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心政·德政·學政

        2016-05-30 03:53:13陸永勝
        孔學堂 2016年4期
        關(guān)鍵詞:德政學政心學

        摘要:“心政”“德政”與“學政”是蔣信心學為政思想呈現(xiàn)出的三種側(cè)重不同而又相互關(guān)聯(lián)的形態(tài)。心學為政是中晚明士人反思其時的政治生態(tài)與學術(shù)生態(tài)的產(chǎn)物,代表了心學的一種價值取向。蔣信的“心政”“德政”與“學政”思想是其為政觀分別在其心學本體論、修養(yǎng)論與實踐論向度的展開,并呈現(xiàn)出不同的內(nèi)涵與特征:“以心為政、政為心象”是其“心政”思想的特征;“德政”思想以“修身以德、善俗行治”為主要內(nèi)涵,強調(diào)了“德”與“身”的關(guān)系;“學政”思想則在“砭俗非佛、學政合一”方面凸顯出顯著的實踐價值。蔣信的心學為政思想有其時代與學術(shù)的合理性與必然性,在道與勢的關(guān)系層面對當下的個人治理、民間治理、政治治理及其思想建構(gòu)具有一定的啟示,因此,其不僅是一個哲學命題、也是個社會學、政治學命題。

        關(guān)鍵詞:蔣信 心政 德政 學政

        作者陸永勝,貴陽學院陽明學與黔學研究院教授、哲學博士(貴州 貴陽 550005)。

        蔣信(1483-1559),字卿實,號道林,人稱正學先生,常德人。嘉靖十一年進士,授戶部主事,轉(zhuǎn)兵部員外郎,后任四川水利僉事,升貴州提學副使,在貴陽重修文明書院、新建正學書院,對黔中王學發(fā)展貢獻甚大。蔣信先師王陽明于龍場,后師湛甘泉于北京,在學術(shù)思想上兼取王、湛?!睹魇贰と辶侄穼⑹Y信附于湛若水之后,認為“信初從守仁游時,未以良知教。后從若水游最久,學得之湛氏為多”。而黃宗羲在《明儒學案》中則將蔣信歸入“楚中王門”,隨著黔中王學研究熱潮興起,蔣信的文獻與思想在黔中王門中的地位和價值日益凸顯。黃宗羲認為:“然道林實得陽明之傳,天臺之派雖盛,反多破壞良知學脈,惡可較哉!”此即是說,蔣信得了陽明良知學的真?zhèn)?。蔣信亦曾說:“夫陽明之學,謂其踐履未至,及其徒亂于佛老,則有之。若其啟發(fā)領(lǐng)要,以上接濂溪、明道,則二先生之學,均之為得精一之嫡傳,不可誣也?!憋@然,蔣信在這里道出了三方面重要的信息:第一,蔣信肯定了其師陽明之學的源(學脈)和本(心學屬性),這確立了其學的心學立場;第二,蔣信言說之著眼點在于對“踐履”的強調(diào),這表明了其學的實踐向度;第三,蔣信所批評者,一為陽明后學,一為佛老,因為它們沒有或有礙于圣學精義的傳承,這是其學“踐履”的外在語境。這三個方面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互相聯(lián)系的,它們共同構(gòu)成了蔣信為政思想的具體語境。蔣信的為政思想正是以心學為立場,通過對俗學、佛老的批判,建構(gòu)起以政為中心的踐履之學。蔣信的心學為政思想是具有時代代表性的。清人陸隴在《三魚堂文集·卷二》中曾對中晚明心學為政現(xiàn)象評價道:“自嘉、隆以來,秉國鈞作民牧者,孰非浸淫于其教者乎?始也倡之于下,繼也遂持之于上;始也為議論,為聲氣,繼也遂為政事,為風俗。”此論可謂精到,指點出明代中后期心學思想中學術(shù)對化俗、政事的積極促進作用及三者間的互動關(guān)系。蔣信的心學為政思想正是在此時代政治、學術(shù)語境中展開的。蔣氏心學思想在“政”的領(lǐng)域的展開,呈現(xiàn)為“心政”“德政”與“學政”三種形態(tài),其從心學本體論、修養(yǎng)論、實踐論出發(fā),將為政與求心、修德、為學聯(lián)系起來,形成了富有心學色彩的實踐論體系。趙錦龍在《蔣道林先生文粹·序》中對蔣信的學與行曾概括道:“如先生者,本之乎一心,精之乎實踐,而德教系于人心,信義重于鄉(xiāng)黨,勛澤垂于所蒞之地,豈非斯文之標準,后學之楷范也哉!”以心為本,重在實踐,德教正心,信義化民,最終指向皆為一個“政”字??梢?,趙氏之言可謂精煉地概括了蔣信心學為政思想的要義。

        一、心政:以心為政、政為心象 [見英文版第73頁,下同]

        蔣信的心政思想以“心”為立足點和出發(fā)點對為政進行觀照,從本體與功夫的角度看,則是將為政納入“求心”的功夫過程,從心物關(guān)系的角度看,則以政為心之發(fā)用。以心為政,政為心象是其心政思想的特征。

        蔣信對于“政”的解釋具有非常明顯的心學色彩:

        政也者,正也。以正萬物,而使之得所,無間于內(nèi)外遠邇者也。何莫非仁心也。

        以“政”為“正”,猶如陽明以“格”為“正”,為政即是正萬物,也就是格物,從心學本體論的角度看,物者,事也,天地萬物都在心體的涵化之中,事事物物,何莫非心,為政自然也不離外。心學的這種心物關(guān)系實則是創(chuàng)造了一個以存在意義為中心的意義世界。在這個意義世界中,政的價值與意義是從屬于心的,或者說心賦予了政以價值和意義。正是基于這種價值和意義,政才為政,并在很大程度上體現(xiàn)了、并在現(xiàn)實中表現(xiàn)為踐行和追求儒家內(nèi)圣外王的價值理想??梢姡Y信的心政思想具有著特定的心學語義語境。正是在這個意義上,蔣信反對“經(jīng)世”的說法:

