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南京郵電大學體育部,江蘇 南京 210023
吳 瑾1,武文駿2,姜 虎1,周 樂1
Wu Jin1, Wu Wenjun2, Jiang Hu1, Zhou Le1
?
大學普通男生足球基礎初評
引言
大學因其在師資、場館等軟硬件條件上的獨特優(yōu)勢,成為了目前我國校園足球計劃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然而作為大學校園足球參與的主要群體——大學普通男生,了解其現階段足球基本能力的狀況不僅可為各中、小學今后校園足球的開展指明方向,同時也為大學校園足球課程的設置與教授以及課外足球活動的開展提供了重要的依據。
荷蘭足球專家Bert Van Lingen(2002)指出運動員參與足球比賽的基本能力可以概括為三個英文字母:T、I、C[1]。分別指運動員足球比賽中的技術(T)、洞察力(I)、以及交流(C)。作為這一基本能力體系中的首要因素便是技術(T)。技術不僅是構成足球比賽所必需的基本條件,同時也是個人在足球運動中獲得樂趣程度高低的調節(jié)因素。而作為一種對抗性極強的項目,運動員在激烈的比賽中技術水平是否能夠長期穩(wěn)定的發(fā)揮,運動員的體能則成為了重要的保障因素[2]。
在這一理論背景下,本文擬針對大學普通男生足球基礎中的技術和體能這兩個關鍵指標的現狀進行分析探討,在了解目前我國大學普通男生足球基礎的同時,為大學足球課程的教授和校園足球活動的開展拋磚引玉。
1測試程序
1.1測試依據
選取《南京郵電大學2015年高水平運動員體育專項測試——足球項目測試內容、方法及標準》(后簡稱“標準”)中的傳接球、運球繞桿射門、5米累進往返跑三項測試對學生足球基本能力水平進行評定。由于學生佩戴眼鏡比例較高,頭頂球測試未進行。
1.2測試人員
三項測試的評分及計時在嚴格按照“標準”所規(guī)范的計分、計時方法的基礎上,分別由三名足球專任教師及三名國家二級足球運動員共同完成,以確保對“標準”中計分、計時方法理解及評定的準確性、規(guī)范性。
1.3測試樣本
選取了南京郵電大學選修足球課程的三個男生大一足球班,共105人。
1.4測試場地及基本要求
1.4.1傳接球
兩人一組,在各自8x8米的范圍內(兩片區(qū)域間隔22米)用腳背內側傳過頂球,球必須處于滾動運行狀態(tài),另一人用合理的動作方法接球,之后再用腳背內側傳球給對方,對方再接球。為確保兩名學生水平的正常發(fā)揮,在測試前將足球水平相近的兩名學生進行配對。
1.4.2運球繞桿射門
在距離大禁區(qū)線24米處設定一條寬2米的起點線,離開起點線4米開始每間隔2.5米設立一個標志物,共計8個。測試者在起點線上運球,球動開表計時。依次曲線運球繞標志物后,在大禁區(qū)線外射門,球到達球門線垂直面停表。球射進門有效,射門不進或擊中門柱彈出為無效。每人運球繞標志物左、右腳射門各一次,成績之和為一組。
1.4.35米累進往返跑
在距離起點處每隔5米放置一個標志物,共放置5個(起點至最后一個標志物總距離25米)。測試者從起點開始起跑計時,至第一標志物觸摸后返回起點,再返回第二個標志物觸摸后回起點,如此往返直至從最后標志物處返回起點停表。
1.5計分方式
傳接球、運球繞標志物射門、5米累進往返跑在“標準中”分別占10、10、20的權重分,合計權重40(總權重100)。其中傳接球為綜合評定類項目由評分者對被測試者傳接球動作的合理性、協調性、準確性以及連貫性等進行評分;運球繞桿射門主要為計時評分類項目,被測試者在測試過程中如果發(fā)生超時、射偏、或者未按規(guī)定繞完所有標志物,無分數;5米累進往返跑同為計時評分類項目,超時或未按要求往返標志物,無分數。
為了客觀反映大學普通男生的足球基礎,本次測試的評分結果未完全依據“標準”進行。區(qū)別主要在:(1)對各單項測試進行了“百分制”的簡單轉換,這樣可較為直觀的研究各項測試的得分情況;(2)傳接球項目的評分未采用左右腳綜合評定的方式,而是對左右腳的傳接球情況分開加以計分并討論,以探討目前大學男生在左右腳足球傳接技術上運用的差異。
2測試結果及分析
2.1傳接球
表1 左右腳傳接球的描述性統(tǒng)計
表1為105名參加測試學生左右腳傳接球的描述性統(tǒng)計結果。右腳傳接球的均分為45.71分,標準差20.725;左腳傳接球的均分為19.81分,標準差15.190。從均分情況分析:大學普通男生左右腳傳接球的得分均偏低,左腳均分從數值上看要遠低于右腳,但從標準差上看左腳的離散趨勢要小于右腳,這也從另一個側面說明了大學普通男生左腳傳接球的熟練程度普遍較低。右腳和左腳傳接球間是否存有顯著差異,將在后面的t檢驗中進行分析。
圖1為右腳傳接球得分的分布。結合表1中偏度系數-0.017可以看出大學普通男生右腳傳接球的得分呈輕微的負偏,但從圖中的直方圖和正態(tài)曲線來看,這一現象并不嚴重。
圖2為左腳傳接球得分的分布。同樣結合表1中偏度系數的數值0.838可以看出大學普通男生左腳傳接球的得分呈較為嚴重的正偏分布,結合之前均值和標準差的分析,印證了大學普通男生左腳傳接球熟練程度普遍偏低這一結論。
