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前言】
散文詩是兼有散文和詩的特點的一種常見的現(xiàn)代抒情文學體裁。從形式上看,它雖有散文的外觀,卻沒有詩歌的分行和押韻的特征,但“形散而神不散”;從本質上看,它既屬于詩,也屬于散文,它有詩歌的情緒和幻想,也有散文的內涵,整體上給讀者以美的享受。
在閱讀散文詩時,同學們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一、散文詩表現(xiàn)的是作者基于社會或人生背景下所抒發(fā)的感受。因此,同學們在閱讀的時候要善于捕捉散文詩中描寫客觀生活觸發(fā)下作者情感波動的片段。
二、散文詩雖然兼有散文和詩歌的特征,但它并不等同于抒情散文。歸根結底來說,詩意豐富的散文始終是散文,而散文詩卻是一種兼有散文形式的詩歌體裁。
三、一般情況下,散文詩的作者都擅長運用生花妙筆把平淡無奇的文字組合成優(yōu)美生動的語言,以抒發(fā)自己對人生的無限感懷。因此,把握散文詩的情感脈絡,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就是閱讀散文詩的關鍵所在。
【即學即練】
閱讀下文,完成文后各題。
唐朝的風
□潘志遠
唐朝的風,一路吹來,硬硬的,打在臉上。
那是長風,有著巨大的承載,它能將你的目光吹向天空,作風箏舞;將你的心吹去大漠,作秋雁飛。
長風是好風,可它將高枝都借給了權臣、奸佞,讓他們得權得勢,卻將低枝借給大志詩人,讓他們命運多舛,苦苦掙扎。好風勁吹,可它和解不了開元盛世掩蓋的矛盾。
長風化作塞風,卷起大漠孤煙,邊塞征程,獵獵紅旗,嘟嘟號角;卷起長長馬嘶,鏗鏘刀鳴,淡淡血腥。它從岑參的詩中吹過來,裹著奇寒;它從高適的詩里吹過來,載著千里黃云;它從王昌齡的詩中吹過來,吹來長云雪山,吹來葡萄美酒,吹來錚錚琵琶。唐朝的塞風,吹來黃沙金甲、帳下歌舞、累累白骨,吹起你心中的痛。
長風低頭,裹著離別的蒼涼,引雨入船,透窗搖燈,以清猿之啼,凄清詩人的夢。它在灞橋岸邊、瀟湘渡口、潯陽江頭、巴山驛館、商山旅店,伴隨詩人的身影,掬淚揖別,浪跡天涯。
長風轉身,吹過樂游原,吹過漢家陵閣,西風殘照,那種悲壯,李白最先讀懂,再由西風傳承,到李商隱筆下,已是徹骨的悲涼。
長風吹拂長安郊外,李賀騎著蹇驢,吟著“催榜渡烏江,神騅泣向風”。這位一生抱著遠大理想的詩人,一生夢想馳騁,一生未能馳騁,最終被白衣仙人,召回仙樓。
長風變得溫柔,它牽著柳的青絲、葉的裙裾,走進寒食,徜徉在飛花的春城。長風醉成東風,被人從長安酒肆里拉出來,拉到沉香亭畔。它隨青蓮潑墨,隨龜年引吭,隨明皇吹笛,隨貴妃舞蝶。那一刻,詩詞曲舞和諧一體,只剩下美,剩下詩人高蹈的精神,劃破長空。
唐朝的風漉漉,帶著天街小雨,落戶郊外,遙看草色,綠意滿眼。
唐朝的風熏熏,帶著如火的激情,在西陸監(jiān)獄,點燃駱賓王嘹亮的歌喉。
唐朝的風颯颯,帶著渭水的薄寒,沖天菊香,席卷著長安巷陌。
唐朝的風凜凜,吹北云,渡河汾,驚秋悸冬,一夜讓長安白成巨大的繭,然后抽絲,向西,向西,絲綢之路,千載萬年!
(選自《散文詩·校園文學選刊》2012年第12期,有改動)
1.請簡要說明這首散文詩的主要內容。
解題思路:散文詩是介于散文與詩之間的一種文體,以其自由靈活的散文形式與精湛優(yōu)美的詩意內容而見長,具有非常濃厚的抒情性特征。因此,同學們在做這類題目時,一定要結合選文的語境作答。
2.請談談你對文中畫線部分的理解。
解題思路:我們在體會散文詩所營造的意境美、音韻美的同時,也感受著其獨特的語言美。因此,同學們在做這類題目時,一定要從散文詩語言的本質特征出發(fā),然后再從修辭的角度對其進行理解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