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振林 焦德杰
摘 要 以能力培養(yǎng)為核心,以“4+3+3”課程體系為主線,重構了生物化學實驗課程中基礎、綜合性和創(chuàng)新性實驗三個模塊,體現(xiàn)能力遞進式發(fā)展的實驗訓練內(nèi)容。同時,我們實施了“合作式”實驗教學方法,發(fā)展了多層次的教學效果評價機制,開展了卓有成效的生物化學實驗改革,進一步提高了教學質量。
關鍵詞 4+3+3 生物化學實驗 改革
中圖分類號:G424?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6.01.062
Innovative Practice of Experimental Curriculum Teaching
Reform of Biochemistry with 4+3+3 System
WEI Zhenlin, JIAO Dejie
Abstract Focused on training of practical ability, we reconstructed the experimental curriculum of biochemistry termed “4+3+3” which includes three modules such as basic, integrity, innovativeness, respectively. In addition, we practiced cooperative study model and multi-level evaluation system to support our teaching reform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Key words 4+3+3; experiment of biochemistry; reform
1 “4+3+3”實驗教學模式改革的概念與意義
實驗教學是高等學校整體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的重要部分,是通過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教學活動,給學生傳授知識與能力的過程。不斷吸收實驗教學的新方法和新理論,主動借鑒高內(nèi)、外高校在生命科學實驗課程教學改革中的成功經(jīng)驗和做法,因地制宜,開展各有特色的實驗教學改革,提高本科生實踐能力培養(yǎng)的水平。生命科學學院各專業(yè)對學生實驗能力的要求較高,因此學生的培養(yǎng)質量與實驗教學的水平息息相關。然而,隨著現(xiàn)在教育理論的發(fā)展和現(xiàn)代生物產(chǎn)業(yè)對高級創(chuàng)新性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的需求不斷增加,原有實驗教學模式已經(jīng)不能很好適應社會的要求和學生的期望。生物化學是生物系各專業(yè)的最重要基礎課程之一,在生物化學實驗教學中引入自主學習和研究性學習的模式,開展“4+3+3”教學模式改革的試點工作,既能強化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又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意識與能力,使學生掌握合作學習的基本能力并具備基本的科學研究素質。
2 “4+3+3”實驗教學改革的模式
在生物系開展的“4+3+3”實驗教學模式中,按照生科院生源質量和辦學經(jīng)費等方面的實際情況,參考其其它高校的成功經(jīng)驗,進行了綜合性改革。在教學內(nèi)容方面,除精選基本實驗之外,強調綜合性和創(chuàng)新性實驗,設置了與產(chǎn)業(yè)相關的實驗內(nèi)容,使教學內(nèi)容更好地反映了德州地區(qū)生物相關產(chǎn)業(yè)的需求;在師資隊伍方面,通過與山東龍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山東谷神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單位合作,以雙師型隊伍為骨干,聯(lián)合企業(yè)辦學;在教學方式上,設置了3個遞進的層次,強調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在教學方法方面具有研究性特點,增強學生實踐能力;在學習效果評價方面,使評價方法具有多層次性和多元化,全面反映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學習能力。
具體而言,“4+3+3”實驗教學模式是層次化和開放式的,共分成三個前后相連階段,各實驗成績所占比重分別為40分、30分和30分。第一階段為實驗安全和基本實驗能力訓練階段,主要教學目標是使學生熟悉實驗室安全知識和掌握基本實驗技能。相隨的第二個階段為綜合性實驗能力訓練階段,目的是使學生通過合作學習的形式完成兩個綜合性實驗,具備一定的綜合實驗能力。第三階段為創(chuàng)新性實驗能力訓練階段,學生可自選與實驗題目或者自行設計應用型實驗題目,通過團隊學習的形式自主完成實驗,教學目標是掌握基礎的獨立實驗能力。學生只有在完成前一個階段實驗基礎上,才可以進行下一階段實驗。在成績評價方面,摒棄主要根據(jù)實驗報告和理論考試主的評價方式,而主要通過綜合性考查學生對實驗原理的掌握程度、實驗技能、實驗數(shù)據(jù)處理能力等多因素給出最終成績。
