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麗琴
【摘要】:宗白華是中國現(xiàn)代美學、文藝學及藝術學的奠基人之一。他被譽為“融貫中西藝術理論的一代美學大師”。宗白華先生有很多著作及多篇課堂講稿,如《藝術學》、《宗白華講稿》、《美學散步》等。本論文主要從《美學散步》來分析宗白華的美學思想。
【關鍵詞】:宗白華;美學
引 言
李澤厚在《美學散步》序中概括了宗白華先生的美學思想特點,是“某種帶著情感感受的直觀把握”。李澤厚還對宗白華與朱光潛進行了對照。他指出“朱先生的文章和思維方式是推理的,宗先生卻是抒情的;朱先生偏于文學,宗先生偏于藝術;朱先生是近代的,西方的,科學的;宗先生是古典的,中國的,藝術的;朱先生是學者,宗先生是詩人……”兩位先生的共同之處在于都學貫中西,貫通古今。宗白華先生通過對繪畫、書法、建筑、音樂、詩等多方面的研究,總結(jié)出了一系列的美學思想。
一、繪畫
宗白華在《中國美學史中重要問題的初步探索》的第三部分論述了中國古代的繪畫美學思想,在《論中西畫法的淵源與基礎》和《中西畫法所表現(xiàn)的空間意識》對中西繪畫思想進行了比較。中國的繪畫美學思想可以概括為線條美,氣韻生動,與書法相融合,空間美四個特點。
1、飛動的線條美
中國的繪畫帶有舞蹈的意味,形體化成為飛動的線條。在敦煌壁畫中,不管動物畫還是人物畫都是飛動奔放的。宗白華說過:中國畫是一種建筑的形線美,音樂的節(jié)奏美,舞蹈的姿態(tài)美。中國畫是線條的藝術,不像西方畫一樣是用線條去勾勒輪廓,而是用線條直接塑造形象。中國的畫家用筆墨的濃淡,點線的交錯,明暗虛實的互映,形體氣勢的開合,繪成一幅如舞蹈的圖畫。各種人物象,動物象都融于花紋中,每一個形象都是一組飛動的線紋。而西畫是給人一種立體空間的感覺。飛動的線條美是中國畫的一個美學特點。
2、氣韻生動
氣韻是指宇宙中鼓動萬象的“氣”的節(jié)奏、和諧。這意味著繪畫給人音樂感,即繪畫中有音樂的韻律。如徐渭的《驢背吟詩圖》,就使人產(chǎn)生一種驢在行走的感覺,能聽到噠噠的聲音。這就是所謂的氣韻。生動是說畫中的萬象都是飛動的,有生氣。與“氣韻生動”有關的是“遷想妙得”。繪畫,不僅要表現(xiàn)外部形體,而且還要表現(xiàn)內(nèi)在的神情。這就需要畫家把自己的想象移入到所畫的對象形象中去,這樣才能真正把握物象的神情。
3、與書法、詩相融合
引書法入畫是中國畫的第一特點。書法是繪畫的重要組成部分,各種點線融于繪畫之中。正如董其昌云:“以草隸奇字之法為之,樹如屈鐵,山如畫沙,絕去甜俗蹊徑,乃為士氣?!笨梢姇ㄊ抢L畫的骨干。此外,中國很多畫上都會題詩寫字,借書法點醒畫中的筆法,用詩句表現(xiàn)畫中的意境,融詩心,詩境于畫中。
4、空間美
中國畫所表現(xiàn)出的空間與西畫所表現(xiàn)的是不一樣的。中國畫顯示的是一種類似音樂或舞蹈所引起的空間感型。而西畫是利用光影襯托物象的立體。首先,中國畫家立足于遠處,由遠及近,以大觀小,把不同的點面都畫出來。畫家的觀察角度不是固定的,而是流動的,一目瞥四方,把全景盡收眼底。而西畫是觀察的角度和視線都在畫的正面,整齊,和諧,對稱是他們的特色。中國畫是流動的,音樂的。其次,中國畫的畫底不會用黑影填滿,紙上的空白才是真正的畫底。而西畫的畫底不留空白,畫面上充滿光和影。這些可以表現(xiàn)出中國畫的空白美,只表現(xiàn)主要的物象,其他的都刪去??瞻撞⒉伙@得虛無,只是更加突出主要景物的美。
總之,宗白華通過對中西畫法的比較,對中國畫的審美特征有了獨特的認識。這些認識后人研究中國繪畫有重要的意義。
二、書法
中國書法是中國獨特的藝術文化。宗白華從用筆,結(jié)構和章法三個方面分析書法的審美特征。
1、用筆
用筆有中鋒、側(cè)縫、方筆、圓筆、輕重、疾徐等區(qū)別,這些都可以表現(xiàn)出豐富的內(nèi)心情感變化。但是不管千筆萬筆都歸于“一筆”。一筆乃如郭沫若所說:……乃是自始及終,筆有朝揖,連綿相屬,氣脈不斷。中國人用筆寫字從一筆入手,而一筆畫不能攝萬象,所以需要變動而成八法,才能顯示筆畫的“勢”,表現(xiàn)字的骨肉血筋。而字只有血脈相連,才能有生命。而“八法”寫成的字,如:側(cè)(如鳥翻然側(cè)下),掠(如篦之掠發(fā))等,生氣盎然。一筆畫還需從人心流出。這樣才能使萬象得以在自由自在的感覺里表現(xiàn)自己,這就是“美”。美從人流出來的,又是在萬物形象里節(jié)奏旋律的體現(xiàn)。這就是“用筆”即一筆所表現(xiàn)出來的美感。
2、結(jié)構
字的結(jié)構是由點畫連貫穿插而成的,點畫的空白處也是字的組成部分。建筑設計時,考慮空間的分布,虛處和實處同等重要。中國書法的結(jié)構也體現(xiàn)出這種空間美,講究虛實的分布。歐陽修的三十六法之補空中說出虛實相生的妙理,補空要注意“虛處藏神”。這些都能表現(xiàn)出中國書法結(jié)構的虛實結(jié)合的空間美的結(jié)構特征。
