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全民電子時代,幾乎是人手一個有電的設備—智能手機,更有甚者還帶有智能手環(huán)與智能手表等各種需要電來運轉(zhuǎn)的設備。如果碰巧這些設備中的一個沒電了,對于出門在外的你來說,將會相當不方便。若是你攜帶有需要常常充電的設備,那么充電寶可能就是個生存必需品了。但是對于習慣了輕便出行的人們來說,出門帶一個手機已經(jīng)算是很累贅了,如果還必須帶上一個更加笨重的充電寶,就更不能愉快的玩耍了。不過,這個難題可能將在不久的將來被徹底解決。這主要得益于一項新技術的發(fā)現(xiàn)。
這項技術來自于馬薩諸塞大學安姆斯特分校的信息與計算機科學學院,它能讓剩余電量多的電子設備直接給電量少的設備充電,比如電量多的智能手機給電量少的智能手表充電。
這種名叫Bradio的技術得名于“信號編織(Braid of radios)的簡寫,其本質(zhì)上有些類似藍牙連接的技術,只不過不同于現(xiàn)在市面上的普通藍牙傳輸,Bradio在電子設備之間除了能夠傳輸、同步數(shù)據(jù)之外,還能傳輸電力。這也是這項技術為什么能實現(xiàn)設備之間電量轉(zhuǎn)換的核心所在。
舉個例子,當一臺智能手機和智能手表通過Bradio配對之后,剩余電量多的設備會被當成是射頻識別技術(RFID)的讀寫器,而剩余電量較少的設備則會被當成是RFID的標簽,電力就通過讀取的過程分享到了電池較小的一端。
一般來說,像電腦和手機這樣的設備的電池電量可能是智能手環(huán)的十倍甚至百倍,而智能手表與智能手環(huán)之類的設備則往往面臨電池續(xù)航能力與設計的矛盾—用大電量設備來給小電量設備充電是最合適不過的了。研究負責人表示,未來如果Bradio技術能夠廣泛地應用,那些省去了厚重電池的可穿戴設備就能更輕、更薄,續(xù)航時間也能更長,用戶則可以省去隔幾天就得給手表充電的麻煩。
在美國計算機學會在意大利舉行的數(shù)據(jù)通訊大會上,Ganesan教授和研究團隊介紹了Bradio技術。目前的實驗結(jié)果顯示,比起用藍牙傳輸數(shù)據(jù),Bradio能夠?qū)⒔邮茈娏Ψ窒淼脑O備續(xù)航能力提高400倍。
無獨有偶,就在不久前,蘋果也申請過一個無線充電的專利—在iPad和Macbook上增添了一個充電天線,只要把手機和手表放在對應的充電點上就可以充電。如果這項專利真的用在以后的產(chǎn)品上,未來可能不止筆記本電腦與平板電腦,包括電視、顯示器,以及電子樂器之類的“插電設備”,都可以通過類似的方式變成充電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