        “經(jīng)世”二字,某常見同志類言圣人之學,主于經(jīng)世。信竊以為此猶似皮外語,圣人只是天地萬物一體,宇宙內(nèi)事皆如一身痛癢,故開物成務(wù),許多經(jīng)綸事業(yè),自住不得,豈有意要經(jīng)世也。

        在蔣信看來,“經(jīng)世”僅僅涉及圣人之學的外在方面。圣人之學本是內(nèi)外合一的,心顯于事為,事為從之于心,圣人只是順心而行,經(jīng)世自在其中,圣學本不離世,不需別出個心去經(jīng)世,否則便是有了“間隔”“病痛”??梢?,蔣信反對“經(jīng)世”是和其“慎獨”“定靜安慮”“默識”等內(nèi)向性的心學功夫密切相關(guān)的。

        蔣信的心政思想在根本上還是要回到心,然后由心出發(fā),由己及人,依心行政。因此他很強調(diào)為政者要做明心的功夫,注重為政者的修德與為學,同時關(guān)注人(風氣)的變化,可謂是執(zhí)其兩端,心和風化互顯。首先,蔣信認為圣道本身就具有“正人”“正物”的“化”的作用,因此,無論是從國家的層面,還是個人層面都要注重對圣賢的培養(yǎng):

        惟道,天地萬物一體至矣;惟化,則大人正、己物正至矣。求之孔孟之后,誠中而形外,暢于其四肢,發(fā)乎其聲音,學者信而師之,一時論治之雄,敬而服之,舉世以為不可及者,明道氏非其選與?

        道者,天地萬物一體,化者,大人正、己物正,道化即要求誠之于中,形之于外。這是符合儒家內(nèi)圣外王的理想的。因此,國家要以善政著眼進行養(yǎng)士?!坝刑烀?,斯有民彝;有民彝,斯有道術(shù);有道術(shù),斯有純才;有純才,斯有至治。其惟觀諸養(yǎng)士乎!三物之教,德行道藝之選,道術(shù)昭矣。是故德至而行亦至焉,行至而藝亦至焉。……是故古之語善養(yǎng)士者,必崇乎道術(shù),道術(shù)勝,而后天下之惟從事乎藝以為學者,其庶乎可挽已?!笔康靡责B(yǎng),純才才能出,道術(shù)才能勝,天下始有治。個體也要日從事于心,臻至圣賢?!胺蚴ベt所至,雖若廣大淵深,未易希望,然其實驗之平心定氣之余,而喜怒好惡之幾,種種皆本心之發(fā),則知圣賢窮理盡性之要,固惟在于此心之存;而其所以廣大淵深者,亦實由日從事乎此,而遂勃焉至之矣?!眹茵B(yǎng)士和個體成圣賢都要本之于心,以養(yǎng)德為要,德至才能行至,行至才能化天下之風。

        其次,蔣信強調(diào)圣賢之士對于風化的影響,從而達到為治的目的:

        雖不美之俗,賢者過之則化,今人事事求諸人而不反求諸身,雖號為世之賢者,究其實,寧免為俗吏哉!

        其明倫乎?明倫有要,其明心乎?明心,斯明倫矣。

        賢者求諸身心,以身化俗,俗吏求諸人事,遺心忘身。蔣信顯然是否定后者,肯定前者的。因此,他強調(diào)士人明心化俗對于吏治的作用,“士習一變,不獨功效遠而政治亦有助矣。”而且,蔣信進一步指出了德、政、民之間的緊密關(guān)系:“觀德者于其政,觀政者于其民?!比邩?gòu)成了蔣信心政思想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形成了一個心——政——民雙向循環(huán)、互為發(fā)見的邏輯結(jié)構(gòu)模式。在這一模式中,因為政與民之間的雙向互動與表征,德政的形態(tài)亦然凸顯。

        二、德政:修身以德、善俗行治 [74]

        所謂德政即是以道德教化作為為政的手段,在根本上,它是一個內(nèi)功外化的功夫與實踐過程,抑或說是個體或群體由德性涵養(yǎng)到德行呈現(xiàn)的過程。由于德性的內(nèi)在性及德性涵養(yǎng)功夫的內(nèi)向性,德政便不能不與本心息息相關(guān)。同時,德性呈現(xiàn)在注重民本和教化的傳統(tǒng)社會,便直接或間接地與“政”相關(guān)聯(lián)。德政是蔣信為政思想中的另一個層面,具有很強的實踐性。蔣信的德政思想具有多層次的內(nèi)涵。

        (一)德政以心為本 [74]

        從蔣信的心學思想來觀照,其德政思想無法脫離其心學本體論思想,其以心為本,以德為化,以政為目的,在根本上體現(xiàn)了心-氣-物的思維模式。因此,在某種意義上,我們可以說,德政是心政的延展。這在心、德、身、業(yè)四者的關(guān)系中亦可體現(xiàn)一斑:

        人何以立?曰:立身。身何以立?曰:立德。德何以立?曰:立心。立心,其立德矣;立德,其立身矣。曰:立一也,而身而德而心,曷謂焉?暢于四肢,發(fā)于事業(yè),立身之謂矣;博博源泉,而時出之,立德之謂也;中立而不倚,立心之謂也:故夫三者一也。

        故夫中立也者,時而業(yè)舉焉,時而應酬焉,而鑒常不失其為鑒也。德業(yè)合一也,體用合一也,內(nèi)外合一也,斯其為立心乎!

