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朱千華
?
水色揚州
文_朱千華
人生如同圍城,城外的人想進(jìn)去,城里的人想出來。而每一座城市又像一個個人,有自己的相貌、個性、脾氣、經(jīng)歷……你也許愛它,很投緣;也可能討厭它,隔閡重重。不管你是“土著”還是過客,它容納著你,烙印著你的過去、現(xiàn)在或者未來。而你,也該將它記錄下來,也是記錄下自己的人生,此為——城記。
昔日有四人相聚,各言其志。一人希望家財萬貫,一人想騎鶴成仙,一人愿去揚州做官,最后一人說:“腰纏十萬貫,騎鶴下?lián)P州?!庇嫒?。足見揚州這地方,是個撩人的去處。揚州自古多水,是座典型的水城,揚州女子受了水的滋潤,無不出落得水靈靈的模樣;揚州男人對水依賴,難以割舍,如北方漢子對酒那般迷戀。揚州人將溫軟的水完美地充盈身體內(nèi)外,所謂“上午皮包水(喝茶),下午水包皮(泡澡)”,地道的俗文化,但俗得如此雅致,如此精妙,也只有揚州才有。
揚州有名勝瘦西湖,原是個醉生夢死的地方。有首詩說得好:“垂楊不斷接殘蕪,雁齒虹橋儼畫圖。也是銷金一鍋子,故應(yīng)喚作瘦西湖?!闭f揚州這地方,有六朝金粉氣,如偏安的西子湖,是銷金鍋子,從來繁華如夢。揚州的花街柳巷漸趨冷清,茶樓酒榭亦已蕭疏。水上慢城,最宜養(yǎng)老。漕運帶來堆疊如山的雪鹽和數(shù)不盡的白銀化著“休閑”二字,依舊鮮亮地寫在滿街的幌子上。
天下城市無數(shù),有哪個地方像揚州這樣,充滿傳統(tǒng)的休閑意味呢?清早即赴茶肆,枵腹而往。托了鳥籠,邁著逍遙步,沿街而去。慢慢踱進(jìn)茶社,便聞見了熟悉的氣息。早有人接過雀籠掛在檐下。還未入座,便有一塊熱騰騰的毛巾遞到跟前。擦罷臉,爽,感覺真好。環(huán)顧四周,都是老街坊,打聲招呼,落座。此處開牖臨河,可遠(yuǎn)眺。旁有對聯(lián),鄭板橋所作,紅木淺雕,寫的是:“楚尾吳頭,一片青山入座;淮南江北,半潭秋水烹茶。”
“皮包水”正式開始。老揚州喝綠茶,鮮有喝紅茶的。常去兩處地方,一是富春茶社,二是冶春茶社。富春茶社是百年老店,居深巷,外地人來揚州喝早茶,多選富春。冶春茶社環(huán)境好,草廬水榭,有樹,有水,有橋,有廊,臨水而坐,仿佛置身鄉(xiāng)里,極有村野意趣。
富春茶社為百年老店,自制一種窨制茶,名“魁龍珠”,取浙江龍井、皖南魁尖,加上富春花園自種的珠蘭,兌制而成。此茶取龍井之色、魁尖之味、珠蘭之香,以揚子江水泡沏,融蘇、浙、皖三省名茶名花于一壺。
“魁龍珠”體現(xiàn)了揚州人的聰明與智慧——僅用龍井,色雖佳而味不能久;僅用魁尖,味雖長而色不佳;兼而用之,輔之以珠蘭,相得益彰?!翱堉椤辈灰娪凇恫杞?jīng)》,亦不入茶譜,一經(jīng)沖泡,色、香、味俱全。面前置一杯“魁龍珠”,但見色澤蒼綠,芽葉徐徐展開,舒放成朵,兩葉抱一芽,或懸或沉,色清綠,蘊有誘人的蘭香。一時間,神清氣朗,感覺日子真有滋味,心里變得一片空靈。
揚式茶點在清代即已名揚天下。普通百姓通常點一碟干絲、一盤肴肉,外加被譽為揚州“面點雙絕”的千層油糕或翡翠燒賣,再來一只蟹黃湯包即可。天天如此,百食不厭。干絲切得很細(xì),密如發(fā)絲,可從針眼兒穿過,此功夫看似復(fù)雜,在揚州各個茶社里,算是小技。將干絲切好,層層堆疊,呈寶塔狀;千層油糕半透明,有韌性,層間可分開,甜糯適度,很爽口;翡翠燒賣好看,皮透明,用碧綠的菜葉作餡料,口味甜咸皆有,將小巧的翡翠燒賣置入雪白的瓷盤中,如翡翠,如碧玉,不忍下箸。
午后泡澡堂,是揚州人生活中最愜意的事。此為明清遺風(fēng),于今尤甚。揚州浴室,是三教九流混雜的地方。高官巨賈、販夫走卒,脫光了衣服都一樣,赤條條地都在一鍋湯里泡著,這才是最平等的世界。
