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明珠
引言:暴風雨后的一個早晨,一個男人來到海邊散步。他一邊沿著海邊走,一邊注意到,在沙灘的淺水洼里,有許多被暴風雨卷上岸來的的小魚。它們被困在其中,回不了大海。雖然近在咫尺,但被困住的小魚用不了多久,就會被太陽曬干。這時,他看見前邊有個小男孩,走得很慢,不停地彎下腰去,撿起水洼里的小魚,并把它們扔回大海。男人忍不住問:“有成百上千條小魚,你救不過來的?!薄拔抑??!毙∧泻㈩^也不抬,繼續(xù)彎下腰去,拯救那些小魚的性命。“那你為什么還救它們?誰在乎呢?”“這條小魚在乎!”男孩一邊回答,一邊繼續(xù)將魚扔向大海?!斑@條在乎,這條也在乎!還有這一條、這一條……”
孩子的心靈是純潔、善良的。一條小魚在太陽下被曬干,對我們人類來說是一件小事,小得不值一提。但是對一條魚來說,卻是生死攸關的大事。一個孩子尚且懂得珍愛生命,善待一切,何況我們成人、我們教師呢?我們教師這個職業(yè),整天面對的事一張張可愛的笑臉,一個個活潑的個體,一群群有凝聚力的團體,我們在看到這個男孩的行為時,是否有所思呢?
“善”代表著心地善良和做善事,進一步提升代表著心境的美麗和對完善的追求?!爸辽啤闭n堂,正是培植學生善的品行和對美好狀態(tài)的追求。小學英語“至善”課堂究竟是一種怎樣的課堂?那么,作為一線的英語老師,我們該為教育的本質做些什么呢?為此,我們正在努力地探究著,思索著:
第一,至善的課堂,是充滿關愛的課堂。情感是人對現(xiàn)實世界各種事物所抱的不同態(tài)度和不同體驗的感受。它對個性的心理特征和行為動機都有較大影響,是影響學習者學習行為和學習效果的重要原因。2011年的《英語課程標準》中將情感態(tài)度列為新課程的目標之一。
在課堂教學情境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滿足學生的求知需要,在教師、學生之間形成和諧、民主平等的關系,讓學生產生愉快、合作、互助等積極的情感狀態(tài),它就能極大地促進師生間情感交流和信息傳遞,并取得最佳學習效果。教學中,我們要幫助學生樹立自尊意識,注意加強與學生交談,并經常進行情感交流,深入了解每一個學生,關注他們在英語學習中的情感需要。讓他們在一種自由放松的心境中,學習語言,展現(xiàn)自我。融融的師生之情,和諧之美,在課堂中時時涌現(xiàn),關愛后進生,激勵后進生能充分體現(xiàn)。讓學生心理自由安全,這樣學生才敢于發(fā)展自己的想法、勇于質疑、敢于創(chuàng)新,養(yǎng)成認真勤奮、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學習習慣,形成嚴謹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
第二,至善的課堂,是充滿智慧的課堂。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將語言作為交流和描述的工具,把英語教學與各學科有機的整合,才能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2011版課標在實施建議中指出:教學活動是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fā)展的過程。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币虼耍處熢诮虒W中,如何促進學生去發(fā)現(xiàn)、去探索顯得十分重要。我們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適度增強開放性,啟動學生的思維,給學生創(chuàng)設廣闊的思維空間,讓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自主學習。
教師要勇于探索,不斷改革教學方法,以新穎、生動的課堂來引領學生,這才是教學之關鍵。教學過程是一個特殊的認識過程,教師不僅要重視自己“導”的設計,更要重視學生“學”的體驗,關注學生“學”的情感。教學中,教師要充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持久動力,就要恰當?shù)靥岢鲆恍┕W生討論的話題,讓學生從已有的經驗出發(fā),積極思維,激活學生尋根問底的心理趨向,從而產生自主探索解決問題的內在需求。那么我們就能夠抓住學生的心靈動向,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的基本素質和個性品質得到全面、和諧、充分的發(fā)展。在對話學習中,讓學生對情境進行設想;在語篇學習中,讓學生學會思考,學會質疑;在拓展體驗中,讓學生運用智慧,自由馳騁。
教學的智慧和藝術,源自對教育事業(yè)的熱愛,源自對學生的深刻了解,源自對教材的理解和鉆究,所以至善的課堂體現(xiàn)為:在教師創(chuàng)造性的啟發(fā)下,學生自主、敢想、會學。
第三,至善的課堂,是學生智能充分展現(xiàn)的課堂。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成功的快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學生的學習愿望。請你注意無論如何不要使這種內在的力量消失。缺少這種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無濟于事的?!边@種巨大的情緒力量應源自于教師自身的智慧和學生無盡的潛能。理論表明人有8大智能,同時,從實踐觀測來看,英語課堂能讓其中的語言智能、音樂智能、空間智能、人際關系智能得以充分的展現(xiàn)。《課標》中要求,努力創(chuàng)設生動和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逐漸形成學習英語的興趣,形成在真實環(huán)境中使用英語進行活動的積極性,讓生活走進課堂。課堂上,教師的真正職責不在于“教”,而在于幫助、參與和引導,在于積極營造一個開放和自由的交流空間。而我們老師在主導中起到的關鍵作用是:發(fā)揮個體的優(yōu)勢智能,從而帶動弱勢智能發(fā)展,把強項遷移到其他領域。因此教師要因材施教,在肯定-接納-啟發(fā)-協(xié)助下提供學生展現(xiàn)“天生我才必有用”的多元化機會。
至善的課堂是學生智能展現(xiàn)的舞臺,教師少講,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互動學習,質疑學習。教師只是在學生困頓處、疑問處、錯誤處啟發(fā)指導,讓學生放飛智慧的靈感。所以至善的課堂應能讓學生的思維激蕩出智慧的火花,學生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展示,學習的過程充滿快樂的體驗,最后讓學生嘗到了成功的喜悅。
“至善”一詞,出自《禮記.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至善,無論從什么領域來說,應該是至極。我們教師,知道了善的價值與本義,就應通過自身的行動在課堂中去追求、在教學中去探究,在實踐中去努力實現(xiàn),讓學生能在我們的行動中感知善、體驗善、實踐善,讓他們帶著這些善的言行去影響身邊的人群,那我們“至善”課堂的價值就得以最大限度的體現(xiàn)。期待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