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娟
北方已高調(diào)入冬,動不動就零下給你看,還時不時給你吹吹寒風(fēng),讓你時刻都記得這是冬天。盡管也聽說了脂肪能夠保暖,可難道冬天為了保暖就大口吃蛋糕、曲奇、炸雞腿,或者肥牛肥羊嗎?說好的夏天一起亮馬甲線呢?況且這脂肪真能御寒嗎?除了增加脂肪,難道就沒有其他方法,能夠幫助我們更好的御寒,同時又不會影響身材?
其實脂肪并不能幫我們御寒
女孩子擔(dān)心脂肪會影響身材,不愿意多吃脂肪來御寒,而實際上,即使多吃脂肪,也并不能御寒。
大家可能都有這樣的體會,盡管冬天吃得多了,活動少了,體重上去了,小肚子也出來了,但身體依舊很怕冷。這好像與脂肪具有保溫作用有沖突,這到底是為什么呢?
我們首先要明確,保溫和產(chǎn)熱是兩個概念。保溫只能維持原有的溫度或者說減少溫度下降的速度,而產(chǎn)熱才可以升高溫度。對于怕冷的人來說,增加脂肪就無異于在一個冰塊上不斷加棉被,確實保溫了,但無論如何,冰塊是不會變成火爐的。所以說,要想不怕冷,還得在“產(chǎn)熱”上下功夫。
什么食物是理想的產(chǎn)熱源
富含蛋白質(zhì)的食物。我們都有這樣的體會:又冷又餓的時候,如果能及時進(jìn)食,身體就會馬上熱起來,這種現(xiàn)象叫“食物的熱效應(yīng)”,也就是說人進(jìn)食以后,身體釋放的熱量會增加。而相比其他食物,富含蛋白質(zhì)的食物,熱效應(yīng)相對更高一點(diǎn),也就是說同樣量的情況下,富含蛋白質(zhì)的食物,產(chǎn)熱更多,因而也就更能幫助御寒。這也就是為什么我們吃涮肉的時候,感覺全身發(fā)熱,而吃涮面條或者蔬菜而沒有這種感覺的原因。因而對于怕冷的人來說,如果平常豆腐、腐竹、豆皮等豆制品,魚肉,雞肉、紅肉(如豬肉、牛肉、羊肉)等瘦肉吃得少,那么就要增加這些食物在一餐當(dāng)中的比例。
富含鐵的食物。就像木炭燃燒需要氧氣一樣,身體的燃料(蛋白質(zhì)、脂肪、碳水化合物)要充分燃燒,也需要充足的氧氣和酶。而身體要獲得氧氣,除了呼吸,還要有血液的運(yùn)輸。因而只有血液充足了,才能將更多的氧氣運(yùn)送到全身各處。而血液的產(chǎn)生離不開鐵,因而對于怕冷的人來說,日常要注意吃一些血豆腐、牛羊肉等富含鐵的食物。
富含鋅和維生素B1的食物。我們身體的燃料燃燒,除了需要氧氣,還需要酶。而鋅和維生素B1缺乏時,很多酶的活性下降,燃料便不能充分燃燒,人體也就會更怕冷。故想要不怕冷,那么牡蠣、蝦蟹、魚肉等富含鋅的食物,以及紅豆、綠豆、燕麥、蕎麥等富含維生素B1的粗雜糧一定要攝入充足。
看到這里,有的小伙伴可能說了,你說的這幾類食物我都有吃,而且量也夠,那為什么我還手腳冰涼呢?
就像供暖時,要把燃燒放在鍋爐里燃料一樣,身體的燃料也需要在一個叫做“線粒體”的地方去燃燒。如果我們線粒體不夠多,那么產(chǎn)生的熱量就不夠,當(dāng)然也就會更怕冷。那如何才能增加線粒體的數(shù)量呢?線粒體含量最多的地方是我們的肌肉,也就是說如果我們的肌肉量上去了,那我們的線粒體數(shù)量自然不會少,這也是男性比女性更不怕冷的原因之一。所以對于一些平時不怎么運(yùn)動的小伙伴,或者平時很少進(jìn)行力量練習(xí)的朋友,那你的怕冷很可能就是肌肉量太少了,所以什么也別說了,先每周做2~3次力量練習(xí)吧。
最后,不要忘記,不同的人,怕冷的原因不一樣:有的人是因為蛋白質(zhì)類的食物吃得少,有的人是缺乏鋅、鐵和維生素B1,而有的人是平日很少運(yùn)動,肌肉量少。因而要想不怕冷,得先明白自己哪方面做的不足,然后著重去改善這方面,就能讓人體的這個小火爐充分燃燒起來,才能釋放更多的熱量。在彌補(bǔ)以前攝入不足的食物的同時,要減少其他攝入過多的食物的量,才能享瘦又御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