揚州保留的舊浴室,多居小巷,是老揚州每日不可或缺的逍遙處。天天泡澡,習(xí)慣了,風(fēng)雨無阻,哪天不去,就渾身不自在。進(jìn)了門,不是小姐站在門邊迎賓,而是清一色白發(fā)皤然的長者,年紀(jì)大,動作卻利索。他會立馬送來木屐、毛巾、茶水。脫下來的衣服沒有柜子盛,一律用叉竿,當(dāng)面叉上三米高處掛著,那里有一排釘子,專掛衣物用,非常安全。
畢竟是“揚州八怪”活躍過的地方,揚州文化和藝術(shù)氣息濃郁,便是浴室這樣一個滌垢場所,也弄得極有品位:除夕時沐浴,謂之“洗邋遢”;端午時泡“百草水”,將各種藥草包好,浸入大池,有芳香,又能殺菌,是典型的藥浴。
揚州浴室的顯著特征是室內(nèi)外皆有對聯(lián)。一些舊浴室內(nèi)部用漢白玉裝飾池子,池外有對聯(lián):“滌舊垢以澡身,濯清泉而浴德?!睓M批:“太液香波?!边€有的對聯(lián)是:“身離曲水精神爽,步上瑤池氣象新。”橫批:“臨流。”
揚州浴池分三類。
頭池。水滾燙,上有木柵欄,防止浴者滑入燙傷。這個池子是很特別的地方,一般人離得遠(yuǎn),不愿靠近。但有兩種人常坐在頭池邊:一種是傷風(fēng)感冒的人。頭池蒸汽足,易發(fā)汗,或坐或躺,不消半個時辰便去了寒氣,通體舒泰,比吃藥效果好。揚州人受了風(fēng)寒,都是一句話:到澡堂里泡泡。另一種人喜歡坐在頭池邊用滾水燙腳丫。燙腳者將毛巾從滾水中拎上來,在腳上慢慢拖過,燙到快活處,妙不可言,便旁若無人地直喊舒服。那張臉豐富地變化著表情,齜牙咧嘴,在快活地呻吟。如入溫柔之鄉(xiāng),銷魂蝕骨。那種情形,實在是一種奇妙的體驗,難與外人道。
大池。這才是真正泡澡的地方,水溫恰到好處。水溫不好掌握,是門學(xué)問。舊式的澡堂,都有專門的人看管溫度。水冷了,便有浴客說風(fēng)涼話:“這澡堂子和藥店串通好了,賣傷風(fēng)感冒藥呢?!比羲珷C,則又是另一副嘴皮子:“媽呀,你是脫雞毛呢,還是燙豬啊?”說話尖酸刻薄?;鸷虻轿唬蜐M臉愜意。身子泡在水中,眼前一片茫茫水汽,池子里云罩霧繞,人影綽綽,再閉著眼睛,一切的煩惱、不快,都已消失。
涼池。此處供浴者沖淋和擦背之用。擦背看似簡單,卻有大學(xué)問。用毛巾將身子擦干,再將毛巾裹緊在手上。先擦臉,此式叫作“蜻蜓點水”,五官為要害部位,需屏氣凝神,手法要短促、輕柔、簡捷;擦腹背,先是“順?biāo)浦邸?,從上到下擦去,然后再來一式“卷席筒”,從下往上推擦,干凈而徹底;擦臂膀前,先擦手背和指縫,再在兩臂上來回穿梭,輕若蝴蝶穿花,慢如老牛耕地;最后擦小腿。此等掌上功夫,手無縛雞之力者不可勝任。老擦背師長期在浴池熏蒸,已變得精瘦,但他手上有勁兒,再難伺候的浴客,在他手下都變得服帖規(guī)矩。這樣一通擦洗,浴客渾身筋脈舒張,遍體紅潤,而后在大池里泡上一個時辰,直至大汗淋漓,真有說不出的舒暢。
出了浴池,渾身冒著熱氣進(jìn)入大廳,立即有幾條熱毛巾遞上來,把身子抹凈,躺在睡鋪上,便喚來修腳師。揚州有名的“三把刀”之一,便是修腳刀。修腳是門絕技,被譽為“肉上雕花”,師徒的傳授很嚴(yán)格。腳疾不是大病,但很折磨人,那感覺比牙痛還要讓人無奈和難受。揚州有許多修腳高手,他們技藝精湛,很有聲譽。更令人稱奇的是,有不少女修腳師在揚州出現(xiàn),她們端坐在客人面前,一絲不茍。女師傅修腳,更多了一份細(xì)心。她們正反手都能使刀,出手輕柔,修得細(xì)致,刀路也清爽。醫(yī)院無法治療的腳疾,在她們的刀下都能根除。
修了腳,緊接著找來按摩師捶背。一時間,大廳里強烈而有節(jié)奏的捶背聲此起彼伏。好一陣噼啪山響的捶肩敲背,好一通綿綿密密的搓揉捏拿,直讓你渾身酥軟,欲仙欲死,忍不住快活地呻吟。終于,一切開始朦朧,在含糊不清的呼嚕聲中,漸漸進(jìn)入溫柔鄉(xiāng)里。
一覺醒來,早已是夕陽西下,趕緊穿好衣裳,打道回府,恍惚中,不知是醒著,還是在夢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