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玲
兒童生來具有靈性,兒童靈性的外在表現(xiàn)具有即時性、隱蔽性、易逝性,與環(huán)境、氛圍等密切相關。童年期的靈性如果能得到很好的保護和激揚,那么便會逐步增強,進而發(fā)展為常人口中“有靈氣、有創(chuàng)造性”。相反,如果未得到很好的保護,那么靈性就會逐步消退,兒童往往變得“故步自封、因循守舊”。因此,教師尤其是小學教師,需要在教學中細致觀察,善于捕捉學生靈性的想法和行為,把發(fā)掘兒童的靈性,激揚兒童的靈性,讓兒童在自身的基礎上獲得靈性的發(fā)展,作為數(shù)學教學育人方面的價值追求之一。
一、在平等的對話中擷取生成性資源
很多時候,兒童是有自己獨特的想法和思考的,但是往往由于規(guī)范紀律的要求和對教師教學期望的揣摩,學生會把這些想法和問題掩藏起來,教師很難真正走進學生的世界。有人說:兒童總是帶著秘密的,教師很重要的一個任務就是打開這個“暗箱”。因此,我們需要走近兒童,與他們平等對話,從中擷取他們有價值的想法。
在教學《認識面積》一課時,其中一個環(huán)節(jié)是從正方形、長方形、小硬幣中選擇標準,測量兩個圖形的面積,比較它們面積的大小,并討論:選用哪種測量標準比較好?學生們經過討論、補充后都認為用正方形做標準比較好。于是,我順勢揭示:人們在長期的生活中也發(fā)現(xiàn),選用正方形這樣的標準來測量更合適一些,從而為后續(xù)引出面積單位埋下伏筆。這時候,兩名學生在下面輕聲交流了起來?!八麄兪遣皇怯惺裁床煌囊庖娀蛴凶约旱南敕ǎ俊庇谑?,在接下來的學生練習環(huán)節(jié),我便走到他們身邊輕聲問:“你們剛才在討論什么?”說得學生感覺好像犯了錯一樣,不敢開口,旁邊的學生說:“他剛才說小方塊好是好,可是我們總不能每天都帶在身上啊?!边@學生多有想法,這樣原生態(tài)的問題是他真實的困惑和表達,而且這不正是“為什么要產生統(tǒng)一的面積單位和后來只要去量出長、寬”的原因之一嗎?于是,我在課快結束的時候,請這兩名同學到前面來大膽地說出了自己的困惑,并且啟發(fā)大家想辦法。就這樣,一個人的靈性思考引發(fā)并帶動了一群人的靈性思考。
兒童靈性的表現(xiàn)具有不可預期性和隨機性,需要我們確定以學為中心的課堂教學理念。尊重兒童,多讓兒童表述自己的思考和想法,像巴學園的小林校長一樣耐心傾聽兒童的想法,那么,兒童靈性的思想資源就能夠得到更好的發(fā)揚。
二、在延展的時空中凸顯隱蔽性資源
在教學中我們發(fā)現(xiàn),一方面課堂時間是有限的,不可能讓每個學生都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另一方面,一些學生生性膽小,他們不太敢于表達自己的想法,因此很多時候,學生們一些很有價值的想法、問題被淹沒。
如何能更多地了解學生呢?我想到將課堂向外延伸,拓寬教師與學生接觸的時空。于是,我在教室里設立了一個“數(shù)學信箱”,鼓勵學生把課上沒有來得及表述的想法或問題、遇到的困難、自己發(fā)現(xiàn)的好題……以卡片的形式寫出來,放到信箱里,我每天收集、整理、解決一次。這樣不受時間限制,不會因為老師的離開而讓學生將自己的想法丟棄,既保證了課堂效率又讓學生隱蔽性的思想資源得到了更充分的凸顯。在二年級下冊《認識方向》一課中,我以問題:“如果小紅家不在小軍家的北邊,也不在小軍家的東邊,而是在北邊和東邊之間,那該怎么表示他們兩家的位置關系呢?”引出對另外4個方向的學習。課后,有學生就通過“數(shù)學信箱”向我提問:“小紅家在小軍家的東北面,小麗家跟小紅家又不在一起,怎么也在小軍家的東北面呢?”
看了學生的問題,我又和他談了談,發(fā)現(xiàn)原來他的困惑在于:前面學習東南西北時,在東邊不管是多遠,都在一條線上,于是他便錯誤地認為在東和北正中間的那條線上的才是東北(我們的八個方向的模型也是以線的形式給出的)。于是,我決定在第二課幫助學生進一步厘清認識,并摒棄如下左圖的模型,改為如下右圖的模型。
像這樣,“數(shù)學信箱”讓我更好地看到了學生的學,聽到了他們真實的聲音,更好地凸顯了隱蔽性的兒童資源,讓我的教學能夠更好地貼合兒童、支持兒童。
三、在細致的觀察中捕捉易逝性資源
課堂巡視是教師課上把握學生學習狀態(tài)最為常用的手段,一般大家主要巡視學生討論、研究的情況,練習完成情況,對有困難的加以輔導、錯誤者加以點撥,發(fā)現(xiàn)全班性的問題加以講解,巡視的內容大多以結果為主,過程較少。教師們很少駐足一些學生身邊看看他們獲得結果的過程,而正確的答案可能是相同的,但通往答案的路卻有很多條。所以,學生們完成任務的過程中蘊藏著很多資源,這些資源是動態(tài)的、易逝的,需要教師敏銳地捕捉。
在學習一年級《比大小》后測試練習中有這樣一道題:
從卷面上,我們只能看到學生的答案是正確的,但他是怎么思考的呢?我在巡視中發(fā)現(xiàn):他用左手大拇指按著第一只動物,左手食指按著第一間房間,然后移動左手大拇指到第二只動物,再把左手食指也移動到第二問房間……真好,這是學生一一對應思想的實際應用。于是,我請這個學生把自己的方法在投影下展示,并讓大家討論他為什么這樣做,如此不僅讓學生實現(xiàn)了經驗的共享、靈性的互通,而且讓學生透過自己的經驗來發(fā)現(xiàn)與了解自己,更有意識地思考自己的方法。
像這樣能看得見學生的思維、聽得見思考、觸摸得到創(chuàng)造的兒童資源是學生靈性的外顯,這些隨機的、隱蔽的、易逝的資源需要我們帶著放大鏡去尋找,并將有價值的細節(jié)放大處理,讓它在師生、生生互動中生成精彩,讓兒童在靈性化的數(shù)學教學中得到靈陛的張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