論是訓練還是參賽幾乎都靠國家“養(yǎng)著”,雖然也能取得很好的成績,但運動壽命卻非常短?有學者認為過早專項化訓練是導致運動員運動壽命短的主要原
因[ 9 ]。我認為恰恰相反,正是因為專項化訓練開始的過晚導致專項化運動訓練時間不夠,只能通過“三從一大”的訓練原則來指導訓練才導致運動員過早退役。
主流訓練學全過程多年運動訓練的階段劃分和訓練內容安排就是最好的反面證據(jù)。參加運動訓練的前3-5年訓練全面身體素質和一般運動能力,理由是全面身體素質是專項身體素質的基礎,一般運動能力是專項運動能力的基礎。然而不論是邏輯層面還是現(xiàn)實實踐層面,都不斷地指出和證明——學貴專精。人生是有限的,運動生涯更是短暫的,專項發(fā)展的時間都不夠,竟然還主動浪費時間追求全面發(fā)展,無怪乎運動員早早退役。
6 建議
從生命全周期的角度來看運動生涯,運動生涯是非常有限的、短暫的。以有限的、短暫的運動生涯開展運動訓練,除了提早上路、學貴專精之外,并無其他捷徑。為盡可能的挖掘身體的潛能,延長運動生涯,創(chuàng)造優(yōu)異的成績,必須遵從并利用生命周期的發(fā)展規(guī)律盡早進入專項化訓練,為后期高強度專項化訓練留出足夠的成長時間。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統(tǒng)計局.2010年人口平均預期壽命[EB/OL].2016,3-10.
[2] 茅鵬,嚴政,程志理.一元訓練理論[J].體育與科學,2003,24(4):5-11.
[3] 王瑞元.運動生理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9,374.
[4] 田麥久.運動員多年訓練研究文集[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10,3.
[5] 彭杰.優(yōu)秀運動員運動壽命研究導論[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01,16(4):54-57.
[6] 阿英嘎.我國優(yōu)秀運動員運動壽命的項群差異[J].體育學刊,2007,14(1):130-133.
[7] 周暉.中外運動員運動壽命比較研究[J].湖北體育科技,2005,24(4):453-456.
[8] 劉敬行.從終身體育的角度談學校體育專項化[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15,31(5):89-93.
[9] Clarke PM, Walter SJ, Hayen A, Mallon WJ, Heijmans J, Studdert DM.Survival of the fittest: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of the longevity of Olympic medallists in the modern era[J]. Br J Sports Med.2015,49(13):898-902.
[10] Marijon E, Tafflet M, Antero-Jacquemin J, El Helou N, Berthelot G, Celermajer DS,Bougouin W, Combes N, Hermine O, Empana JP, Rey G, Toussaint JF, Jouven X. Mortality of French participants in the Tour de France (1947-2012) [J]. Eur Heart J. 2013,34(40):4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