        立心、立德、立身,三者一也,身立、德立、心立,則人立,故立一也。但三者的關(guān)系尚需仔細檢視。立心、立德、立身并不是平行的關(guān)系,即立心等于立德,立德等于立身。從心學本體論出發(fā),三者只能是層遞的關(guān)系,立心以立德,立德以立身,這也和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重德義的思想相一致。因此,立心是立德、立身,乃至立人的基礎(chǔ)。心立則本體洞明,遇物而照,物來則化。德立則流行化通,身立則暢于四肢,發(fā)于事業(yè)。德在心與業(yè)之間起到了很好的溝通作用,德作為本心的條理,呈現(xiàn)于業(yè)之中。 “感乎其心,發(fā)乎其政,罔不若合符節(jié)?!彼裕聵I(yè)合一即是體用合一、內(nèi)外合一。由此,德政以心為本體依據(jù)明矣。

        (二)修身以善風俗 [75]

        身是心、德的具體載體,人以身為本,并不否定心作為本體依據(jù)和德性作為德行依據(jù)的地位。本心人人具有,毫無虧欠,作為心之發(fā)用的德,在根本上是純粹至善的。但由德性轉(zhuǎn)化為德行,需要個體的修身功夫過程。因此,修身在某種意義上就是修德,使至善的德性不被遮蔽,進而在個體的行為中呈現(xiàn)出來。這種修身行為自然具有以德善化風氣的作用。所以,修身以善風俗也是德政的其中一個方面。

        在蔣信看來,身在天地萬物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身是萬物之本:

        身為本,家國天下為末,則所謂物者,即指身家國天下明矣。身家國天下同為一物,而身為物本,家國天下為物末,則所云知本者,是謂身為物本也。

        作為物的身家國天下雖為一體,但其中存在著不同的地位關(guān)系,身是本,而家國天下為末,所以,修身即是修本。本立則末立,一體而達用。在蔣信看來,修身的直接影響則是家庭人倫:

        夫天之生物也一本,故近而家,遠而天下,莫非同體。

        夫圣人立訓之意,雖其自身心達之家國天下,無所不該,然溯而至于修道以仁,則固已簡要精切,學之者不謬其旨,則人倫庶事莫非此理之貫。

        身心達之家國天下,修道以仁是修身的宗旨,因此,修身即是以仁道齊家,人倫庶事莫之能外。蔣信進而認為,修身對社會風俗、國家、天下亦有影響:

        三代而上,士多全德。非士獨多全德也,天下皆樂人之為全德也。何也?士之修于己者厚,而責諸其人者薄也。夫惟天下樂人之為全德,故士雖有一行之愆,將且自勵而求副,而天下亦卒無有以其一行之愆而輒尤之者。是故三代之士,第見其成己者多,而其成物之用,亦陰被于天下,而天下莫知焉。三代而下,世寡完人,非世獨寡完人也,天下不如古之世樂人之為全德也。何也?士之修于己者疏,而責諸其人者密也。夫惟天下不如古之世樂人之為全德,故士有抱尺之長而付寸之短者,世往往舉一而廢百,而尤毀輒從之。卒使天下有志于補其短者,將無以自致。是故三代以下之士,第見其敗物者多,而流貨之烈。其究也,或至于覆人家國,而天下莫知焉。故愚嘗論天下治亂之端,以為不出乎天下之好惡而已?!煜玛律髟眨可髌浜脨憾岩?。天下之士曷修哉?修其好惡而已矣。修諸其身而家國天下之大業(yè)歸焉者,彼其修之者,不出乎一念之微焉耳矣。

        在蔣信看來,天下治亂在于風俗之好惡。三代以上之士,修己成己,以至于成物,有益于天下,是為善俗。三代以下之士,疏于修己,流弊天下,以至于覆人家國,是為惡俗。因此,士人修身即是修其好惡,“君子修孝弟于家,而王道大備焉。”修善惡即可成就家國天下之大業(yè)。“夫格知身、家、國、天下統(tǒng)同無間之義,以自得夫廓然大公之妙,由之定靜安,以觀家、國、天下之好惡而與之同焉。”可見,在蔣信德政思想中,修身不是僅關(guān)乎一己之事,而是能夠成就家國、天下之大業(yè)。

        (三)修身與治行 [75]

        如果說,修身以善風俗是間接的為政、治理天下,那么,修身以為吏治,就是直接對德與治行的關(guān)系進行解讀了。

        是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親民,思親民不可以不畏天。是故辨于吉兇之途者,然后可與順天;可與順天,然后可與吏。夫吾子身睹之,必欲身履之。故曰可與牧民也已。

        在蔣信看來,君子修身不可以不親民,不畏天,因為這都是天道的本然要求。只有修身以順應天理,才有資格為官為政。為官者順理而行,知行合一,遵照天道自然的原則,治理民眾,才是最好的治行。

        (四)德政的三種形式 [75]

        蔣信在其德政思想中有對德政形式的論述,雖然并不集中,但搜索資料,可以窺見一斑,其德政形式按照行德政的主體,大致可分為三種:第一,天子之德政。

        夫一人而可以生萬人者,非牧也耶?是故天子以其禮與法驅(qū)天下郡邑之眾,而使之出力以養(yǎng)若牧。彼天下郡邑之牧,莫不奔走而聽之天子,固曰禮與法若是,是吾所以養(yǎng)民庶也?!蚨Y與法,胡然有哉?天道也,天子亦奉之焉已耳。是故牧舉其職,上以成其忠,下以成其仁。夫能成其忠與仁,以事天而不能及其后者,必寡也。

        天子以禮、法牧天下百姓,其所以能此者,在于禮、法本之于天道。因此,在根本上,天子是在依循天道牧天下百姓。同時,天道又可以發(fā)見為忠和仁,只有忠于上,而仁以下,才能事天,治民。

        第二,士吏之德政。

        為貧也者,為其不可以大行,而可以小行也,非徒竊其養(yǎng)焉耳也。如徒竊其養(yǎng)焉耳也,志士固有時而忘溝壑矣。

        所謂小行即是行乎自我,所謂大行即是行道、行義、行天理,吾誠未見良吏而罔后者矣,亦未見暴吏而有后者矣,士必察于此而后就義也。決夫是之于體認天理也,其殆庶乎?

