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業(yè)兵
【摘 要】故事是學生的最愛,即使是初中學生,他們也對故事情有獨鐘。初中地理學科中蘊含著豐富的故事資源,在地理教學中,巧妙植入地理故事,可以豐富地理課堂,更可使地理教學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關鍵詞】地理;故事;優(yōu)化
作為一名初中地理教師,要實現(xiàn)教學目標,不僅要創(chuàng)造性地理解與使用地理教材,而且要善于用好教材,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能力。因此,初中地理教師如果能用地理故事,對教材知識進行重組和整合,挖掘課程深處的資源,進行實踐練習,能夠進一步優(yōu)化初中地理課堂,提高教學效果。下面,筆者將結合教學實踐,談一談。
一、善于用多媒體手段,構建故事情境
初中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對任何未知的事物都具有濃厚的興趣。因此,初中地理教師將知識點與故事的表達方式結合起來,可以獲得極佳的教學效果。比如,多媒體輔助教學,通過一系列的教學設計,讓學生從聽覺、視覺上得到啟發(fā),進入教師營造的情境,從而激發(fā)學習興趣與熱情。
下面以《地球的運動》這一課為例,這一節(jié)課的內容看上去比較簡單,實則不然。本堂課的知識內容,關于地球自轉產(chǎn)生的晝夜交替及時差問題是難點,為避免學生有畏難情緒,所以,教學時要特別注意直觀性與趣味性。首先,教師通過多媒體播放一段科學家哥白尼“地心說”的故事,通過多媒體的聲光音畫等形式,生動再現(xiàn)當年的情景,拋出“天動還是地動”的問題,再通過事先預設好的“影片”對問題的預測與判定,進一步誘發(fā)學生進入到故事的情境中,再加上一些操作實驗。比如,地球儀的演示,觀察地球自轉特點,類似的多媒體技術的運用以及實驗與提問,可以讓學生“身臨其境”,明白地球自轉方向。因此,在初中地理課堂上,初中地理教師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作用非常明顯,可以有效地向學生展現(xiàn)地理教學信息,為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和故事情境提供了極為良好的條件。
二、激活思維巧用故事,培養(yǎng)探究能力
在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發(fā)現(xiàn)不喜歡地理課的學生還是挺多,但愛聽故事的學生更多。因此,將地理知識融入故事中,并且結合學生的生活、年齡等特點,能激發(fā)他們主動探索知識的欲望。
下面以《地形圖的判讀》這一課為例,這一課是讓學生能夠在等高線地形圖上,識別山峰、山脊、山谷等內容。在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采用了故事導入:有一部電影《紅河谷》,影片中的的藏族人抓到了兩個前來勘探地形的英國人,并從他們身上搜出來一幅圖,面對地形圖,藏族人不認識,反而認為是一只只的蝴蝶圖形。然而,這幾張蝴蝶圖卻讓英國的軍隊順利通過復雜的地形進入西藏。生動的故事,容易調動學生的思維,進入教師設定的故事情境當中。然后,教師再布置學習任務:(1)理解海拔和相對高度的含義。(2)對照山地模型繪制等高線地形圖,建立等高線地形圖的概念。(3)在地形圖上識別山地、高原、平原、盆地、丘陵五種主要的地形類型等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課本,并思考問題、尋找答案。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將枯燥的地理知識與故事結合在一起,由淺入深地展開,有助于幫助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培養(yǎng)其積極、主動的探究能力。
三、突破難點巧用故事,促進認識能力
學源于思,思源于疑。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教師要善于設疑布難,進行故事性教學設計,在圍繞教材的基礎上,將地理課堂與與故事性結合起來,進行科學合理地拓展和延伸,從而引導學生思考,突破教材知識的難點,促進認識能力的提升。
下面以《海陸的變遷》這一課為例,這一課的內容知識點較多,有難度。教師需要幫助學生對海陸變遷及大陸分離的若干證據(jù)進行分析,從而達到培養(yǎng)學生觀察、感知、分析等認知能力。比如,針對“海陸變遷”的原因及方式這個問題,教師需要由淺入深,引導學生思考。教師可以用“滄海桑田”這個成語故事導入。提問:“滄海桑田”是什么意思?然后進一步引導學生明白“滄海桑田”原意就是指海陸的變遷,然后,再通過喜馬拉雅山上巖石中的海洋生物化石、東部海底發(fā)現(xiàn)古河道及水井等人類活動的遺跡以及荷蘭的國土面積,在過去的百年中不斷擴大等故事,引導學生了解到變遷方式有三種:(1)地殼變動;(2)海平面升降;(3)人類活動。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師采用故事的表達方式,讓學生在故事中去思考、去討論,從而發(fā)現(xiàn)新問題。
四、鞏固練習借用故事,調動積極情緒
教學中采用一些學生樂于接受的形式,用擬人化的手法,將地理知識點融入到故事中,讓學生感受地理知識,了解地理規(guī)律,即使在練習中也能調動的學生積極情緒。
在做《多變的天氣》這一課練習時,針對這一節(jié)課的幾個知識點:(1)區(qū)分“天氣”和“氣候”的概念。(2)認識天氣符號,看懂簡單的天氣圖。(3)人類活動對空氣質量的影響等內容。教師編了一個“天氣家族兄弟面試”的故事強化了新知識,在故事中,教師用擬人化的方法,用大雨、小雪等天氣符號進行自我介紹,引導學生對不同天氣認識,并進一步了解到人類活動對空氣質量的影響。因此,在教學中,教師通過故事的形式,將理論知識聯(lián)系實際,能夠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熱情。甚至,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用編小故事的方法,將書本知識串聯(lián)起來進一步加深印象,從而實現(xiàn)初中地理教學目的。
總之,在教學過程中,初中地理教師要立足于教材,將抽象復雜的課本知識簡單化、形象化。通過與教學目標緊密相聯(lián)的故事,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進一步優(yōu)化初中地理課堂,提高教學質量與效率,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教學環(huán)境中學習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