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新 齊慧彬 李 伶 (中國人民大學 北京 100872)
?
21世紀研究型大學圖書館的定位與發(fā)展策略思考*
●王新齊慧彬李伶(中國人民大學北京100872)
[摘要]文章運用數據分析、網頁和文獻調研的方法,通過對全美高校圖書館的館藏資源和人力資源在三個學位授予層的分配狀況的研究,對10個世界一流高校的圖書館分館的網絡調研,以及對我國近20年研究生教育規(guī)模變化的分析,發(fā)現高校圖書館的服務重心正向高端用戶傾斜,成本投入與被投入群體規(guī)模相比呈倒三角的趨勢,提出在新的信息環(huán)境和新的科學研究范式下提高圖書館自身研究能力的重要性,以及構建研究型圖書館應該是21世紀研究型高校學術研究和學科發(fā)展的戰(zhàn)略要求。指出了研究型圖書館的職能特征以及提升自身研究能力的切入點。參考文獻15。
[關鍵詞]研究型圖書館圖書館核心業(yè)務學科服務重心研究能力
1引言
近十年,各高校圖書館在學科服務的方式和內容方面做了大量嘗試和調整,使服務的泛在化程度明顯提升。2010年國家頒布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強調提出“加快創(chuàng)建世界一流大學高水平大學的步伐,培養(yǎng)一批創(chuàng)新拔尖的創(chuàng)新人才,形成一批世界一流的學科,產生一批國際領先的原創(chuàng)性成果”,進一步促使高校圖書館在資源建設、基礎設施、空間布局、館員素質及內部管理水平各個方面的大幅度提升,推動了高校圖書館從資源服務向學科服務的轉化。但是業(yè)界也明顯地感到研究型高校圖書館與學科更深層次交融的知識服務難于進行,人們不斷地就“研究型大學需要怎樣的圖書館?以怎樣的服務形態(tài)支撐大學的學科發(fā)展?其新的價值如何體現?”等問題展開探索。目前國際圖聯組織IFLA對研究型的大學的圖書館并沒有明確標準,但是美國研究圖書館協會(Association of Research Libraries,以下簡稱ARL)明確指出:研究型圖書館應該是那些具備豐富的學術館藏、強大的服務能力、高素質的館員,能夠足以支持用戶高水平、多學科的科學研究,并具備輔助研究能力的大學圖書館[1]。
“研究型大學的發(fā)展需要強有力的圖書館的支撐”。因此,探究研究型大學圖書館的目標定位及發(fā)展戰(zhàn)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它已經成為研究型大學特別是985高校圖書館當前面臨的重要課題。
2研究型大學圖書館的定位
2.1研究型大學圖書館的資源分配重心
為了更好地了解大學圖書館在各個用戶層面的服務成本投入,筆者選擇美國教育統(tǒng)計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 Statistics,以下簡稱NCES)發(fā)布的高校圖書館2008(《Academic Libraries:2008》,以下簡稱AL2008)報告為數據源,側重分析了美國高校圖書館的信息資源和勞務資源分配狀況。AL報告是由NCES每兩年公布一次的高等院校圖書館運行狀況的各項數據[2],通常由13個表格組成,包括圖書館的館藏資源建設和使用情況,包括圖書館開館時間、用戶流量、館籍流通及一些服務細則的統(tǒng)計,還包括了財政資金的分配和勞務預算等信息,較全面地反映了美國高校圖書館的建設和運作狀況,具有一定的權威性和覆蓋性。選擇其為研究對象還因為其統(tǒng)計的過程和統(tǒng)計的數據具備系統(tǒng)性和規(guī)范性,有為業(yè)界參考的普遍價值。
(1)館藏信息資源配比分析。美國NCES發(fā)布的AL2008數據顯示美國共有高校3 827所,其中具有博士授予資格的高校有721所,具有碩士授予資格的高校有911所,只有本科學士學位授予資格的有730所。圖1和圖2分別是對美國三個學位授予級別的學校的圖書館截止到2008年的積累館藏統(tǒng)及在2008年新增加的館藏的數據分析。
