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青
麥敏烽(麥子)是一名資深耐力運動愛好者,目前已完成超過100場全程馬拉松(42.2Km)賽事,地點分布在3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70多個城市。對他來說,每次馬拉松就像是一場旅行。馬拉松給他的生活帶來了哪些變化?記者就此進行了專訪。邊跑馬,邊旅行
記者:您好,請問您當初是怎么想到報名馬拉松的?
麥子:一開始純粹是因為好奇。2009年我從電視上得知香港馬拉松報名的消息,比賽線路30公里處會經(jīng)過香港的海底隧道,從尖沙咀一直跑到港島區(qū)。以前坐車經(jīng)過海底隧道很多次,但是跑著經(jīng)過海底隧道還從沒試過,當時覺得一定是很特別的體驗。我當時沒跑過那么長距離,報名距比賽還有半年左右,我就開始了訓練,第一次跑步也就跑個五六十米,100米都喘得厲害。當時目標是只要能從海底隧道出來就好(30公里)。
記者:后來怎么喜歡上跑步的?
麥子:我在訓練時發(fā)現(xiàn),跑步不受時間、地點約束,是一項很好的運動。我喜歡城市路跑,盡量挑紅綠燈少一點的路,幾乎每個城市都有這樣的地方。那時我常出差,行李箱里帶一雙跑鞋就夠了。像昨天我剛從日本回來,就是給自己安排了一個馬拉松周末。
記者:“馬拉松周末”,您每個周末都會去嗎?
麥子:不定期吧。我本身也比較喜歡旅行,所以這個也不失為認識一個新地方的很好的方式。把跑步和旅行結(jié)合起來,我覺得很完美。不同地方的人,因為共同喜歡跑步而聚集到同一個城市,少則幾百人,多則幾萬人,就像過一個盛大的節(jié)日。比賽時,很多當?shù)厝私o你加油,這是一個很近距離的體驗當?shù)孛耧L、感受陌生人善意的一種方式。美國觀眾比較有激情,會揮手、跳躍,高聲吶喊。在意大利、羅馬,很多人為你鼓掌。德國的觀眾也很熱情,但跑友相對嚴肅,他們水平很高,配速特別穩(wěn)定。日本朋友喜歡化裝、cosplay,頭上頂著啤酒杯和富士山、東京鐵塔的頭飾,氣氛十分歡樂。
記者:您每次會抱著一種什么樣的心情去參賽?
麥子:我只是單純喜歡跑步。雖然是比賽,但是爭第一第二的事,還是留給黑人去干吧。我不會特別計較成績,是以慢跑享受為主。如果看見一些有意思的標語,我就停下來跟那些觀眾照相。我有時也和跑友邊跑邊聊天,也蠻有意思。
不要讓愛,成為負擔
記者:幾年前,馬拉松賽事似乎還較少受人關(guān)注。
麥子:10年前,比賽基本都報不滿,跑的人也不多,也因此認識了一些鐵桿跑友。那時站在出發(fā)區(qū),每次見到了對方就說,咦,怎么又是你?跟現(xiàn)在報名還要搶、抽簽的狀態(tài),是兩種不同的體驗。當然,現(xiàn)在更多的人跑也是一種好事。
記者:您會鼓勵大家去參加、參與這樣的一個運動嗎?
麥子:其實長距離慢跑,說到底就是一個愛好而已。有人認為“只有跑了馬拉松才算是優(yōu)秀的人”,我不這么認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愛好,喜歡跑就跑。我不太喜歡用“堅持”這兩個字。當你做一件很喜歡的事情,談不上咬牙切齒、堅持到底,或付出多大的犧牲……做一件不喜歡的事情,才會有“堅持”這種感覺。如果你本身就很喜歡這件事,或?qū)_成目標有很強烈的渴望,那么辛苦、流汗,都是值得的。既然很值得,根本不需要堅持。我經(jīng)常跟人開玩笑說,人們會覺得跑馬拉松很厲害,但打麻將就很少有人說,好厲害,你今天打了一個通宵的麻將!其實兩者本質(zhì)都是各自在做很喜歡的事情。
記者:加入馬拉松的人越來越多,有什么想對這些跑友說的嗎?
麥子:我特別愿意分享一點,不要讓愛成為負擔。很多人有志于有生之年跑多少個馬拉松。在設定這個目標前,希望大家想一下,你是真的愛跑步嗎?40多公里,是不是內(nèi)心的真正需要?如果只是看到了別人這么做,或為了虛榮、和別人打賭,其實沒必要。我們生活中已有很多無法不去承擔的責任,要孝順父母,要上班掙錢……如果再把一個不喜歡的東西變成責任,就是負擔了。有的人就是特別喜歡長距離運動,他去跑100公里是一個很享受的過程,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會享受這個過程。
記者:您完成了超過一百場馬拉松,從沒有受過傷,有什么秘訣嗎?