        士之行于世有窮達,窮則小行,即行乎自我;達則大行,即行道、行義、行天理。蔣信認為,良吏循天理而牧百姓,是為大行,暴吏違背仁義天理,故不可謂大行。顯而易見,蔣信是主張大行的,并認為士應于大行、小行之別有體察,近義行道,踐行德政。

        第三,法令之德政。

        夫令,造民者也,非徒治民者而已?!起B(yǎng)稼者,去其害稼者而已;善養(yǎng)民者,?。ó敒椤叭ァ弊郑┢浜γ裾叨选?/p>

        在蔣信看來,法令之目的在于造民,而非治民。所謂造民,即是去其害民者,創(chuàng)造環(huán)境,以成就民之善。而所謂治民,則是以法令拘束百姓。二者于天道之本然之順應的差異不言而喻。同時,從“造民”中,我們還可以體會到蔣信德政中所飽含的親民的人文意義,這一點與陽明的親民解有相契處。

        蔣信的德政思想具有豐富的內(nèi)涵和鮮明的心學實學色彩,對于德政的功用價值,蔣信具有堅定的自信,正如其在《奉甘泉師翁》一文中評價湛甘泉的“治權(quán)”時所說:“治權(quán)一論,吾師精義入神,……使當國者得此機括,轉(zhuǎn)移君心,天下何事不可濟也?!瓍①潡l約,干涉勢權(quán)居多,據(jù)時勢,似難得盡如人意,諒至誠格物,自能風行草偃?!笔Y信顯然是借他人之酒杯澆自己之塊壘,以甘泉之治權(quán)論自況,抒寫德政自信。

        三、學政:砭俗非佛、學政合一 [76]

        學對于中國古代士人而言具有廣泛的意義,涉及了成就儒家內(nèi)圣外王理想的諸多方面,因此成為士人“成己”“成物”“成圣”話題中永恒的關(guān)鍵詞。在蔣信心學思想中,學本身具有去蔽揚善、善俗化民、維護正統(tǒng)等實踐價值。其學政思想的建構(gòu)建立在反對俗學、崇儒抑佛的辯正學術(shù)的基礎(chǔ)之上,進而進行理論的建構(gòu)。

        (一)反對俗學 [76]

        蔣信之“學”的思想離不開明代中后期的社會文化背景,在“破”和“立”中具有明顯的價值指向性和現(xiàn)實意義。蔣信對于“學”的認識具有多層面性和辯證性。首先,在學之體用方面,他既反對朱學末流的文道為二,也反對王門后學的空疏虛高之談。

        曰:“謂文與道二乎?”賀子曰:“竊聞其一本矣,然二于道而見售于有司者多矣,吾姑學焉耳矣。雖然,吾豈終忘于子之道哉!”蔣子曰:“學文一志也,學道一志也,是二志矣。夫志無容二也,定爾志,雖終日而于文,何離道之有?夫為九層之臺者,貴有其基矣。今夫子吾見其渾然厚矣,慧然敏矣,退然訥矣。充其厚,為大車之載;養(yǎng)其敏,為迎刃之解;化其訥,為玄天之默。茲不在定爾志乎?夫有其基而毀之者,不仁;恃其基而荒焉,不終。”

        文以載道是傳統(tǒng)文論對文與道關(guān)系的認識,在此意義上,就文與道本身而言,二者實為二物,但同時又具有體與用、內(nèi)容與形式互攝的辯證關(guān)系。士子分離二者,以文炫耀,或科舉入仕,此是科舉制度下常見的現(xiàn)象。蔣信對于文與道的關(guān)系有新的認識,他從“為學立志”的角度認為,學文與學道都是“一志”,一旦立定志向于學,則學文不離道,學道不外于文,文與道一也。蔣信對文道關(guān)系的闡述在一定的意義上,避免了朱學的支離,而“定志”在某種意義上堅持了先立其大的心學立場。“夫今之士,固皆以文詞進者,誠使嘗反求諸身,而超然有見于大,則其進固所謂一賢人進,天下將蒙其福焉?!蓖蹶柮饕仓v道:“只念念要存天理,即是立志?!薄按蟮治崛藶閷W緊要大頭腦,只是立志,所謂困忘之病,亦只是志欠真切?!笔Y信的“定志”顯然對陽明的“立志”是有繼承和發(fā)揚的。同時,蔣信對于王門后學的空疏之學也是反對的:

        彼世之聰明才辨之士,侈然以講學自命,而稽其實,無一可者,顧孰為有近于道哉?

        近世儒者,但知欲救高虛之弊,而不覺矯枉過直,遂使世之學者,一切棄本根而從事枝葉,舍身心而疲神傳注,此其雖有龍相仙骨,語形變神化者,則實寡矣。

        世有美質(zhì)之士,但高談闊論,妙語連珠,侈然自命,實卻無益于性命之學,離道遠矣。這種學風即是對當時部分王學弟子聚眾講學,嘩然取寵,不事踐履之風的概括。蔣信認為,這種學風形成的主要原因在于以空寂為本體,棄心而言學。“近時學者直認空寂以為本體,而念頭毫厘千里差,漫不知省己,不可以言此心之存,而顧復自高其說,以為出于近世儒者之上?!边@種學風造成的結(jié)果則是“病道喪真,反有助于世俗詆正之流,不亦甚乎!”可見,蔣信對空疏之學的指斥也是相當嚴厲的。

        其次,在學之內(nèi)外方面,蔣信從社會教化和個人進學兩個層面反對忘內(nèi)逐外,重利忘義的學風。

        王教息而功利滋,浸淫滔天,雖天地生物之氣,亦駁而不純,誰謂猶復得見此良質(zhì)耶?

        社會教化以“成人”為目標,但如果教化缺失,則利欲之念滋生,心體就會被遮蔽。這種學風顯然既不符合圣道,也不符合王道。而在個人進學方面,也同樣存在著急功近利,見利逐外,不能反求諸心的學風。

        今夫天下顛簸于平易之途,而尺寸不能自致者,非以其操心不危之咎與?

