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延軍
MRI全脊柱成像在脊柱轉移瘤的臨床中應用
●滿延軍
目的:分析和研究MRI全脊柱成像在脊柱轉移瘤中的應用。方法:選取我院在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期間收治的84例脊柱轉移瘤患者,按照隨機分配原則將所有患者分為參照組和研究組,各42例,其中參照組患者采用CT檢查,研究組患者采用MRI全脊柱成像檢查,觀察和比較兩組患者的檢查情況。結果:研究組患者的病變椎骨數(shù)、椎周圍軟組織腫塊數(shù)、陽性檢查結果都要明顯由于參照組,p<0.05,差異比較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在脊柱轉移瘤患者的臨床檢查中采用MRI全脊柱成像,具有較高的準確率,這對實施早檢查、早治療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在臨床中值得推廣。
脊柱轉移瘤;CT檢查;MRI全脊柱成像;臨床檢查
對于癌癥患者來說,產(chǎn)生疼痛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發(fā)生癌癥骨轉移,而且與原發(fā)骨惡性腫瘤相比較而言,發(fā)生骨轉移瘤的機率是其40倍左右[1]。人類的脊椎骨中含有大量的特殊靜脈,血流豐富,發(fā)生脊椎骨轉移瘤的機率比較大。當發(fā)生脊椎骨轉移瘤之后,會導致患者出現(xiàn)病理性骨折、脊髓壓迫、高鈣血癥、骨髓衰竭等問題,加快患者病情,目前在臨床上還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為了保證患者的生存質量,就需要早檢查、早治療[2]。在相關調查研究結果中顯示,采用MRI全脊柱成像檢查脊柱轉移瘤患者,具有較高的檢查準確性,效果確切[3]。本文針對我院收治的脊柱轉移瘤患者采取MRI全脊柱成像檢查,發(fā)現(xiàn)效果良好,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在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期間收治的84例脊柱轉移瘤患者,其中男性患者49例,女性患者35例;年齡在26-70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1.36±3.67)歲;原發(fā)疾病為22例胃癌,27例肝,25例肺癌,10例前列腺癌。按照隨機分配原則將所有患者分為參照組和研究組,各42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無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參照組患者采用CT檢查,其掃描參數(shù)分別設置為層厚3mm、電流200mA、電壓120kV,對患者的脊柱分別實施橫斷位和冠狀位掃描,并通過骨窗和軟組織窗進行觀察,構建成多平面的重建成像,在診斷的時候需要由兩名或兩名以上經(jīng)驗豐富的臨床醫(yī)師共同確定檢查結果[4]。研究組患者采用MRI全脊柱成像檢查,設置3mm層厚,對患者的脊柱分別實施冠狀面線圈、矢狀面以及橫斷面掃描,在進行矢狀面掃描的時候,患者需要呈仰臥位,在掃描床中心保持不動,一次性完成,矩陣、層距、層厚分別為320*192、1.0mm、4.0mm,當掃描完成之后將各段對接,最終形成完整、直觀的全脊柱成像圖。如果有些患者癥狀難以確定的話,可以采用Gd-DPTA進行掃描強化,在診斷的時候需要由兩名或兩名以上經(jīng)驗豐富的臨床醫(yī)師共同確定檢查結果[5]。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的病變椎骨數(shù)、椎周圍軟組織腫塊數(shù)、陽性檢出等方面的情況,通過與確診結果相關比較得出檢查結果的準確性。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16.0統(tǒng)計軟件對信息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用%表示計數(shù)資料,行卡方檢驗,p<0.05,表示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從下表中可以看出,研究組患者的病變椎骨數(shù)、椎周圍軟組織腫塊數(shù)、陽性檢查結果都要明顯由于參照組,p<0.05,差異比較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表1 比較兩組患者的檢查結果準確性統(tǒng)計表[n(%)]
脊柱轉移瘤的主要轉移途徑是血行轉移,通過血源性播散、直接蔓延、腦脊液散播途徑都能夠實現(xiàn)病灶轉移,癌細胞播散機制和原發(fā)腫瘤的生物學行為之間相關較為密切。患者遭到破壞的椎體骨質通常是溶骨型,當患者的椎體骨質受到的損傷較為嚴重時,結合相關的病理性骨折情況,一般都會表現(xiàn)出特征性的盤狀骨折。同時患者的脊椎轉移瘤租住也會發(fā)生突破性的改變,當骨質向外延伸之后,會隨之出現(xiàn)椎旁軟組織腫物,就軟組織腫物的損傷范圍來說,通常主要是出現(xiàn)在椎體內部,與其中出現(xiàn)的轉移灶信號具有一致性[6]。在目前核磁共振檢查臨床研究中,脊椎骨轉移瘤患者的研究重點就是核磁共振檢查結果的準確性。在本次調查研究結果中可以看出,采用MRI全脊柱成像對脊柱轉移瘤患者進行檢查,與采用CT檢查結果相比較來說,其準確性更高,能夠對患者做出準確的臨床診斷,進而采取針對性治療措施有效治療。
綜上所述,在脊柱轉移瘤患者的臨床檢查中采用MRI全脊柱成像,具有較高的準確率,這對實施早檢查、早治療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在臨床中值得推廣。
(作者單位:貴州省鎮(zhèn)遠縣人民醫(yī)院)
[1]李偉,龍晚生,陳曼瓊,羅學毛,蔡小琴,蘭勇.磁共振全脊柱成像技術與臨床應用[J].中國醫(yī)療器械信息,2011,04:37-39+59.
[2]翟偉慶,劉兆芹.磁共振全脊柱成像技術在脊柱疾病中的臨床應用[J].醫(yī)療衛(wèi)生裝備,2011,08:65-66.
[3]李豪剛,郭學軍,李興榮,劉海輝,楊龍?zhí)?曹火乃.MRI、CT 及DR在脊柱轉移瘤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中華臨床醫(yī)師雜志(電子版),2012,05:1326-1328.
[4]王亞峰,王中領,顧軍.磁共振全景脊柱成像技術的臨床應用[J].實用醫(yī)技雜志,2013,06:626-627.
[5]王成達,吳文娟.全脊柱MRI成像在轉移瘤中的診斷價值[J].中國骨腫瘤骨病,2011,05:506-508.
[6]梁江濤,陳天昱,杜亮,李恩鋒.全脊柱MRI成像技術在體檢中的臨床應用價值[J].中國療養(yǎng)醫(yī)學,2014,10:894-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