對大學普通男生左右腳傳接球間是否存在顯著差異,采用了相依樣本t檢驗。檢驗結果顯示左右腳傳接球的t值為16.137(p﹤0.05),說明左右腳傳接球得分間確實存在顯著差異,右腳傳接球得分顯著高于左腳。
圖1 右腳傳接球得分的直方圖
圖2 左腳傳接球得分的直方圖
變量有效樣本均值標準差t值配對變量右腳傳接球10545.7120.72516.137***左腳傳街球10519.8115.190
注:*** p ﹤0.001
2.2運球繞桿射門
表3 繞桿射門測試概況
繞桿射門考察的是球場上綜合控球和射門得分的能力。此次測試的105名學生中,成績有效的有17名,占總人數16.2%;成績無效的有88名,占總人數的83.8%。
表4 運球繞桿射門的描述性統(tǒng)計(成績有效學生)
在成績有效的17名學生中:最低得分為11分,最高為82分,均分41.76分。偏度系數為0.231,結合直方圖和正態(tài)曲線分析:在這17名成績有效的學生中,運球繞桿射門得分
仍然呈現了較為明顯的正偏態(tài)分布,普遍得分偏低(見 圖3)
2.35米累進往返跑
5米累進往返跑考察的是足球場上球員體能儲備的情況。此次測試中,105名學生成績有效的有7名,占總人數的6.7%;成績無效——主要是未達到評分最低時間標準的有92名,占總人數的87.6%;因身體不適途中放棄的有6名,占總人數的5.7%。
圖3 運球繞桿射門的直方圖
人數百分比累積百分比有效成績有效途中放棄成績無效合計76921056.75.787.6100.06.712.4100.0
表6 5米累進往返跑的描述性統(tǒng)計(成績有效學生)
在成績有效的7名學生中:成績最低為10分,最高為100分,均分31.79分。偏度系數為2.270,結合直方圖和正態(tài)曲線分析:在這7名成績有效的學生中,5米累進往返跑的得分呈現嚴重的正偏態(tài)分布,普遍得分偏低。
2.4往返跑成績與其他長距離跑測試間的相關
表7 5米累進往返跑與1000米、2000米跑間的相關
注: n.s.p﹥0.05,* p﹤0.05
除了對學生各單項足球技能、體能進行測試分析外,我們進一步將105名普通男生5米累進往返跑的成績與體質測試、課堂教學中的1000米成績、2000米成績進行pearson相關分析。結果表明:學生5米累進往返跑成績與1000米成績顯著相關(p﹤0.05),但是從關聯強度上看兩者僅為低度相關;而與2000米成績間未達顯著相關。
3討論與建議
1.從本次測試的結果來看:學生在傳接球上首先出現了明顯“偏科”的情況——即右腳傳接球的運用要顯著優(yōu)于左腳,且左腳的得分普遍不高。從測試過程觀察:大多數學生對左腳的運用僅僅停留在能觸及到球的階段。左腳對足球的球感無論從力量、方向、精度等指標上都難以滿足最基本的足球運動需要。從平時的教學實踐中發(fā)現,學生不善使用非慣用腳的原因主要來源于心理層面:一是主觀上對非慣用腳技術的運用缺乏信心;二是擔心在配合或比賽等練習中因為非慣用腳的頻繁失誤而受到同伴的指責。盡管即使職業(yè)球員慣用腳和非慣用腳間也會有一定的差距,但是足球運動項目的特點造成了包括對抗等接近實戰(zhàn)的情境中,在技術基礎扎實的前提下雙腳之間的差距越小——技術的運用越能夠合理和流暢。建議在足球課堂教學和課外自我練習的過程中:應當有意識安排非慣用腳的練習;同時在配合或比賽練習中鼓勵學生多使用自己的非慣用腳,以提高自信心水平,并堅決制止同伴之間互相埋怨、指責的行為。
2.測試過程中我們發(fā)現學生在原地且較為單一的足球技術運用上要好于運動中且復雜的足球技術。如此次測試中左右腳傳接球的過程和結果要明顯好于運球繞桿射門,這是因為左右腳傳接球測試基本上屬于原地技術,即使活動,范圍也有限。而繞桿射門其中包含了足球運動中更為復雜的成分:學生除了對控制足球本身需要有較好的球感和技術,在身體的力量、靈敏、協調、速度等指標上也必須有較好的水平。建議在足球的教學過程中:除了安排學生多進行足球的基本技、戰(zhàn)術練習,還應當將結合足球專項特點的協調性、靈敏性練習納入課程的教授過程當中,以促進學生個人足球技能得到全面的提高和發(fā)展。
3.從學生5米累進往返跑成績和平時參加1000米、2000米跑成績間的相關可以發(fā)現:5米累進往返跑與1000米間雖達顯著但是只有微弱的相關;而與2000米間無顯著相關。這也提示了我們在課堂教學中適當安排足球專項體能練習的重要性。足球專項體能的提高不僅可以保證技戰(zhàn)術發(fā)揮的質量,同時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預防學生在足球運動中運動損傷的發(fā)生。
4.就各項測試結果學生得分普遍偏低這一現象,與測試本身的定位也有關聯。此次測試的內容所面向的對象是具有較好足球基礎的高水平足球運動員,因此對于未接受過系統(tǒng)訓練的學生來說參加測試確實有不小難度。但是此次測試也較為客觀的反映出了目前大學普通男生的基本足球技術、體能狀況,對于改進大學足球教學的內容與手段有著很好的啟示。同時,是否應當針對大學普通男生這一群體“量身定制”一套體能、技能上的評估體系,從而更為客觀、全面的反映大學普通男生的足球基礎;并在這一基礎上如何通過足球普及課、提高課、課外足球活動等多樣化的培養(yǎng)手段來提高大學普通男生的足球基礎水平,應是廣大校園足球工作者下一步研究的課題[3][4]。
參考文獻:
[1]Bert Van Lingen,楊一民,李飛宇,李連勝(譯).足球訓練[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2:1-3.
[2]劉丹.足球體能訓練——高水平足球體能訓練理論與實證[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6:6.
[3]武文駿.對培養(yǎng)青少年參與校園足球的經驗性思考[J].青少年體育,2015,(27):11-12.
[4]吳瑾.淺析高校體育教學中學生足球戰(zhàn)術意識的培養(yǎng)[J].科技信息,2013,(10):489-490.
Preliminary Assessment on Football Basis of Male College Students
1.南京郵電大學體育部,江蘇 南京210023
吳瑾1,武文駿2,姜虎1,周樂1
Wu Jin1, Wu Wenjun2, Jiang Hu1, Zhou Le1
摘要:選取了南京郵電大學105名大一男生,采用標準化測試對學生傳接球、運球繞桿射門和五米累進往返跑三項足球技術、體能指標進行數據收集。研究結果表明大學普通男生足球技術、體能情況普遍不理想:其中(1)傳接球技術中出現明顯“偏科”:右腳得分顯著高于左腳,左腳在傳球、停球的精確性和連貫性上較右腳差距明顯;(2)運球繞桿射門測試中有17名學生獲得了有效成績,其余未獲有效成績的學生主要在球感、協調性和射門精準度上均有所欠缺;(3)在5米累進往返跑中有7人獲得了有效成績,與在校1000米、2000米跑成績間的相關提示了發(fā)展學生足球專項耐力的需要。
關鍵詞:大學;普通男生;足球基礎
Abstract:The paper selects 105 freshmen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 and adopts standard test to conduct data collection of the 3 football techniques of passing and catching the ball, dribbling and shooting and 5-meter progressive back-and-forth running as well as physical fitness index.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ootball technique and physical condition of male college students are generally unsatisfactory: (1) passing and catching the ball shows obvious unbalanced results; score of shooting by right foot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left foot, accuracy and consistency of passing and stopping the ball by left foot is apparently worse than that of right foot; (2) in dribbling and shooting tests, only 17 students obtain valid results, the rest who fail to achieve valid result fail to do well in the feeling towards football, coordination of body and shooting accuracy; (3) in the 5-meter progressive back-and-forth running, 7 students obtain valid results with the reference of 1000-meter and 2000-meter running results. The test shows it is urgent and necessary to develop football specific endurance of students.
Key words:college; male student; football basis
doi:10.3969/ j.issn.1005-0256.2016.05.039
中圖分類號: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256(2016)05-0079-3
第一作者簡介:吳瑾(1986-),男,江蘇南京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 Nanjing 210023, Jiangsu, China.
2.南京市寧海中學,江蘇 南京2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