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輝
摘 ? ?要:在初中地理課上運用生活化的教學方法能夠更好地促進學生利用學過的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地理問題。采用營造生活環(huán)境、小組討論生活話題、親身參與生活實踐等方法能夠更好地促使學生提高地理學習能力。
關(guān)鍵詞:生活化教學;地理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55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992-7711(2016)02-001-01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地理教學不僅僅只是要教會學生一定的地理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培養(yǎng)學生分析地理問題的能力,讓他們能夠利用自己學到的知識來解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地理問題。我在進行地理教學的時候就十分注重將地理知識和學生的日常生活聯(lián)系起來,用生活化的教學策略來促進學生提高綜合素質(zhì)。
一、生動直觀,營造生活情境
在進行地理教學時,如何能夠更加直觀地導入課程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我總是利用各種方法給學生營造一個生活化的情境,讓學生能夠更生動形象地感受到地理問題,快速地進入到學習的狀態(tài)。
在學習中圖版地理七年級下冊第七章“認識我國的區(qū)域”時,為了讓學生們能夠快速地進入到學習的情境之中,我給學生展示了一個精心制作的多媒體課件。我給學生展示了一些我國著名的標志性建筑物的圖片和影像資料,并配上了《歌唱祖國》的音樂,讓學生能夠在欣賞的過程中對我國的區(qū)域有一定的了解。然后又展開了“猜一猜”的活動,看看學生是否能夠從這些標志性建筑物中得到啟示,猜猜這是我國哪一個區(qū)域,如“天安門”代表北京,“東方明珠電視臺”代表長江中下游平原的上海等,并且要在中國地圖上指出該區(qū)域所在的位置。學生們一下子便激發(fā)起了學習興趣,同時更加直觀地對我國的區(qū)域有了大致的了解。然后我又告訴學生,如果要更加深入地了解我國的區(qū)域,就要從課本中尋找答案,此時學生們都積極地翻開書本,展開了自主學習,學習的效果十分好。為了給學生營造一個更具有生活化的情境,我總是將一些他們?nèi)粘I钪薪?jīng)常能夠看到的圖片、視頻等展示給他們看,讓枯燥的地理學習變得更加生動有趣。
營造生活化情境能夠更快地將學生的注意力轉(zhuǎn)移到學習上,讓他們在生動直觀的情境中投入學習,將枯燥的學習變得富有生機,更加具有魅力。
二、深入討論,探討生活話題
在學習地理知識的時候,必要的討論是必不可少的。由于學生在學習某些地理知識時總是覺得和自己的生活有一定的距離,所以就缺乏了繼續(xù)探討的動力。因此,我便在設置討論話題的時候總是從學生感興趣的熱點問題、生活問題入手,引發(fā)他們的思索,促進他們進行小組討論。
在學習中圖版七年級上冊第三章“復雜多變的自然環(huán)境”的第三節(jié)“天氣與氣候”時,為了促進學生深入討論我國復雜的自然天氣,我便給學生展示了自己在去年十二月去三亞旅行的照片,讓學生們猜一下這張照片拍攝的時間。很多學生都猜是夏天或者是春天,我最后告訴他們,這其實是在冬天拍攝的,學生們都發(fā)出了驚呼,露出了不敢置信的表情。我便趁此機會讓學生進行討論,討論的話題就是“老師說謊了嗎?”我讓他們自主學習課文中的內(nèi)容,然后推理一下老師剛剛有沒有說謊,在什么地方老師可以在冬天拍出穿著單薄衣服、身邊花草環(huán)繞的照片來,這說明了一個什么問題。在經(jīng)過了自主學習和深入討論之后,學生們終于從這個小例子入手,了解了我國自然環(huán)境的多變和復雜,對我國的地理氣象情況有了一個更加深入的了解。在這個基礎上,我又引發(fā)他們更加深入地討論問題,提出假設如果我國召開一個大型運動會,根據(jù)我國各地的地理和天氣情況,要求在不同的城市安排場館,如“滑雪、帆船、山地自行車”等比賽,要如何安排才顯得更加合理。學生們立刻聯(lián)系自己學到的“復雜多變的自然環(huán)境”中的內(nèi)容展開了深入的討論,根據(jù)我國的地理分布和氣候現(xiàn)象來作出了不同的判斷。
我經(jīng)常將學習的內(nèi)容和日常生活聯(lián)系起來,從一些生活小常識等入手,促發(fā)學生深入討論,激發(fā)他們對地理產(chǎn)生興趣。
三、親身經(jīng)歷,參與社會活動
學習地理,單純紙上談兵是不夠的,我還經(jīng)常組織學生參加一些生活化的社會活動,讓他們在活動中鞏固學到的知識,并達到知識遷移。
在學習中圖版七年級下冊第四章“自然資源與經(jīng)濟發(fā)展”第一節(jié)“水資源及其開放利用”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了解水資源的重要性,養(yǎng)成節(jié)約用水的好習慣,我讓學生在課后分小組進行一個社會實踐活動。讓他們觀察一下學校的衛(wèi)生間,看看是否存在浪費水的問題和現(xiàn)象,并且將這些情況記錄下來。同時,我還帶學生參觀了自來水廠,讓他們了解一滴干凈的自來水是如何誕生的,在了解自來水生產(chǎn)的工序和步驟之后,學生們都對自來水的來之不易頗為感慨。最后我讓他們將自己觀察到的內(nèi)容結(jié)合參觀所得撰寫一篇小論文,說說水的來之不易,并且嘗試提出在生活中節(jié)約水資源的對策。有的同學提出可以在水龍頭上安裝聲音感應裝置,在使用的時候就會發(fā)出聲音,提醒人們不要忘記關(guān)水龍頭;也有的學生提出要進行水資源科普講座,讓所有人都了解自來水的來之不易。大家暢所欲言,在論文中提出了不少的建議,他們所撰寫的論文體現(xiàn)了他們在親身經(jīng)歷社會活動之后的感受。這樣的活動促進學生們運用自己得到的地理知識去主動分析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同時也有效地提高了他們學習地理的興趣。
初中地理課堂的生活化教學是十分重要的,能夠促進學生更好地利用學到的地理知識來解決現(xiàn)實問題。在教學的過程中,我采用各種策略促進地理課堂的生活化,得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質(zhì)量,增強了他們的綜合素質(zhì)。
[參考文獻]
[1] 鄭積慧.初中地理課堂中引入“生活化”教學的思考[J].考試周
刊,2015(9).
[2] 周小蘭.初中地理教學生活化探討[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
究,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