圖1 全美博士、碩士、本科學位授予級別高校圖書館至2008年積累館藏分析
圖2 全美博士、碩士、本科學位授予級別高校圖書館2008年新增館藏分析
以上數據顯示,授予博士學位資格學校圖書館的數量不到20%,但其各類資源的積累館藏都明顯高于碩士授予級別學校的2至3倍。2008年全球范圍內的高校圖書館已經進入由紙質資源變數字資源為主導的轉型期。圖2是2008年美國高校圖書館的新購置資源情況,數據顯示在新的時期圖書館電子資源的比例得到很大的提升,而博士授予資格的大學圖書館其各類資源都高于其它級別大學圖書館的館藏3~4倍。其中電子資源和數據庫的比例仿佛小于我們的想象是因為AL報告未將電子期刊庫包含在內。
(2)人力資源比較。圖3是勞務分配情況,可以看出AL 2008報告顯示全美高校圖書館專業(yè)館員和專業(yè)技術人員是全部受聘職員的29%和8%。其中,博士級別學校圖書館專業(yè)技術人員和專業(yè)圖書館員分別占全部專業(yè)技術人員和專業(yè)館員的66%和57%,如果按工作人員平均數計算那么百分比占點將更高,分別為74%和65%,這些數據明顯地表明雖然博士級別學校的圖書館在美國僅占20%,但是其勞務資源分配卻占大部分。
圖3 全美博士、碩士、本科學位授予級別高校圖書館人力資源配置分析
美國高校圖書館信息資源和勞務資源的分配比重都說明了美國高校圖書館的服務成本投入重心是落點在高端用戶群體,這恰恰與研究型高校以培養(yǎng)高層次研究型人才為主、以研究工作為重點、注重科研產出的職能要求相一致。
2.2研究生教育規(guī)模的擴大將改變圖書館服務重心
圖書館服務的中心與重心是不同的概念。中心是指圖書館的核心業(yè)務,包括:資源構建和管理、信息咨詢和學科服務、數據調研和情報分析、圖書館的運行等等;重心是指在核心業(yè)務中服務意識、服務內涵和服務形式的投入成本中心。美國ARL自2007年開始更加關注為研究生提供專業(yè)化服務,并于2012年12月發(fā)布了《New Roles for New Times: Research Library Services for Graduate Students》(新時期的新角色:研究型圖書館為研究生服務)[3],強調高校圖書館要為規(guī)模不斷增長的研究生教育提供相適應的學科服務。近十年來,我國研究生規(guī)模其實也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碩士研究生招生規(guī)模從2005年的312 292人擴大到2014年的560 000人,我國博士研究生招生規(guī)模從2005年的54 892人擴大到2014年的71 020人,碩士和博士研究生招生規(guī)模分別增長近80%和30%,并且近些年博士研究生招生規(guī)模年增長幅度3%左右[4]。比較本科生與研究生的增長幅度,如果以1993年的招生規(guī)模為基準,截至2003年的統(tǒng)計表明,本科招生規(guī)模為當時的7.44倍、碩士研究生招生規(guī)模為當時的13.79倍、博士研究生招生規(guī)模為當時的10.84倍[5],由此可見高校對高端人才培養(yǎng)的規(guī)模在擴大,圖書館針對服務對象需求的特點必然對服務的內容和形式做出調整。
隨著圖書館很多外圍業(yè)務的外包,以及自動借換書、座位管理系統(tǒng)等先進技術和設備的使用,大大降低了人力資源的成本,而技術性工作、研究性工作的權重不斷提高,工作的性質逐漸由基礎性的簡單型走向學科性的復雜型,人力資源投入和工作的重心不斷發(fā)生遷移,為占少數的研究型個人或群體提供的具有高端技術含量的服務將逐漸超過占多數的一般群體的基礎性常規(guī)服務,如圖4所示,這種與服務對象相比呈倒三角的變化趨勢的服務實際上顛覆了我們舊有的傳統(tǒng)觀念,也就是在新形勢下圖書館服務工作的價值已經不能再僅僅以圖書館的流通借閱量、門禁記錄數據和文獻下載量等系統(tǒng)直接導出的數據體現。
圖4 服務投入重心與服務對象規(guī)模的反向關系
2.3研究型圖書館的戰(zhàn)略定位