        自隆古既遠,學士大夫率急進取,鮮知恬退,往往非見棄逐,必老死然后已。

        蔣信對“逐外”之學從個體到社會層面的批判,正體現(xiàn)出其“務(wù)內(nèi)”之學的心學立場。

        再次,蔣信反對俗學之風氣,但并不否定真圣學。

        是故化裁通變,原于默成之德行,天地萬物,位育成能,必本于慎獨以致中和,世儒各以其偏禍國家,亂大道,豈其性之罪哉?以其不聞止至善之學,卒墮于肆,欲僻行耳矣。

        在蔣信看來,萬物化通本于德行,學者能慎獨以致中和,即可化通萬物,位育成能。圣學本如是,然世儒不得其要,以偏亂世,罪在人,而不在性。正是在此意義上,蔣信主張學于古人,“古人之學,平正而確實,是故淡而不厭,簡而文,溫而理,暗然而日章,天下高明之士,或反遺焉,然而不終歸焉者寡矣?!?古人之學,平正而確實,不虛高,不空疏,這正是心學致用經(jīng)世的要求。

        蔣信針對以上時代學弊,也提出救治之方——提倡剛健篤實之學風,學者要反身誠內(nèi),為學有真實下手處:

        諸講學夸大之病,亦是近時道學套子。若不落此格套,其所自得必深矣?!m然,天下惟剛健篤實之風勝,則高談無實輩亦自消歇。若徒知彼之非,而猶未免出入于俗學之中,則恐其失等耳,此學將安望其明耶?

        高談玄寂,以震動流輩,恐不獨今時為可嘆也。救此,惟有真實下手,反身而誠,庶有可望。

        蔣信對于為學之風的“破”與“立”,可謂是比較全面的,也可以說是對時代學風的檢視,體現(xiàn)出一種現(xiàn)實關(guān)懷,而且在客觀上,至少在其弟子群內(nèi),達到了一定的改良學風的作用,“近時同志皆知欲反身實踐,不貴言語?!巳思扔写饲袑嵪蚶镏?,每相聚時,只大家同默坐收拾此心,精神斂處,光輝自見,何等相益。”從為學的價值意義上來講,其提出的為學主張也正是其為政思想的理據(jù)之一。正如《明史》對其學所評價的:“信踐履篤實,不事虛談。湖南學者宗其教,稱之曰正學先生?!笔Y信的學政思想也正是在此意義上得以展開。

        (二)是儒非佛 [77]

        是儒非佛在宋明兩朝是一個基本的判教傾向,姑且不說部分儒者陰佛入儒,這種“一邊倒”的狀況足以說明儒佛之辯不僅僅是一個學術(shù)問題,更是一個和學統(tǒng)、道統(tǒng)、政統(tǒng)緊密相連的政治問題。對于宋明士人而言,儒佛之辨事關(guān)學術(shù)道統(tǒng)和立身入仕,因此具有很強的嚴肅性。蔣信置身其中,不可能不受此影響。作為一個政治話題,此處姑且不論。我們主要從其對蔣信學政思想建構(gòu)的意義的角度展開論析。我們認為,蔣信是儒非佛的價值在于強化其實心實用之學的建構(gòu)。而此也正是其學政思想建構(gòu)的基礎(chǔ)。

        蔣信在儒佛之辨中對佛教的態(tài)度基本是全盤否定的,他認為溺于佛教是天下二病之一:“病為天下患者二。二者,利祿也,仙佛也?!舴蚰缜橛谙煞鹫撸瑢嵜云渫?,而自謂已得其門,實失其宗,而自謂獨究其源。蔣信否定佛教的目的在于肯定儒學(圣人之學),通過儒佛對比肯定儒學本體之實有,達用之實效,從而有益于其學政思想的建構(gòu)。

        第一,實心之學。蔣信從本體的角度對儒佛進行了比較,認為圣人之學有實在的本體,而佛教則是一個空。

        世之儒者,第惟見夫圣人之學始于心悟,與釋氏同,而遂取釋氏之覺,以論圣人之覺。不知釋氏之覺在契夫未有一物之先,而圣人之覺,則包乎天地萬物有形之外,其為空為仁,宗旨固殊,其大公自私之不啻天淵判也,豈強辨私說所可得而混哉!

        圣人之學和佛教都講求心悟,但釋氏以空悟空,圣人則以仁悟得天地萬物一體,本體不同,故其覺也不同。圣學以心體萬物,無私無我,是為大公,釋氏之學則空無一物,外人倫,外萬物,是為自私。所以“圣人之覺也,體萬物以為公,釋氏之覺也,外一身而守寂,公私大小判矣”。儒佛之所以有此差別,蔣信認為在于釋氏以寂滅之心應物,物無所照者,如掩鑒照物,物自物,心自心,二者無感應,內(nèi)外二也,圣人之心則如明鏡,物來而照,心物一也。所以圣人之心是活潑潑地,中立不倚?!罢Z心而中立不倚,不淪于禪寂乎?曰:禪寂者,求照于無物之地也,掩其鑒而語照者也,內(nèi)外二也。中立不倚,即物而照而鑒,常炯炯而也,內(nèi)外一也。是故動而無動,精一其至也。致其精一,立心其至矣?!?/p>

        正是因為圣學實心,所以心與天地萬物一體,這是孔學立教之宗旨。“天地萬物一體,孔門立教之宗。終日言學而不及乎此,則其為覺也,為靈明也,與圓明靜覺何辨乎?”圣人從實有之心出發(fā),必然是以天地萬物一體?!胺蛱斓厝f物一體者,非圣人求與二氏異也。惟圣人之聰明,自然之聰明,是故二氏以天地萬物為外,圣人以天地萬物為體?!睆男呐c覺的關(guān)系看,實體而達用,儒佛心體之差異,必導致其發(fā)用之不同。

        第二,實用之學。所謂實用之學不僅指其實有價值,還包括其發(fā)用有實有對象,實有對象和實有價值是二而一的問題。蔣信認為,能否落實在人倫日用中發(fā)揮實有之用是圣學和佛教在效用上的主要區(qū)別。

