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機老米
我們與學生的關系很特殊,交織著愛與恨,我個人覺得,一定會有許多學生喜歡過我的課,喜歡過我的風格。但也有一些學生對我的課感覺很麻木,也許有人討厭我的風格,只是礙于老師的面子不說而已,而我也從學生的好評,家長的肯定中獲得過激勵,也從許多令人沮喪的失敗與指責中受到過傷害,意識到這些,我愈發(fā)感覺到做一個老師不容易,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履薄冰,課堂上我們兢兢業(yè)業(yè)為學生講課,哪怕自己再苦再累,只要能夠得到孩子們的好評,他們能夠從我的講解中汲取到一些有用的東西,我都覺得很安慰。但萬事都不是以我的意志為轉移的。世上任何事物都是瞬息萬變的,我只有默默耕耘,結果則是順其自然的,因此,當好一個老師實屬不易,面對著孩子們求知渴望與家長的渴望,我內心每天都心急如焚。
面對學生,我是善良的,但我認為師生是一場注定要分手的相遇,只是這次相遇少了相互間的利益與爭斗,更多的是一種責任,一種職責,相遇之際全力以赴,竭盡所能,畢業(yè)后忘掉,有的在長大后與我成為了朋友,但校園腳只留下曾經的美好,曾經的友情。相互間兄弟般的情意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變得更加牢固,僅此而已,而接下卻迎接又是新的充滿雅氣的孩子。重復了又重復。這就是教師與學生的宿命,但這種宿命卻是陽光般溫暖的。
我不知道我的這種想法是滯不恰當,或又是一種冷漠?但事實上,畢業(yè)后不久,有的學生姓名我甚至忘掉了。這似乎不合情理,不近人情,但我不認為有什么不妥,但遇時,我已盡力,分手后,大家各自有自己的生活,我當然期待與我成為朋友的學生認為我是他生命中的“重要他人”。反之,又有什么呢?人與人之間不會因為沒有誰而活不了,也沒有人為誰而活。這就是現實,這就是生活。
我們與學生的關系就是如此微妙,讓人猜忌,讓人回味,所以我想說,教師工作的意義,固然在于成就學生,但這不是施恩,我說過這是教師的本職,所以不要期待回報,更不要經易認為學生不懂回報,更甚者認為是“忘恩負義”。我認為一種合情合理的師生關系就是不求回報,只希望他們發(fā)展成為社會有用的人,這樣就是完美的結局。
我努力工作,勤奮上進,孜孜不倦地為孩子們服務,甚至經常地超出了別人的期待,不是為了別的而是為了自己,為了能對得起這分工作,更為了對得起自己的良心,不能說為社會做出多少偉大的貢獻,但求問心無愧,我們取得了大大小小的勝利,許許多多的學生因我們而發(fā)生變化,至少變得更好,這值得欣慰,這是我們從事這一職業(yè)的意義所在。當某一天我們遇到這些學生的時候,得到孩子們的問候時,值得慶幸我曾經是他們的老師,這多么令人驕傲。
我們同樣經歷了大大小小的失敗,包括在許多時候雖然盡力但卻沒能改變或挽救一些學生,這必定如重石在胸耿耿于懷,甚至無法釋懷自己的情感,但一旦他們畢業(yè),也就卸下這副擔子。畢意我們曾經盡力。我不去羨慕或嫉妒,“優(yōu)秀班主任、優(yōu)秀老師”們的榮耀,因為那是屬于他們的榮耀,低下頭播種自己的種子,流過汗了,莊稼的稀疏或茂盛,是由收獲而定,成敗讓他們去言論,堅持自在人心,只要我付出過,奮斗過。
很多次老師們經常艱辛地給那些孩子們補課,雖然是暑假,每天6 點半以前就默默走向教學樓然后傳來喃喃的學習聲,直到深夜… … ,家長操心,老師操心,家長望子成龍,老師前仆后繼,我們將生命可最重要的年華投注到這群偶爾相遇的孩子身上。孩子“累”老師“苦”,只為了有朝一日的“重點學校”。這就是我們的教學的意義嗎?這負擔遠遠超過了孩子們的承受的能力。這些孩子會因此而發(fā)生直正的改變嗎?然而他們依然在夜以繼日的學習著。多年以后,又有誰會想起我們呢?但我寧可默默無聞的耕耘,不吸引榮華的照耀。歲月的風沙,終將默默地整理這一切,只有歲月能夠記住,畢竟我們曾經相遇過,一起努力過。
因此我總在想,生命的意義空間在哪里?我們與學生,又是怎樣的關系?但我無悔選擇這支教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