高校圖書館,特別是研究型大學圖書館服務的倒三角趨勢已經引起高校圖書館服務觀念、服務形式和內容上的策略調整。高端服務數量和質量的日益增長需要研究型圖書館。相對于服務型圖書館而言,研究型圖書館將更加體現其自身的研究能力,也就是對用于學術研究的相關資源具有更強的研究和完善能力。事實上,國內外一流的研究機構或大學的圖書館都有自己的情報研究中心,并將其定位在科學研究范疇,例如,斯坦福大學、麻省理工學院。我國的國家科學圖書館是一個研究型圖書館的優(yōu)秀范例,一方面為高端提供資源和情報需求,一方面進行圖書情報與相關學科領域的研究。合理定位是前提,985高校的圖書館應該在業(yè)界發(fā)揮引領作用,及早制定構建研究型圖書館的長遠規(guī)劃、運行和管理機制,從短期上即刻為研究館員、學科館員創(chuàng)造能夠潛下心來為知識服務做一些深入的研究、創(chuàng)新性和突破性工作的環(huán)境,從長期上去保持自身在知識環(huán)境和學術發(fā)展中與一流大學相一致的生態(tài)位[6]。
3研究型圖書館的發(fā)展策略
3.1高校研究型圖書館職能特征
“研究型大學以高層次人才培養(yǎng)及知識與思想的原創(chuàng)為職能,以建設科研平臺、科研基地,培養(yǎng)高水平科學研究人才為使命”[7]。研究型大學是知識發(fā)現、知識創(chuàng)造和科技創(chuàng)新的基地。研究型大學圖書館應該具有掌握專業(yè)知識、具有用科學的方法搜集、整理、保存和提供專業(yè)信息能力的人才。第一,在資源構建中更加凸顯其對學科的深層次了解。第二,在學科服務中更加注重對科學研究工作的支持、
幫助和參與,特別是對重點學科、重大研究課題、重點人才能夠提供學術研究過程中所需的特別資源、工具指南以及知識服務,凸顯對高端用戶在使用資源、情報、工具時的輔助、咨詢等服務工作的能力。第三,滿足服務對象和服務業(yè)務的擴展需求,圖書館有責任運用圖書館情報學專業(yè)知識和方法深入學科建設,對國內外的相關領域研究最新成果、最新理論和技術給予跟蹤和及時地專業(yè)報道,為科研決策人員、科研管理人員提供必要的學科領域、跨學科跨領域的評價分析和發(fā)展趨勢分析,支持各學科在國內外學術領域的地位,推動學校的學科建設與發(fā)展。
3.2學科圖書館的嵌入形態(tài)
(1)分館資源的空間嵌入。一個研究型的綜合性高校,是否強調館藏資源在中心館的集中其實應該是一個值得商榷的問題。我們對全球大學綜合排名前20的10所學校的分館狀況進行了一個網絡調查,分析中發(fā)現一個明顯的現象是世界一流的綜合型高校圖書館都具有多個學科分館或學術特色資源館,支撐的多是在學術上具有很高的全球影響力的強項學科,而它們大多都是坐落在院系內部或附近。回溯西方圖書館發(fā)展的歷史[8-9],以個人特色收藏為初型的圖書館早在中世紀就誕生了,文藝復興推動了圖書館事業(yè)的發(fā)展,迎來了專業(yè)圖書館的發(fā)展時期,隨著歐洲大陸綜合性大學的興起,在大學的各學術中心(物理空間)逐漸形成具有收藏特色的學院圖書館,并且總體而言它們普遍比各大學中心圖書館的建成早上數百年。說明這種形態(tài)的圖書館并不是歐美高校圖書館的新鮮事物,然而在當今Web2.0時代,它們依然能夠在有大量數字資源和虛擬交互平臺嵌入的高大的中心館身邊健康存活,顯示了它存在的理由,即:物理空間的嵌入式分館使專業(yè)資源更貼近用戶群體,研究人員對資源使用更便捷,資源構建者和使用者之間的交流更直接,資源構建的反饋機制更加簡化。在我國,隨著高校規(guī)模的擴大,多校區(qū)分館已經成為高校圖書館的發(fā)展必然,因此多學科分館、資料室的建設也應該隨著人才引進、重點研究基地建立、國家重大科研項目申請成功而得到業(yè)界的高度關注,很難想象一個國際一流的學科沒有自己一流的專業(yè)分館。
表1 全球一流大學分館情況