        智崇是心體高明處,禮卑是應用中庸處,智崇是理一處透徹,禮卑是分殊處停當。如釋氏見得本來是空,亦是智崇,卻外人倫日用,何處得禮卑?古今賢者,非無人倫日用處用功,有個禮卑,卻于大本處未能見得,便不是智崇。合智禮乃是性之中正處,中正乃可言天地合德。要之,圣學與釋氏,智原是不同,釋氏只要見一個空,圣人卻是于空處見萬物一體。自身與萬物一例,所以此心便無所不貫,人倫日用,何處容增減一亳?故萬物一體之學,即智崇便已,天下歸仁即禮卑,便是智之流行處,非有二也。

        釋氏悟空,本為高明,但外于人倫日用,應用處無所停當。圣人之心卻不離日用,貫于萬物,無所損益,中庸停當。所以,圣人之學相對于佛教更有益于現(xiàn)世人生,且并不失本體之高明、透徹。因此,蔣信主張為學要識仁體,做求心的功夫,這樣才能不落釋氏迷途,“堯舜孔顏之樂,識仁體而已矣;吾輩日用工夫,惟有此而已。茍有得乎此,吾視老佛,固猶倀倀尚在迷途中也,敢復效之乎?”孔顏之樂即是識仁體之樂,其狀態(tài)表現(xiàn)為日用功夫中的和樂。這種樂建立在實有本體、實有功夫、實有對象基礎(chǔ)上。只有這樣,才能切實做實用功夫,否則便如佛老入于迷途。蔣信認為,近時學者以無念為宗,即是入于釋門?!敖娭T學人,皆以無念為宗。以無念為宗,此釋氏法門也,孰與以無欲為宗,又孰與以勿忘勿助為宗。釋氏任心自在之說,自達者觀之,似惟有毫厘之差,顧以此指示學子輩,則誤人不淺?!币虼?,蔣信主張學者以無欲為宗,以勿忘勿助為宗,即是肯定心體主宰和主體能動性的前提下的實用功夫,由此也體現(xiàn)出其儒家為學致用的立場。

        可見,蔣信從本體和功夫兩個方面辨析了儒佛之異,具有明顯的是儒非佛的判教立場,通過判教肯定了圣學的實心實用,從而豐富和增強了其心學思想的實踐特色。從明代政治學術(shù)生態(tài)來看,蔣信是儒非佛亦具有為心學辯護,承續(xù)道統(tǒng),迎合政統(tǒng)的現(xiàn)實價值和意義。

        (三)學政合一 [77]

        蔣信一生為學為政,對于學,他有很強烈的道統(tǒng)意識,崇尚圣學,因此對于學的價值地位評價甚高:“學術(shù)大同,夫然后人人聞大道之要,是故好德者眾矣。好德者眾,夫然后天下學士大夫非學不問不講,是故天下之學術(shù)一矣。”學術(shù)大同,莫非圣道,可見在蔣信眼里,學術(shù)可謂是“經(jīng)國之大業(yè),不朽之盛事”了。而作為入仕官員,蔣信居官期間的最重要職務(wù)即是貴州提學副使,主管學政。因此,他對于管理學政的職責認識深刻:“夫督學也者,以督天下之學焉者也。學也者,學夫天之與我者也。天之與我者,理與義也。故理義者,生民之命也。督學者,理義之楨也?!笨梢?,在蔣信這里,為學與為政并不是截然分開的,而是合二為一的,溝通二者的則是理與義。從蔣信心學本體論角度看,理與義發(fā)之于心,心為本體,理與義為心之條理,所以蔣信的學政思想仍然是心學的,符合心—氣—物的邏輯模式。蔣信的學政合一思想與陽明對(政)事上磨煉的強調(diào)是一致的,這種思想在明末經(jīng)世救世的思潮中幾乎成為普遍的思想。在此模式之下,蔣信的學政思想以心為本體,以理、義等德性為價值核心,其包含著三個不同的面向。

        第一,德業(yè)合一。在蔣信看來,為學并不是單純的學術(shù),圣學之內(nèi)本身就包含著外王,關(guān)涉著事業(yè),是內(nèi)圣外王的合一。

        夫天下之學,中正焉止矣;天下之中正,德業(yè)合一焉止矣。圣人之學,德以藏業(yè)者也。故曰乾知太始,而非遺其外之謂也。賢人之學,業(yè)以固德者也。故曰坤作成物,而非遺其內(nèi)之謂也。

        天下學術(shù),中正而已,這是區(qū)別于佛道的外物之學的。所以,為學本身是德業(yè)合一的。圣人之學,業(yè)藏于德中,化用無跡而已。賢人之學,業(yè)以固德,用顯體微而已。在根本上,不管是圣人之學還是賢人之學,都是德業(yè)合一的。正是在此意義上,學與天下國家之事業(yè)密切相關(guān)。

        至人以天地萬物為體,故能行所無事,而天下國家賴之。學也者,惟自得乎此而已。

        圣人之學以天地萬物為體,不離事物,也不滯于事物,故圣人行所無事。這是符合天道自然的,因此,治理國家天下即有賴于此。學者為學也要做為圣功夫,自得于圣學,如此即能內(nèi)圣外王,治理政事而不外于學。所以,蔣信說:“知志學,則其政易舉矣?!闭窃诘聵I(yè)合一的意義上,蔣信進一步指出,學政合一的根本在于“心”。

        是故吾圣人之學,非如老與佛清凈空寂而已焉者也。即萬事,而其無方無體者在矣。即以一身視宇宙,而天德在矣。即所惡于上下左右前后而勿施,而王道在矣。即兢兢乎一念好惡之幾,而齊家治國平天下,以至贊化育在矣。其要不在于默識而自得之哉。是故圣學至約也,博極于萬化一心而已矣。