麥子:有一點很重要,不要光為了速度,而是循序漸進,讓身體適應不同的跑量和耐力程度。因為我們不是競技體育,而是全民健康性質(zhì)的健康慢跑。我非常注意休息,不會按照網(wǎng)上的訓練計劃生搬硬套。很多人受傷,都是因為上跑量上得特別快。我之前在網(wǎng)上看到說,每周的周跑量增長率不能超過20%,我自己更為保守,不會超過15%。還有一點,如果本著不受傷為目的,就要先做更多的耐力訓練。當身體疲勞時,跑姿變形會增加受傷的可能性。先把耐力練上去,不太容易有疲勞感,在此基礎上注意一下跑姿、節(jié)奏,再加上有數(shù)字量化的心率表來輔助,會大大降低受傷的幾率,尤其像心臟方面的一些風險。跑了就懂
記者:很多上班族會覺得抽不出時間跑步?
麥子:不會啊。像我最初練跑步,一周也只是4到5個小時而已。我自己的訓練計劃是,周一工作比較忙,那就不跑;周二跑半小時到一小時;周三休息;周四跑半小時到一小時,周五休息;周六跑個長距離,星期天休息。不需要放棄很多工作時間,比如別人午休、吃頓飯的時間,我就可以用來跑步。像這樣一周4、5個小時,就可以幫助普通人完成馬拉松的訓練了。畢竟對大部分人來講,并不是一定要讓自己達到國家?guī)准夁\動員的標準。村上春樹有本書叫《當我在跑步時我在想些什么》,我很喜歡里面的一句話,不跑步的理由有一卡車,但如果真的要跑,沒有什么借口可以阻止你。
記者:很多人覺得耐力運動很無聊,您怎么看?
麥子:我有一百種感到不無聊的方式,比如和跑友分享比賽心得;一個人跑時,看到有人遛狗、散步,跟他打個招呼、揮揮手,他也會跟你打招呼,你會覺得這個世界很美好;我也會跑到公園里、山谷里,感受花花草草、河流瀑布,聆聽大自然的聲音。我很喜歡自己和自己互動,跑步時我會感受自己心跳快慢、感受肌肉緊張飽滿程度,自己跟自己身體對話,這種感覺也特別棒。
記者:每次跑完是什么樣的感覺?
麥子:跑步時我喜歡不聽音樂,給自己頭腦一個更好的放松機會。工作忙時,思路也會比較亂,讓頭腦放空一段時間之后,跑完步回家洗個澡,之后重新再做工作上的思考,這時思路會更清晰。我很喜歡耐力運動的一個原因就是,它可以給我留出一段自己和自己相處、不受打擾的時間。如果把它變成一個生活習慣,是一個很好的平衡。另外,我在這里跟大家分享一個小游戲。我跑步時就想象隨著一呼一吸,呼出的都是憤怒、郁悶、不爽,吸進去代表生命力的新鮮氧氣。隨著呼吸加深、出汗增多,邊跑邊做這樣的心理暗示,就會把心理垃圾扔出去好多,不再是身體上的一個包袱,可以輕裝前進。
記者:完成馬拉松后,對您的生活有一些什么樣的影響?
麥子:從行動上證實了:咦,我的身體其實是可以完成一場馬拉松的。以前認為是一個遙不可及、非常有挑戰(zhàn)性的目標,現(xiàn)在完成了,這種正面的自我暗示對于在生活和工作的其他方面都會有幫助。另外,跑步可以給我?guī)怼靶〈_幸”的感覺。天氣好時,我會充滿感恩;天氣不好時,我可以去健身房跑,也會充滿感恩。看到老人坐在輪椅上被人推著走,我就會想,我現(xiàn)在年輕可以跑;我老了之后七八十歲,還能跑。可以是很小很小的事情,自己感動一下,就覺得很幸福。好像某種程度上把自己感覺幸福的開關(guān)打開了。我深深地體會到,如果只會一味抱怨,第一沒什么用,第二傷害最大的是自己。
記者:您從跑步中還學到了什么?
麥子:其實跑步和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很多都是互通的。只要全身心投入,就能感受到接近客觀、自然真理的東西。比如像我們業(yè)余跑者,無論怎么練,總會碰到比你跑得快的人。甚至一些老人,頭發(fā)都白了,在你身邊唰的一下就跑過去了。其實跑多了后就會發(fā)現(xiàn),跟別人比是一件特別可笑的事情,這么比下去一定會給你帶來很多痛苦。如果不跟別人比較,只是自己朝著自己設定的目標去做,這樣的話,整個人會淡定很多。同樣的心態(tài),放在工作里、生活里,對心理健康也會有幫助吧。不跟別人比,自己跟自己去比,整個世界好像都會變得特別地友好,多了很多朋友,沒有了敵人,這種感覺也挺棒的。
記者:跑步真的是一項非常有魅力的運動,我也想加入了。
麥子:有句廣告語說,跑了就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