(2)分館服務的空間嵌入。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韋爾奇醫(yī)學圖書館的實踐是一個典型的案例。他們將有專業(yè)背景的10位館員以嵌入式信息專員(Embeded informationist,EI)的身份在相關院系設立辦公空間,參與到用戶科研教學和日常工作的流程中去,他們的工作包括參加公開的學術研討會(seminar)、部門會議(lab meeting)、案例會議(case conference, journal club)等,并在活動中提供一定的現場指導、咨詢、檢索,快速高效地滿足信息需求;對研究課題提供較深度的信息咨詢、數據處理和工具幫助。這種分館服務在空間上的嵌入無疑使圖書館員更貼近科研活動、更了解科研過程,為轉型期的圖書館“服務策略和服務內容緊密圍繞科研活動而設定和開展”的核心理念提供了良好的生態(tài)環(huán)境。
3.3高素質全職學科館員機制
人才決定了圖書館事業(yè)的深度、廣度和高度,提升學科館員的素質是構建研究型圖書館的核心問題。傳統(tǒng)的觀念認為圖書館是個服務機構,對引進人才和招聘博士的必要性懷有質疑,實際上,研究型的圖書館,應該具有專家型的研究館員,他們應該具有全球視野、對學術前沿有較深理解,有較深的專業(yè)造詣和具有承擔和完成課題的研究能力。就AL2008報告數據分析,美國研究型大學圖書館的工作人員分為4 類:專業(yè)(學科)館員、專業(yè)技術人員、其他有薪人員和學生助理工。在這4 類人員中,專業(yè)館員約占總職員人數29%,任職條件要求最高,他們都具有社會科學或自然科學學科的學位和圖書情報學科學位的雙重認證資格,可以從事學科情報分析、信息素養(yǎng)教學、外文書刊編目、電子資源建設和揭示、技術應用及系統(tǒng)研發(fā)和數字化業(yè)務管理等工作,有一些甚至是在業(yè)務領域有很深造詣、并在國內外業(yè)界或相關領域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專家,分布于各主要業(yè)務部門。
如果說人才是充分條件,管理機制就是必要條件,一流的研究型大學需要國際的視野。在國內高校圖書館,值得迫切嘗試的是:建設部分學科館員的全職機制,這樣可以給予他們更多的時間、精力進入各個方面和層面的研究。好的管理可以將有事業(yè)心、有水平、有熱情的人才的巨大潛力盡可能地挖掘出來。
4研究型圖書館的研究能力體現
在數字化、網絡化和信息化的時代,高校圖書館已經不再是科研工作者獲得信息資源的唯一渠道,傳統(tǒng)意義上的圖書館的職能被大大弱化,圖書館要體現出自己新的價值必須完成從原始信息走向知識產品的再度轉變,完成從被動服務模式走向積極主動模式的轉變,完成從基礎性簡單型走向技術含量更高的學科性專業(yè)型服務的轉變,要通過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的工作使圖書館的信息增值,使自己的服務和業(yè)務拓寬。完成這些轉變圖書館自身的研究能力是核心問題。
4.1資源信息的增值
在當今新的信息環(huán)境下,研究型圖書館的館藏資源要凸顯優(yōu)質、精準與特色。研究工作應該包括:第一,追求常規(guī)學科資源的優(yōu)質篩選、合理組織和高效揭示,表2梳理了優(yōu)質資源的特征,知識合理組織的內涵和對高效揭示的理解,也是研究型圖書館在館藏資源上體現研究能力的著力點。第二,結合學科設置突出相關特色資源的精準收集以及合理利用的研究。這些工作需要更具有學科背景知識的研究型館員潛下心來,用完備的知識組織理論和方法[10],對用于學術研究的相關資源進行各個專業(yè)的學術層面上的研究和完善,通過對文獻知識內容的結構體系進行重組和加工,產生出新的知識產品,減輕各個層次用戶在大數據時代面對海量信息的選擇壓力,使圖書館從資源“原材料運營”走向知識“產品運營”,充分體現出研究型圖書館將資源信息提升為知識信息的研究能力。
表2 資源研究內涵
4.2為科研服務
(1)資源深度挖掘。只有認真地研究資源,才可能準確地推介。作為研究型圖書館,不僅要對用戶進行相關資源內容、使用方法實現無障礙的溝通和解答,及時開展新的研究工具的培訓,還應該在對資源進行深度挖掘的基礎上,配合教學與科研積極開展主題視頻、主題閱讀、主題展板等形式的學科服務,并協助舉辦院系的學術講座以及與院系科研相關的學術交流活動。