        天德王道,修齊治平,萬化于一心。這正是蔣信學政思想的核心。從心體出發(fā),可以說,學政合一在本質(zhì)上是以道德論為政論的,具有將道德價值絕對化的傾向,這和陽明龍場悟道提出知行合一的初衷是一致的。

        第二,學以善俗,風化政治。蔣信認為學對于明人倫、善風俗具有重要的作用,學通過人倫風俗的改善可以促進社會的和諧。因此他大力提倡建學設(shè)教,風化社會。

        凡天下學宮,必廟祀先師孔子,所以報德報功,風人心,明道化也。夫孔子之道,何道?人之性,天之命,發(fā)于日用,為喜怒哀樂,為陽舒陰慘,萬變不齊之用。君由之,仁及蠻絔;臣由之,蹇蹇匪躬;父由之,孫謀燕翼;子由之,善繼善述;夫由之,陽道以倡;婦由之,陰道以承;兄由之,友于其弟;弟由之,克恭其兄。孩提之童不學而知,夫婦之愚,與知與能,即使喪于富貴利達,雜于術(shù)數(shù)權(quán)謀,遷惑于虛無寂滅異端之教,而卒不能使之磨滅煨燼者,是則孔子之道也。

        孔子之道體用合一,將性命之學落實于人倫日用,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之道皆在其中。蔣信認為,學校祭祀孔子正是要明此孔子之道,以風人心,明道化,改變風俗,進而有益于家國天下之和諧。

        夫真儒教興,則天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婦婦,大臣恭,小臣廉,士人有實行,閭巷有善俗,和氣達于兩間,位育征于上下。

        “士人有實行,閭巷有善俗,和氣達于兩間,位育征于上下”可謂是對學以善俗,風化政治的功用及途徑的直接表達。當然,在蔣信看來,摒除佛老也是善化風俗的一個方面,自然也是建學興教的目的之一。蔣信認為:“彼(佛老)駕其虛幻之說,涂世耳目,內(nèi)之不足以輔天性民彝,外之不可以為家國天下者,其能惑之乎?”佛老不利于圣學教化,所以要大興儒學教化,“教興,而后六經(jīng)之道明;六經(jīng)之道明,而后天下之異端熄”。由此風俗得以凈化。

        正是基于學的以上價值意義,蔣信特別注重建學養(yǎng)士之政,如他在提學貴州的六年間就建立了文明、正學兩所書院,而且在離開貴州后還在念及貴州學事,“此身與宇宙同體,天下事凡便于人者,孰非己責?況學校人才乎!……貴中事一切草創(chuàng),學校可整頓尤多,……地方人才之念,諒必相同?!笨梢哉f,蔣信以其身體力行,踐行了其學政思想。

        第三,學不廢舉業(yè)。宋代以降,對于為學與舉業(yè)的關(guān)系的論辯并不少見,如王陽明在《重刊文章軌范序》中認為“夫知恭敬之實在于飾羔雉之前,則知堯舜其君之心,不在于習舉業(yè)之后矣;知灑掃應對之可以進于圣人,則知舉業(yè)之可以達于伊、傅、周、召矣”。陽明主張習于舉業(yè),但不以舉業(yè)為志,而以舉業(yè)為達于圣學的階梯。陽明自己也是踐行了這樣的認識,如在弘治六年,陽明會試下第,“世以不得第為恥,吾以不得第動心為恥?!笨梢娖涫W之志。蔣信在某種意義上對陽明的觀點有所繼承。如他在《送車仲賢序》中勸誡仲賢:“夫今之士,舉業(yè)而已矣。士而罔工于舉業(yè),熟與為士?予嘉仲賢之資,而期進于舉業(yè)之外,將弗與仲賢為今之士與?且予既為士于此世矣,亦既業(yè)舉于此世矣,仲賢將不以予為欺耶?”即是要工于舉業(yè),又能出于舉業(yè)。蔣信的這種觀點,根本上在于他對學與舉業(yè)關(guān)系的認識。蔣信認為舉業(yè)對于學無損益可言,關(guān)鍵在于學者的為學之志。

        夫使吾志于道,而即舉業(yè)之利鈍,以為吾操存磨礪之地,則終日而舉業(yè),固終日而進德修業(yè)也。

        使吾專于利,而精明果確之志,眩奪于得喪榮辱之場,圣人之經(jīng),徒借之以為罔利之具,則終日而舉業(yè),固終日而習攘奪之行也,奈之何不為小人之歸!

        士人如果志于道,則舉業(yè)作為礪志之地,做事上磨煉功夫,則有益于進德修業(yè);如果士人志于利,舉業(yè)成為名利之工具,無益于圣學。值得指出的是,蔣信將“志”引入學與舉業(yè)之辨,也就意味著從圣學的目的重新審視二者關(guān)系。

        嘗試以為生今之世,病夫舉業(yè)之拘攣,而不能肆其力于身心者,是不知學者也。知舉業(yè)之皆學,而困于其利鈍之紛沓,終無以自立焉者,是無志者也。無志則畫,不知學則瞽,畫與瞽,此士之習所以日弊,而天下之治有不可為者矣。

        故夫舉業(yè),不惟其習不習之辨,而惟其用心義與利之辨。義與利之間,君子小人之判,家國天下理亂盛衰之故皆于茲決焉。

        舉業(yè)有義與利之辨,知學者,踐行身心之學,有志者,明于其義,故天下有治??梢?,蔣信對學與舉業(yè)的辨析最終還是落實于“心”,從圣學的價值與目的上再次論證了其學政思想。

        蔣信的為政思想是在心學視閾內(nèi)的建構(gòu),堅持了心學立場,并在具體的政治學術(shù)文化背景中得到了發(fā)展,形成了自己的心學-踐行體系。時人汪尚寧評價蔣信學行時說,其“行為章程,言為典則,其感時衛(wèi)道之懷,猶結(jié)心縈念,時顯于言。是殆先生之所以享天心,錫民命也”。此言可謂是對蔣信心學為政思想宗旨與特征的概括,顯示出蔣信心學思想的實學色彩。

