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張潔是一個熱愛音樂藝術的女性作家,所以,在她的作品當中自然少不了音樂美的特征。不論是小說的結構特征、詞匯應用還是語體風格,都蘊含著音樂美,這些都能夠給高中生以優(yōu)秀的范例,將其應用在語文作文寫作當中。此外,在張潔的小說中,她最擅長刻畫描寫人物的心理活動,以此反映社會時代的現(xiàn)狀,向人們發(fā)問,引人深思。學習張潔的小說,有利于高中生解讀其他文學作品。
關鍵詞:張潔 音樂美 小說 心理描寫
高中生的作品閱讀,是貫穿在語文學習當中的重中之重,也是高中生理解各科考題的基礎。那么,品讀經典,加以分析,就成為必然。張潔的小說,不論是從語言風格,還是人物刻畫上,都極大滿足了高中生的學習要求。對張潔的小說進行剖析,學習她的行文特點,有利于幫助高中生提高語文習作水平,增強理解能力。
一、張潔小說中的音樂美
張潔是當代熟知的女作家,同時也是一位對音樂抱有由衷熱忱的女作家。所以,在她的作品當中,我們總是能夠感受到韻律的美。她的小說語言朗朗上口,在青少年中廣為流傳,極為適合高中生閱讀。從《從森林里來的孩子》《沉重的翅膀》再到《愛,是不能忘記的》等作品中,她小說音樂美的特性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
(一)結構上的音樂美
以張潔的小說《無字》為例,它描寫了三代不同女性的生活方式,也展現(xiàn)了三個時代不同的人生追求以及價值,這正是用音樂中的回旋,[1]向高中生們講述了歲月的變遷。文章婉轉流暢,更是因為這是張潔晚期代表作,其結構沉穩(wěn)大方,寧靜淡雅,不由自主地引導學生,跟隨著音樂結構的變化,看小說中的情節(jié)發(fā)展。
張潔的小說常常會無意識地應用音樂美的結構,將文章分成幾個部分,各成為一種體系,但是,整體卻又相連。就如一場交響樂,每一部分都訴說著不同的經歷與故事,但是卻又有著整體的風格。這一點值得高中生應用在自己的習作當中,尤其是在寫應用文的時候,將文章分成幾個段落,每個段落描寫各自的故事,但是都圍繞著一個統(tǒng)一的主題展開。這樣,高中生的寫作水平將會提高到一個更高的層次。
(二)詞匯上的音樂美
詞匯上的音樂美,在日常的課文講解當中,高中生也都能夠接觸到,通常為重疊字,如淼淼等;二是音節(jié)控制,如在《森林里的孩子》,“發(fā)現(xiàn)著、了解著、熱愛著”富有韻律;三是押韻,如應用古詩文,或者形成排比句,每句最后押韻,如“星”和“青”等;四是排比,排比使文章的可讀性強,更具有說服力,如“白楊樹的婆娑聲,汽車喇叭的鳴叫聲,隔壁那個男孩的口琴聲”等;五是反復,如詩經中的蒹葭,每一行都有“蒹葭蒼蒼,白露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晞”,在張潔小說當中應用為“我在研究研究,考慮考慮”,這樣的反復,能夠使得文章朗朗上口。這就要求高中生在日常的時候,多讀一讀張潔的小說,以積累優(yōu)美的詞匯,應用在考試當中。
(三)風格上的音樂美
每一位作家都有著屬于自己的風格,高中生在習作當中也常常有自己的風格,這是每個人所獨有的,但張潔小說風格中的音樂美,卻是值得借鑒的,可以應用到高中生的習作中,完善高中生的習作,在高考當中讓其文章一鳴驚人,判得高分。
如張潔小說《無字》,我們甚至能夠看到作者使用的音樂術語,“江南的雨是一種序曲的感覺”,作者在用音樂向人們解釋人生百態(tài),這一點,值得廣大的高中生進行借鑒和學習。
二、張潔小說當中的心理描寫
張潔小說當中,用十分濃厚的筆墨來刻畫人物的形象,此方式是通過對人物的心理描寫來體現(xiàn)的。
心理描寫是高中生應該掌握的寫作基本技能之一。但是,如何應用好心理描寫卻是一個大問題,它的度在一個十分模糊的界限,很難以用言語描述清楚,這就需要高中生多讀一讀張潔的作品,借鑒其中的心理描寫。正如他人評價說,張潔小說中的心理描寫,比中國傳統(tǒng)的小說寫得細了些,卻又比外國小說寫得粗了些,[2]自成一種特色。
如在《從森林里來的孩子》當中,作者對于梁啟明的形象塑造花費的筆墨并不多,但是我們卻都熟知他是一個具有高尚情操的人,這都源于他的心理活動:“他相信烏云會散去,真理會勝利,真正的藝術將會流傳下去”以及“這個生長在遙遠的林區(qū)的孩子,一定會成為一個出色的音樂家,會的”。
張潔小說當中對于人物的心理描寫,大多也是借其口,抒發(fā)自己的觀點,這一點也值得廣大的高中生們學習和借鑒。
三、結語
張潔的小說極具特色,不論是她無處不滲透著的音樂美,還是對于那些人物形象的心理描繪,都值得高中生們的品讀與借鑒。學習張潔小說當中對于音樂美在結構上、詞匯上、風格上的運用,更是有利于高中生在高考作文當中一鳴驚人,讓批卷老師眼前一亮。
參考文獻:
[1]南芷萌.解讀張潔小說中的文學語言音樂特征[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15(03).
[2]周志雄.論張潔小說的心理描寫[J].山東社會科學,2011(08).
(作者簡介:姚舒萌,湖南省長沙市地質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