(2)密集型科研數據管理。著名計算機科學家Jim Gray 2007年曾指出:“數據密集型”已經成為集實驗、理論、計算模擬之后的第4個科學研究范式?;ヂ摼W、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fā)展改變了科研活動的方式,科學研究的問題和過程更加復雜化,科學研究的對象從單一領域和學科走向跨領域、跨學科的交叉,因此科研過程中呈現出更大量的需要及時處理和加工的信息和數據;而Science雜志在對1 700多位科學家的調查得出了一個觀點:技術的缺乏影響了科學家們的分析、保存以及數據的分享[11]?!犊茖W通報》編輯部也向全國2 500名科學家發(fā)送了問卷,對收回的276份問卷分析的結論是:83%的人聽說過大數據;更多的人開始使用公共數據集,但是只有28%的科學家體驗過大數據的技術[12]。由此可見,可能有相當多的數據是處在分享率低和管理脆弱的狀態(tài)[13]。2011年1月美國國家科學基金(NSF)對新基金項目規(guī)定了“傳播與共享科研結果”的新要求,提出研究型大學科研數據的管理應該給予足夠關注[14]。哈佛大學圖書館在2015年的使命與目標中提出:Steward vulnerable and critical research information in partnership with academic and administrative functions across the University and beyond(和大學內外的學術和管理部門協作,管理脆弱的和關鍵性的研究信息)。因此,在數據密集型研究范式日益普及的今天,高校對數據的利用、存儲、及管理服務無疑應該有研究型的圖書館的參與。當然目前在國內相應的法律法規(guī)基本處于空白[15],但作為研究型圖書館可以與相關部門共同合作,爭取嘗試性地進行局域性的或項目性地數據管理技術和制度上的研究,以推進科研人員的交流和資源共享程度,推進數據科學的發(fā)展。
4.3為決策服務
(1)提升情報分析能力。研究型圖書館應該具備緊跟學科前沿、有效地利用科研信息、及時提供學科領域動態(tài)的情報分析能力,包括:機構研究成果和影響力對比,機構總體學術表現和全球定位,重點學科規(guī)劃與建設,學術帶頭人的成果展示,學術團隊、重點實驗室的研究實力分析,合作伙伴的評估與選擇,高影響力論文的評價,熱點/前沿研究領域分析,以及為重點科研項目進行訂題或專題情報分析服務等工作的比重也會越來越高,也越來越走入圖書館核心業(yè)務的范疇。
(2)善于提出問題。一個研究型的圖書館,在轉型中除了以創(chuàng)新的思維和實踐不斷提升服務職能水平外,還應該加強從問題出發(fā)的觀念,善于站在學術前沿角度,站在學科發(fā)展角度,站在用戶角度,在研究層面上“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正如張曉林博士提出的:開啟“未知領域”服務,做科學家的“外腦”。
4.4形成適合自身發(fā)展的研究特長
通過建立適合自身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研究計劃,通過不斷積累,形成自己的研究特長;加強館籍之間的研究合作,產生一些業(yè)界內對某些學科方向有影響的研究工作。
5結論
研究型圖書館是研究型高校的戰(zhàn)略發(fā)展需求,只有構建具有研究能力的圖書館才能真正促進館藏資源建設的優(yōu)化、推進館藏資源的有效利用,提升館藏信息增值服務,才能提升自身的學術研究水平,擺脫學科服務留于淺表的現狀,實現新的信息環(huán)境下和新的研究范式下圖書館角色的根本轉變,以支撐和支持國際一流水平學科的發(fā)展,真正展現新信息環(huán)境和新的科學研究范式下高校圖書館在科學研究和學術發(fā)展中的地位。
參考文獻
[1]步宏婕.國外一流研究型圖書館戰(zhàn)略規(guī)劃的啟示[J].情報探索,2015(3):38-41.