        四、省察:信仰、理想與現(xiàn)實之間 [78]

        蔣信的心學為政思想并不是一個偶然,而是具有學術(shù)與時代的合理性的。首先,在儒學傳統(tǒng)的視閾內(nèi),無論是追溯儒學發(fā)展史,還是考究儒學思想的特質(zhì),蔣信的心學為政思想都具有充分的思想傳統(tǒng)依據(jù)。其次,在陽明心學的義理系統(tǒng)中,良知本體以及知行合一、致良知、事上磨煉等心學范疇和命題都要求心學走向踐履,轉(zhuǎn)向?qū)崒W。這為蔣信心學為政思想提供了直接的思想源泉。再次,蔣信的最重要的仕宦經(jīng)歷是在建省不久的貴州,時值明王朝開發(fā)大西南的治世時期,其后便轉(zhuǎn)入整個明朝知識界的救世思潮中。蔣信所處的特定時代背景,成為其為政思想形成和發(fā)展的促發(fā)因素和客觀條件。這三個方面為蔣信的為政思想提供了信仰(本體)、理想(內(nèi)圣外王)和現(xiàn)實(客觀時代背景)的合理依據(jù),同時也為我們反思其理論與時代價值提供了思考向度。

        第一,蔣信為政思想是以心學為立場的,其對心本體的持守,在某種意義上即是對信仰主體的自信及對信仰主體在場的肯定。心體的在場不僅僅是對人的存在價值的肯定,同時也是對人的實踐價值的肯定。蔣信從心體出發(fā)闡述其為政思想在某種程度上即是堅持了圣學立場,這種圣學立場為其提供了思想展開的場域和思想建構(gòu)的理論必然,同時也為其披上了個體理想化的色彩。比如蔣信的“心政”思想,其中飽含著對“心”及“心的力量”的信守,但在非圣人的凡人世界,其可行性與實踐價值則不能不讓人擔憂。

        第二,蔣信的德政思想把淳樸的民風、清明的吏治托付于道德主體,意圖在儒學“內(nèi)圣外王”這一經(jīng)典命題下建構(gòu)一個富于德美色彩的理想世界,這也是傳統(tǒng)儒學人文精神的體現(xiàn)。同時,蔣信顯然還為其德政理想預設(shè)了一個永遠在場的富有主體性的實踐主體,這一實踐主體是信仰、理想、秩序和德性生活的自信的、有能力的、自覺的追求者。蔣信對道德-實踐主體的設(shè)定是富于理想化的,但他的確為我們指示出一條解決現(xiàn)實社會公共道德缺失、欲望多于理性的社會弊端的途徑。

        第三,蔣信作為主管學政的貴州提學副使,他的學政思想可以說是義理與實證的合和物,因此是最富于現(xiàn)實實踐性的。學與政之間的影響是雙向的,其中判斷二者是否相洽的關(guān)鍵要素即是意識形態(tài)。在封建社會,學與政的統(tǒng)一之處即是對皇權(quán)意識的共同認可,這無形中會造成對學術(shù)思想之自由的擠壓,甚至導致學術(shù)的僵化,明初的官化理學就是如此。但我們不能由此否定這樣一個觀點:學術(shù)可以為皇權(quán)服務(wù),但皇權(quán)不應該成為評價學術(shù)的唯一標準。這既是學術(shù)相對獨立性的要求,也是心學特質(zhì)的體現(xiàn)。在堅持心學的立場下,從心體出發(fā),在天地萬物為一體的視野下,政不是一姓一朝之政,而是天下之政了,那么,在此意義上的心政合一與現(xiàn)實之政之間要么是貌合神離,要么是背向而馳。所以,蔣信的學政思想是有其局限性的。

        (責任編輯:張發(fā)賢 責任校對:陳 真)

        猜你喜歡
        德政學政心學
        王夫之君主思想對“德政”理念的重構(gòu)
        王陽明心學的價值擔當
        公民與法治(2022年7期)2022-07-22 07:12:40
        生活方式干預在三聯(lián)療法治療消化性潰瘍患者中的應用
        Anomalous anisotropic magnetoresistance in single-crystalline Co/SrTiO3(001)heterostructures?
        戚學政:用心用情做好醫(yī)療對口支援
        論新時代構(gòu)建共產(chǎn)黨人心學的三重維度
        Express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bifunctional alginate lyase named Al163 from the Antarctic bacterium Pseudoalteromonas sp. NJ-21*
        見心見行 知行合一 “中國藍”新員工培訓中的心學實踐
        孔子德政思想的借鑒意義
        學習月刊(2015年21期)2015-07-11 01:51:46
        許德政網(wǎng)吧監(jiān)督軼事
        中國火炬(2014年4期)2014-07-24 14:22:19
        亚洲熟妇色自偷自拍另类| 无码中文字幕av免费放| 国内自拍视频在线观看| 日本人妻精品有码字幕| 日本另类αv欧美另类aⅴ| 久久国产精久久精产国| 无码在线观看123| 亚洲乱码av中文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99| 日本午夜一区二区视频| 亚洲av五月天一区二区| 少妇性饥渴无码a区免费| 久青草国产视频| 亚洲av黄片一区二区|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性自爱拍偷在在线播放| 欧美另类高清zo欧美| 中文字幕精品久久久久人妻红杏1| 亚洲av高清在线观看三区| 99视频一区二区日本| 久久亚洲精品情侣|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 在线 一区| 亚洲无线码1区| av天堂免费在线播放| 狠狠躁夜夜躁人人爽天天古典| 色综合久久丁香婷婷| 欧美成人网视频| 蜜桃传媒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99精品久久免费| 亚洲综合无码一区二区| 亚洲av套图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一二三区| 免费99精品国产自在在线| 中文字幕乱偷乱码亚洲| 一区二区三区一片黄理论片| 色欲网天天无码av| 丰满少妇人妻无码专区| 亚洲第一页综合av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在线观看中文字幕| 黑人玩弄漂亮少妇高潮大叫| 欧美激情αv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