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朝勝
[選材切題是第一位的]
審題失誤,選材偏了,就不能表現對考題的價值判斷。如面對“品味時尚”這道作文題,不少同學把“愛國主義”當作“時尚”,大寫特寫愛國人士的事跡。有同學受提示語的影響,認為“只有經典才是時尚”,選材回到了古代。一同學寫“熟悉”,從古龍小說中選材,亦犯大忌。一同學寫“彎道超越”,真寫自己兩次在上學路上的彎道上超車的事情。以上都是選材上出現了問題,導致切題不到位,影響到后面的發(fā)揮。
以上幾名同學審題失誤了,就算選材再準確也是白費力氣,因為材料不能表達中心,為題所用。所以,同學們不能一心想著在選材上不與別人撞車而忽略了與題目的銜接。創(chuàng)新是在切題基礎上的創(chuàng)新,這是考場作文的重要原則。
[起筆入題忌拖沓]
一篇800字的作文,哪有余墨轉彎抹角,必須快速入題,把主體內容表現出來。而許多同學常犯“入題慢”的毛病,顯示主旨的內容“千呼萬喚不出來”。這是考場作文的大忌,給人的印象就像皮厚餡少的包子。來看一篇問題記敘文的開頭幾段:
①我喜歡獨自欣賞初春時枯樹枝上鉆出的一抹新綠,那是它們在展示自己爭先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旺盛的生命力;我敬重破繭時斑斕的蝶影,那是它們不甘于束縛、力爭活出美麗的宣言;我敬佩面對湍急的水流仍拼命向上劃的漁夫們,那是他們在力爭上游時一道精神風景。力爭人生的上游,在不斷地感悟中去尋找生命的真諦,生命才更有意義!
②一個人怎樣才能在人生旅途做到力爭上游呢?
③記得初中的時候,我的成績一直不是很理想,特別是數學和物理,每次考試都在及格線上“徘徊”。為此,父母沒少在我面前嘮叨,老師也多次找我“面授機宜”,大家都希望我能加把勁,力爭上游。但我卻總是提不起勁,因為我喜歡語文,喜歡語文世界里散發(fā)出來的馨香;我也喜歡英語,喜歡二十六個字母于千變萬化中展現出來的美麗。而一想到那些枯燥乏味的數字、公式、定理和一些奇形怪狀的“符號”,我的頭就會一個變成兩個大。
④然而,高一時的學校運動會改變了我……(《力爭人生的上游》)
咋一看開頭,還以為是議論文。接著往下看,卻發(fā)現主體部分是記敘文,詳細講述了作者參加運動會的經過與感悟。這樣看來,這篇作文開頭的一段議論就屬于畫蛇添足了,完全可以直接從②節(jié)切入。
2015年高考江蘇作文閱卷組公布的幾篇優(yōu)秀記敘文入題都很快,作者下筆都是開門見山,不繞彎子,直奔主要情節(jié)。在下文中,筆者出示的范文《小巷面條香》就符合“快速入題”這一特征,同學們可以驗證一下。
小巷的深處是家面店,主人是位老人。(起筆入題,簡潔明快)
……
每當有人夸贊時,老人可不會謙虛,總是熱烈地應承,并炫耀自己的湯面——面條是自家手制的,鹵是到鄉(xiāng)下的釣翁討來的野生魚,就連水都是從自家院子的井里挑來的。有人打趣:“老人家,你的秘訣都透露了,不怕被搶了生意?”老人卻一笑:“哪里是什么秘訣,誰都知道,但有誰像我這樣堅持幾十年呢?”(老人的智慧就體現在這里)
老人的兒子也是廚師。熟客們會發(fā)現,父子倆的面頗為不同。所以,叫面時總要添一句:“老爺子的面”或“小伙子的面”。至于我,偏愛老人的面。老人的面筋道,叔叔的面偏軟;老人的面味輕,叔叔的面味重。有人說:“小伙子的面是酒,宜趁熱享用;老人的面似茶,宜慢慢回味?!钡拇_,叔叔的面上會淋一勺蝦子油,而老人卻喜歡放上兩三根香菜,幾滴豬油。吃老人的面時,竟聞不到香氣,惟有輕咬面條時,那香氣才由面條的縫隙中迸濺出來。面條筋道爽滑,豬油鼓動魚湯,魚湯刺激你的味覺。老人的智慧,也許便是他靈魂留在面中了。(精彩描寫大大刺激了讀者的味蕾)
終于一日,小巷被拆,小面館也搬到另一條小巷。臨走時,老人讓兒子給所有人端上一碗面,面上分明是三根香菜和幾滴豬油。老人挑了幾根面,喝了一口湯,點點頭說:“有三分意思了。”
后來,我又去吃一次面。老人已經不在,但叔叔的面里卻分明有幾分父親的影子。至于在客人間熟稔地招呼著的,卻是一位與我差不多大的小伙子了……
記敘文之所以容易得高分,靠的就是它有故事,有人物,讓讀者覺得這個人就在你身邊。有鑒于此,記敘文的開頭就要像《小巷面條香》這樣直奔故事,不要拖沓。
[適當點綴議論抒情]
一些同學寫記敘文時,喜歡大段題記或議論開頭,大段抒情結尾,中間加一個情節(jié)松散的故事。這種用散文式的筆法寫成的記敘文,其實不是正宗的記敘文。記敘文應靠精當的記敘和精彩的描寫吸引讀者,議論與抒情只是敘述與描寫的總結與升華,是“點睛之筆”。所以話不在多而在精,若大段議論或肆意抒情,就會喧賓奪主,影響記敘文的文體特征。2015年高考江蘇滿分記敘文《王大爺的早餐店》在處理記敘描寫和抒情議論的比重問題上恰到好處,值得同學們學習。這篇作文堪稱最典型的記敘文了,情節(jié)雖不復雜,但文中飄出一股濃濃的生活味。這些都得益于敘述與描寫的生動,如第6節(jié)“王大爺笑瞇瞇的,我甚至覺得他的皺紋都特別可愛”一句,寫出了考生觀察的專注、想像的逼真、情感的飽滿。此外文章只在結尾處輕點一筆議論,挑明了主旨——
王大爺,你一點也不傻,你就是心里敞亮才過得好??!
[不給讀者留下質疑的情節(jié)]
情節(jié)合理是記敘文的基本要求,但是2015年高考江蘇閱卷組公布出來的多篇優(yōu)秀記敘文在情節(jié)上也有美中不足之處。比如上文的《小巷面條香》開篇簡潔明快,人物形象豐滿,生活味濃厚,幾乎堪稱完美之作。但讀到后面,仍然有一個小小的瑕疵——這家面館的口味最后到底走的是哪條路線?在筆者看來,不如將最后一節(jié)文字刪除,反而能使故事的結尾有一種“余音繞梁,面香猶存”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