[2]蔣亞琳,徐曉琳. 美國研究性大學圖書館的公共服務研究及啟示[J].圖書館建設,2010(8):81-84.
[3]李娜. 中美圖書館研究生服務比較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13 (20):52-57.
[4]2015年全國研究生招生數據調查報告 中國教育在線[EB/OL] .http: // www.eol.cn/html/ky/report2015/index.shtml.[2015-06-05].
[5]2013年全國研究生招生數據調查報告 中國教育在線[EB/OL] .http://kaoyan.eol.cn/html/ky/2013yzsjbz/diaocha1.shtml.[2015-06-06].
[6]王新.學科資源的知識組織和服務——985工程高校圖書館核心職能[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4(195):92-95.
[7]張健,陳凡,章文. 美國研究型大學圖書館建設的啟示與思考[J].北京教育(高教),2014(2):78-80.
[8]楊威理. 西方圖書館史[M]. 北京:商務印書館,1988:57-87,144-221.
[9]于靜,鄒明. 國內外高校分館組織架構模式比較研究[J].圖書館雜志,2008(27):40-43.
[10]錢慶,候麗.研究型圖書館為科研服務的創(chuàng)新性思考[J].情報資料工作,2010(5):78-82.
[11][12]張云泉,徐葳,龍桂魯.數據科學:問題導向的交叉學
科創(chuàng)新[J].科學通報2015(60):425-426.
[13]Los Wouter, et. Dealing with Data: Upgrading Infrastructure [J].Science, 2011, 331:1515-1516.
[14]孟凡紅.美國研究型圖書館發(fā)展理念及最新實踐——以UCLA圖書館為例[J].圖書館學研究2013(11):98-101.
[15]張萍. 英國高??蒲袛祿芾砑皢⑹綶J]情報雜志,2015(34):155-159.
(宋小華編發(fā))
Identification and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Research Libraries in the 21st Century
Wang Xin Qi Huibin Li Ling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872, China)
AbstractStudying the identification and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research-based libraries has very important realistic meanings under the new information environment and the new research paradigms. By using data analysis, web search and literature investigation, we analyzed the status of the collections resources and the distributions of human resources in all USA academics libraries which are grouped at the three degrees granting levels in all USA academic libraries, we investigated the sub-libraries in 10 World-class universities, studied the scale change of the postgraduate in China in last two decades. All data presented evidence that the services of libraries in the world-class research-oriented universities is shifting to advanced users. A top-down triang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vestment budgets and the scale for user is emerged. Therefore an academic libraries have to gain their research capabilities to provide an efficient services to development of research-oriented university. At the end, we presente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structures of research-based libraries and the starting points of work. 15 refs.
Keywordsresearch-based academic library. libraries' essential business. core of subject service. research capability.
[收稿日期]2015-08-13
[作者簡介]王新,副研究館員;齊慧彬,館員;李伶,副研究館員,現在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工作。
[中圖法分類號]G25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7845(2016)02-0027-06
*本文系中國人民大學教育管理科學研究基金項目“圖書館多媒體創(chuàng)新服務研究”(項目編號:14XNE010)研究成果之一。
【理論·探索】