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瑜昇
摘 要:我們都曾受惠于柯特茲。我們所做的一切,柯特茲早已都做過了。
關鍵詞:拓荒者;柯特茲
卡蒂埃-布勒松在談到攝影家安德烈· 柯特茲的成就時,曾經肅然起敬地說:“我們都曾受惠于柯特茲。我們所做的一切,柯特茲早已都做過了。”的確,作為一個現(xiàn)代攝影的拓荒者,柯特茲的照片與人生姿態(tài)一直給全世界的眾多攝影家?guī)砹嘶匚稛o窮的啟示。
安德烈· 柯特茲出生于匈牙利布達佩斯,1912年開始涉足攝影。1925年前往巴黎,以街頭漫步的方式把相機朝向藝術之都的每個角落,兩年后的首次個展即轟動法國藝壇,并開始以自由投稿人的身份替歐洲最好的刊物工作,1936年移居美國。安德烈· 柯特茲是最早手持小型相機走街串巷捕捉影像的攝影家之一。他一開始就建立了自己的風格,從未被聳動的題材吸引,也未對高超的主題有過向往,攝影的目的自始至終不是為了記錄重大事件,而是要表現(xiàn)普通事物的令人感到意外的一面。
安德烈· 柯特茲作為現(xiàn)代攝影的一個拓荒者,照片與人生姿態(tài)一直給全世界的攝影家?guī)砘匚稛o窮的啟示。他的每張照片都充分顯示了藝術與生活融為一體的境界,他的感受和表現(xiàn)沒有距離,不夸大也不保留,技術了無痕跡,攝影好像已經不存在了,器材只是柯特茲與世界溝通的管道而已。就是這種品質使他成為大師們的老師,眾流歸宗的元祖。
先說說巴黎。經過漫長的旅途,年輕的柯特茲在巴黎的蒙馬特爾安頓下來后,馬上就通過居住的小旅館樓上的窗子,拍下了他的第一張巴黎照片。這以后,他經常從自己住處的窗口居高臨下地拍攝街頭景色,并成為他都市攝影的一大特色。正如他自己所說:“我喜歡從高處俯拍。如果處在和被攝體同樣高度,你會流失掉許多景物。”
在巴黎的最初歲月里,由于經濟窘迫,柯特茲甚至不得不自己設計放大機,而放大機鏡頭用的竟然是一個自行車車燈的鏡片。用這樣的鏡頭得到的照片當然有些模糊,但他卻從中悟出了“在現(xiàn)實生活中,事物并不總是清晰的,從美學觀點來看,焦點有些虛反而更好”的道理。他并從影像的模糊引申出意義模糊的攝影觀念,形成他不刻意追求明確意義的攝影風格。
巴黎時期的柯特茲的照片基調是明快的,他自謙地說自己的照片記錄的都是 一個個“小小的事件”。但是,在這些記錄了“小小的事件”的照片中,人們會發(fā)現(xiàn)張張照片都充滿了視覺的戲劇性,洋溢著一種視覺驚喜。而從對這些“小小的事件”的把握中,又可以感受到一位大師的揮灑自如與從容不迫。
圖片是由柯特茲在巴黎所拍攝的, 大型鋼架結構和它所形成的光影不僅占據(jù)畫面大半,甚至籠罩著站在他們下面的行人,而人物以點的形式散落在畫面中,展現(xiàn)人類對于現(xiàn)代大型建筑的渺小,一種無力抗拒和難以掙脫的情緒油然而生。這幅作品清晰地刻畫了對象的細節(jié), 而又沒有交代建筑全貌,僅以局部構圖的方式, 通過強調劇烈的光影效果表達了攝影師的個人情感,不可否認??绿仄潯栋屠琛?/p>
如果將他和卡蒂爾—布列松相比較,則可以發(fā)現(xiàn),在同樣面對都市人生的目擊過程中,后者是以無懈可擊的技巧構成自己的藝術風格,而柯特茲則是將所有的技巧痕跡盡量化在他的感受的對象中,形成一種更為內向的、藏而不露的人格特征——尤其出現(xiàn)在他后期拍攝的紐約畫面中。顧錚在他的評論中曾經說道:“如果說柯特茲在巴黎時期的照片,是他的一種精神自由與喜悅的證明的話,那么他的紐約照片也是一種證明,證明他在逆境中的堅持與自我解脫。在巴黎,他基本上只為自己拍攝。攝影于他,是一種解釋他所看到的世界的手段。而在紐約,他的照片在表現(xiàn)他自己的內心世界方面顯得更為突出。”經過柯特茲的溫情的視線的關照,都市中形形色色的人與物都成為他寄情托懷的對象。他從紐約街頭的一些在旁人看到毫無意義的景物中,感受到自己的處境并加以影像化,以此抒發(fā)其懷才不遇的感傷情緒。他始終能以一種淡淡的憂傷與些許幽默,將自己從不如人意的境遇中解救出來,不動聲色地把自己的孤獨化解于銀鹽中。無論是他剛到紐約時拍攝的漂浮于高樓叢中的一朵孤云,還是踽踽獨行的殘疾女人,無論是公園中的一條破長椅,還是花瓶中的萎靡不振的郁金香,柯特茲的紐約影像在敘說著一個四處飄零的異邦人的內心孤寂。
柯特茲的作品嘗試各種不同的表現(xiàn)手法,而且對影像的表現(xiàn)純粹而精確,富有極大的延伸與變化的可能,全世界很多風格迥異的攝影家,不管是同輩或晚輩都從他的作品中得到很多啟示。他的作品尤如一條河流,豐富而包容,像羅伯特·卡帕、曼·瑞、比爾·布蘭德等人都曾經從柯特茲的影像表現(xiàn)中汲取過養(yǎng)份,布列松更是將柯特茲尊為自己的導師。在現(xiàn)在及未來,這位現(xiàn)代攝影的拓荒者將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攝影人。
參考文獻:
[1]瓦爾特·本雅明.機械復制時代的藝術作品[M].王才勇 譯.第一版.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6.
[2]林路.跳出鏡頭的局限——文化現(xiàn)象與攝影方式漫談[M].第一版.北京:中國工人出版社,2000.
[3]孟瑾.每個房間都被點亮.中國攝影[J],2007,(10).
[4]非凡的攝影之旅.中國商業(yè)攝影[J],2008,(28).
(作者單位:南京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