3 “4+3+3”實驗教學實施方案
參考王艷杰和陳永富等的成功做法,“4+3+3”實驗教學模式將教學過程分成三個階段實施,每個階段在教學內(nèi)容、組織形式和評價方法各有其特點。
在第一階段,首先進行實驗室安全培訓,培訓合格后進入實驗技能訓練階段。此階段設置4個基本實驗,涵蓋蛋白質、脂類物質、酶和核酸的基本性質實驗方面,學生每完成一個實驗可獲得10分。本階段實驗組織形式采用正常模式,學生2人一組,教師手把手地教,每個實驗為3課時,并須撰寫實驗報告。評價的標準為能否掌握基本實驗原理、能否使用基本實驗儀器、動手能力以及是否具備實驗數(shù)據(jù)處理的基本能力。
在第二和第三階段,借鑒了研究性教學模式和開放實驗的組織方式,重點為鍛煉學生的團隊學習能力與自主實驗能力。
在第二階段,指導教師根據(jù)與實驗課程相關產(chǎn)業(yè)的實際需求,設計2個綜合性實驗題目,例如“食品中蛋白質、脂肪和有機酸含量的測定”和“天然黃酮類物質的提取與含量測定”,并給出建議性實驗方法。學生在此基礎上,選擇實驗材料,查閱文獻并對實驗方法進行修改,指導教師審核后進行實驗。同時,學生組成實驗小組,由指導教師指定組長一名,組長負責召集組織預習實驗題目,查閱文獻和修改實驗方案,形成實驗預習報告;經(jīng)指導教師審核后,組織本組學生進行實驗,要求在指導教師批準后半個月內(nèi)完成并撰寫實驗報告。
此階段,對于實驗成績的評價,采取評價課堂討論表現(xiàn)并審核實驗原始數(shù)據(jù)與報告的方式進行。即實驗完成后,指導教師隨機指定一名小組成員,以PPT形式匯報其實驗方法,實驗過程,實驗數(shù)據(jù)處理和實驗結果,并接受其他同學的提問。由指導教師點評該小組在實驗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原因和解決辦法。隨后,指導教師根據(jù)匯報情況、實驗報告和實驗技能進行成績評定。每完成一個實驗,根據(jù)學生在實驗中中所起的作用和表現(xiàn),可獲得16~30分。
第三階段為學生創(chuàng)新實驗技能訓練階段,學生在較好地完成前2個階段的基礎上進入該階段實驗。本階段將在吸收企業(yè)特聘教師深度參與的基礎上,組成指導教師團隊。指導教師團隊根據(jù)教師科研項目和相關企業(yè)發(fā)展的需求,設定5~8個實驗范圍并每年更新。學生組成合作小組,選定題目,共同查閱文獻,設計實驗方案并撰寫實驗預習報告,各小組實驗預習報告被指導教師團隊審核通過后,方可進入實驗室開展開放實驗,同時,也鼓勵由學生緊貼產(chǎn)業(yè)發(fā)展需求自行擬定實驗題目,要求實驗題目應用性強并涉及生化實驗課程主要知識點與操作技能。對于這類題目,由指導教師團隊進行一對一指導,實驗時間為批準之日至下一學期末,學生綜合實驗成績評定不再限定于開設實驗課的學期。
本階段將嚴格考核學生的實驗技能和實驗結果,如因操作技能不熟練等原因而未能完成實驗時,小組成員均不得分。
4 “4+3+3”實驗教學改革的效果
通過與生物龍頭企業(yè)以校企合作的方式實施 “4+3+3”實驗教學模式,人才培養(yǎng)的規(guī)格與質量不斷提高,辦學水平逐步提升。學生綜合素質明顯提升。畢業(yè)生考研率一直穩(wěn)定在50%以上,近三年200多名同學考取碩士研究生;在各級大學生科技文化競賽中獲得一等獎4項、二等獎10項、三等獎21項;2011年生物系被評為山東省企校合作先進單位。
“4+3+3”實驗教學體系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通過建設雙師型指導教師隊伍和高水平的教學條件,運用研究性教學方法與手段,開展緊密聯(lián)系實際的實驗教學,進一步提高了生物系的實驗教學水平,在培養(yǎng)高水平創(chuàng)新性應用型人才方面,初步探索出了一條新路。
參考文獻
[1] 陳永富,錢國英.合作性教學在免疫學實驗中的應用與實踐.中國電力教育, 2009.143:134-136.
[2] 陳永富,錢國英,汪財生,張 ?包永波.基于學生綜合能力培養(yǎng)的“免疫學”精品課程建設.右江民族學院學報,2012:7-78.
[3] 江平.“園-企-校”合作背景下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初探.科教導刊,2012:134-135.
[4] 劉紅林,程牛亮,張悅紅.生物化學實驗教學課程體系改革的創(chuàng)新實踐.中國高等醫(yī)學教育,2010.6:15-17.
[5] 羅少洪,李春梅,陳耕.生物化學實驗改革的實踐.廣東藥學院學報,2004.20(4):286.
[6] 王艷杰,柳春,趙丹玉,賈連群,馮曉帆,李寶坤.中醫(yī)院校生物化學分級實驗教學模式的研究.基礎醫(yī)學教育,2011.13(8):734-735.
[7] 張立,盧忠燕,申曉冬,何鳳田.改革生物化學實驗教學,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西北醫(yī)學教育,2011.9(1):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