3、章法
在結(jié)字三十六法中的“相管領”與“應接”是論述一篇文字的章法了?!跋喙茴I”是說全篇有一個主題思想,而“應接”是說在變化中要前后要連接和呼應。如《蘭亭序》講究章法安排,全篇有十八個“之”字,神態(tài)各異有變化但又貫穿著全文。要深入了解章法,需從銅器銘文入手。銅器銘刻需要適應各種條件來滿足章法美的需要。
此外,書法還可以表現(xiàn)人的情感。張旭的草書,不僅表現(xiàn)萬物的形象,而且抒寫了自己的情感。借助這些形象暗示了自己對這些形象的情感。書法是情景交融的產(chǎn)物。宗白華對書法藝術的深入分析,總結(jié)出了書法的美學特征,進一步完善了書法美學理論。
三、音樂
音樂是中國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宗白華為儒道兩家不同的音樂理論尋求根源,指出音樂可以凈化人的心靈。這也是宗白華音樂美學思想的獨特之處。
1、音樂傳達生活意境和情感節(jié)奏
節(jié)奏,和聲,旋律是音樂的核心,而這些又是音樂的內(nèi)容,音樂的形式。音樂借助于形式表現(xiàn)生活的內(nèi)容,展示生活意境。宗白華通過分析歐洲與中國關于音樂的寓言故事,看見音樂可能表達的三個方面:是形象的和抒情的;是嬰兒的一雙眼睛令人感到心靈的天真圣潔,竟會引起孔子認為紹樂將作;是孔子的豐富的人格是形式與內(nèi)容的統(tǒng)一,始條例終條理,象一金聲而玉振的交響樂。通過形象領悟音樂,通過音樂展現(xiàn)形象,進而表達生活情境。
2、儒道音樂的不同意境
儒道兩種音樂有不同的意境。孔子是個極愛音樂的人,他不只是欣賞音樂的形式美,更重視音樂的內(nèi)容的善。莊子在《天運篇》表現(xiàn)出了自己的音樂思想。莊子是浪漫派的代表,他的音樂也彌漫著浪漫精神。他的音樂就像他人一樣,游于無窮,寓于無境。咸池之樂可以表現(xiàn)出他的音樂思想。
3、音樂通過移情,改造精神
宗白華認為音樂通過移情凈化人的情感,改造人的精神。孔子言: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樂使人成熟,使人的人格完善。唐詩人常建的《江上琴興》也寫出了琴聲使聽者純凈。生命在音樂中得到安適,人格在其中得到提升,情感在其中的到凈化。
四、建筑
宗白華認為中國的建筑不同于西方,有自己的民族特色。
1、飛動之美
飛動美是中國建筑藝術的一個重要特點。很多建筑物上都有飛動的動物形象,給人一種動態(tài)感。
2、空間美
中國的園林建筑尤其體現(xiàn)了這種空間美感。中國的很多園林中有走廊,窗子,亭子都是為了豐富空間的美。中國是借助建筑物來接觸大自然,從小空間看大空間,豐富美的感受。而西方習慣于把建筑物孤立起來欣賞。中國園林建筑還借助借景,分景,隔景等種種手段來增加空間的美感。
(五)詩歌
宗白華除了是美學大家外,還是著名的詩人。他的詩的美學思想主要體現(xiàn)在《新詩略談》、《三葉集》中致田漢,郭沫若的信中等,他探討了新詩理論,豐富了新詩的內(nèi)涵,推進了新詩的發(fā)展。
1、詩的定義
宗白華在《新詩略談》中指出:詩是用一種美的文字……音律的繪畫的文字……表寫人的情緒中的意境。文字是詩的形,就是詩中的音節(jié)和語句的構造,所表現(xiàn)的意境就是詩的質(zhì),是詩人的情緒。
2、詩與哲理相結(jié)合
宗白華主張詩要與哲理相結(jié)合。宗白華提出“以哲理作骨”,詩人要長時間的經(jīng)過與自然和哲理的相融合,用哲理的情懷去把握自然和人生。這樣詩會有哲理性。另外哲學也要詩化,枯燥的哲理將沒有太大的生命力。
3、詩的形式
詩的形式憑借文字,而文字具有兩種作用:音樂的作用,文字中可以聽出音樂式的節(jié)奏與協(xié)和;繪畫的作用,文字可以表現(xiàn)空間的形相與彩色。所以新詩的創(chuàng)造要用自然的形式,自然的音節(jié),表現(xiàn)詩的形式美。詩中既要有音樂,又要有圖案。
4、詩與人格
宗白華說寫出好詩真詩除了要作詩的藝術訓練,還要做詩人人格的涵養(yǎng),養(yǎng)成優(yōu)美的情緒,高尚的思想,精深德爾學識。詩人人格的培養(yǎng)離不開自然和社會。在感受自然的過程中獲得靈感,在自然中活動是人格形成的前提。詩人在社會活動中可以真切地感受人性,通過內(nèi)省與外觀窺看人性的純真。
宗白華通過對各個門類的藝術進行分析,總結(jié)出中國藝術的特點。中國藝術中包含著生命意識和獨特的空間意識。宗白華的美學思想表現(xiàn)了強烈的民族特色。這些都是他對中國藝術的特殊貢獻。
參考文獻:
[1]宗白華.宗白華講稿.[M].江蘇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5.
[2]宗白華.美學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